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白血病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藥物,進一步是用于治療白血病的中藥藥物,尤其是高燒引起白血病的中藥藥物。
背景技術:
白血病又稱血癌,是由于正氣內虛、溫熱毒邪乘虛而入引起的,以熱毒、血瘀、痰濁互結,人體傷血為基本病機,以發熱、出血、貧血及肝、脾、淋巴結腫大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中醫學認為白血病的發病多在內在虛損、陰陽失和、臟腑虛弱的基礎上溫熱毒邪等乘虛而人所致。I、精氣內虛是本病發生的內因,與肝脾腎關系密切。情志不暢,肝氣郁結,氣血失和,陰陽失調。長期偏食而致脾虛,氣血生化無源,在兒童患者中較為明顯。2、溫 熱毒邪本病尤其是急性白血病具有起病急,發展迅速,病情險惡,易于復發及預后不良等特點,故溫熱毒邪是本病發生的重要外因。總之,白血病是由于精氣內虛,溫熱毒邪入侵而人體傷血而成的病證。由于白血病的病程長,病情反復大,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據統計,白血病約占癌腫總發病率的3% - 5%左右,是兒童和青年中最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近年來根據世界各國的資料統計,發病率有逐年增高趨勢。白血病的自然發展過程極為不良,抗腫瘤化學治療仍為最有效療法,但目前尚無有效的根治方法。中西醫結合治療白血病,在提高緩解率,延長生存期,改善病人體質,防治化療副作用等各方面都顯示了良好的效果,中醫藥已經成為治療白血病不可缺少的途徑。在白血病的起因中,高燒引起的白血病是較常見的,因此,研究治療高燒引起的白血病的中藥藥物,很有必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藥藥物,其采用中藥材為原料制作,使用方便,療程短,療效好。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藥藥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組份的原料制成的金銀花12 - 20克、甘草9 — 15克、黑豆25 — 35克、白礬8 — 12克、黃土 25 — 35克,制作時,將以上原料加水1.4 一 I. 6千克,文火煎至O. 3 — O. 4千克,沉淀、濾渣即可。進一步
優選方案是由以下組份的原料制成金銀花14 - 18克、甘草10 - 14克、黑豆27 —33克、白礬9 一 11克、黃土 27 - 33克,制作時,將以上原料加水I. 4 一 I. 6千克,文火煎至
O.3 - O. 4千克,沉淀、濾渣即可。最佳方案是由以下組份的原料制成金銀花16克、甘草12克、黑豆30克、白礬10克、黃土 30克,制作時,將以上原料加水I. 5千克,文火煎至O. 3千克,沉淀、濾渣即可。所述黑豆為農產品,其中,以小黑豆為最佳;黃土取自田地里(非黃沙土或黃粘土)。所述的黑豆在煎煮前,先用文火炒3 - 5分鐘。本發明中金銀花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用于癰腫療瘡,喉痹,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病發熱。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黑豆(以小黑豆為最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其中E族和B族維生素含量最高,含有花青素、維生素E,為抗氧化劑,能清除體內自由基。根據中醫理論,“黑豆乃腎之谷”,食用黑豆可以祛風除熱、調中下氣、解毒利尿,可以有效地緩解尿頻、腰酸、女性白帶異常及下腹部陰冷等癥狀。白礬內服止血止瀉,祛風除痰。用于久瀉不止,便血,崩漏,癲癇發狂。黃土用于調解白帆。
諸藥合成清熱解毒、祛風除熱、健脾補血、調和陰陽的功效。從而對高燒引起的白血病有獨特的治療效果。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以中藥材為原料制作,使用方便,尤其適用于治療高燒引起的白血病,其突出表現為療程短,見效快,療效好。通常最多服用3劑,通過對45例白血病患者治療結果觀察,總有效率97. 8%。以下通過臨床療效觀察試驗,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所述藥物的有益效果。試驗資料
I、主治高燒引起的白血病。2、病例統計治療45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齡分布為20歲以下11例,21 30歲10例,31 40歲9例,41 50歲7例,50歲以上8例,最大年齡62歲,最小年齡12歲;病齡最長3年,最短I月;療程最長7天,最短2天,平均療程5天。3、治療方法晚飯后服用,一次300毫升,根據療效觀察后,再決定是否服用第二次,以及第三次。第二次與第一次一般間隔I 一 3天,第三次與第二次間隔I周。4、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溫度正常,癥狀基本消失;
顯效溫度基本正常,癥狀明顯減輕;
有效溫度有所下降,癥狀有所減輕;
無效溫度沒有下降,癥狀沒有變化。5、治療效果
