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逆向動脈插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逆向VA-ECMO動脈插管。
技術背景
體夕卜月莫月市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簡禾爾月莫月市,是—— 種源于心外科手術時的體外循環技術,本質是一種改良的人工心肺機,是搶救垂危患者生命的新技術。ECMO的最核心的設備是膜氧合器和血泵,分別起人工肺和心的作用。ECMO主要用于嚴重的呼吸疾病、循環疾病及心肺復蘇。應指出,ECMO本身并不治療原發病,僅對其他治療發揮作用提供寶貴的時間,因此療效與疾病種類密切相關。
ECMO進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應用范圍擴大,從新生兒逐步擴大到兒童及成人,涉及病種也不斷增加。( 技術設備改進,膜氧合器、泵和管道是ECMO的關鍵組件。 Kolobow硅膠膜氧合器已在臨床應用了 30多年,與有側孔中空纖維膜氧合器相比,具有性能可靠、使用時問長的優點,但硅膠膜對血小板有較大的親和力,易造成血小板減少及膜氧合器阻力增加。新型無側孔中空纖維膜氧合器,具有阻力低的優點,經過處理的纖維表面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過去常規使用滾壓泵,現在常采用可長時間使用的離心泵,后者可產生更大的推動力。這些改進提高了療效,采用新工藝后,引血管道壁更薄,內徑更大,有利于增加引血量。
ECMO運轉方式包括VV通路和VA通路,前者主要用于體外呼吸支持,后者用于呼吸循環支持。隨著肺表面活性物質、一氧化氮及高頻通氣技術的應用,用于呼吸衰竭支持的應用逐漸減少,而作為心力衰竭的支持手段逐漸增多,即VA模式的ECMO支持系統在臨床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并趨于微創化。VA-ECMO常用的插管方式有兩種周圍插管(股動-靜脈插管、頸內靜脈-頸總動脈插管)和中心插管(右心房-升主動脈插管),其中微創法動脈置管可選擇頸動脈或股動脈。由于頸動脈插管風險相對較大,目前臨床上在行微創介入診療時傾向于選擇股動脈置管。但由于目前ECMO的股動脈插管為一直向導管,相對較短,經體外循環后的血流不易到達升主動脈,僅能保障下肢血流,難以保證冠狀動脈與主動脈弓分支動脈的血氧供應,從而出現冠狀動脈、上肢和腦組織灌注不充分,而下肢氧血相對過多現象,造成“南北綜合征(north-south syndrome)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股動脈插管為一直向導管,即使經體外循環后的血流能夠到達升主動脈,因經股動脈置管后導管出口的直向血流方向與主動脈順向血流發生對沖,影響主動脈瓣的開閉及左心室功能,進一步降低了主動脈順向血流的供血效率。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既能增加上肢及頭部的血氧供應,增加主動脈順向血流的供血效率,盡量減少反向血流對冠狀動脈、主動脈瓣及左心室功能的影響的新型逆向動脈插管。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種新型逆向動脈插管,包括具有中空內腔的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管呈 “S”形螺旋結構,所述的導管頭端設有導絲入口,所述的導管出口為螺旋狀,其流向與進口流向的方向相反,在臨近導管出口的內腔里設有螺旋薄片,螺旋薄片將導管內腔分成左右兩條分支血流的管道,右側一股分支血流的管道呈逐漸收攏閉合狀態,在右側的導管表面上設有側向開口,所述的導管表面涂有潤滑涂層。
所述的螺旋薄片呈“S”形結構。
所述的潤滑涂層由底層和表層鍵合組成。
所述的底層為穩定聚合物溶液,所述的表層為親水聚合物溶液,首先將穩定聚合物溶液作為底層涂覆在導管表面,經過烘干后,再將親水聚合物溶液作為表層鍵合到底層上,烘干后得到干態下的潤滑涂層。
所述的穩定聚合物溶液由硝化纖維素、聚乙烯醇縮丁醛、DBP、樟腦、丙酮、乙醇、乙酸丁酯、乙酸乙酯、甲苯、異丙醇、二甲基甲酰胺組成。
所述的親水聚合物溶液由PVP、硝化纖維素、乙醇、二甲基甲酰胺、乙酸乙酯組成。
所述的烘干溫度為60_70°C,烘干時間為5-10分鐘。
所述的涂覆采用浸漬的方法進行涂覆。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既能增加上肢及頭部的血氧供應,增加主動脈順向血流的供血效率,盡量減少反向血流對冠狀動脈、主動脈瓣及左心室功能的影響,又能減少下肢組織血供相對過多現象,避免或減少“南北綜合征”的發生,同時簡化了 VA-ECMO的安裝程序,保證VA-ECMO的應用效果。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如圖1所示,一種新型逆向動脈插管,包括具有中空內腔的導管1,導管1呈“S”形螺旋結構,導管1頭端2設有導絲入口 3,導管出口 4為螺旋狀,其流向與進口流向的方向相反,使沖出導管出口 4的血流方向改為逆向,與主動脈順向血流方向一致,在臨近導管出口 4的內腔7里設有“S”形螺旋薄片5,“S”形螺旋薄片5將導管內腔分成左右兩條分支血流的管道6、8,右側一股分支血流的管道8呈逐漸收攏閉合狀態,在右側的導管表面上設有側向開口 9,使這部分血流逐漸通過側向開口而流出導管,而位于左側的另一股血流的管道 6首先經過“S形”的螺旋管道盤旋半圈后開始緩慢折向,以至于出口方向與原方向相反,從而保證這一部分的血流在通過導管出口 4時其方向與主動脈順向血流方向一致。
