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預防和治療腦中風的中藥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預防和治療腦中風的中藥組合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腦中風是中老年人常見病,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長,近年來40歲以下人群亦有發病,且漸增多有上升趨勢。我國腦中風發病率為14%左右,全國每年新發病例數在130萬人左右。由于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預計今后發病率將不斷上升。中醫認為腦中風發生,主要是臟腑氣血虧損,在心、肝、腎、脾,陰陽失調的情況下或招感外邪、或憂思惱怒、或飲酒暴食或房室不節等皆能成為致病因素而誘發,輕者邪入經絡,而出現經絡癥候,重者導致腎陰虧虛,肝陽暴漲,氣隨血逆,挾火挾痰,橫竄經絡,擾動心神,蒙蔽清竅。由于正氣不足,絡脈空虛,腠理不密,風邪得以乘虛而入,引動濕痰,流竄經絡,故出現口歪眼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肌膚不仁、手足麻木、肢體拘急等癥。血栓或梗塞形成因素有血管內膜粗糙。如動脈粥樣化或血管內膜炎。血液流動遲緩,如血壓降低,心功能不全等。血液成份的改變如失水而血液濃縮,紅細胞增多等使血液粘滯、凝固性增高等。心房纖維性顫動或其它性質的心律不齊時心房內的血塊或細菌性心內膜炎瓣膜上脫落的贅生物,所以腦中風(腦血栓形成、腦梗塞)病人多伴有心臟病及高血壓。近年來各種各樣的治療腦中風的中西藥品相繼問世,但他們都是在中風病形成后的治療用藥。腦中風病急者暴亡,病輕者治療周期長、效果不顯著,也極難根除。本發明人在長期對腦中風病的研究和臨床治療過程中發現,腦中風病情來勢迅猛,盡管如此,但發病前已存在隱患、出現先兆,如血壓升高,頭暈目眩、言語蹇澀,肢體麻木,伸舌不正等,對這些先兆病癥如不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治療,很快就會導致腦中風。還發現,如果采取措施進行預防性治療,中風先兆病患者得以痊愈,不會發生腦中風,達到預防腦中風病的目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預防腦中風疾病的中藥膠囊。上述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預防和治療腦中風的中藥,按質量份數的中藥包括10-20黃芪,10-20山楂, 10-30石菖蒲,5-15天麻,10-20葛根,10-20枸杞,1-10甲珠,10-30川芎,5-15半夏,10-20 瓜萎,1-10大黃,10-20首烏,5-15三七,10-30地龍,10-20丹參,5-15赤芍,3-10水蛭。一種預防和治療腦中風的中藥的制備方法,按質量份數取中藥10-20黃芪, 10-20山楂,10-30石菖蒲,5-15天麻,10-20葛根,10-20枸杞,1-10甲珠,10-30川芎,5-15 半夏,10-20瓜萎,1-10大黃,10-20首烏,5-15三七,10-30地龍,10-20丹參,5-15赤芍, 3-10水蛭;所述的質量份數中藥水蛭,地龍,甲珠,天麻粉碎后過120目篩,所述的其余藥材加水煎煮兩次,合并提取液,過濾后濾液濃縮至浸膏,與所述的藥粉混合干燥粉碎,裝入膠囊。有益效果
I.使用本產品各組紅細胞電泳速度分別為腦安膠囊大劑量組為6.42um /秒,小劑量組為6,96un /秒,日本抗栓丸組為8. 9um /秒,生理鹽水對照組為4. 84un /秒。前三組與生理鹽水對照組相比較差異均非常顯著,尤以腦安膠囊對血瘀模型大鼠能顯著增加電脈電泳速度,并且其作用明顯強于日本抗栓丸。本發明具有益氣回陽、祛瘀通絡、熄風豁痰、平肝潛陽、作用迅速、標本兼治,有效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服用方便等特點。
