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靜動力交換型股骨髓內釘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ー種髓內釘,尤其是涉及ー種可實現對骨骼早期靜カ固定,可實施動力化,動カ化到位后靜カ固定,可再實施動力化,動カ化到位后靜カ固定,對動靜力固定進行可控性調節,從而促進骨折的快速愈合的靜動カ交換型股骨髓內釘,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帶鎖髓內釘是目前骨科領域治療長管狀骨的骨折的主流內固定器材,其克服了普通髓內釘抗扭轉力差的不足,是四肢骨干骨折治療發展的方向。它能有效防止骨折斷端短縮,具有抗扭轉力強、應カ遮擋作用小、固定堅強、感染率低等優點,其采用中心固定,骨折端力學傳導是應カ分享式,符合人體力學傳導方式,對肢體的生物力學干擾少,骨折固定的力線處于骨干的中軸上,釘體所受應カ小,可以有效的控制骨折端扭轉,防止短縮,固定 牢固,使骨折有穩定的愈合環境,廣泛應用于四肢骨折的治療。目前普通的股骨髄內釘遠端冠狀面有2個圓孔,手術中用鎖釘鎖定后為靜カ固定,存在應カ遮擋,骨折端缺乏骨折愈合所需要的縱向應力刺激,臨床上易導致骨折延遲愈合甚至骨不連,造成不良后果,即使近端有ー個滑動孔,但在取出靜カ鎖釘實保留一顆動カ釘施動力化后,骨折端可出現擺動,影響骨折愈合。有時骨折靠近股骨近端,只能取出遠端2顆靜カ釘實施動カ化,由于股骨遠端髓腔増大,在取出遠端2顆靜カ鎖釘后,骨折端沒有鎖釘鎖定而出現旋轉和擺動移位,影響骨折愈合,容易形成肥大性骨不連。專利權人2009年獲得中國發明專利(專利號200920068425.0)公開了ー種動靜力交換型脛骨髓內釘,這種結構的髓內釘采用動カ釘可與靜カ釘縱向交換滑動,増加骨折端的動カ接觸,具有防止骨縮短和骨折端旋轉移位及促進骨折愈合等優點。經臨床使用后未出現骨不連的病例,療效顯著。臨床使用中發現這種髓內釘在取出遠端靜カ鎖釘后,遠端在矢狀面和冠狀面各保留有ー顆滑動鎖釘,可以消除旋轉移位,但由于遠端鎖孔均為長形孔,動カ化后在矢狀面和冠狀面仍有一定程度的擺動,骨折對位對線較動力化之前欠佳。雖還未發現因此影響骨折愈合的病例,但還是存在不足。股骨遠端髓腔較大,如果髓內釘的設計不改變,上述擺動可能更大,對骨折愈合不利。鑒于一般的靜カ型股骨髓內釘的不足和動靜カ交換型脛骨髓內釘的臨床使用取得良好效果,實現交鎖髓內釘的在靜カ固定和動カ固定之間的有效轉換,有效促進股骨干骨折愈合,是帶鎖髓內釘技術目前亟需要解決的ー個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可實現對骨骼早期靜カ固定靜カ固定,骨折延遲愈合時可實施動カ化,動カ化到位后靜カ固定,可再實施動力化,動カ化到位后再靜カ固定,對動靜力固定進行可控性調節,從而促進骨折的快速愈合的靜動カ交換型股骨髄內釘。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靜動力交換型股骨髓內釘,包括釘主體;所述釘主體遠端的冠狀面設有第一滑動鎖孔和第三滑動鎖孔,所述釘主體遠端的矢狀面設有第二滑動鎖孔和第四滑動鎖孔,所述第一滑動鎖孔、第二滑動鎖孔、第三滑動鎖孔、第四滑動鎖孔均為長形孔;所述長形孔的端部為圓弧形;所述第三滑動鎖孔的長度比第一滑動鎖孔的長度長;所述第四滑動鎖孔的長度比第二滑動鎖孔的長度長;所述釘主體遠端的矢狀面設有一定位平臺;所述定位平臺的中央有一第三靜カ鎖孔。優選的,所述釘主體的近端設置有第一靜カ鎖孔和第二靜カ鎖孔,所述第一靜カ鎖孔和第二靜カ鎖孔設置在相互垂直的面上;所述釘主體的近端與矢狀面平行設置。優選的,所述第一滑動鎖孔、第二滑動鎖孔、第三滑動鎖孔、第四滑動鎖孔的長度逐漸增加。優選的,所述長形孔的長軸與所述釘主體的軸線平行。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
