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按摩裝置,包含按摩本體及按摩部;該按摩部抵壓使用者,借助相對該按摩本體沿著預定的第一軸線往復移動,而對該使用者給予刺激;其中,該按摩部由動力--?傳達裝置連接馬達;該動力傳達裝置包含第一軸及滑動件,該第一軸由該馬達旋轉驅動,形成無端螺旋狀的軌道,該滑動件借助停止旋轉且導引在該第一軸的該軌道,并由該第一軸的旋轉而沿著該第一軸線進行往復移動;該軌道相對該第一軸的軸線具有大于45°的導角;該按摩部設在該滑動件。
【專利說明】按摩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是關于一種按摩裝置,特別是一種包含相對按摩本體沿著預定的任意的第一軸線往復移動的按摩部的按摩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按摩主要是為了改善身體的血液循環不良的問題,且是為了維持健康而進行按摩。而如此的按摩,舉例來說,可采使用按摩裝置的方法來進行。現有的按摩裝置,例如,如圖8所示的按摩裝置a,其是包含按摩本體b,以及一對按壓使用者的按摩部C。
[0003]該按摩部C,其可以是包含往復移動機構的動力傳達裝置,及連接在動力來源的馬達(圖式中省略)。該按摩部c是隨著馬達的旋轉而相對于按摩本體b沿著預定的第一軸線X往復移動。
[0004]然而,現有的按摩裝置a中,如果出現來自使用者的力量對按摩部c產生作用時,則會有使按摩部c沿著第一軸線X移動至意料之外的位置之虞。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乃改良上述缺點,以提供一種按摩裝置,其可保持按摩部的位置,以防止使用者于意料之外的位置的按摩。
[0006]本發明中,該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按摩裝置,其包含按摩本體及按摩部;該按摩部抵壓使用者,借助相對該按摩本體沿著預定的第一軸線往復移動,而對該使用者給予刺激;其中,該按摩部由動力傳達裝置連接馬達;該動力傳達裝置包含第一軸及滑動件,該第一軸由該馬達旋轉驅動,形成無端螺旋狀的軌道,該滑動件借助停止旋轉且導引在該第一軸的該軌道,并由該第一軸的旋轉而沿著該第一軸線進行往復移動;該軌道相對該第一軸的軸線具有大于45°的導角;該按摩部設于該滑動件。
[0007]再者,進一步的,另包含移動單元,該移動單元相對該按摩本體沿著與該第一軸線交叉方向的第二軸線往復移動;該滑動件、該動力傳達裝置及該馬達設于該移動單元。
[0008]再者,進一步的,該動力傳達裝置包含與該第一軸平行配置的第二軸;該滑動件包含導引該第一軸的該軌道的第一導引部,及可任意滑動的裝設在該第二軸的第二導引部;該第二軸由該馬達旋轉驅動;該第二導引部裝設于該第二軸而可任意傳達該第二軸的旋轉力,且該第二導引部由旋轉方向變換部,而使該按摩部在與該第一軸線及第二軸線垂直的第三軸線的周圍旋轉。
[0009]再者,進一步的,該按摩部包含支持臺及按摩球;該支持臺在該滑動件上,成可任意旋轉的裝設于該第三軸線的周圍;該按摩球在由該支持臺的旋轉軸偏心的位置抵壓該使用者的身體,且形成約半圓球狀。
[0010]再者,進一步的,該第二導引部包含一體的筒狀部及齒輪部;該筒狀部可任意滑動且可一起任意旋轉的嵌插于該第二軸;該齒輪部與該筒狀部同軸;該旋轉方向變換部使該齒輪部的旋轉傳達至該支持臺的該旋轉軸的齒輪傳達裝置。[0011]再者,進一步的,該馬達可正轉及反轉;該動力傳達裝置包含使該馬達的旋轉力傳達至該第一軸的齒輪列;該齒輪列包含最終齒輪,該最終齒輪透過只向單一方向傳達旋轉力的單向離合器,而裝設在該第一軸上。
