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按摩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12815閱讀:22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按摩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對坐到座部上的使用者進行施療的椅子型按摩機。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這種按摩機,提出有例如專利文獻I中記載的按摩機。該按摩機具有座部,使用者坐到該座位上;和腿放置部(ottoman),用于對坐到該座部上的使用者的腿部進行保持。在該腿放置部上設置有小腿保持部,用于保持使用者的腿部之中的小腿;以及腳保持部,用于保持腿部之中的腳。而且,小腿保持部和腳保持部能夠各自獨立地轉動。并且,在座部上形成有用于收納腿放置部的收納空間,該收納空間經由設置在座部的前壁上的開口與外部連通。而且,腿放置部在不使用時被收納在收納空間內。腿放置部在使用時從收納空間內向座部前方的使用位置滑動移動。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10-99450號公報然而,當腿放置部被收納到收納空間內時,在小腿保持部中對使用者的小腿進行保持的保持面朝向下方,與設置按摩機的設置面對置。而且,在腿放置部朝向使用位置滑動 移動的情況下,小腿保持部跟隨腿放置部的滑動移動而轉動。通過該轉動,小腿保持部的保持面朝向前方,出現在座部的前側。在這樣的構成中,為了使小腿保持部轉動到適當的位置,需要設置足夠的用于使小腿保持部轉動的空間。也就是說,腿放置部的使用位置被設定在從座部離開的位置。因此,腿放置部的腳保持部被配置在從座部離開的位置,當使用者的身高低時,該使用者的腳夠不著腳保持部,難以利用腳保持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按摩機,即使在身高低的使用者使用的情況下,也能夠用腿放置部適當地保持該使用者的腿部。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按摩機,在用于使用者就座的座部內形成有向前側開口的收納空間,在該收納空間內收納用于對使用者的腿部進行保持的腿放置部的至少一部分,該按摩機具備轉動機構,使所述腿放置部的用于對使用者的腳進行保持的腳保持部在第I位置和第2位置之間以沿著所述座部的寬度方向延伸的旋轉軸線為中心轉動,第I位置是指所述腳保持部能夠將所述收納空間的開口封閉的位置,第2位置是指所述腳保持部被設定在所述座部的前側的位置;以及移動機構,使所述腿放置部的對就座到所述座部上的使用者的小腿進行保持的小腿保持部跟隨所述腳保持部的轉動而移動,在所述腳保持部位于所述第I位置的情況下,所述移動機構使所述小腿保持部位于設定在所述收納空間內的第3位置,在所述腳保持部位于所述第2位置的情況下,所述移動機構使所述小腿保持部位于被設定在所述座部前方的第4位置。在本發明的按摩機中,優選所述第3位置被設定為在所述收納空間內比所述第I位置靠后側的位置,當所述小腿保持部位于所述第3位置時,所述小腿保持部的用于對使用者的小腿進行保持的小腿保持面與位于所述第I位置上的所述腳保持部對置。在本發明的按摩機中,優選當所述 小腿保持部位于所述第3位置時,所述小腿保持部的用于對使用者的小腿進行保持的小腿保持面與所述座部的使用者就座的就座面或設置所述按摩機的設置面對置。在本發明的按摩機中,所述座部具有使用者就座的就座面,在所述腳保持部位于所述第I位置的情況下,所述腳保持部的用于對使用者的腳進行保持的腳保持面與位于所述第3位置的小腿保持部對置,所述轉動機構具有轉動支承部,該轉動支承部將所述腳保持部的位于所述第I位置時從所述就座面離開的一側的基端部位以所述旋轉軸線為中心可轉動地支承,所述移動機構具有將座部架和所述小腿保持部連結的連結部件,所述連結部件這樣構成,在所述連結部件的與所述座部架連結的第I連結部位和所述連結部件的與所述小腿保持部連結的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小于規定距離的情況下,允許所述小腿保持部進行會使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變動的移動,而在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為所述規定距離的情況下,限制所述小腿保持部進行會使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增長的移動,在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規定距離的情況下,所述小腿保持部跟隨所述腳保持部的轉動而在所述第3位置與該第3位置和所述第4位置之間的第5位置之間移動,在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為所述規定距離的情況下,所述小腿保持部以與在所述第3位置和所述第5位置之間的移動不同的方式在所述第5位置與第4位置之間移動。在本發明的按摩機中,優選所述連結部件由在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規定距離時松弛、且在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為所述規定的距離時張緊的部件構成。在本發明的按摩機中,優選在所述小腿保持部上,與所述連結部件連結的所述第2連結部位位于靠近所述就座面的部位上。在本發明的按摩機中,優選在所述小腿保持部位于所述第5位置的情況下,所述小腿保持部的位于所述第3位置時最靠近所述就座面的部位位于比所述座部靠前側的位置上。在本發明的按摩機中,優選所述移動機構還具有賦勢部件,賦勢部件對所述小腿保持部施加朝向所述腳保持部的賦勢力,在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規定距離的情況下,所述移動機構通過在來自所述賦勢部件的賦勢力使所述小腿保持部跟隨所述腳保持部的轉動而在所述第3位置與所述第5位置之間轉動,在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為所述規定距離的情況下,所述移動機構使所述小腿保持部在所述第5位置與所述第4位置之間以所述腳保持部越靠近所述第2位置時所述小腿保持部越從該腳保持部離開的方式移動。