3.使用本產品腦安膠囊能明顯降低腦血管阻力,降低下肢血管阻力,其作用強度強,而且持久;也表明該藥可明顯擴張腦血管和肢體血管,改善腦循環和肢體循環;該藥對血瘀模型大鼠血栓形成具有顯著抑制作用。使用本產品腦血栓病例的臨床變化。(詳見表I腦血栓癥狀變化及統計學理
表;表2觀察組與對照組顯效率比較表。)從表I中可以看出腦安膠囊的效果高于蛇毒抗栓酶組。雖然統計學處理不顯著,但從表2顯效率來看,顯效率是明顯高于蛇毒抗栓酶組,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是非常顯著的P〈0. 01。在觀察組,治愈與顯效的9例中有5例系治愈者,因例數少故未單獨進行數據處理。血液流變學的變化。在腦血栓與脈管炎的病例中均做了血液流變的觀察,為避免重復起見,將腦血栓病例的血液流變學及血脂結果列出。(詳見表3腦安膠囊組腦血栓病例治療前后變化統計表、表4蛇毒抗栓酶組腦血栓病例治療前后變化統計表)
表I腦血栓癥狀及統計學處理表
藥物對照組 I總例數I有效j無效率I有效率% |X |P值—
雨¥膠囊_39 38 I97~—
涵毒抗栓酶組丨39 丨36丨3 \92|l.06|> 0.05
表2觀察組與對照組顯效率比較表
藥物對照組 I總例數I有效j無效率I有效率% |X |P值—
雨¥膠囊_39 38 I97~—
涵毒抗栓酶組丨39 丨36丨3 \92|l.06|> 0.05
表3腦安膠囊組腦血栓病例治療前后變化統計表[X 土 SD]
—I例數I服藥前I服藥后It Ip
全血粘度_39_ 5. 28±0. 96_4. 09±0. 616. 47 < 0. 001
纖維蛋白 mg%~38i7il6±102.28 346.98±98.945.65 < 0. OPT
AT- III %~36T5I. 47±9. 8755. 89 ±9. 423. 72 < 0. OPT
纖溶酶原 u~35H7±2.017.63±2.461.21 > 0.05~
■凝血酶原(時間秒)_39Ti~13±0.9613.09±1.124. 01 < 0. OPT
總膽固醇mg%~39五瓦67±54.00174. 13±46. 273. 86 < 0. OPT
三酸甘油酯 mg%|39|ll3. 51±40.99!95. 11±31. 17\2. 19K 0.05~
表4蛇毒抗拴酶組腦血栓病例治療前后變化統計表[X 土 SD]
—I例數I服藥前I服藥后|t Ip
全血粘度_37_4. 78±0. 76_4. 21±0. 61_3. 50 < 0. 001
纖維蛋白 mg%~38 石7~.47±97.96 一 340. 32±73. 18I. 85 > 0. 05~
AT- III %~33 1M39±10. 19 —98. 64±10. 120. 69 > 0. 05~
纖溶酶原 u~34 H8±2.74 一 6. 66 ±2. 16> 0. 05~
凝血酶原(時間秒)_37 11~56±1.29 一12.88±0.912. 19 > 0. 05~
總膽固醇mg%~39 TiI 54±37. 48 一 172. 00±89. 00I. 58 > 0. 05~
三酸甘油酯 mg%丨38 |85.97±25.69 !85. 50±22. 54|> 0.05~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I :
一種預防和治療腦中風的中藥,其特征是質量份數組成包括10-20黃苗,10-20山楂,10-30石菖蒲,5-15天麻,10-20葛根,10-20枸杞,1-10甲珠,10-30川芎,5-15半夏, 10-20瓜萎,1-10大黃,10-20首烏,5-15三七,10-30地龍,10-20丹參,5-15赤芍,3-10水蛭。實施例2:
預防和治療腦中風的中藥的制備方法,質量份數組成包括10-20黃芪,10-20山楂, 10-30石菖蒲,5-15天麻,10-20葛根,10-20枸杞,1-10甲珠,10-30川芎,5-15半夏,10-20 瓜萎,1-10大黃,10-20首烏,5-15三七,10-30地龍,10-20丹參,5-15赤芍,3-10水蛭;所述的質量份數中藥水蛭,地龍,甲珠,天麻粉碎后過120目篩,所述的其余中藥加水煎煮兩次, 合并提取液,過濾后濾液濃縮至浸膏,與所述的藥粉混合干燥粉碎,裝入膠囊。實施例3
由黑龍江省藥物研究所提供藥理實驗報告。受試藥物
