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外敷治療肩周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治療肩周炎的藥物,尤其是一種用于外敷治療肩周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是一種中老年常見慢性疾病。多與反復受涼、肩部慢性損傷有關。其主要表現為肩周圍疼痛,關節活動受限,疼痛呈逐漸加重,夜間尤甚,有時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區。但無感覺障礙,持續疼痛使肩部肌肉痙攣,重者肌肉萎縮,肩關節各方向活動受限,有時因并發血管痙攣則發生上肢血循環障礙,出現前臂及手部腫脹,發涼、手指活動疼痛等癥狀。中醫認為本病多由年老體弱、肝腎虧損、氣血不足,以致筋失濡養,關節失利,加之創傷、勞損或外感風寒溫邪所致。根據其癥狀特點,分為風寒型肩周炎和淤滯型肩周炎兩個類型。目前治療肩周炎方法是,選用祛風活絡,散寒止痛的藥物和推拿、拔罐、針灸等方法治療,雖然治療肩周炎的方法較多,但針對性不強,容易反復,費用高,療效難以保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針對現有治療肩周炎的技術不足,提供了一種外敷治療肩周炎的中藥,屬于外敷用藥,無副作用,效果顯著,組方簡單,易于操作,解決了現有治療肩周炎,容易反復,療效慢,費用高的問題。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藥物的制備方法。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外敷治療肩周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川烏100-120克,草烏100-120克,樟腦 100-120克和白芷60-80克。本發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一種外敷治療肩周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川烏110克,草烏110克,樟腦110克和白芷70克。本發明所述的川烏,辛、苦,熱,有大毒,歸心,肝,腎,脾經,具有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的功效,用于風寒濕痹,關節疼痛等;草烏,辛,熱,有毒,具有搜風勝濕,散寒止痛的功效, 治風寒濕痹,中風癱瘓等;樟腦,辛,熱,有小毒,歸心,具有通關竅,消腫止痛的功效;白芷, 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具有祛風除濕,通竊止痛,消腫排膿的功效。以上藥物的制備方法,方法如下取川烏,草烏,樟腦和白芷研細末裝瓶備用。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方中的川烏祛風除濕,溫經止痛,草烏搜風勝濕,散寒止痛, 樟腦通關窮,消腫止痛,白芷祛風除濕,通竊止痛,藥效的協同作用,相輔相成,對肩周炎起到了通竅止痛,祛風除濕的作用,屬于外敷用藥,無副作用,效果顯著,組方簡單,易于操作, 解決了現有治療肩周炎,容易反復,療效慢,費用高的問題,連用一周至半個月,能消除疼痛,恢復關節功能。病例說明
孫女士,45歲,從事縫紉工作,縫紉出口大型集裝袋,長期工作的勞累,2008年9月初,導致右肩經常性隱痛,隱痛1個月后,右手不能梳頭,不能上舉,后旋,外展,不小心碰一下則劇痛,夜間尤甚,于是使用外敷治療肩周炎的中藥治療一個療程,疼痛明顯緩解,活動大有改善,繼續鞏固治療兩個療程后,全部恢復,至今再無復發。程女士,52歲,2009年10月,患者臨床檢查表情痛苦,上舉、外展受限,活動受限, 右肱二頭肌長頭肌附著處,有明顯的壓痛感,經診斷為肩周炎,于是使用外敷治療肩周炎的中藥治療一個療程,疼痛明顯緩解,活動大有改善,繼續鞏固治療三個療程后,右肱二頭肌長頭肌附著處,明顯的壓痛感消失,乙恢復,至今再無復發。胡先生,38歲,2009年11月,右肩連續疼痛半月,夜間尤甚,嚴重影響休息和生活, 不能提拿重物,確診為肩周炎,活動受限,于是使用外敷治療肩周炎的中藥治療一個療程, 疼痛明顯緩解,活動大有改善,繼續鞏固治療一個療程后,疼痛感消失,現已痊愈,無復發。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上述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方法如下川烏100克,草烏120克,樟腦100克和白
芷80克,研細末裝瓶備用。用法用時根據疼痛部位大小,取藥末適量,用食醋與蜂蜜等量調成糊狀外敷于肩部疼痛點,藥厚約0.5厘米左右,蓋上一張油紙,并用繃帶加以固定,用通過電的暖寶外敷 30分鐘,每天一次,7天一個療程。實施例2上述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方法如下川烏120克,草烏100克,樟腦120克和白芷60克,研細末裝瓶備用。用法用時根據疼痛部位大小,取藥末適量,用食醋與蜂蜜等量調成糊狀外敷于肩部疼痛點,藥厚約0.5厘米左右,蓋上一張油紙,并用繃帶加以固定,用通過電的暖寶外敷 30分鐘,每天一次,7天一個療程。實施例3上述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方法如下川烏110克,草烏110克,樟腦110克和白芷70克,研細末裝瓶備用。用法用時根據疼痛部位大小,取藥末適量,用食醋與蜂蜜等量調成糊狀外敷于肩部疼痛點,藥厚約0.5厘米左右,蓋上一張油紙,并用繃帶加以固定,用通過電的暖寶外敷 30分鐘,每天一次,7天一個療程。
權利要求
1.一種外敷治療肩周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川烏100-120克,草烏100-120克,樟腦100-120克和白芷60-80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敷治療肩周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川烏110克,草烏110克,樟腦110克和白芷70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用時根據疼痛部位大小,取藥末適量,用食醋與蜂蜜等量調成糊狀外敷于肩部疼痛點,藥厚約0. 5厘米左右,蓋上一張油紙,并用繃帶加以固定,用通過電的暖寶外敷30分鐘,每天一次,7天一個療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治療肩周炎的藥物,尤其是一種用于外敷治療肩周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川烏100-120克,草烏100-120克,樟腦100-120克和白芷60-80克,解決了解決了現有治療肩周炎,容易反復,療效慢,費用高的問題,藥效的協同作用,相輔相成,對肩周炎起到了通竅止痛,祛風除濕的作用,屬于外敷用藥,組方簡單,易于操作,連用一周至半個月,能消除疼痛,恢復關節功能。
文檔編號A61P29/00GK102552445SQ201210047278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0日
發明者孔祥軍 申請人:孔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