在本發明的按摩機中,優選所述連結部件被配置在所述座部的寬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在本發明的按摩機中,優選所述第4位置未被設定在從所述第3位置至所述第5位置的所述小腿保持部的移動路徑的延長線上。優選本發明的按摩機還具備連結部,該連結部將所述小腿保持部以能夠相對于所述腳保持部進行相對旋轉的方式連結到該腳保持部上,所述第4位置被設定在比所述第3位置靠近所述就座面 的位置上,所述小腿保持部在所述第5位置與所述第4位置之間相對于所述腳保持部進行轉動。在本發明的按摩機中,優選在座部架上設置有軸部件,該軸部件被配置在比位于所述第I位置的所述腳保持部的前端靠后側的位置上,且沿著所述座部的寬度方向延伸,在所述軸部件上連結有對所述腿放置部進行支承的支承部件,連結在所述軸部件上的所述支承部件能夠相對于所述軸部件轉動。優選本發明的按摩機還具有驅動裝置,該驅動裝置將所述支承部件以與所述軸部件之間的連結部位為中心轉動地驅動,在所述小腿保持部上,在與對使用者的小腿的靠近膝蓋一側的部位進行保持的部位相反的一側形成有凹部,在位于所述第3位置的所述小腿保持部的凹部內收納所述驅動裝置的一部分。在本發明的按摩機中,優選所述移動機構具有將座部架和所述小腿保持部連結的連結部件,所述連結部件這樣構成,在所述連結部件的與所述座部架連結的第I連結部位和所述連結部件的與所述小腿保持部連結的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小于規定距離的情況下,允許所述小腿保持部進行會使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變動的移動,而在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為所述規定距離的情況下,限制所述小腿保持部進行會使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增長的移動,所述連結部件被連結在所述支承部件上。在本發明的按摩機中,優選所述第3位置被設定在所述收納空間內的比所述第I位置靠后側的位置,所述第I位置被設定成,位于該第I位置上的所述腳保持部的前端位于與所述座部的前端相同的位置,或位于比所述座部的前端靠后側的位置。在本發明的按摩機中,優選還具備 第I賦勢部件,對所述腳保持部朝向所述第I位置施力;以及第2賦勢部件,對所述小腿保持部朝向所述腳保持部施力。在本發明的按摩機中,優選所述第2賦勢部件以其一端與所述腳保持部連結、并且其另一端與所述小腿保持部連結的方式配置,所述第2賦勢部件對所述腳保持部朝向所述第I位置施力、并且對所述小腿保持部朝向所述腳保持部施力。在本發明的按摩機中,優選所述第2賦勢部件這樣設置,當所述腳保持部位于所述第I位置與該第I位置和所述第2位置之間的中途位置之間的情況下,所述腳保持部越從所述第I位置離開,所述第2賦勢部件對該腳保持部施加的賦勢力越大,在所述腳保持部位于所述中途位置與所述第2位置之間的情況下,所述腳保持部越靠近所述第2位置,所述第2賦勢部件對該腳保持部施加的賦勢力越小。在本發明的按摩機中,優選在所述腳保持部上設置有操作部,該操作部在使所述腳保持部從所述第I位置側朝向所述第2位置轉動時被操作。在本發明的按摩機中,優選在所述腳保持部位于所述第I位置的情況下,所述腳保持部的用于對使用者的腳進行保持的腳保持面位于比該腳保持部的位于該腳保持面相反側的非腳保持面靠后側的位置上,所述操作部被設置在所述腳保持部的前端部位的所述腳保持面側,形成為越靠近前端,所述腳保持部的厚度越薄。本發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按摩機,具備座部;腿放置部,包括腳保持部和小腿保持部;軸部件,將所述腿放置部以能夠在收納位置與展開位置之間轉動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座部上;轉動機構,將所述腳保持部以能夠繞與所述軸部件不同的旋轉軸線從閉合狀態向打開狀態轉動的方式支承;以及移動機構,當所述腳保持部從所述閉合狀態轉動到所述打開狀態時,使所述小腿保持部從后方位置向前方位置移動。在一個例子中,所述腳保持部包括腳支承面,所述小腿保持部包括小腿保持面,當所述腳保持部處于所述閉合狀態時,所述腳支承面將所述小腿保持面遮蔽,當所述腳保持部處于所述打開狀態時,所述腳支承面及所述小腿保持面露出。在一個例子中,所述腳保持部包括位于所述腳支承面相反側的非腳保持面,在所述腳保持部被維持在所述閉合狀態的狀態下所述腿放置部轉動到所述展開位置時,所述非腳保持面朝向上方。在一個例子中,所述軸部件能夠在所述腳保持部被維持在所述閉合狀態的狀態下將所述腿放置部以能夠在所述收納位置與所述展開位置之間進行轉動的方式支承。
發明效果根據本發明,即使在身高矮的使用者使用的情況下,也能夠利用腿放置部適當地保持該使用者的腿部。


圖1(a) (b)是示出本發明的按摩機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圖2是示出座部架的立體圖。圖3(a)是示意性地示出收納空間中的各個驅動裝置的配置方式的俯視圖,圖3(b)是示意性地示出第I驅動裝置的配置方式的側視圖。圖4是位于展開位置的腿放置部的立體圖。圖5是示意性地說明腿放置部的構成的側視圖。圖6(a) (b) (c) (d)是說明腿放置部從收納狀態移動到施療狀態的過程的側視圖。圖7(a) (b) (C)是說明腿放置部從收納狀態移動到施療狀態的過程的側視圖。圖8(a) (b)是說明其他實施方式的按摩機的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1...按摩機、13...腿放置部、14...就座面、15...座部、18...收納空間、
18a...開口部(開口)、20...座部架、23...軸部件、24...作為轉動支承部、支承部件的連接架、30...作為驅動裝置的第I驅動裝置、50...小腿保持部、501...小腿保持面、
503...凹部、51...腳保持部、511...腳保持面、512...非腳保持面、513...操作部、
514...作為連結部的突出部、52...轉動機構、521...作為第I賦勢部件的扭力彈簧、
53...移動機構、531...賦勢部件、第2賦勢部件作為的扭力彈簧、542...作為連結部件的帶部件、543. 第I連結部位、544. 第2連結部位、100.設置面、SI.旋轉軸線。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依照圖I至圖7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椅子型按摩機(下面簡稱為“按摩機”。)。另外,在下面的說明中,“前后方向”是指以坐到按摩機上的使用者為基準的方向。另外,“寬度方向”是指使用者的左右方向,“上下方向”是指與設置按摩機的設置面垂直的方向。
