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湯劑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湯劑配方及其制備方法,它是將黨參40g,黃花母25g,穿山甲25g,牛膝40g,甘草25g,川芎25g放入煎藥器具內,加入飲用水,加入的水量以能浸過藥面2-4cm為宜,浸泡20-30min,然后用大火將其煮沸,再用文火煎熬;煎熬20-30min后停止,每劑藥煎至250-350ml,濾去藥渣,取湯劑即可。本配方藥材易得,且成本低廉,制備方法簡單,費用低,副作用小,治愈率較高。
【專利說明】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湯劑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藥物制劑,具體是一種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湯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側和足外側發生的疼痛癥狀群。按病損部位分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經痛兩種,前者多見根性坐骨神經痛病變位于椎管內,病因以腰椎間盤突出最多見,其次有椎管內腫瘤、腰椎結核、腰骶神經根炎等。
[0003]坐骨神經痛系中醫痹癥范疇,在中醫上可分為風寒濕痹、氣血瘀滯、肝腎不足證型三類。
[0004]1、風寒濕痹型風寒濕邪侵襲機體、客于經絡,阻滯氣血運行。多因觸冒風寒而發,以單側下肢發病者較多。本型多見于坐骨神經本身的炎性病變,或隨而發生的肌炎、纖維組織炎。
[0005]2、氣血淤滯型氣血痹阻、經絡瘀滯、證見疼痛綿綿不已,伴有下肢麻木、屈伸不利,痛點固定,壓之更痛,入夜尤甚。本型多由盆腔炎癥、結核、腫瘤等繼發。
[0006]3、肝腎不足型本型多見于老年體弱,或因腫瘤、椎體病變、糖尿病、慢性風濕病諸疾引發,乃因機體疼痛日久,臟腑經絡失養,致肝腎虧虛。證見形體贏瘦、皮膚枯槁,患肢麻木拘攣、屈伸不利,遇冷或勞累后加重。坐骨神經痛為坐骨神經出現的病變,它是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側和足外側發生的疼痛癥狀群,在中醫屬于“腰腿痛”范疇。坐骨神經痛多發于成年人,以辦公室的青壯年居多,坐骨常會出現鈍痛、刺痛、錐痛或灼痛,呈持續性,伴陣發性加劇。
[0007]目前,治療坐骨神經痛一般都采用適當運動和藥物治療的方法,但一般所用的藥物價格昂貴,且效果不是很理想。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湯劑配方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因風寒濕邪、經絡瘀滯而導致的坐骨神經痛的病癥。
[0009]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湯劑配方:黨參40g,黃花母25g,穿山甲25g,牛膝40g,甘草25g,川芎25g。
[0010]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湯劑制備方法:將黨參40g,黃花母25g,穿山甲25g,牛膝40g,甘草25g,川芎25g放入煎藥器具內,加入飲用水,加入的水量以能浸過藥面2-4cm為宜,浸泡20-30min,然后用大火將其煮沸,再用文火煎熬;煎熬20_30min后停止,每劑藥煎至250-350ml,濾去藥渣,取湯劑即可。
[0011]配方中:黨參,為桔梗科植物黨參的根。補中,益氣,生津。(《中藥大辭典》1837-1839頁,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黃花母,為錦葵科植物白背黃花稔的全草。清熱利濕,活血排膿。(《中藥大辭典》2051-2052頁,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穿山甲,為鯪鯉科動物鯪鯉的鱗甲。消腫潰癰,搜風活絡,通經下乳。(《中藥大辭典》1727頁,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牛膝,為莧科植物牛膝的根。生用散瘀血,消癰腫;熟用補肝腎,強筋骨。《中藥大辭典》417-418頁,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狀莖。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中藥大辭典》567-571頁,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川芎,為傘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莖。行氣開郁,祛風燥濕,活血止痛。《中藥大辭典》220-221頁,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0012]本發明通過把具有舒經通絡,行滯止痛功效的中藥有效地搭配在一起,起到行血止痛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坐骨神經痛的目的。本配方藥材易得,且成本低廉,制備方法簡單,費用低,副作用小,治愈率較高。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實施例1
某中年男子,感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在走路和運動時,下肢有短暫的疼痛。
[0014]采用本發明的配方:將黨參40g,黃花母25g,穿山甲25g,牛膝40g,甘草25g,川彎25g放入煎藥器具內,加入飲用水,加入的水量以能浸過藥面4cm為宜,浸泡30min,然后用大火將其煮沸,再用文火煎熬;煎熬20min后停止,每劑藥煎至350ml,濾去藥渣,取湯劑服用。
[0015]服用方法:
1、用量:每日一劑,將頭煎、二煎兩次的湯劑混合后,分三次服用。
[0016]2、時間:一日三次,飯后I小時服用。
`[0017]禁忌:防止風寒濕邪侵襲;戒煙限酒;嚴重胃病者宜慎用;孕婦不宜服用;不要拉重物。
[0018]服用后的效果:服藥7天為I療程;服用I療程后背部酸痛有好轉;服用3個療程后下肢的疼痛消失。
[0019]實施例2
某中年男子,在走路和運動時下肢劇烈疼痛,且疼痛的位置由臀部,向下沿大腿后側擴散,在持續性疼痛的基礎上有一陣陣加劇的燒灼樣或者針刺樣疼痛,夜間更嚴重。
[0020]采用本發明的配方:將黨參40g,黃花母25g,穿山甲25g,牛膝40g,甘草25g,川芎25g放入煎藥器具內,加入飲用水,加入的水量以能浸過藥面2cm為宜,浸泡20min,然后用大火將其煮沸,再用文火煎熬;煎熬30min后停止,每劑藥煎至250ml,濾去藥渣,取湯劑服用。
[0021]服用方法:
1、用量:每日一劑,將頭煎、二煎兩次的湯劑混合后,分三次服用。
[0022]2、時間:一日三次,飯后I小時服用。
[0023]禁忌:防止風寒濕邪侵襲;戒煙限酒;嚴重胃病者宜慎用;孕婦不宜服用;不要拉重物。
[0024]服用后的效果:服藥7天為I療程;服用I療程后疼痛減輕;服用3個療程后下肢的疼痛基本消失。
[0025]在臨床治療中,對20位坐骨神經痛患者采用本湯劑,服用I療程后,疼痛明顯減輕者12例;疼痛完全消失 接近正常者6例;另2例較為嚴重,連續服用3個療程后明顯有好轉。
【權利要求】
1.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湯劑配方,其特征是它的配比為:黨參40g,黃花母25g,穿山甲25g,牛膝40g,甘草25g,川芎25g。
2.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湯劑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它將黨參40g,黃花母25g,穿山甲25g,牛膝40g,甘草25g,川芎25g放入煎藥器具內,加入飲用水,加入的水量以能浸過藥面2-4cm為宜,浸泡20-30min,然后用大火將其煮沸,再用文火煎熬;煎熬20_30min后停止,每劑藥煎至250-350ml,濾去藥渣,取湯劑即可。
【文檔編號】A61K35/36GK103505503SQ201210216230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8日
【發明者】梅桉銘 申請人:黃平縣潤發藥業農民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