[0012]根據本發明的上述方案,連接按摩部及馬達的動力傳達裝置包含第一軸及滑動件;該第一軸形成無端螺旋狀的軌道;該滑動件由該第一軸的該軌道導引,且沿著第一軸線進行往復移動。再者,該軌道相對該第一軸的軸線具有大于45°的導角,且該按摩部設在該滑動件。因此,即使來自使用者等的外力作用于按摩部,相對該外力第一軸的無端螺旋狀的軌道將形成阻力,且按摩部不會沿著第一軸線移動。據此,按摩部可防止使用者使其往意料之外的位置移動。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本發明實施形態的按摩裝置的立體圖。
[0014]圖2:圖1的按摩裝置的上視圖。
[0015]圖3:按摩部及動力傳達裝置的立體圖。
[0016]圖4:第一軸線沿著軸線展開的展開圖。
[0017]圖5:按摩部的立體圖。
[0018]圖6a:說明沿著第一軸線的按摩部的往復移動的示意圖。
[0019]圖6b:說明沿著第二軸線的按摩部的往復移動的動作的示意圖。
[0020]圖7:另一實施形態的動力傳達裝置的立體圖。
[0021]圖8:現有的按摩裝置的概略立體圖。
[0022]【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本發明〕
I按摩裝置2 按摩本體
3按摩部4 動力傳達裝置
5第一馬達5a旋轉軸
5b蝸桿齒輪6 第一軸
6a軌道6A第一螺旋軌道
6B第二螺旋軌道6c交叉部
7滑動件8 第二軸
8a插銷9 齒輪列
10減速齒輪11第一方向變換齒輪
Ila正齒輪Ilb 斜齒輪
12第二方向變換齒輪12a 正齒輪
12b斜齒輪13中間齒輪
14單向離合器15最終齒輪
16第一導引部 16a 導引本體
16b凸輪部16c 彈性體
16d封止蓋17第二導引部
17a筒狀部17b 齒輪部17c導引槽17d 他端
18支撐臺19按摩球20旋轉方向變換部 21第三方向變換齒輪
21a正齒輪21b 斜齒輪22支持臺旋轉齒輪 25移動單元
26殼套27第二馬達
28導引軌道28a 齒條
29減速齒輪列30開關
32無端皮帶36支軸37軸承
A折返部B 折返部
I凹部O 穿孔
X第一軸線Y 第二軸線
Z第三軸線Θ 導角〔現有技術〕
a按摩裝置b 按摩本體
c按摩部m 按摩球
η支撐軸s 旋轉臺。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讓本發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發明實施形態的按摩裝置I的立體圖。本實施形態的按摩裝置1,其較佳可使用于按摩使用者的背部或腰部。按摩裝置I,舉例來說,其可載置于床面、沙發或椅子等的靠背部。本實施形態的按摩裝置I,是可任意搬運的。然而,本發明的按摩裝置I并未限定如此的形態,例如也可以形成椅子狀。
[0024]請參照圖1所示,按摩裝置I是包含按摩本體2及按摩部3。于實際使用之際,按摩裝置I的表面是裝設被圖式省略的被套或軟墊等。
[0025]按摩本體2大約是呈矩形狀,且其是形成上方包含開放的凹部i的箱盒狀。本實施形態中,當由平面觀看按摩本體2時,分別定義沿著短邊的方向為第一軸線X,沿著長邊的方向為第二軸線Y,及沿著按摩本體2的厚度方向為第三軸線Z。
[0026]按摩部3可沿著第一軸線X往復移動。該按摩部3是呈一對的設置在第一軸線X上。各按摩部3可分別沿著第一軸線X往復移動。本實施形態的按摩部3,其包含移動單元
25。該移動單元25可沿著第二軸線Y往復移動。然而,按摩部3也可以直接設在按摩本體
2。再者,就移動單元25而言,詳細結構將于后述。
[0027]圖2是圖1的按摩裝置I的上視圖。圖2中,其是將移動單元25的蓋拆下,并以假想線揭示。如圖2所示,按摩部3是由動力傳達裝置4連接第一馬達5。