如圖I (a) (b)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按摩機11具備椅子12和腿放置部13。在按摩機11上設置有被埋設在椅子12內及腿放置部13內的施療機構(省略圖不);對該施療機構進行控制的控制裝置(省略圖示);由使用者進行操作的控制器面板(省略圖示)等。施療機構是施療子、氣袋、加熱器以及它們的組合。在椅子12上設置有座部15,座部15具有上表面、即就座面14。背靠部16能夠相對于座部15轉動。在座部15的兩側設置有扶手17。在座部15上形成有用于收納腿放置部13的收納空間18。該收納空間18經由形成在座部15前側的開口部(開口)18a與外部連通。并且,圖1(a)示出腿放置部13的至少一部分被收納在收納空間18內的收納狀態。圖1(b)示出能夠將腿放置部13用于施療的施療狀態。處于收納狀態的腿放置部13的前端比開口部18a靠前側,且在前后方向上與座部15的前端位于相同位置,或者比座部15的前端靠后側。
如圖2所示,座部15包括座部架20。座部架20具備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條(本實施方式中為4條)的支承腿架21a、21b、21c、21d。支承腿架21a、21b被配置在座部15的前側且寬度方向的兩端。支承腿架21c、21d被配置在座部15的后側且寬度方向的兩端。另外,支承腿架21a、21c通過多條(本實施方式中為2條)的連結架22a、22b連結。支承腿架21b、21d通過多條(本實施方式中為2條)的連結架22c、22d連結。連結架22a 22d之中的位于下側的連結架22a、22c被連結在支承腿架21a 21d的下端部位。連結架22a 22d之中的位于上側的連結架22b、22d被連結在支承腿架21a 2Id的上端部位。連結架22b、22d的前端對軸部件23進行支承。在該軸部件23的兩側上可旋轉地連接有作為支承部件的連接架24。這些連接架24被配置在比支承腿架21a、21b靠近寬度方向的內側。各個連接架24的基端(圖2中上端)可旋轉地連結在軸部件23上。在各個連接架24的前端(圖2中下端)上連結有腿放置部13。在各個連接架24的基端,在比軸部件23靠前側的位置上連接有在寬度方向上延伸的轉動架25。而且,通過使連接架24轉動時,腿放置部13轉動。在連結架22b、22d的后端設置有背靠架26。背靠架26可旋轉地連結在座部架20上。如圖3(a) (b)所示,在收納空間18內配置有第I驅動裝置(驅動裝置)30和第2驅動裝置40。第I及第2驅動裝置30、40能夠被配置在收納空間18內的上方區域上。第I驅動裝置30能夠使連結有腿放置部13的各個連接架24轉動。第2驅動裝置40使背靠架26轉動。第2驅動裝置40具備電動機等驅動源41和將由該驅動源41產生的驅動力傳送給背靠架26的傳遞機構42。第I驅動裝置30具備電動機等驅動源31和將由該驅動源31產生的驅動力傳遞給轉動架25的傳遞機構32。而且,當傳遞機構32將來自驅動源31的驅動力傳遞給轉動架25時,連接架24以與軸部件23之間的連結部位為中心進行轉動。其結果,如圖I及圖4所示,被支承在連接架24上的腿放置部13轉動。在本實施方式中,腿放置部13通過來自驅動源31的驅動力而在被預先設定的可動范圍內進行轉動。在圖示的例子中,“可動范圍”是指從收納位置(參見圖I)到展開位置(參見圖4)的范圍,收納位置是指在與設置按摩機11的設置面大致垂直的狀態下、腿放置部13的至少一部分被收納到收納空間18內的位置,展開位置是指在座部15的前側、腿放置部13被配置成與設置面大致平行的狀態的位置。接著,參照圖I 圖5,說明腿放置部13。如圖1(a) (b)所示,腿放置部13具有用于對使用者的腿部之中的小腿進行保持的小腿保持部50和用于對腳進行保持的腳保持部51。“小腿”是指使用者的腿部之中的從膝蓋到踝關節的部分。“腳”是指從腿部之中的踝關節到腳趾的部分。如圖2及圖5所示,使腳保持部51相對于座部15轉動的轉動機構52被設置在腳保持部51上從就座面14離開的一側的基端部位(圖5中的下端)與構成座部架20的連接架24的前端部位(圖5中的下端)之間。該轉動機構52具備被設置在腳保持部51上的未予圖示的銷部件和被設置在上述連接架24上且將該銷部件自由旋轉地支承的支承部 (例如軸承)。而且,腳保持部51能夠通過轉動機構52而在閉合位置和打開位置之間以旋轉軸線SI為中心轉動,閉合位置是指能夠在收納空間18上將開口部18a封閉的第I位置(參見圖I (a)),打開位置是指位于座部15的前側且使用者能夠使用的第2位置(參見圖1(b))。“第I位置”是不將腳保持部51作為腳放置處使用的非使用位置。在腳保持部51被配置于第I位置上的情況下,該腳保持部51的前端位于與座部15的前端相同的位置上,或者位于比座部15的前端靠后側的位置上。而且,收納空間18的開口部18a被配置于第I位置上的腳保持部51封閉。另一方面,“第2位置”是指將腳保持部51作為腳放置處使用的使用時位置。第2位置是從第I位置轉動約90°的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連接架24作為將腳保持部51的基端部位可轉動地支承的轉動支承部發揮作用。另外,在轉動機構52上設置有作為第2賦勢部件的扭力彈簧521,扭力彈簧521對腳保持部51向收納到收納空間18中的方向A(參見圖5)施力。從該扭力彈簧521賦予給腳保持部51的賦勢力隨著該腳保持部51從第I位置離開、即向第2位置靠近而逐漸增大。在腳保持部51上形成有用于對使用者的腳進行保持的腳保持面511和位于該腳保持面511相反側的非腳保持面512。而且,在腳保持部51被配置在第2位置上的情況下,腳保持面511能夠對使用者的腳的腳底進行保持。另外,在腳保持部51被配置在第I位置上的情況下,非腳保持面512與坐到座部15上的使用者的小腿對置。在這樣的腳保持部51的前端部位上,在腳保持面511側設置有操作部513,操作部513在要使位于第I位置的腳保持部51轉動到第2位置時由使用者操作。該操作部513形成為隨著靠近前端,腳保持部51的厚度逐漸變薄。此外,在腳保持部51的基端部位上設置有朝向小腿保持部50的基端部位(圖5中下端部位)突出的作為連結部的突出部514。在該突出部514的前端上可轉動地連結有小腿保持部50。如圖I (b)及圖2所示,小腿保持部50具有對使用者的小腿進行保持的小腿保持面501。而且,在小腿保持面501側設置有沿著寬度方向等間隔配置的3個側壁502。該側壁502構成為,與被保持在小腿保持部50上的小腿的延伸方向對應的方向的長度Hl比與該小腿的厚度方向對應的方向上的長度H2長。在位于各個側壁502之中的寬度方向的兩端上的側壁502內分別形成收納部515,腳保持部51的突出部514的前端被收納在收納部515內。該收納部515向側壁502的下側開口。而且,設置于腳保持部51上的各個突出部514的前端被配置在相應的側壁502內。