本發明藥物——腦安膠囊,由黑龍江一辰北藥制藥有限公司提供;
日本抗栓丸,由日本化樂株式會社提供;
高分子右旋糖酐,由Sweden提供;
對正常大鼠血栓形成的影響實驗;
實驗動物Wester種大鼠,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取Wester種大鼠43只,雌雄各半,均分四組,分別灌胃腦安膠囊。大劑量組3. 6g/ kg、小劑量組I. 8g/kg,日本抗栓丸0. 22g/kg和同體積
生理鹽水,每日給藥一次,連續給藥5天,于末次給藥后40分鐘,以戊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用頸總動脈一頸外靜脈血管法進行血栓形成測定,比較在各藥物作用下,在動脈血流中I 5分鐘內絲線上形成的血栓。結論血栓濕重分別是,腦安膠囊大劑量組為11. 51 mg,小劑量組為11. 54mg,日本抗栓丸組為12. 93mg,生理鹽水對照組為14. 96mg。其血栓形成抑制評分分別為23. 06 %、 22. 86%、13. 57%。由此表明,腦安膠囊和日本抗栓丸均有顯著的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但是腦安膠囊明顯強于日本抗栓丸。對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血瘀模型大鼠紅細胞電流速度的影響實驗。實驗動物Wester種大鼠,由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取Wester種大鼠43只,雌雄各半,均分四組,分別灌胃腦安膠囊,
大劑量組3. 6g/kg、小劑量組I. 8g/kg,日本抗栓丸0. 22g/kg和同體積生理鹽水,每日給藥一次,連續給藥5天,于末次給藥第四天各組大鼠均尾靜脈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 2ml / kg,于下次給藥前20分鐘再同樣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在末次給藥后40分鐘斷尾取血,進行紅細胞電泳,用SDZ-I型紅細胞電泳自動記時器記錄紅細胞電流速度的均值表比較各藥的影響。結論各組紅細胞電泳速度分別為腦安膠囊大劑量組為6. 42um
/ sec,小劑量組為6,96un / sec,日本抗栓丸組為8. 9um / sec,生理鹽水對照組為
4.84un / sec。前三組與生理鹽水對照組相比較差異均非常顯著,尤以腦安膠囊對血瘀模型大鼠能顯著增加電脈電泳速度,并且其作用明顯強于日本抗栓丸。通過以上實驗足以說明腦安膠囊能明顯降低腦血管阻力,降低下肢血管阻力,其作用強度強,而且持久;也表明該藥可明顯擴張腦
血管和肢體血管,改善腦循環和肢體循環;該藥對血瘀模型大鼠血栓形成具有顯著抑制作用。臨床實驗
本發明的預防和治療腦中風病的藥物腦安膠囊。具有活血化瘀、祛痰益氣、升清降濁、 熄風醒神之功效。用于氣虛血瘀、痰濁壅盛型腦中風。下面是一種預防和治療血栓病的腦安膠囊的臨床效果報告;以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附屬一院、黑龍江省五院、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附屬醫院三家省級醫院進行臨床治療病例為例,將腦血栓病例經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腦安膠囊和對照組蛇毒抗栓酶組,各39例。試驗方法采取隨機分組,對照試驗方法。二、病例
1、在觀察組的39例中性別及年齡段男33例,女6例,年齡31-45歲2例;46_60歲 22例;60歲以上I 5例;
病期急性期I I例,恢復期8例、后遺癥期20例
病程最短I天,最長3年,其中1-3個月9例,4-6個月6例,6-12個月4例,13-24個月11例;2年以上7例。、在對照組的39例中
性別及年齡段男35例,女4例,年齡30歲I例31-45歲3例,46-60歲20例;60歲以上15例。病期急性期5例,恢復期I 3例,后遺癥期21例;