[0028]第一馬達5,例如是包含旋轉軸5a及蝸桿齒輪5b ;該旋轉軸5a在第一軸線X周圍旋轉;該蝸桿齒輪5b固設在該旋轉軸5a。第一馬達5是連接被圖式省略的遙控器,該遙控器包含變壓器部,及能進行對第一馬達5的控制等功能的控制部。再者,第一馬達5借助遙控器的操作,而可進行正轉及反轉驅動。再者,遙控器附設有安全裝置,當第一馬達5過度的負荷作用時,該安全裝置可使第一馬達5停止。
[0029]圖3是按摩部3及動力傳達裝置4的分解立體圖。動力傳達裝置4是包含第一軸
6、第二軸8、齒輪列9及設有按摩部3的滑動件7。 [0030]第一軸6沿著第一軸線X延伸,且其二端是由移動單元26可任意旋轉的軸接(省略詳細圖式)。
[0031]再者,第一軸6的外周面形成無端螺旋狀的軌道6a。圖4揭示沿著第一軸6的第一軸線X的展開圖。無端螺旋狀的軌道6a是包含圖4中的第一螺旋軌道6A,及與第一螺旋軌道6A相反方向的第二螺旋軌道6B (陰影線),且形成由第一、第二螺旋軌道6A、6B的二側的折返部A、B連接的構成。
[0032]本實施形態中,第一螺旋軌道6A與第二螺旋軌道6B互相具有相同的導角Θ,且具有數個交叉部6c。導角Θ相對第一軸6的軸線,設定為大于45°。如此的無端螺旋狀的軌道6a,其是形成由折返部A沿著第一螺旋軌道6A至折返部B,之后通過第二螺旋軌道6B再次回到折返部B的無端狀。由于第一軸6包含一對按摩部3,因此第一軸6的二側形成一對的軌道6a。雖然本實施形態的軌道6a為溝槽狀,但是,其也可以形成突出狀。
[0033]第二軸8與第一軸6平行配置。再者,第二軸8的端部設有向軸的半徑方向突出的插銷8a。
[0034]本實施形態的齒輪列9,其包含減速齒輪10、第一方向變換齒輪11及第二方向變換齒輪12 ;該減速齒輪10與第一馬達5的蝸桿齒輪5a嚙合;該第一方向變換齒輪11與減速齒輪10嚙合;第二方向變換齒輪12與第一方向變換齒輪11嚙合。
[0035]第一方向變換齒輪11由與減速齒輪10嚙合的正齒輪11a,及斜齒輪I Ib在同一軸上一體成型。同樣的,第二方向變換齒輪12由與正齒輪Ila嚙合的正齒輪12a,及斜齒輪12b在同一軸上一體成型。
[0036]本實施形態的齒輪列9更包含中間齒輪13及最終齒輪15 ;該中間齒輪13與斜齒輪Ilb嚙合;該最終齒輪15是與斜齒輪12b嚙合。中間齒輪13固設在第二軸8,且與第二軸8 —起旋轉。再者,最終齒輪15是由只向單一方向傳達旋轉力的單向離合器14,裝設在第一軸6上。
[0037]單向離合器14只將預定方向(本實施形態為第一馬達5的正轉時)的最終齒輪15的旋轉,傳達至第一軸6;而與其相反方向(本實施形態為第一馬達5的反轉時)的最終齒輪15的旋轉,則不會傳達至第一軸6。
[0038]就如上構成的齒輪列9的作用進行了敘述。例如,當使第一馬達5正轉時,減速齒輪10借助蝸桿齒輪5b而在第三軸線Z周圍旋轉。當減速齒輪10旋轉時,則第一方向變換齒輪11、第二方向變換齒輪12及最終齒輪15旋轉,且第一軸6借助單向離合器14在第一軸線X周圍旋轉。同樣的,由于第一方向變換齒輪11的旋轉,中間齒輪13旋轉,且第二軸8也在第一軸線X周圍旋轉。
[0039]再者,當使第一馬達5反轉時,借助同樣的作用,第2軸8形成與正轉的場合相反方向的旋轉。惟,就第一軸6而言,由于單向離合器14的作用,最終齒輪15空轉,而不會旋轉。[0040]請參照圖3所示,滑動件7設有圓盤狀的支持臺18,及設在該支持臺18上且形成約半圓形球狀的按摩球19。按摩球19可按壓使用者的身體,而給予刺激。[0041]再者,滑動件7設有導引至第一軸6的軌道6a的第一導引部16,及裝設在第二軸8的第二導引部17。[0042]圖5是按摩部的立體圖。請參照圖3、5所示,第一導引部16包含導引本體16a、凸輪部16b、彈性體16c及封止蓋16d ;該導引本體16a包含供第一軸6插入的穿孔O ;該凸輪部16b由設在穿孔O的側面側的橫孔面向穿孔內,且嵌入軌道6a ;該彈性體16c由可將該凸輪部16b向第一軸6推壓的彈簧等所構成;該封止蓋16d是壓制凸輪部16b。