如圖3(b)所示,在各個側壁502的后側上端形成有凹部503。在小腿保持部50位于收納空間18內的第3位置的情況下,驅動裝置30、40的一部分位于凹部503內。該凹部503形成在側壁502上,以確保設置在收納空間18內的驅動裝置30、40的設置空間。在小腿保持部50位于第3位置的情況下,如圖2及圖5所示,小腿保持面501與位于第I位置上的腳保持部51 (腳保持面511)對置。而且,位于第3位置上的小腿保持部50通過移動機構53而跟隨腳保持部51從第I位置向第2位置的轉動而朝向第4位置(參見圖1(b))移動,第4位置被設定成座部15的前側且比第3位置靠向上方。移動機構53具有對小腿保持部50朝向方向B(參見圖5)施力的作為第I賦勢部件的螺旋彈簧531,方向B是指向腳保持部51的腳保持面511靠近的方向。該螺旋彈簧531將收縮力作為賦勢力賦予。螺旋彈簧531被配置在小腿保持部50的收納部515內。這種螺旋彈簧531的一端與突出部514的第I固定位置Pl連接。第I固定位置Pl比突出部514的長度方向上的中央靠近前端側。另外,螺旋彈簧531的另一端與配置在第3位置上的小腿保持部50的第2固定位置P2連接。第2固定位置P2位于小腿保持部50的上下方向的 大致中央且比前后方向的中央靠前側。因此,本實施方式的螺旋彈簧531向使腳保持部51向第I位置靠近的方向施力。說明第I及第2固定位置P1、P2的位置關系。也就是說,當腳保持部51在第I位置與第I位置和第2位置之間的中途位置之間轉動的情況下,固定位置PU P2之間的直線距離隨著該腳保持部51從第I位置離開而增長。當腳保持部51在上述中途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移動的情況下,固定位置P1、P2之間的直線距離隨著該腳保持部51靠近第2位置而變短。因此,螺旋彈簧531的長度在腳保持部51位于上述中途位置時最大。螺旋彈簧531的長度隨著腳保持部51從上述中途位置靠近第I位置而逐漸變短。同樣地,螺旋彈簧531的長度隨著腳保持部51從上述中途位置靠近第2位置而逐漸變短。也就是說,螺旋彈簧531對小腿保持部50及腳保持部51賦予的賦勢力在腳保持部51位于上述中途位置的情況下最大。另外,在移動機構53上設置有連結機構54,連結機構54將上述各個連接架24的基端(圖5中的上端)和腳保持部51的前端部位(圖5中的上端部位)連結。該連結機構54具備被固定安裝在連接架24上的加強部件541和一端被固定在該加強部件541的第I連結部位543上的作為連結部件的帶部件542。該帶部件542的另一端被固定在設置于小腿保持部50的側壁502前端的第2連結部位544上。在小腿保持部50位于第3位置上的情況下,該第2連結部位544位于比第I連結部位543靠后側的位置上。在小腿保持部50位于第3位置上的情況下,帶部件542松弛。因此,在腳保持部51從第I位置朝向第2位置轉動的情況下,小腿保持部50在由螺旋彈簧531產生的賦勢力的作用下以大致保持與腳保持部51之間的位置關系的狀態跟隨該腳保持部51轉動。而且,當腳保持部51轉動到第5位置(參見圖6(d))時,帶部件542處于張緊的狀態,第5位置是指腳保持部51的前端位于比座部15的前端靠前側的位置。像這樣,帶部件542限制腳保持部51進行會使連結部位543、544之間的直線距離增長的移動。其結果,當腳保持部51進一步靠近第2位置時,小腿保持部50向從腳保持部51離開的方向移動而靠近第4位置。該第4位置沒有被設定在從第3位置至第5位置的小腿保持部50的移動路徑的延長線上。也就是說,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各個連結部位543、544之間的直線距離小于與帶部件542的長度對應的規定距離的情況下,和在各個連結部位543、544之間的直線距離達到規定的距離的情況下,小腿保持部50的移動方式是不同的。接著,參照圖6和圖7,說明將收納狀態的腿放置部13設為施療狀態時的作用。另夕卜,在圖6及圖7中省略了螺旋彈簧531及扭力彈簧521的圖示。而且,如圖6(a)所示,使用者對形成在腳保持部51的前端上的操作部513進行操作時,來自使用者的力量經由操作部513被傳遞到腳保持部51,從而腳保持部51開始從第I位置向第2位置轉動。這樣的話,與腳保持部51的突出部514連結的小腿保持部50追隨腳保持部51的轉動而開始從第3位置朝向第5位置移動。此時,小腿保持部50被螺旋彈簧531施加朝向腳保持部51的腳保持面511的賦勢力(參見圖5)。因此,如圖6(b) (c) 所示,小腿保持部50以保持與腳保持部51之間的位置關系的方式移動。也就是說,小腿保持部50以其上端部位相比下端部位先行的方式朝向前方移動。另外,在從圖6(a)的狀態變為圖6 (d)的狀態的期間,由于連結在小腿保持部50和連接架24上的帶部件542處于松弛狀態,所以小腿保持部50以各個連結部位543、544之間的直線距離增長的方式移動。接著,如圖6 (d)所示,當小腿保持部50達到第5位置時,與小腿保持部50和連接架24連結的帶部件542從松弛狀態變為張緊狀態。這樣的話,會導致各個連結部位543、544之間的直線距離進一步增長的小腿保持部50的移動被帶部件542限制。其結果,如圖7 (a) (b) (c)所示,小腿保持部50以隨著腳保持部51向第2位置靠近而從腳保持部51離開的方式移動。具體地講,小腿保持部50從第5位置朝向第4位置移動,其上端部位在上下方向上靠近就座面14且其下端部位向座部15的前側移位。此時,小腿保持部50相對于腳保持部51轉動,使小腿保持部50的前端從腳保持部51離開。即,第5位置被設定在第4位置的下方。因此,向座部15的前方突出的小腿保持部50以向座部15的就座面14靠近、即向上方靠近的方式移動。接著,當腳保持部51到達第2位置時,小腿保持部50到達第4位置。也就是說,腿放置部13處于施療狀態。另外,如上所述,在收納空間18的上方區域上配置有用于調整腿放置部13的位置或使背靠架26轉動的驅動裝置30,40、以及用于對座部架20進行加固的各種加強部件等。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小腿保持部50從第3位置向第4位置移動的過程中,小腿保持部50以避開上述上方區域的方式移動到小腿保持部50的前端向座部15的前方突出的第5位置。因此,能夠避免小腿保持部50與被配置在上方區域上的各種部件接觸。