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神經性皮炎的外用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神經性皮炎的外用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在臨床常見的皮膚病中,神經性皮炎占據很大部分,特點是奇癢難忍和難以治愈。 目前,用于治療該病的制劑雖有多種,如皮炎平軟膏、復方醋酸地塞米松軟膏等,它們大都為西藥或化學制劑,均存在療程長,見效雖快但停藥易復發且容易產生耐藥性,長期使用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因此,為了充分發揮我國傳統中醫藥的優勢,尋求一種治療神經性皮炎效果好的外用中藥制劑非常必要。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有效治療神經性皮炎的外用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白鮮皮40— 100g,徐長卿10—50g,火麻仁15—70g,生地黃30— 100g,地骨皮30—90g,地膚子 40—90g,木芙蓉葉30— 90g,薄荷腦6 — 15g。
優選的是制成該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白鮮皮60— 90g,徐長卿20— 40g,火麻仁20— 40g,生地黃40— 60g,地骨皮;35 — 55g,地膚子50— 70g,木芙蓉葉 40— 60g,薄荷腦 8 — 12g。
更為優選的是制成該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白鮮皮80g,徐長卿30g,火麻仁30g,生地黃50g,地骨皮45g,地膚子60g,木芙蓉葉55g,薄荷腦10g。
本發明的外用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按配方量稱取白鮮皮、徐長卿、火麻仁、生地黃、地骨皮、地膚子、木芙蓉葉,粉碎成 100目以下的細粉;B、將粉碎的細粉放入容器中,加入70%的乙醇900ml—950ml,攪拌浸漬72h— 96h,濾過,藥渣壓榨,濾液與榨出液合并,靜置Mh—36h,濾過,收集濾液備用;C、將配方量的薄荷腦在適量70%的乙醇中溶解;D、將上述兩種溶液混合后,加入山梨酸2g,然后加70%乙醇至1000ml;E、向上述混合后的溶液中添加碳酸氫鈉或鹽酸溶液,調PH值至6—8,滅菌罐裝后即為成品外用擦劑。
中醫認為神經性皮炎屬中醫風的范疇,風為陽邪,最易傷陰血,治療需祛風止癢, 涼血解毒。本發明的外用中藥制劑中,白鮮皮、地膚子祛風止癢為君藥,《本草原始》說地膚子主皮膚中積熱;《藥性論》說白鮮皮主一切熱毒風。木芙蓉葉、地骨皮、徐長卿解毒清熱為臣藥,《本草綱目》說木芙蓉葉涼血解毒;《珍珠囊》說地骨皮為涼血藥。《中藥學》說 徐長卿祛風止癢。生地黃、火麻仁涼血滋陰為佐藥,《中藥學》說生地黃為滋陰涼血,《本草綱目》說火麻仁滋陰潤燥。薄荷腦為透皮劑為使藥,引藥直達藥所。全方配伍合理,療效顯者ο
由于本發明為純中藥制劑,對患者無任何毒副作用,使用方便,用藥成本低,對治療皮膚瘙癢,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病見效快,療程短,特別是止癢效果迅速明顯,不會出現過敏和抗藥性,對體癬和手足癬也有較好效果。本發明藥物經對100例神經性皮炎患者進行臨床觀察,總有效率可達98%。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治療神經性皮炎的外用中藥制劑,其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白鮮皮60g,徐長卿40g,火麻仁20g,生地黃100g,地骨皮90g,地膚子50g,木芙蓉葉90g,薄荷腦 6g。
實施例二治療神經性皮炎的外用中藥制劑,其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白鮮皮100g,徐長卿50g,火麻仁70g,生地黃40g,地骨皮55g,地膚子90g,木芙蓉葉60g,薄荷腦 8g。
實施例三治療神經性皮炎的外用中藥制劑,其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白鮮皮40g,徐長卿10g,火麻仁15g,生地黃30g,地骨皮30g,地膚子70g,木芙蓉葉40g,薄荷腦 15g。
實施例四治療神經性皮炎的外用中藥制劑,其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白鮮皮90g,徐長卿20g,火麻仁40g,生地黃60g,地骨皮35g,地膚子40g,木芙蓉葉30g,薄荷腦 12go