正常服用2服,特別情況下可服用3服,觀察療效。治療45例,治愈23例,占51. 1%,顯效12例,占26. 7% ;有效9例,占20. 0% ;無效I例,占2. 2%,總有效率97. 8%。6、典型病例介紹
I、王某,女,54歲,河南省滑縣八里營鄉人,2009年8月,高燒20天,經縣醫院檢查確診為白血病,高燒不退,服藥3劑痊愈。生活正常,隨訪無復發。2、劉某,女,40歲,河南省滑縣八里營鄉人,2003年3月,高燒16天,經縣鄉檢查確診為白血病,高燒至昏迷,服用2劑,痊愈。生活正常,隨訪無復發。
3、劉某,男,58歲,河南省滑縣八里營鄉人,1997年10月,忽然高燒,到鄉醫院治療,輸液溫度下降,停藥立即升溫,治療7天后無效,眼前發黑,用藥2劑,痊愈。生活正常,隨訪無復發。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方案,并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實施例I :
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藥藥物,由以下組份的原料制成金銀花12克、甘草9克、黑豆25克、白礬8克、黃土 25克,制作時,將以上原料加水I. 4千克,文火煎至O. 3千克,沉淀、濾渣即可。實施例2
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藥藥物,由以下組份的原料制成金銀花20克、甘草15克、黑豆35克、白礬12克、黃土 35克,制作時,將以上原料加水I. 6千克,文火煎至O. 4千克,沉淀、濾渣即可。實施例3
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藥藥物,由以下組份的原料制成金銀花14克、甘草10克、黑豆27克、白礬9克、黃土 27克,制作時,將以上原料加水I. 4千克,文火煎至O. 3千克,沉淀、濾
渣即可。實施例4:
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藥藥物,由以下組份的原料制成金銀花18克、甘草14克、黑豆33克、白礬11克、黃土 33克,制作時,將以上原料加水I. 6千克,文火煎至O. 4千克,沉淀、濾渣即可。實施例5
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藥藥物,由以下組份的原料制成金銀花16克、甘草12克、黑豆30克、白礬10克、黃土 30克,制作時,將以上原料加水I. 5千克,文火煎至O. 3千克,沉淀、
濾渣即可。上述各實施例中
黑豆為農產品,其中,以小黑豆為最佳;黃土取田地里的黃土 (非黃沙土或黃粘土 ),如河南省滑縣八里營鄉高墻營村土地中的黃土。所述的黑豆用文火炒3 — 5分鐘。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藥藥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組份的原料制成的金銀花12 —20克、甘草9 一 15克、黑豆25 - 35克、白礬8 — 12克、黃土 25 — 35克,制作時,將以上原料加水I. 4 一 I. 6千克,文火煎至O. 3 — O. 4千克,沉淀、濾渣即可。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白血病的中藥藥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組份的原料制成的金銀花14 - 18克、甘草10 - 14克、黑豆27 — 33克、白礬9 — 11克、黃土 27 — 33克,制作時,將以上原料加水1.4 一 I. 6千克,文火煎至O. 3 — O. 4千克,沉淀、濾渣即可。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白血病的中藥藥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組份的原料制成的金銀花16克、甘草12克、黑豆30克、白礬10克、黃土 30克,制作時,將以上原料加水I.5千克,文火煎至O. 3千克,沉淀、濾渣即可。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治療白血病的中藥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黑豆在煎煮前,先用文火炒3 - 5分鐘。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藥藥物,涉及中藥藥物,由以下組份的原料制成金銀花12-20克、甘草9-15克、黑豆25-35克、白礬8-12克、黃土25-35克,制作時,將以上原料加水1.4-1.6千克,文火煎至0.3-0.4千克,沉淀、濾渣即可。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以中藥材為原料制作,使用方便,尤其適用于治療高燒引起的白血病,其突出表現為療程短,見效快,療效好。通常最多服用3劑,通過對45例白血病患者治療結果觀察,總有效率97.8%。
文檔編號A61K36/484GK102805761SQ20121030976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8日
發明者劉國良 申請人:劉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