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藥麥冬的加工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藥麥冬的加工方法,①采收:選晴天,挖出麥冬,抖去泥土,切下塊根和須根,放入籮中,置水中洗凈泥土,以備加工;留下的麥冬苗作種苗選用;②加工:麥冬加工,因地而異。如四川,將洗凈的塊根放在曬席上或曬場上曝曬,曬干水汽后,用雙手搓(不要搓破皮)后再曬,曬后再搓,反復5~6次,直到去盡須根為止,干燥后即為商品;浙江是將洗凈的塊根曬3~5天,須根逐漸由軟變硬,逐漸干燥,放在籮筐內悶放2-3天,然后再翻曬3~5天,并經常翻動,這樣反復3-4次,塊根干燥度達70%,即可剪去須根,再曬至全干。同時還具有設備簡單,節約能源,勞動強度小,有利于保管,適宜于分戶作業等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中藥麥冬的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的加工方法,尤其是一種中藥的麥冬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中藥材的產品加工也叫產地加工,藥材加工非常重要,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是把收獲來的鮮貨,通過不同方法干燥,加工成商品藥材,并不是只要曬干就可以了。藥材產品加工是藥材生產的最后一關,關系到藥材產品的質量和產量。
[0003]為百合科沿階草屬植物麥冬(Ophitopogin japonicum(L.f)Ker.-Gawl.)以塊根入藥。性味功能:甘、微苦、涼、滋陰生津、潤肺止咳、清心除煩。主治熱病傷津、心煩、口渴、咽干肺熱、咳嗽、肺結核。主產于四川、浙江。沿階草除東北外,大部分省區都有分布;麥冬分布于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四川、貴州、云南、廣西等地。
[0004]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成叢生長,高30厘米左右。葉叢生,細長,深綠色,形如韭菜。花莖自葉叢中生出,花小,淡紫色,形成總狀花序。果為漿果,圓球形,成熟后為深綠色或黑藍色。根莖短,有多數須根,在部分須根的中部或尖端常膨大成紡錘形的肉質塊根,即藥用的麥冬。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 于提供一種可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的中藥麥冬的加工方法;不但能提高藥材的商品等級,還會多出產量,相應地提高經濟效益。否則會把多年付出的辛勤勞動和大量投入,由于這一關沒把好,而損失摻重。所以最后這一關一定要把好,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避免不應有的損失。
[0006]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在是:
[0007]這種中藥麥冬的加工方法,其特征由如下步驟構成:
[0008]①采收:麥冬因各地栽培年限不同,收獲時間也不一樣,四川在栽后第二年4月下旬收獲,浙江在第三年或第四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收獲:選晴天,挖出麥冬,抖去泥土,切下塊根和須根,放入蘿中,置水中洗凈泥土,以備加工;留下的麥冬苗作種苗選用;
[0009]②加工:麥冬加工,因地而異。如四川,將洗凈的塊根放在曬席上或曬場上曝曬,曬干水汽后,用雙手搓(不要搓破皮)后再曬,曬后再搓,反復5~6次,直到去盡須根為止,干燥后即為商品;浙江是將洗凈的塊根曬3~5天,須根逐漸由軟變硬,逐漸干燥,放在蘿筐內悶放2-3天,然后再翻曬3~5天,并經常翻動,這樣反復3-4次,塊根干燥度達70 %,即可剪去須根,再曬至全干。如遇陰雨天,可用40~50°C微火烘干,先烘15~20小時后,取下放置幾天再烘至全干;商品以無須根、無雜質、無烏花、無毒變,油子不超過10%者為合格;以粒長大、外表色黃白、肉厚、無油子者為佳。
[001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11]該發明是一種可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的中藥麥冬的加工方法;不但能提高藥材的商品等級,還會多出產量,相應地提高經濟效益。否則會把多年付出的辛勤勞動和大量投入,由于這一關沒把好,而損失摻重。所以最后這一關一定要把好,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避免不應有的損失。本法干燥麥冬,成品色白光亮、美觀,質量符合要求。同時還具有設備簡單,節約能源,勞動強度小,有利于保管,適宜于分戶作業等優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實施例:
[0013]中藥麥冬的加工方法,由如下步驟構成:
[0014]①采收:麥冬因各地栽培年限不同,收獲時間也不一樣,四川在栽后第二年4月下旬收獲,浙江在第三年或第四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收獲:選晴天,挖出麥冬,抖去泥土,切下塊根和須根,放入蘿中,置水中洗凈泥土,以備加工;留下的麥冬苗作種苗選用;
[0015]②加工:麥冬加工,因地而異。如四川,將洗凈的塊根放在曬席上或曬場上曝曬,曬干水汽后,用雙手搓(不要搓破皮)后再曬,曬后再搓,反復5~6次,直到去盡須根為止,干燥后即為商品;浙江是將洗凈的塊根曬3~5天,須根逐漸由軟變硬,逐漸干燥,放在蘿筐內悶放2-3天,然后再翻曬3~5天,并經常翻動,這樣反復3-4次,塊根干燥度達70 %,即可剪去須根,再曬至全干。如遇陰雨天,可用40~50°C微火烘干,先烘15~20小時后,取下放置幾天再烘至全干;商品以無須根、無雜質、無烏花、無毒變,油子不超過10%者為合格;以粒長大、外表色黃白、肉厚、無油子者`為佳。
【權利要求】
1.一種中藥麥冬的加工方法,其特征由如下步驟構成: ①采收:麥冬因各地栽培年限不同,收獲時間也不一樣,四川在栽后第二年4月下旬收獲,浙江在第三年或第四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收獲:選晴天,挖出麥冬,抖去泥土,切下塊根和須根,放入蘿中,置水中洗凈泥土,以備加工;留下的麥冬苗作種苗選用; ②加工:麥冬加工,因地而異;如四川,將洗凈的塊根放在曬席上或曬場上曝曬,曬干水汽后,用雙手搓(不要搓破皮)后再曬,曬后再搓,反復5~6次,直到去盡須根為止,干燥后即為商品;浙江是將洗凈的塊根曬3~5天,須根逐漸由軟變硬,逐漸干燥,放在蘿筐內悶放2-3天,然后再翻曬3~5天,并經常翻動,這樣反復3-4次,塊根干燥度達70 %,即可剪去須根,再曬至全干;如遇陰雨天,可用40~50°C微火烘干,先烘15~20小時后,取下放置幾天再烘至全干;商品以無須根、無雜質、無烏花、無毒變,油子不超過10%者為合格;以粒長大、外表色黃 白、肉厚、無油子者為佳。
【文檔編號】A61K125/00GK103566160SQ201210262090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6日
【發明者】岑星華 申請人:岑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