另外,腳保持部51被賦予來自扭力彈簧521的賦勢力和來自螺旋彈簧531的賦勢力。來自扭力彈簧521的賦勢力隨著腳保持部51從第I位置靠近第2位置而逐漸增大。另外,來自螺旋彈簧531的賦勢力隨著腳保持部51從第I位置朝向第2位置移動而逐漸增大。但是,當通過了該螺旋彈簧531的長度最大的上述中途位置時,來自螺旋彈簧531的賦勢力隨著腳保持部51靠近第2位置而逐漸減小。在腳保持部51從上述中途位置朝向第2位置移動的期間,來自螺旋彈簧531的賦勢力的減少量比來自扭力彈簧521的賦勢力的增加量多。因此,來自各個彈簧521、531的賦勢力的合計在腳保持部51位于上述中途位置時最大。也就是說,來自各個彈簧521、531的賦勢力的合計隨著腳保持部51從上述中途位置朝向第2位置移動而逐漸減小。因此,在腳保持部51位于第2位置的狀態下,即使在使用者的腳從腳保持部51離開了時,也能夠通過施加到腳保持部51上的重力等來抑制該腳保持部51立刻返回到第I位置。另一方面,當使用者結束了按摩機11的使用時,使用者要將腿放置部13收納。此時,通過由使用者對腳保持部51施加較小的力,腳保持部51及小腿保持部50就能夠利用各個彈簧521、531的賦勢力返回到第I位置及第3位置。其結果,腿放置部13變為收納狀態。另外,此時的腳保持部51和小腿保持部50的移動方式與使腿放置部13從收納狀態移動到施療狀態時的移動方式相反,所以省略說明。本實施方式中,能夠得到以下效果。(I)按摩機20具備移動機構,在腳保持部51位于第I位置(圖Ia)的情況下,移動機構使小腿保持部50移動到設定在收納空間18內的第3位置(圖5),在腳保持部51位于第2位置(圖Ib)的情況下,移動機構使小腿保持部50移動到設置在座部15前方的第4位置(圖lb、圖2)。當使用被收納在形成于座部15的收納空間18內的腿放置部13時,使腿放置部13的腳保持部51從第I位置朝向第2位置轉動。接著,當腳保持部51位于第2位置時,能夠將坐到座部15上的使用者的腳保持在該腳保持部51的腳保持面511上。也 就是說,無需像以往那樣使腳保持部51從收納空間18內向座部15的前方滑動移動,相應地能夠使腳保持部51在前后方向配置在靠近座部15的位置上。因此,即使在身高低的使用者使用的情況下,也能夠利用腿放置部13適當地保持該使用者的腿部。(2)另外,與使腳保持部51從收納空間18內向座部15的前方滑動移動的現有情況相比,能夠將腳保持部51配置在前后方向上更靠近座部15的位置上,相應地能夠在比較窄的設置場所使用按摩機11。因此,即使在比較窄的設置場所上設置了按摩機11的情況下,也能夠將腿放置部13設為能夠施療的狀態。(3)另外,在現有技術中,使腿放置部向座部15的前方滑動移動時,小腿保持部50被配置在能夠施療的位置上。但是,在該狀態下,施療時不能使用腳保持部51。因此,需要將滑動移動了的腳保持部51以腳保持面511朝向上方的方式轉動。也就是說,在現有技術中,分別需要進行將小腿保持部50設為能夠使用的步驟;和將腳保持部51設為能夠使用的步驟。對于這一點,在本實施方式中,當使位于第I位置的腳保持部51轉動到第2位置時,小腿保持部50跟隨與該腳保持部51的轉動而從第3位置移動到第4位置。也就是說,只通過一個步驟,就能夠將腳保持部51及小腿保持部50同時設為可使用的狀態。因此,能夠簡化將腳保持部51及小腿保持部50設為可使用的狀態時的工夫。(4)小腿保持部50的側壁502的長度Hl比側壁502的長度H2長(參見圖2)。這樣的小腿保持部50在收納空間18內以小腿保持面501與位于第I位置的腳保持部51對置的方式配置。因此,與小腿保持面501以與設置面或就座面14對置的方式收納在小腿保持部50的情況相比,能夠縮短收納空間18在前后方向上的長度。因此,能夠對具有收納空間18的座部15在前后方向上的長度的短縮做出貢獻。(5)假設采用小腿保持部50構成為從第3位置向第4位置直線移動的情況下,需要將配置在第3位置上側的各種部件設置成位于小腿保持部50的移動路徑的上方。在這種情況下,會使收納空間18在上下方向上的長度增長,所以使得座部15變大型化。對于這一點,在本實施方式中,小腿保持部50以保持與腳保持部51之間的位置關系的方式從第3位置移動到第5位置。接著,到達了第5位置的小腿保持部50朝向位于第5位置上方的第4位置移動。也就是說,小腿保持部50以避免與收納在收納空間18內的上方區域的各種部件之間的接觸的方式移動。因此,能夠在將第3位置和第4位置直線連結的區間配置各種部件,相應地能夠降低就座面14的位置。而且,即使身高矮的使用者也容易坐到座部15上。(6)在本實施方式中,連結部件由帶部件542構成。因此,與用能夠自由伸縮的部件構成連結部件的情況相比,能夠抑制使用者被夾手。也就是說,能夠提高小腿保持部50移動時的安全性。(7)另外,在施療時,小腿保持部50在上下方向上被配置于靠近就座面14的位置上。因此,能夠利用小腿保持部50對就座在座部15上的使用者的小腿中靠近膝蓋的位置適當地保持。因此,在小腿保持部50內設置有施療機構的情況下,能夠對坐到座部15上的使用者的小腿中的靠近膝蓋的位置適當地進行施療。(8)腿放置部13被連接在連接架24上,連接架24以可轉動的方式與座部架20的構成要素之一的軸部件23連接。因此,通過各個連接架24的轉動來調整腿放置部13的位 置。而且,此時,腿放置部13的小腿保持部50與腳保持部51之間的位置關系不會變化。因此,能夠與腿放置部13的位置無關地,對身高不同的各種使用者適當地使用腿放置部13。(9)在小腿保持部50的各個側壁502上形成有凹部503。于是,在小腿保持部50位于第3位置的情況下,用于調整腿放置部13的位置的第I驅動裝置30的一部分位于小腿保持部50的凹部503內。因此,能夠將第I驅動裝置30配置到與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第3位置上的小腿保持部50靠近的位置上,相應地能夠抑制座部15在上下方向上的大型化。另外,能夠將就座面14設置到低的位置上,相應地對于身高低的使用者來說,容易坐到座部15上。(10)小腿保持部50被螺旋彈簧531向朝向腳保持部51靠近的方向施力。因此,當腳保持部51從第I位置移動到第2位置時,無需設置復雜的結構,就能夠使位于第3位置的小腿保持部50跟隨腳保持部51而移動到第5位置。(11)另外,在腳保持部51配置于第I位置的情況下,該腳保持部51的前端位于與座部15的前端相同的位置上,或者位于比座部15的前端靠后側的位置上。因此,能夠提高在不利用腿放置部13的情況下使用者坐到座部15上時的便利性。也就是說,能夠將本實施方式的按摩機11合適地作為單純的椅子利用。(12)腳保持部51被扭力彈簧521始終賦予向第I位置靠近的方向的賦勢力。