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骨性關節炎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成藥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骨性關節炎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炎,俗稱“骨質增生”,又稱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和增生性關節炎等,好發于負重大、活動多的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脊柱(如頸椎和腰椎)踝等,給病人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而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更為常見。目前治療骨性關節炎,主要是手術、西藥和中藥三種,手術治療風險大、且很難治療,西藥也主要是緩解疼痛癥狀,但副作用很多,對身體的傷害很大,長期使用有消化道出血的危險,也容易發生肝腎損傷。中醫治療見效慢,但標本同治,往往能起到好的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針對目前治療骨性關節炎的藥物毒副作用多,對身體傷害大,療效不佳,治標不治本等不足,而提供一種療效確切,綜合調理,治療后不易復發、且價格低廉、無毒副作用的治療骨性關節炎的藥物。本發明還提供該藥物的制備方法。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治療骨性關節炎的藥物,是以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為原料藥醋乳香3 5、醋沒藥3 5、白芍6 15、三七3 9、獨一味2 6、紅花3 10、姜黃3 10、龍血竭1 3、羌活3 10、獨活3 10、秦艽3 10、牛膝5 12、桂枝3 10、制馬錢子3 6 ;
其中所述的醋乳香和醋沒藥是將乳香和沒藥醋炒制成,制馬錢子是按照傳統方法用馬錢子制成。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先將醋乳香、醋沒藥、三七、龍血竭和制馬錢子五味原料藥粉碎成80 120目的細粉,再將其余九味原料藥用質量分數為60 80%的乙醇回流提取2 4次,每次加入6 10倍量的乙醇,提取2 4小時,合并提取液,過濾,收集藥渣,回收乙醇,然后將過濾過的提取液濃縮成溫度為陽 65°C時相對密度為1. 35 1. 38的稠膏I ;再取收集的藥渣加水煎煮2 4次,每次加入6 10倍量的水,煎煮1 3小時,合并提取液、過濾,將提取液濃縮成溫度為75 85°C時相對密度為1. 35 1. 38的稠膏II,最后將細粉、稠膏I和稠膏II混合均勻,干燥,粉碎成80 120目的粉末,再在粉末中加入粉末重量5 10%的淀粉混合均勻,制成膠囊制劑。本發明組方中乳香具有調氣活血,定痛,追毒作用;沒藥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作用;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的作用;三七具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改善微循環的作用;獨一味具有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的作用;紅花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的作用;姜黃具有破血行氣,通經止痛的作用;龍血竭具有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斂瘡生肌的作用;羌活具有解熱、抗炎的作用;獨活具有祛風勝濕、散寒止痛的作用;秦艽具有袪風濕,舒筋絡,清虛熱的作用;牛膝具有活血通經、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的作用;桂枝具有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的作用;馬錢子具有通絡止痛、消腫散結的作用;
本發明組方的配伍關系為以牛膝為君藥,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絡;以馬錢子、乳香、沒藥、姜黃、三七、紅花、龍血蝎、獨一味為臣藥,散結消腫,通絡止痛、行氣活血、消腫生肌;以桂枝、白芍、羌活、獨活、秦艽共為佐使藥,柔肝止痛,祛風濕、止痹痛、退虛熱。為進一步表明本發明藥物的治療效果,做了如下臨床驗證患者選取