1、釘主體遠端的冠狀面和矢狀面滑動鎖孔長度不同,取出遠端冠狀面靜カ孔中的鎖釘,通過冠狀面的第一和第三滑動鎖孔及矢狀面第二和第四滑動孔實現動カ化,使骨折端受到生理應カ刺激促進骨折愈合,若矢狀面的第二滑動鎖孔中的鎖釘失去動カ化作用后,骨折仍然未完全愈合,可再取第一滑動鎖孔中的鎖釘,通過其余動鎖孔實現動力化,促進骨折愈合,可實現靜力固定-動カ化-靜カ-再動カ化-再靜カ固定的可控性調節;
2、釘主體遠端矢狀面、冠狀面上各設了兩個滑動鎖孔,取出遠端矢狀面靜カ鎖釘動カ化后,仍然保持釘主體遠端在矢狀面和冠狀面各有兩顆動力釘聯合交鎖,防止旋轉移位,防止釘主體在冠狀面和矢狀面上擺動,保證骨折端在帶鎖狀態下實現穩定動カ化,増加骨折端有效生理刺激,促進骨折愈合;
3、相對普通帶鎖髓內釘,靜動力交換型股骨髓內釘,至少保證遠近端在骨折愈合過程中雙面各有一枚鎖釘,在能抗旋轉防止骨折短縮的情況下,提供2-3次動カ化機會,使骨折愈合成為現實;
4、釘主體遠端五枚鎖釘設計,固定牢固,應カ分散,先后順序取出承受應カ的鎖釘,鎖釘工作時間短,防止鎖釘斷裂;
5、冠狀面和矢狀面聯合交鎖,使用不擴髓的細髓內釘,釘主體在冠狀面上也不會出現擺動,不擴髓可減少對髓內血供的人為破壞,有利于骨折愈合;
6、在骨折的生理愈合過程,由于動カ孔設計,骨折端始終在交鎖狀態下獲得骨折愈合必要的機械應カ刺激,骨折愈合時間短,減少骨延遲愈合或骨不連的發生,避免多次手木,患者痛苦小,經濟花費少,社會效益好;
7、遠端滑動釘,也即是利用了阻擋螺釘技術,可以“人為”地縮窄股骨遠端髓腔,減少髓內釘擺動不穩;最遠端鎖釘孔向釘末端移位,縮小髓內釘最遠端鎖釘孔與釘末端距離,也就使能滿足髓內釘內固定的理想髓腔向遠端得到了 “延伸”,以擴大髓內釘固定股骨遠端骨折的適應癥;使得股骨遠端骨折不再是使用髓內釘的禁忌癥,也不需要再使用倒打髓內釘,避免進入膝關節,避免人為造成膝關節損傷,甚至并發關節感染、功能障礙的并發癥;
8、動カ加壓過程中始終有鎖釘對釘主體滑動進行限制,能有效避免髓內釘退出骨折分離移位或突破股骨遠端關節等危險;
9、本設計靜動カ交換型股骨髄內釘的運用,能夠很好地治療股骨超遠段骨折,避免使用切ロ復位鋼板固定,有效防止術后皮膚壞死,骨外露,骨髄炎等并發癥的發生,能夠解決目前困擾創傷骨科醫生的非切開復位不能固定股骨超遠段骨折這一大難題,可用于治療其他固定方式治療后的股骨骨不連。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技術方案作進ー步說明
