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風寒型感冒的中成藥顆粒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風寒型感冒中成藥顆粒的生產方法,該產品屬于中成藥領域;以本發明是以荊芥穗、羌活、麻黃、葛根、紫蘇葉、防風、桂枝、白芷、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薄荷、細辛、地黃、茯苓為原料通過特定的工藝配制而成,特點是服用方便、副作用小,服用后對風寒型感冒的癥狀鼻塞、打噴嚏、咳嗽、頭痛有明顯的緩解作用,經實踐檢驗,對其它感冒也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該中成藥顆粒的服用方法是:每日二次,每次5克,飯后半小時用溫開水送服。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風寒型感冒的中成藥顆粒
[0001]【技術領域】:
本發明產品屬于中成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風寒型感冒的中成藥顆粒。
【背景技術】:
感冒分為普通感和流行感冒。普通感冒,中醫稱"傷風",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常見病,多發于初冬,但在其它季節也可發生;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噴嚏時經飛沫傳染給別人。普通感冒起病較急,早期癥狀有咽部干癢或灼熱感、噴嚏、鼻塞、流涕,開始為清水樣鼻涕,2-3天后變稠,可伴有咽痛,一般無發熱及全身癥狀,或僅有低熱、頭痛,一般經5-7天痊愈。普通感冒以冠狀病毒和鼻病毒為主要致病病毒,病毒從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并傳播,當機體抵抗力下降,如受涼、營養不良、過度疲勞、煙酒過度、全身性疾病及鼻部本身的慢性疾病影響呼吸道暢通等,容易誘發感染。因為病毒生存在人體細胞內,世界上沒有藥物可以直接殺死感冒病毒,有效方法就是依靠人體免疫系統,所以感冒應以支持療法為主,特別注意休息、大量飲水、飲食清淡,給免疫系統充分的體力支持。感冒是一種最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用于治療感冒的藥物有許多種,由于中成藥具有副作用小、療效好的特點,故很受人們青睞。普通感冒的類型有:風寒型感冒、風熱型感冒、寒包火感冒、暑濕型感冒等,風寒型感冒的病人除了有鼻塞、噴嚏、咳嗽、頭痛等一般癥狀外,還有畏寒、低熱、無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咽喉紅腫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等特點,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蓋大被子才覺得舒服點,這種感冒與病人感受風寒有關,治療應以辛溫解表為原則。本發明是一種治療風寒型感冒的中成藥顆粒,以荊芥穗、羌活、麻黃、葛根、紫蘇葉、防風、桂枝、白芷、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薄荷、細辛、地黃、茯苓為原料通過特定的工藝配制而成,特點是服用方便、副作用小,服用 后對風寒型感冒的癥狀鼻塞、打噴嚏、咳嗽、頭痛有明顯的緩解作用,經實踐檢驗,對其它感冒也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0002]
【發明內容】
: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治療風寒型感冒中成藥顆粒的配制方法,該中成藥顆粒是針對風寒型感冒的治療而配制的,具有服用副作用小,對風寒型感冒的產生的鼻塞、打噴嚏、咳嗽、頭痛有明顯的緩解作用,對其它感冒也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生產該產品使用的原料有:荊芥穗、羌活、麻黃、葛根、紫蘇葉、防風、桂枝、白芷、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薄荷、細辛、地黃、茯苓共16種中藥材熬制藥液制成的清膏占最終數量的70%-72%,蔗糖和糊精按I:1.5的比例配制品占28%-30%。
[0003]本發明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批量配制治療風寒型感冒的中成藥顆粒的方法,其特征由以下步驟構成:
(I)將配方量的荊芥穗、羌活、麻黃、葛根、紫蘇葉、防風、桂枝、白£、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薄荷、細辛、地黃、茯苓送入熬制容器,第一次添加藥材數量4倍的水熬制,先大火將水燒開,再文火熬制2小時后倒出頭液;第二次添加藥材數量4倍的水先大火將水燒開,再文火熬制2.5小時后倒出二液;將頭液、二液濾去雜質后送入濃縮機,濃縮成為相對密度為1.4的清膏,其重量應占最終重量的70%-72%。[0004](2)將蔗糖和糊精按1:1.5的比例混合后其重量應占最終重量的28%_30%,然后和清膏混合,用攪拌機械攪拌均勻,經造粒機造粒后送入烘干機烘干,即得成品。
[0005](3)該中成藥顆粒的服用方法是:每日二次,每次5克,飯后半小時用溫開水送服。