在醫院門診隨機選取91名骨性關節炎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5例,治療組46例。診斷標準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①近1個月內反復膝關節疼痛;②X線片(站立或負重)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變、關節緣骨贅形成;③關節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個/ml ;④晨僵< 30min ;⑤活動時有骨摩擦音(感)。放射線膝骨關節炎分級標準根據Kellgren和Lawrence法共分為5級,①0級為正常;②I級關節間隙可疑變窄,可能有骨贅;③II級有明顯的骨贅,關節間隙可疑變窄;④III級中等量骨贅,關節間隙變窄較明確,有硬化性改變;⑤IV級大量骨贅,關節間隙明顯變窄,嚴重硬化性病變及明顯畸形。證候診斷標準
主證關節疼痛,疼痛性質為刺痛或酸痛,痛處固定,膝軟腰酸。次證活動不利,運作牽強,關節畸形,面色晦暗,舌質暗或有瘀斑瘀點,苔薄或薄白,脈沉或細澀。納入標準①符合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及中醫證侯診斷為肝腎虧虛、筋脈瘀滯型的患者;②年齡在40— 75歲之間的患者;③近一個月內未用同類藥物或治療手段治療者;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上述標準者;②年齡低于40歲或超過75歲者;③處于妊娠期、哺乳期,或準備妊娠的婦女;④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活動性消化道潰瘍、糖尿病嚴重并發癥、心腦血管疾病、血液系統等原發性疾病,以及有精神病史者;⑤牛皮癬、梅毒性神經病、褐黃病、代謝性骨病、急性創傷等并發病影響到關節者;④對本藥成分有過敏史者;⑤病情危重,難以對新藥有效性、安全性作出確切評價者;⑥長期服用其他治療骨性關節炎藥物,處于藥物效應期內,未能洗脫者。剔除標準有以下情況之一為剔除病例,①實驗過程中出現其他嚴重并發疾病或病情急劇惡化需采取緊急處理措施者;②因病情需要未完成治療者;③因各種原因未完成量表填寫者。治療方法
治療組本發明藥物,每日三次,每次四粒,餐后口服。對照組根據2007版《關節炎診治指南》治療原則,選擇布洛芬緩釋膠囊(中美天
4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00089)治療,0. 3g,1次1粒,早晚口服。2周為1個療程,于用藥2個療程后評價療效,并于停藥1周后再做評價。治療期間囑患者減少不合理的運動,適量活動,避免不良姿勢,避免長時間跑、跳、蹲,減少或避免爬樓梯。所有受試者在試驗期間均不得合并使用任何其它治療退行性膝骨關節炎的藥物和可能影響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評價的藥品。觀察指標
安全性觀測①體檢項目;②血、尿、糞常規化驗;③心、肝、腎功能檢查;疾病療效評價標準
1、臨床證候的觀察包括膝關節疼痛、發僵,功能障礙等癥狀;
①夜間休息時疼痛或酸困不適無疼痛或不適0分;夜間休息時偶有疼痛或酸困不適ι分;夜間休息時時有疼痛2分;夜間休息時頻頻疼痛3分;
②晨起有僵硬感或起床后疼痛加重無晨起疼痛及僵硬感0分;晨起有僵硬感,稍活動后消失1分;晨起有僵硬疼痛感,稍活動后減輕2分;疼痛僵硬明顯,活動后不能減輕3分;
③行走時膝關節疼痛或不適行走時無疼痛或不適0分;長距離行走(>Ikm)后膝關節出現有疼痛或不適感1分;短距離行走(< Ikm)后膝關節出現有疼痛或不適2分;一走路膝關節就疼痛,行走后疼痛加重3分;
④從坐位站立時疼痛或不適無疼痛或不適0分;稍有疼痛或不適1分;疼痛或不適明顯,但不需要幫助可自行站立2分;疼痛明顯,需要幫助方能站起3分;
⑤最大行走距離(可以伴有疼痛行走)正常0分;>lkm,但有限1分;500m-lkm 2分;< 500m 3 分;
⑥日常行走活動無困難0分;偶有行走困難1分;時有行走困難2分;不能行走3分;
⑦下蹲或屈曲膝關節能下蹲或屈曲膝關節1分;下蹲或屈曲膝關節困難2分;不能下蹲或屈曲膝關節3分;
⑧在不平路上行走能在不平路上行走1分;在不平路上行走困難2分;不能行走3分。2、體征與功能觀測包括膝關節壓痛及被動屈伸試驗,浮髕試驗等
①膝關節的活動度大于120度0分;90— 120度1分;60 — 90度2分;小于60度3分;
②關節腫脹程度膝關節無腫脹0分;膝關節輕度腫脹,關節骨性標志清晰可見1分;膝關節中度腫脹,關節骨性標志不明顯2分;膝關節重度腫脹,關節骨性標志消失3分;
③膝關節周圍壓痛膝關節周圍無壓痛0分;膝關節周圍局部壓痛1分;膝關節周圍廣泛壓痛2分;