因此,當使位于第2位置的腳保持部51返回到第I位置時,使用者對腳保持部51賦予較少的力,就能夠利用來自扭力彈簧521的賦勢力,將腳保持部51返回到第I位置上。因此,在使用后進行整理時,能夠容易地將包含腳保持部51的腿放置部13收納到收納空間18內。(13)另外,腳保持部51不僅被賦予來自扭力彈簧521的賦勢力,還被賦予來自螺旋彈簧531的賦勢力。這樣的來自各個彈簧521、531的賦勢力的合計在腳保持部51位于第I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的中途位置時最大,隨著腳保持部51從該中途位置向第2位置移動而逐漸變小。因此,與腳保持部51位于第2位置時賦勢力的合計最大的情況不同,當在施療中,使用者的腳從腳保持部51離開時,能夠通過來自各個彈簧521、531的賦勢力來抑制腳保持部51從第2位置返回到第I位置的事態的發生。(14)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腳保持部51上形成有操作部513,該操作部513在使該腳保持部51從第I位置轉動到第2位置時由使用者操作。因此,通過使用者的操作,容易使腳保持部51從第I位置轉動到第2位置。(15)本實施方式的操作部513被形成在腳保持部51的腳保持面511偵彳。因此,在使腳保持部51從第I位置轉動到第2位置時,容易用使用者的腳背將腳保持部51踩到第2位置側。 另外,本實施方式也可以變更為如下的其他實施方式。 在實施方式中,操作部513只要構成為使腳保持部51從第I位置轉動到第2位置時能夠由使用者操作即可,也可以采用其他任意構成。例如,操作部513可以是一端被固定在腳保持部51的前端上的帶狀部件。 在實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在腳保持部51上設置操作部513。 在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將螺旋彈簧531設置成在腳保持部51位于第2位置時對該腳保持部51施加的賦勢力最大。 另外,也可以采用這樣的結構,配置在小腿保持部50與腳保持部51之間的第2賦勢部件具備固定在小腿保持部50側的第I磁石和固定在腳保持部51側的第2磁石。而且,各磁石被設置成相互吸引。此時,可以將各磁石之中的任意一個設為磁性部件。另外,磁石可以是永久磁石,也可以是電磁石。 在實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設置第2賦勢部件。即使這樣構成,在小腿保持部50上經由突出部514連結有腳保持部51。因此,當腳保持部51從第I位置轉動到第2位置時,能夠使將小腿保持部50跟隨該腳保持部51的轉動而從第3位置朝向第4位置移動。此時,在收納空間18內設置有導向機構,該導向機構對小腿保持部50在第3位置與第5位置之間的移動進行導向。 在實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在小腿保持部50的側壁502上設置凹部503。在這種情況下,將各個驅動裝置30、40等配置在位于第3位置的小腿保持部50的上方。因此,與上述實施方式的情況相比,就座面14被設置成更靠上方。 在實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設置用于使腿放置部13轉動的機構。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無需第I驅動裝置30,所以也可以不在小腿保持部50的側壁502之中的至少一個側壁502上設置凹部503。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座部15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分別配置有連結機構54。但是,連結機構54也可以只搭載一個。在像這樣只設置一個連結機構54的情況下,優選將連結機構54設置在座部15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在這種情況下,連結機構54的帶部件542與小腿保持部50的側壁502之中的位于中央的側壁502連結。像這樣構成的話,能夠在小腿保持部50的轉動過程中降低使用者的身體的一部分(例如手指)觸摸到帶部件542的可能性。也就是說,能夠進一步提高小腿保持部50移動時的安全性。 在實施方式中,帶部件542只要具有足夠支承小腿保持部50的強度即可,可以是帶狀的部件,也可以是繩狀的部件。 在實施方式中,連結機構54可以是不具備加強部件541的構成。在這種情況下,帶部件542的一端與連接架24直接連結。 在實施方式中,替代帶部件542,可以將能夠自由伸縮的聯桿部件作為連結部件使用。 在實施方式中,可以將第I位置設定成,在腳保持部51位于第I位置的情況下,該腳保持部51的前端比座部15的前端靠前側。 在實施方式中,移動機構53也可以構成為使小腿保持部50在第3位置與第4位置之間直線地移動。在這種情況下,相比于上述實施方式的情況,優選將就座面14設置為更靠近上方,使收納空間18在上下方向上的長度增長,在小腿保持部50的移動路徑上方的位置上配置加強部件等。 在實施方式中,如圖8(a) (b)所示,可以將小腿保持部50以其小腿保持面501與設置面100對置的方式配置。在這種情況下,與上述實施方式的情況相比,能夠將就座面14設置到更低的位置上。 在實施方式中,可以將小腿保持部50配置成其小腿保持面501與就座面14對置。在這種情況下,與上述實施方式的情況相比,能夠將就座面14設置到更低的位置上。 在實施方式中,可以將腿放置部13構成為能夠將整個腿放置部13收納到收納空·間18內。 在實施方式中,按摩機11可以采用不具備背靠部16的構成。另外,按摩機11可以構成為不具備扶手17的構成。 在實施方式中,還可以具備電動機等動力源和用于將該動力源產生的驅動力傳遞給轉動機構52的傳遞機構。在這種情況下,小腿保持部50及腳保持部51根據來自動力源的驅動力移動。
權利要求