圖I為本發明所述的靜動カ交換型股骨髓內釘的立體 圖2為本發明所述的靜動カ交換型股骨髓內釘的主視 圖3為本發明所述的靜動カ交換型股骨髓內釘的俯視 其中1、釘主體;2、第一靜カ鎖孔;3、圓形靜カ鎖孔;4、第一滑動鎖孔;5、第二滑動鎖孔;6、第三滑動鎖孔;7、第四滑動鎖孔;8、定位平臺;9、第三靜カ鎖孔。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附圖1-3所示為本發明所述ー種靜動カ交換型股骨髓內釘,包括釘主體I ;所述釘主體I遠端的冠狀面設有第一滑動鎖孔4和第三滑動鎖孔6,所述釘主體I遠端的矢狀面設有第二滑動鎖孔5和第四滑動鎖孔7,所述第一滑動鎖孔4、第二滑動鎖孔5、第三滑動鎖孔6、第四滑動鎖孔7均為長形孔;所述長形孔的端部為圓弧形;所述長形孔的長軸與所述釘主體I的軸線平行;所述第一滑動鎖孔4的寬為4mm,長為6mm ;所述第二滑動鎖孔5的寬為4_,長為8_ ;所述第三滑動鎖孔6的寬為4_,長為9_ ;所述釘主體I遠端的矢狀面設有一定位平臺8 ;所述定位平臺8的中央有一第三靜カ鎖孔9,以方便使用時定位之用;所述釘主體I的近端設置有第一靜カ鎖孔2和第二靜カ鎖孔3,所述第一靜カ鎖孔2和第二靜カ鎖孔3設置在相互垂直的面上;所述釘主體I的近端與矢狀面平行設置。本發明所述的靜動カ交換型股骨髓內釘在使用時,對不穩定骨折,鎖釘全部鎖住,早期為靜カ固定,通過第三靜カ鎖孔9內鎖釘靜力固定,待骨折愈合過程中獲得相對穩定后,拆除第三靜カ鎖孔9的鎖釘。此時骨折處在有遠端矢狀面和冠狀面上的兩鎖釘固定下,通過遠端冠狀面的第一滑動鎖孔4動カ化,以增加骨折端的刺激,促進骨折愈合。當遠端冠狀面第一滑動鎖孔4到位后靜カ固定一段時間,按根據骨折愈合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取出遠端冠狀面第一滑動鎖孔4中的滑動鎖釘,通過遠端矢狀面的第二滑動鎖孔5再實現動力化,一般一次有效的動力化可以實現骨折愈合。如果需要,取出遠端近側矢狀面第二滑動鎖孔5實現動力化,這樣遠端始終有鎖釘鎖定,不會出現擺動旋轉移位,在骨折愈合過程中始終在穩定狀態下骨折端存在刺激,以促進骨折愈合。在遠端矢狀面第二滑動鎖孔5滑動鎖釘滑動到滑動鎖孔上端時,為靜力固定。一根髓內釘可實現對骨折早期靜カ固定 動カ化 靜力化 再動カ化 到靜カ化的可控性調節。本發明所述的靜動カ交換型股骨髓內釘的使用,使得動靜カ交鎖轉換得以實現,對相對穩定的骨折,實行動カ交鎖固定,遠端僅鎖定矢狀面的第二滑動鎖孔5、第四滑動鎖孔7和冠狀面的第一滑動鎖孔4、第三滑動鎖孔6內的鎖釘,在抗旋轉狀態下早期動カ化,使骨折端均勻地承受軸向壓力,増加骨折端刺激,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學原理。對于不穩定性骨折,將遠近端鎖釘全部鎖定,既能保持肢體長度又能控制旋轉,穩定骨折端,根據骨痂出現及骨皮質連續的時間評價骨折愈合情況,對于有延遲愈合傾向者X片上顯示已有穩定性或已經獲得相對穩定的骨折時可去除遠端冠狀面靜カ鎖釘,改靜カ型固定為動カ型固定,通過冠狀面滑動孔實現動カ化,使骨折端受到生理應カ刺激促進骨折愈合,在抗旋轉防止骨折短縮情況下下,提供2到3次動カ化機會,避免骨折延遲愈合甚至骨不連。本發明所述的靜動カ交換型股骨髓內釘,提供了靜カ態固定與動カ態固定相結合,符合骨折愈合的力學環境,能夠刺激骨痂生長,促進骨折愈合。設計長度不同的滑動孔,根據骨折短縮情況,分時段動力化,先后取出承受扭轉負載和剪切力的鎖釘,有效避免鎖釘斷裂。本發明所述的靜動カ交換型股骨髄內釘不會產生嚴重的骨折移位和肢體短縮,卻能増加有利于骨折愈合的應カ傳導,對骨折愈合極為有利.靜動カ交換型髓內釘結構上的多滑動孔設計,不改變釘主體及鎖釘的力學性能,可分次取出鎖釘或動カ釘,縮短鎖釘或動カ釘的工作時間,減少斷釘的發生,動カ加壓過程中始終有鎖釘對釘主體滑動進行限制,能有效避免髓內釘退出或突破股骨遠端進入關節等危險。靜動力交換交鎖髓內釘設計的矢狀面鎖釘,可有效防止不擴髓時釘主體過細和股骨遠端髓腔顯著增粗存在的冠狀面擺動。本發明所述的靜動カ交換型股骨髓內釘,促進骨折愈合,防止骨折延遲愈合或骨·不連,免除了再次手術治療骨不連,減少患者痛苦,減輕經濟負擔。對于較為穩定的股骨中下段骨折,也可不鎖定矢狀位螺釘,也就是相當于未使用阻擋釘,回歸普通髓內釘,實現一釘多用。