[0006]步驟(1)所述的中藥材配方重量比為:荊芥穗13%、羌活11%、麻黃11%、葛根6%、紫蘇葉6%、防風5%、桂枝4%、白芷4%、苦杏仁7%、桔梗6%、甘草7%、干姜6%、薄荷4%、細辛4%、地黃3%、獲茶3%。
[0007]步驟(2)所述的烘干溫度為38_40°C。
[0008]本發明產品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種治療風寒型感冒的中成藥顆粒的配制方法,該顆粒劑特點是服用方便、副作用小,服用后對風寒型感冒的癥狀鼻塞、打噴嚏、咳嗽、頭痛有明顯的緩解作用,經實踐檢驗,對其它感冒也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0009]【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將重量比為荊芥穗13%、羌活11%、麻黃11%、葛根6%、紫蘇葉6%、防風5%、桂枝4%、白芷4%、苦杏仁7%、桔梗6%、甘草7%、干姜6%、薄荷4%、細辛4%、地黃3%、茯苓3%的中藥材送入熬制容器,第一次添加藥材數量4倍的水熬制,先大火將水燒開,再文火熬制2小時后倒出頭液;第二次添加藥材數量4倍的水先大火將水燒開,再文火熬制2.5小時后倒出二液;將頭液、二液濾去雜質后送入濃縮機,濃縮成為相對密度為1.4的清膏,其重量應占最終重量的70% ;將蔗糖和糊精按1:1.5的比例混合后其重量應占最終重量的30%,然后和清膏混合,用攪拌機械攪拌均勻,經造粒機造粒后送入烘干機烘干,即得成品;該中成藥顆粒的服用方法是:每日二次,每次5克,飯后半小時用溫開水送服。
[0010]
實施例1
將重量比為荊芥穗13%、羌活11%、麻黃11%、葛根6%、紫蘇葉6%、防風5%、桂枝4%、白芷4%、苦杏仁7%、桔梗6%、甘草7%、干姜6%、薄荷4%、細辛4%、地黃3%、茯苓3%的中藥材送入熬制容器,第一次添加藥材數量4倍的水熬制,先大火將水燒開,再文火熬制2小時后倒出頭液;第二次添加藥材數量4倍的水先大火將水燒開,再文火熬制2.5小時后倒出二液;將頭液、二液濾去雜質后送入濃縮機,濃縮成為相對密度為1.4的清膏,其重量應占最終重量的71% ;將蔗糖和糊精按1:1.5的比例混合后其重量應占最終重量的29%,然后和清膏混合,用攪拌機械攪拌均勻,經造粒機造粒后送入烘干機烘干,即得成品;該中成藥顆粒的服用方法是:每日二次,每次5克,飯后半小時用溫開水送服。
[0011] 實施例1
將重量比為荊芥穗13%、羌活11%、麻黃11%、葛根6%、紫蘇葉6%、防風5%、桂枝4%、白芷4%、苦杏仁7%、桔梗6%、甘草7%、干姜6%、薄荷4%、細辛4%、地黃3%、茯苓3%的中藥材送入熬制容器,第一次添加藥材數量4倍的水熬制,先大火將水燒開,再文火熬制2小時后倒出頭液;第二次添加藥材數量4倍的水先大火將水燒開,再文火熬制2.5小時后倒出二液;將頭液、二液濾去雜質后送入濃縮機,濃縮成為相對密度為1.4的清膏,其重量應占最終重量的72% ;將蔗糖和糊精按1:1.5的比例混合后其重量應占最終重量的28%,然后和清膏混合,用攪拌機械攪拌均勻,經造粒機造粒后送入烘干機烘干,即得成品;該中成藥顆粒的服用方法是:每日二次,每次5克,飯后半小時用溫開水送服。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風寒型感冒的中成藥顆粒,其使用的原料包括:荊芥穗、羌活、麻黃、葛根、紫蘇葉、防風、桂枝、白芷、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薄荷、細辛、地黃、茯苓共16種中藥材熬制藥液制成的清膏占最終數量的70%-72%,蔗糖和糊精按1:1.5的比例配制品占28%-30% ;其特征是:步驟(1)將配方量的荊芥穗、羌活、麻黃、葛根、紫蘇葉、防風、桂枝、白芷、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薄荷、細辛、地黃、茯苓送入熬制容器,第一次添加藥材數量4倍的水熬制,先大火將水燒開,再文火熬制2小時后倒出頭液;第二次添加藥材數量4倍的水先大火將水燒開,再文火熬制2.5小時后倒出二液;將頭液、二液濾去雜質后送入濃縮機,濃縮成為相對密度為1.4的清膏,其重量應占最終重量的70%-72% ;步驟(2)將蔗糖和糊精按1:1.5的比例混合后其重量應占最終重量的28%-30%,然后和清膏混合,用攪拌機械攪拌均勻,經造粒機造粒后送入烘干機烘干,即得成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風寒型感冒的中成藥顆粒,其步驟(1)的特征是:所述的中藥材配方重量比為:荊芥穗13%、羌活11%、麻黃11%、葛根6%、紫蘇葉6%、防風5%、桂枝4%、白芷4%、苦杏仁7%、桔梗6%、甘草7%、干姜6%、薄荷4%、細辛4%、地黃3%、茯苓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風寒型感冒的中成藥顆粒,其步驟(2)的特征是:所述的烘干溫度為38-40°C。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風寒型感冒的中成藥顆粒,其使用方法是:每日二次,每次5克,飯后半小時用溫開水送服。
【文檔編號】A61P11/02GK103656543SQ201210330607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0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徐州市欣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