實施例五治療神經性皮炎的外用中藥制劑,作為優選方,其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白鮮皮80g,徐長卿30g,火麻仁30g,生地黃50g,地骨皮45g,地膚子60g,木芙蓉葉 55g,薄荷腦IOgo
本發明的外用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按上述實施例稱取白鮮皮、徐長卿、火麻仁、生地黃、地骨皮、地膚子、木芙蓉葉,粉碎成100目以下的細粉;B、將粉碎的細粉放入容器中,加入70%的乙醇900ml—950ml,攪拌浸漬72h— 96h,濾過,藥渣壓榨,濾液與榨出液合并,靜置Mh—36h,濾過,收集濾液備用;C、將配方量的薄荷腦在適量70%的乙醇中溶解,乙醇量為10ml ;D、將上述兩種溶液混合后,加入山梨酸2g,然后加70%乙醇至1000ml;E、向上述混合后的溶液中添加碳酸氫鈉或鹽酸溶液,調PH值至6—8,滅菌罐裝后即為成品外用擦劑。
本發明為純中藥制劑,對患者無任何毒副作用,使用方便,用藥成本低,對治療皮膚瘙癢,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病見效快,療程短,特別是止癢效果迅速明顯,不會出現過敏和抗藥性,對體癬和手足癬也有較好效果。本發明藥物對100例不同皮膚病患者進行臨床療效觀察,總有效率達到98%。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和對照組各為50例。
1、治療組50例,用本品擦拭患處,每日4次。
2、對照組50例,用皮炎平擦拭患處,每日4次。
療程均為2周,治療結果如下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神經性皮炎的外用中藥制劑,其特征是制成該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白鮮皮40—100g,徐長卿10—50g,火麻仁15—70g,生地黃30—100g,地骨皮30— 90g,地膚子40— 90g,木芙蓉葉30— 90g,薄荷腦6 — 15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神經性皮炎的外用中藥制劑,其特征是制成該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白鮮皮60—90g,徐長卿20—40g,火麻仁20— 40g,生地黃40— 60g,地骨皮;35 — 55g,地膚子50— 70g,木芙蓉葉40— 60g,薄荷腦8 — 12g。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治療神經性皮炎的外用中藥制劑,其特征是制成該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白鮮皮80g,徐長卿30g,火麻仁30g,生地黃50g,地骨皮 45g,地膚子60g,木芙蓉葉55g,薄荷腦10g。
4.根據權利要求1一3任一項所述的治療神經性皮炎的外用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A、按配方量稱取白鮮皮、徐長卿、火麻仁、生地黃、地骨皮、地膚子、木芙蓉葉,粉碎成 100目以下的細粉;B、將粉碎的細粉放入容器中,加入70%的乙醇900ml—950ml,攪拌浸漬72h— 96h,濾過,藥渣壓榨,濾液與榨出液合并,靜置Mh—36h,濾過,收集濾液備用;C、將配方量的薄荷腦在適量70%的乙醇中溶解;D、將上述兩種溶液混合后,加入山梨酸2g,然后加70%乙醇至1000ml;E、向上述混合后的溶液中添加碳酸氫鈉或鹽酸溶液,調PH值至6—8,滅菌罐裝后即為成品外用擦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神經性皮炎的外用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制成該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白鮮皮40—100g,徐長卿10—50g,火麻仁15—70g,生地黃30—100g,地骨皮30—90g,地膚子40—90g,木芙蓉葉30—90g,薄荷腦6—15g。本發明對治療皮膚瘙癢,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病見效快,療程短,特別是止癢效果迅速明顯,不會出現過敏和抗藥性,對體癬和手足癬也有較好效果,治愈率高且費用低。
文檔編號A61K36/815GK102552544SQ20121005271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日
發明者蔣秀娟, 邢雪林, 顧曉明, 黎明 申請人:蔣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