1.一種按摩機,具備 腿放置部,包括腳保持部和小腿保持部; 座部,具有收納空間,收納空間向前側開口,用于將所述腿放置部的至少一部分收納;轉動機構,用于使所述腳保持部在第I位置和第2位置之間以沿著所述座部的寬度方向延伸的旋轉軸線為中心轉動,第I位置是指所述腳保持部能夠將所述收納空間的開口封閉的位置,第2位置是指所述腳保持部被設定在所述座部的前側的位置;以及 移動機構,使所述腿放置部的所述小腿保持部跟隨所述腳保持部的轉動而移動,在所述腳保持部位于所述第I位置的情況下,所述移動機構使所述小腿保持部移動到設定在所述收納空間內的第3位置,在所述腳保持部位于所述第2位置的情況下,所述移動機構使所述小腿保持部移動到被設定在所述座部前方的第4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按摩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位置在所述收納空間內比所述第I位置靠后側, 所述小腿保持部包括小腿保持面,當所述小腿保持部位于所述第3位置時,所述小腿保持面與位于所述第I位置上的所述腳保持部對置。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按摩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腿保持部包括小腿保持面,當所述小腿保持部位于所述第3位置時,所述小腿保持面與所述座部的就座面或所述按摩機的設置面對置。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腳保持部位于所述第I位置的情況下,所述腳保持部的用于對使用者的腳進行保持的腳保持面與位于所述第3位置的小腿保持部對置, 所述轉動機構具有轉動支承部,該轉動支承部將所述腳保持部的位于所述第I位置時從所述座部的就座面離開的一側的基端部位以所述旋轉軸線為中心可轉動地支承, 所述移動機構具有將座部架和所述小腿保持部連結的連結部件, 所述連結部件這樣構成,在所述連結部件的與所述座部架連結的第I連結部位和所述連結部件的與所述小腿保持部連結的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小于規定距離的情況下,允許所述小腿保持部進行會使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變動的移動,而在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為所述規定距離的情況下,限制所述小腿保持部進行會使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增長的移動,在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規定距離的情況下,所述小腿保持部跟隨所述腳保持部的轉動而在所述第3位置與該第3位置和所述第4位置之間的第5位置之間移動, 在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為所述規定距離的情況下,所述小腿保持部以與在所述第3位置和所述第5位置之間的移動不同的方式在所述第5位置與第4位置之間移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連結部件由在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規定距離時松弛、且在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為所述規定的距離時張緊的部件構成。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小腿保持部上,與所述連結部件連結的所述第2連結部位位于靠近所述就座面的部位上。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小腿保持部位于所述第5位置的情況下,所述小腿保持部的位于所述第3位置時最靠近所述就座面的部位位于比所述座部靠前側的位置上。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動機構還具有賦勢部件,該賦勢部件對所述小腿保持部施加朝向所述腳保持部的賦勢力, 在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規定距離的情況下,所述移動機構通過在來自所述賦勢部件的賦勢力使所述小腿保持部跟隨所述腳保持部的轉動而在所述第3位置與所述第5位置之間轉動, 在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為所述規定距離的情況下,所述移動機構使所述小腿保持部在所述第5位置與所述第4位置之間以所述腳保持部越靠近所述第2位置時所述小腿保持部越從該腳保持部離開的方式移動。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連結部件被配置在所述座部的寬度方向上的中央部。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4位置未被設定在從所述第3位置至所述第5位置的所述小腿保持部的移動路徑的延長線上。
11.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機,其特征在于, 還具備連結部,該連結部將所述小腿保持部以能夠相對于所述腳保持部進行相對旋轉的方式連結到該腳保持部上, 所述第4位置被設定在比所述第3位置靠近所述就座面的位置上, 所述小腿保持部在所述第5位置與所述第4位置之間相對于所述腳保持部進行轉動。
1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按摩機,其特征在于, 在座部架上設置有軸部件,該軸部件被配置在比位于所述第I位置的所述腳保持部的前端靠后側的位置上,且沿著所述座部的寬度方向延伸, 在所述軸部件上連結有對所述腿放置部進行支承的支承部件,連結在所述軸部件上的所述支承部件能夠相對于所述軸部件轉動。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按摩機,其特征在于, 還具有驅動裝置,該驅動裝置將所述支承部件以與所述軸部件之間的連結部位為中心轉動地驅動, 在所述小腿保持部上,在與對使用者的小腿的靠近膝蓋一側的部位進行保持的部位相反的一側形成有凹部, 在位于所述第3位置的所述小腿保持部的凹部內收納所述驅動裝置的一部分。
1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按摩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動機構具有將座部架和所述小腿保持部連結的連結部件, 所述連結部件這樣構成,在所述連結部件的與所述座部架連結的第I連結部位和所述連結部件的與所述小腿保持部連結的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小于規定距離的情況下,允許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變動,而在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為所述規定距離的情況下,限制所述小腿保持部進行會使所述第I連結部位與所述第2連結部位之間的距離增長的移動, 所述連結部件被連結在所述支承部件上。
