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成藥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成藥及其制備方法,所述中成藥主要包括黃芪、三七、紅參、珍珠層粉和人工牛黃,是通過制備提取液、分離濃縮、超微粉碎珍珠層粉、制備干膏、制成制劑等步驟制備而成。采用上述方法制備的藥物與采用原工藝制備的藥物相比,服用量減少,提高了藥物的療效。
【專利說明】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成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醫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成藥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 [0002]胃乃安制劑由黃芪,三七,紅參,珍珠層粉和人工牛黃五味藥材為原料制成,具有補氣健脾,寧心安神,行氣活血,消炎生肌的功效,是一種用于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等的中成藥。中國專利號ZL200510037077.7,發明名稱為“一種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成藥及其制備方法”的發明專利公開了其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公開的具體制備方法為:將黃芪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三小時,第二次二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成稠膏;將稠膏與紅參粉、三七粉、珍珠層粉混合均勻,粉碎成80-120細粉,過篩,加入人工牛黃,混合均勻,得到藥粉,加入常規的輔料,制備成各種劑型。然而,由于原生產工藝中用原藥材紅參、三七直接磨粉入藥,導致藥物服用量大、攜帶及服用不方便、吸收慢、影響了藥物的療效,亟待通過現代的提取分離及制劑技術,減少服用量,提高藥物的療效。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成藥的制備方法。
[0004]一種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成藥的制備方法,所述中成藥主要包括黃芪、三七、紅參、珍珠層粉和人工牛黃,通過以下步驟制備而成:
[0005](I)制備提取液
[0006]取黃芪、三七和紅參,加入6-10倍體積水,提取2-3次,每次1.5-2.5h,濾過,合并濾液,得提取液;
[0007](2)分離濃縮
[0008]將步驟(1)所得提取液進行分離后,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25的浸膏;
[0009](3)超微粉碎珍珠層粉
[0010]取珍珠層粉,用氣流粉碎機超微粉碎;
[0011](4)制備干膏
[0012]將步驟(3)的珍珠層粉與步驟(2)的浸膏混勻,真空干燥,打粉,過篩,得到干膏粉;
[0013](5)制成制劑
[0014]加入人工牛黃、輔料進行制粒,制成片劑或膠囊劑。
[00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步驟⑴中取黃芪、三七和紅參,加入6倍體積的水,提取2次,每次1.5h,濾過,合并兩次濾液,得提取液。
[001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步驟(2)中所述分離濃縮步驟為:將步驟(1)所得提取液用孔徑200nm的陶瓷膜進行分離透析,操作壓力1.5-2.5bar、料液溫度25-50度,將所得透析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25的浸膏。
[001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步驟(2)中所述分離濃縮步驟為:將步驟(1)所得提取液加入乙醇,使溶液中的乙醇濃度為50%,混勻后放置12小時,離心取上清液,80°C水浴揮發乙醇,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25的浸膏。
[001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步驟(3)中所述氣流粉碎機的分級頻率為25HZ,粉碎時間為 35min。
[0019]采用上述方法制備的藥物與采用原工藝制備的藥物相比,服用量減少,提高了藥物的療效。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0021]本發明中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成藥的原料藥為:黃芪700-1400份,紅參粉20_40份,人工牛黃10-20份,三七70-140份,珍珠層粉100-200份。
[0022]實施例1 一種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成藥的制備方法
[0023]本發明的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成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4](1)制備提取液
[0025]按組方比例取黃芪、三七和紅參,加入6倍體積水,提取2次,每次1.5h,濾過,合并兩次濾液,得提取液;
[0026](2)分離濃縮
[0027]將步驟(1)所得提取液用200nm的陶瓷膜進行透析,分離透析參數為操作壓力
2.0bar即進膜壓力2.5bar,出膜壓力1.5bar,料液溫度25-50度;將透析液于70-85°C、0.09Mpa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25的浸膏;
[0028](3)超微粉碎珍珠層粉
[0029]取組方量的珍珠層粉,氣流粉碎機超微粉碎,其中氣流粉碎機的分級頻率為25HZ,粉碎時間為35min ;超微粉碎后將珍珠層粉于70°C、-0.1Mpa條件下干燥;
[0030](4)制備干膏
[0031]將步驟(3)的珍珠層粉與步驟(2)的浸膏混勻,于70°C、-0.01~-0.1MPa條件下真空干燥,打粉,過80目篩,得到干膏粉;
[0032](5)制成制劑
[0033]加入組方量的人工牛黃、輔料(乳糖:微晶纖維素=I: 2),置于流化床中制粒,以進風溫度120°C、沸騰壓力0.2bar預熱lOmin,物料干燥并充分混合后設置進風溫度120°C,沸騰壓力0.28bar,噴嘴壓力0.33bar,以7mL/min的流速噴射3%的pvp-k90溶液進行流化床制粒。待制粒結束后,進風溫度調為90°C,干燥5min,使顆粒含水量控制在3% -5%。干燥;加入1%的硬脂酸鎂,混勻,壓片,包衣,即得。
[0034]采用實施例1的生產方法進行三批中試,投料量見表1,投料結果見表2所示。
[0035]表1三批中試投料量
[0036]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成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成藥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黃芪700-1400份,紅參粉20-40份,人工牛黃10_20份,三七70-140份,珍珠層粉100-200份,通過以下步驟制備而成: (1)制備提取液 取黃芪、三七和紅參,加入6-10倍體積水,提取2-3次,每次1.5-2.5h,濾過,合并濾液,得提取液; (2)分離濃縮 將步驟(1)所得提取液進行分離后,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25的浸膏; (3)超微粉碎珍珠層粉 取珍珠層粉,用氣流粉碎機超微粉碎; (4)制備干膏 將步驟(3)的珍珠層粉與步驟(2)的浸膏混勻,真空干燥,打粉,過篩,得到干膏粉; (5)制成制劑 加入人工牛黃、輔料進行制粒,制成片劑或膠囊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成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分離為采用陶瓷膜進行透析分離,所述陶瓷膜的孔徑為200nm,操作壓力1.5-2.5bar、料液溫度 25_50°C。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成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分離為采用乙醇進行分離:將步驟(1)所得提取液加入乙醇,使溶液中的乙醇濃度為50%,混勻后放置12小時,離心取上清液,80°C水浴揮發乙醇。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成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氣流粉碎機的分級頻率為25HZ,粉碎時間為35min。
5.權利要求1-4任 一項所述的制備方法制備得到的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成藥。
【文檔編號】A61K36/481GK103565906SQ201210267101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0日
【發明者】陳蔚文, 詹若挺, 蘇碧茹, 林傳權, 嚴萍, 王利勝, 夏荃, 李茹柳, 莫全毅, 鄧慧敏, 賴曉明, 劉文惠, 謝潔娜 申請人:廣州白云山中一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