病程最短I天,最長3年,其中1-3個月9例,4-6個月6例,6-12 個月4例,7-12個月4例,13-24個月11例2年以上9例。三、用藥情況
I、觀察組
用藥腦安膠囊。劑型膠囊劑,0. 3克/粒。服法每次5粒,每天3次,溫開水送服,或鼻飼。療程4周為一療程,共二個療程。、對照組
用藥蛇毒抗栓酶。用量0.5um / 日。給藥方式靜脈滴注。。療程4周為一療程,共二個療程。四、治療結果。、腦血栓病例的臨床變化。(詳見表I腦血栓癥狀變化及統計學理表;表2觀察組與對照組顯效率比較表。)
從表I中可以看出腦安膠囊的效果高于蛇毒抗栓酶組。雖然統計學處理不顯著,但從表2顯效率來看,顯效率是明顯高于蛇毒抗栓酶組,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是非常顯著的p〈0. 01。在觀察組,治愈與顯效的9例中有5例系治愈者,因例數少故未單獨進行數據處理。、血液流變學的變化。在腦血栓與脈管炎的病例中均做了血液流變的觀察,為避免重復起見,將腦血栓病例的血液流變學及血脂結果列出。(詳見表3腦安膠囊組腦血栓病例治療前后變化統計表、表4蛇毒抗栓酶組腦血栓病例治療前后變化統計表)
從表3中可以看出腦安膠囊組除纖溶酶原外,均有明顯作用,經統計學處理是顯著與非常顯著的,對纖溶酶原的影響用藥后也有所增加。從表4中要以看出蛇毒抗栓酶組在全血粘廈及凝血酶原方面有顯著的變化,其余均不甚顯著。上述病例在中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肝功、腎功亦未見異常變化。本發明經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附屬一院、黑龍江省五院、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附屬醫院三家省級醫院年臨床觀察,經實驗證明,腦安膠囊對治療腦血栓形成總有效率達97%,治療顯效率為38% ;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92%,治療顯效率為36%。血脂及血液流變學的改善亦有一定的療效,對防治血栓性疾病效果更加顯著。表I腦血栓癥狀及統計學處理表
權利要求
1.一種預防和治療腦中風的中藥,其特征是按質量份數的中藥包括10-20黃芪, 10-20山楂,10-30石菖蒲,5-15天麻,10-20葛根,10-20枸杞,1-10甲珠,10-30川芎,5-15 半夏,10-20瓜萎,1-10大黃,10-20首烏,5-15三七,10-30地龍,10-20丹參,5-15赤芍, 3-10水蛭。
2.一種預防和治療腦中風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按質量份數取中藥10-20黃苗,10-20山植,10-30石富蒲,5-15天麻,10-20揭根,10-20構祀,1-10甲珠,10-30川彎, 5-15半夏,10-20瓜萎,1-10大黃,10-20首烏,5-15三七,10-30地龍,10-20丹參,5-15赤芍,3-10水蛭;所述的質量份數中藥水蛭,地龍,甲珠,天麻粉碎后過120目篩,所述的其余藥材加水煎煮兩次,合并提取液,過濾后濾液濃縮至浸膏,與所述的藥粉混合干燥粉碎,裝入膠囊。
全文摘要
預防和治療腦中風的中藥組合及制備方法。腦中風是中老年人常見病,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長,近年來40歲以下人群亦有發病,且漸增多有上升趨勢。本產品預防和治療腦中風的中藥,質量份數組成包括10-20黃芪,10-20山楂,10-30石菖蒲,5-15天麻,10-20葛根,10-20枸杞,1-10甲珠,10-30川芎,5-15半夏,10-20瓜萎,1-10大黃,10-20首烏,5-15三七,10-30地龍,10-20丹參,5-15赤芍,3-10水蛭。本發明是用于預防和治療腦中風的中藥。
文檔編號A61K36/8988GK102614387SQ20121011771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0日
發明者才廷進 申請人:黑龍江一辰北藥制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