在導管1表面涂有潤滑涂層,潤滑涂層由底層和表層鍵合組成,底層為穩定聚合物溶液,表層為親水聚合物溶液,首先將穩定聚合物溶液作為底層浸漬在導管表面,經過烘干后,再將親水聚合物溶液作為表層鍵合到底層上,烘干后得到干態下的潤滑涂層;穩定聚合物溶液由硝化纖維素、聚乙烯醇縮丁醛、DBP、樟腦、丙酮、乙醇、乙酸丁酯、乙酸乙酯、甲苯、異丙醇、二甲基甲酰胺組成;親水聚合物溶液由PVP、硝化纖維素、乙醇、二甲基甲酰胺、乙酸乙酯組成,烘干溫度為60-70°C,烘干時間為5-10分鐘,當涂層與水性液體接觸時,可迅速吸收水分膨脹形成親水凝膠,從而使導管1表面在與其它表面做相對運動時減小摩擦。而且這兩種聚合物溶液還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涂覆后所形成的潤滑涂層不影響介入治療導管的使用性能,對人體應安全可靠,為介入治療手術操作帶來極大方便。其摩擦系數比處理前降低了 78%,比用石蠟油潤滑降低了 63%,且潤滑涂層附著性良好,在生理鹽水中浸泡24h對其潤滑性能基本無影響。
(1)本發明的插管可在手術室中進行。
(2)插管前應用潘可羅寧肌松劑,靜脈給嗎啡,局部給利多卡因。
(3)插管選擇為股動脈和股靜脈。其中動脈插管選用新型逆向VA-ECMO動脈插管和普通直管兩種。
(4)給肝素lOOu/kg后,進行動靜脈插管。能提供2-3L/min流量即可。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切開直視插管。插管不能過深,應傾斜一些,避免垂直插管壓力過高出現崩脫、噴血,插好后要在X-Ray下確認。插管縫合好后,再固定管道。
(5) ECMO開始的15分鐘應盡量提高灌注流量,機體缺氧改善后,根據心率、血壓、 中心靜脈壓等調整最適流量,并根據血氣結果調整酸堿電解質平衡。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新型逆向動脈插管,包括具有中空內腔的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管呈“S”形螺旋結構,所述的導管頭端設有導絲入口,所述的導管出口為螺旋狀,其流向與進口流向的方向相反,在臨近導管出口的內腔里設有螺旋薄片,螺旋薄片將導管內腔分成左右兩條分支血流的管道,右側一股分支血流的管道呈逐漸收攏閉合狀態,在右側的導管表面上設有側向開口,所述的導管表面涂有潤滑涂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逆向動脈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薄片呈“S”形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逆向動脈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潤滑涂層由底層和表層鍵合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逆向動脈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層為穩定聚合物溶液,所述的表層為親水聚合物溶液,首先將穩定聚合物溶液作為底層涂覆在導管表面,經過烘干后,再將親水聚合物溶液作為表層鍵合到底層上,烘干后得到干態下的潤滑涂層。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逆向動脈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穩定聚合物溶液由硝化纖維素、聚乙烯醇縮丁醛、DBP、樟腦、丙酮、乙醇、乙酸丁酯、乙酸乙酯、甲苯、異丙醇、二甲基甲酰胺組成。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逆向動脈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親水聚合物溶液由PVP、硝化纖維素、乙醇、二甲基甲酰胺、乙酸乙酯組成。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逆向動脈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干溫度為60-70°C,烘干時間為5-10分鐘。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逆向動脈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涂覆采用浸漬的方法進行。
全文摘要
一種新型逆向動脈插管,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包括具有中空內腔的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管呈“S”形螺旋結構,所述的導管頭端設有導絲入口,所述的導管出口為螺旋狀,其流向與進口流向的方向相反,在臨近導管出口的內腔里設有螺旋薄片,螺旋薄片將導管內腔分成左右兩條分支血流的管道,右側一股分支血流的管道呈逐漸收攏閉合狀態,在右側的導管表面上設有側向開口,所述的導管表面涂有潤滑涂層。本發明既能增加上肢及頭部的血氧供應,增加主動脈順向血流的供血效率,盡量減少反向血流對冠狀動脈、主動脈瓣及左心室功能的影響,又能減少下肢組織血供相對過多現象,避免或減少“南北綜合征”的發生。
文檔編號A61L29/08GK102553058SQ20121005377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8日
發明者解啟蓮 申請人:解啟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