1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按摩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位置被設定在所述收納空間內的比所述第I位置靠后側的位置, 所述第I位置被設定成,位于該第I位置上的所述腳保持部的前端位于與所述座部的前端相同的位置,或位于比所述座部的前端靠后側的位置。
1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按摩機,其特征在于,還具備 第I賦勢部件,對所述腳保持部朝向所述第I位置施力;以及 第2賦勢部件,對所述小腿保持部朝向所述腳保持部施力。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按摩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賦勢部件以其一端與所述腳保持部連結、并且其另一端與所述小腿保持部連結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2賦勢部件對所述腳保持部朝向所述第I位置施力、并且對所述小腿保持部朝向所述腳保持部施力。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按摩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賦勢部件這樣設置, 在所述腳保持部位于所述第I位置與該第I位置和所述第2位置之間的中途位置之間的情況下,所述腳保持部越從所述第I位置離開,所述第2賦勢部件對該腳保持部施加的賦勢力越大, 在所述腳保持部位于所述中途位置與所述第2位置之間的情況下,所述腳保持部越靠近所述第2位置,所述第2賦勢部件對該腳保持部施加的賦勢力越小。
1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按摩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腳保持部上設置有操作部,該操作部在使所述腳保持部從所述第I位置側朝向所述第2位置轉動時被操作。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按摩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腳保持部位于所述第I位置的情況下,所述腳保持部的用于對使用者的腳進行保持的腳保持面位于比該腳保持部的位于該腳保持面相反側的非腳保持面靠后側的位置上, 所述操作部被設置在所述腳保持部的前端部位的所述腳保持面側,形成為越靠近前端,所述腳保持部的厚度越薄。
21.一種按摩機,具備 座部; 腿放置部,包括腳保持部和小腿保持部; 軸部件,將所述腿放置部以能夠在收納位置與展開位置之間轉動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座部上; 轉動機構,將所述腳保持部以能夠繞與所述軸部件不同的旋轉軸線從閉合狀態向打開狀態轉動的方式支承;以及移動機構,當所述腳保持部從所述閉合狀態轉動到所述打開狀態時,使所述小腿保持部從后方位置向前方位置移動。
22.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按摩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腳保持部包括腳支承面, 所述小腿保持部包括小腿保持面, 當所述腳保持部處于所述閉合狀態時,所述腳支承面將所述小腿保持面遮蔽, 當所述腳保持部處于所述打開狀態時,所述腳支承面及所述小腿保持面露出。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按摩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腳保持部包括位于所述腳支承面相反側的非腳保持面, 在所述腳保持部被維持在所述閉合狀態的狀態下所述腿放置部轉動到所述展開位置時,所述非腳保持面朝向上方。
24.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按摩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軸部件能夠在所述腳保持部被維持在所述閉合狀態的狀態下將所述腿放置部以能夠在所述收納位置與所述展開位置之間進行轉動的方式支承。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按摩機,即使在身高低的使用者使用的情況下,也能夠利用腿放置部適當地保持該使用者的腿部。按摩機(20)具備腿放置部(13),能夠被收納到形成于座部(15)的收納空間(18)內;轉動機構(52),能夠使腿放置部的腳保持部(51)在被設定于收納空間(18)內的第1位置和被設定于座部(15)前側的第2位置之間以旋轉軸線(S1)為中心轉動;以及移動機構(53),使腿放置部(13)之中的小腿保持部(50)跟隨腳保持部的轉動而移動。在腳保持部位于第1位置的情況下,移動機構使小腿保持部移動到收納空間內的第3位置,在腳保持部位于第2位置的情況下,移動機構使小腿保持部移動到座部前方的第4位置。
文檔編號A61H1/00GK102743269SQ20121010281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1日
發明者中村潤二, 南野利明, 渡邊知彥, 濱塚太一, 高谷昭廣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春市| 修文县| 宜昌市| 利津县| 宝应县| 尼玛县| 兴国县| 岳普湖县| 恭城| 芒康县| 文安县| 辉县市| 略阳县| 娄烦县| 阿拉善左旗| 左云县| 玉环县| 正安县| 理塘县| 涞源县| 巴彦淖尔市| 浮山县| 庆元县| 泽州县| 鄂托克前旗| 万年县| 安溪县| 亳州市| 涿鹿县| 天津市| 芜湖市| 北京市| 新营市| 麻阳| 玉门市| 托里县| 木里| 苍溪县| 辉县市| 枣强县| 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