本發明所述的靜動カ交換型股骨髄內釘的運用,能夠很好地治療股骨超遠段骨折,避免使用切開復位鋼板固定,有效防止術后皮膚壞死,骨外露,骨髄炎等并發癥的發生,能夠解決目前困擾創傷骨科醫生的非切開不能固定股骨遠段這一大難題,可有效治療股骨干骨折,防治骨折延遲愈合及骨不連,是治療股骨干骨折及骨不連的一種有效方法。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靜動力交換型股骨髓內釘,包括釘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釘主體遠端的冠狀面設有第一滑動鎖孔和第三滑動鎖孔,所述釘主體遠端的矢狀面設有第二滑動鎖孔和第四滑動鎖孔,所述第一滑動鎖孔、第二滑動鎖孔、第三滑動鎖孔、第四滑動鎖孔均為長形孔;所述長形孔的端部為圓弧形;所述第三滑動鎖孔的長度比第一滑動鎖孔的長度長;所述第四滑動鎖孔的長度比第二滑動鎖孔的長度長;所述釘主體遠端的矢狀面設有一定位平臺;所述定位平臺的中央有一第三靜カ鎖孔。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靜動カ交換型股骨髓內釘,其特征在于所述釘主體的近端設置有第一靜カ鎖孔和第二靜カ鎖孔,所述第一靜カ鎖孔和第二靜カ鎖孔設置在相互垂直的面上;所述釘主體的近端與矢狀面平行設置。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靜動カ交換型股骨髓內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動鎖孔、第ニ滑動鎖孔、第三滑動鎖孔、第四滑動鎖孔的長度逐漸增加。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靜動カ交換型股骨髓內釘,其特征在于所述長形孔的長軸與所述釘主體的軸線平行。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靜動力交換型股骨髓內釘,包括釘主體;所述釘主體遠端的冠狀面設有第一滑動鎖孔和第三滑動鎖孔,所述釘主體遠端的矢狀面設有第二滑動鎖孔和第四滑動鎖孔,所述第一滑動鎖孔、第二滑動鎖孔、第三滑動鎖孔、第四滑動鎖孔均為長形孔;所述長形孔的端部為圓弧形;所述第三滑動鎖孔的長度比第一滑動鎖孔的長度長;所述第四滑動鎖孔的長度比第二滑動鎖孔的長度長;所述釘主體遠端的矢狀面設有一定位平臺;所述定位平臺的中央有一第三靜力鎖孔;本發明所述的靜動力交換型股骨髓內釘可實現對骨骼早期靜力固定靜力固定,骨折延遲愈合時可實施動力化,動力化到位后靜力固定,可再實施動力化,動力化到位后再靜力固定,對動靜力固定進行可控性調節,從而促進骨折的快速愈合。
文檔編號A61B17/72GK102835997SQ20121029334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7日
發明者劉德俊 申請人:蘇州瑞華醫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