④膝關節關節絞索無膝關節絞索0分;偶發膝關節絞索1分;頻發膝關節絞索2
分;
⑤膝關節彈響聲膝關節無彈響0分;膝關節偶有彈響1分;膝關節頻發彈響2分;
⑥打軟腿無打軟腿現象0分;偶見打軟腿現象1分;頻發打軟腿現象2分;
⑦關節磨擦音或磨擦感無膝關節磨擦音或磨擦感0分;有膝關節磨擦音或磨擦感1分;
⑧股四頭肌肌肉萎縮無股四頭肌肌肉萎縮0分;有股四頭肌肌肉萎縮1分。3、IOOmm目測模擬疼痛標尺線(VAS)
0為不痛,1-3表示輕度疼痛,4-6表示中度疼痛,7-10表示重度疼痛,10為極度疼痛,由患者把膝關節疼痛級別圈在相應的數字上。4、疾病療效評價標準
參照2002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骨關節炎療效評定標準制定,臨床痊愈膝關節疼痛、腫脹消失,活動功能恢復正常,壓痛或浮髕試驗陰性,X線檢查正常,積分值為>95%;
顯效膝關節疼痛、腫脹消失或明顯減輕,活動明顯改善,壓痛或浮髕試驗陰性,積分值下降≤70%, < 95%者;
有效膝關節疼痛、腫脹減輕,活動有所改善,壓痛或浮髕試驗弱陽性,積分值下降≤30%, < 70% 者;
無效癥狀、體征改善未達到上述標準者,甚或加重者。采用尼莫地平法計算,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 X100%O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采用χ 2檢驗。計量資料用F檢驗或t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治療結果
用藥2周后疾病療效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膝骨關節炎均有明顯療效。治療2個療程后,治療組有效率87. 0%,對照組有效率84. 4%。兩組治療療效相似,無統計學差異。(結果見表1)。表1 用藥2周后疾病療效比較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骨性關節炎的藥物,其特征是以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為原料藥醋乳香3 5、醋沒藥3 5、白芍6 15、三七3 9、獨一味2 6、紅花3 10、姜黃3 10、龍血竭1 3、羌活3 10、獨活3 10、秦艽3 10、牛膝5 12、桂枝3 10、制馬錢子3 6 ;其中所述的醋乳香和醋沒藥是將乳香和沒藥醋炒制成,制馬錢子是按照常規方法用馬錢子制成。
2.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骨性關節炎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先將醋乳香、醋沒藥、三七、龍血竭和制馬錢子五味原料藥粉碎成80 120目的細粉,再將其余九味原料藥用質量分數為60 80%的乙醇回流提取2 4次,每次加入6 10倍量的乙醇,提取2 4小時,合并提取液,過濾,收集藥渣,回收乙醇,然后將過濾過的提取液濃縮成溫度為陽 65°C時相對密度為1. 35 1. 38的稠膏I ;再取收集的藥渣加水煎煮2 4次,每次加入6 10倍量的水,煎煮1 3小時,合并提取液、過濾,將提取液濃縮成溫度為75 85°C時相對密度為1. 35 1. 38的稠膏II,最后將細粉、稠膏I和稠膏II混合均勻,干燥,粉碎成80 120目的粉末,再在粉末中加入粉末重量5 10%的淀粉混合均勻,制成膠囊制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中成藥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骨性關節炎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主要解決目前治療骨性關節炎的藥物毒副作用多,對身體傷害大,療效不佳,治標不治本等不足。本發明藥物由醋乳香、醋沒藥、白芍、三七、獨一味、紅花、姜黃、龍血竭、羌活、獨活、秦艽、牛膝、桂枝和制馬錢子制成。具體制備方法為先將醋乳香、醋沒藥、三七、龍血竭和制馬錢子五味原料藥粉碎成細粉,再將其余九味原料藥制成稠膏,最后將細粉、和稠膏混合均勻,干燥,粉碎成粉末,再在粉末中加入粉末重量5~10%的淀粉混合均勻,殺菌消毒后制成膠囊制劑。本發明具有療效好、副作用小、標本兼治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2552823SQ201210041978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3日
發明者張德富, 楊世英, 楊兆寅 申請人:山西黃河中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