[0043]請參照圖4所示,凸輪部16b是沿著軌道6a形成較長的長圓形。凸輪部16b則可沿著軌道6a,在與第一軸6的軸線垂直的軸線(本實施例為第二軸線Y)周圍改變方向。[0044]第二導引部17是并排的設在第一導引部16及第二軸線Y的方向。該第二導引部17可任意滑動的設在第二軸8。借此,滑動件7相對第一軸6 (第一軸線X)形成停止旋轉。[0045]因此,當第一軸6因第一馬達5的正轉而旋轉時,就第一軸線X而言,停止旋轉的滑動件7(凸輪部16b)由無端螺旋狀的軌道6a接受第一軸線X方向的力量。借此,滑動件7,甚至按摩部3是沿著第一軸線X移動。再者,由于形成無端螺旋狀,滑動件7 (凸輪部16b)在軌道6a的折返部A及折返部B之間,連續的往復移動。[0046]再者,第一軸6的無端螺旋狀的軌道6a的導角Θ大于45°。因此,即使使用者等對按摩部3產生第一軸線X方向的外力,則與外力的軌道6a垂直的分力,其經常形成比沿著軌道方向的分力小。如此,由按摩部3側并不會使第一軸6旋轉。即,按摩部3不會沿著第一軸線X移動。據此,可保持按摩部3在第一軸線X上的位置,且可防止使用者于意料之外的位置的按摩。
[0047]請參照圖3或5所示,本實施形態的第二導引部17包含筒狀部17a及齒輪部17b。筒狀部17a包含沿著第一軸線X的軸線。再者,筒狀部17a嵌插在第二軸8。筒狀部17a的內周面形成軸向延伸的導引槽17c,該導引槽17c可供第二軸8的插銷8a嵌入,且可沿著第一軸線X導引該插銷8a。第二導引部17的他端17d裝設軸承37,該軸承37支持固設在滑動件7。因此,即使滑動件7因第一軸6向第一軸線X的方向移動,第二導引部17與第二軸8形成可任意滑動,且也可以傳達來自第二軸8的旋轉力。
[0048]支持臺18的支軸36,例如可于第三軸線Z周圍任意旋轉的設在滑動件7。按摩球19配設在由支持臺18的支軸36偏心的位置。數個按摩球19配設在支持臺18。此種情況下,也可以改變按摩球19的形狀或大小。再者,按摩球19本身也可以任意轉動的設在支持臺18。但,本發明并不只限定如此的形式。
[0049]請參照圖5所示,滑動件7另包含旋轉方向變換部20,該旋轉方向變換部20是將齒輪部17b的旋轉傳達至支持臺18的支軸36。再者,該旋轉方向變換部20包含第三方向變換齒輪21及支持臺旋轉齒輪22 ;該第三方向變換齒輪21是沿著第一軸線X單側支持;該支持臺旋轉齒輪22是固設在支持臺18的第三軸線Z周圍的旋轉軸。
[0050]第三方向變換齒輪21包含正齒輪21a及斜齒輪21b ;該正齒輪21a嚙合第二導引部17的齒輪部17b ;該斜齒輪21b與正齒輪21a在同一軸上一體成型。支持臺旋轉齒輪22是斜齒輪,且與斜齒輪21b嚙合。
[0051]如此的旋轉方向變換部20,其是借助第一馬達5的正轉(或反轉)的第二軸8的旋轉,經由第二導引部17的齒輪部17b、第三方向變換齒輪21及支持臺旋轉齒輪22而使支持臺18的支軸36旋轉。借此,按摩部3是在第三軸線Z周圍旋轉。再者,由于按摩球19是設在由支持臺18的旋轉支軸偏心的位置,因此可進行多樣的旋轉。
[0052]請參照圖2所示,按摩本體2的凹部i的底部沿著第二軸線Y,形成導引軌道28及齒條28a。移動單元25包含殼套26。殼套26中配設該滑動件7、第一馬達5及動力傳達裝置4等。
[0053]移動單元25的殻套26中,另設有第二馬達27及與第二馬達27連動的減速齒輪列29。
[0054]減速齒輪列29包含始端齒輪及終端齒輪;該始端齒輪嚙合固設在第二馬達27的旋轉軸的蝸桿齒輪;該終端齒輪與齒條28a嚙合。再者,若有必要的話,在該些之間形成包含旋轉力可任意傳達的惰輪的構成。因此,殻套26可借助第二馬達27的驅動,而沿著第二軸線Y移動。減速齒輪列29,只要是可充分的減速第二馬達27的旋轉,并可使殻套26以低速且高力矩移動的話,則并無特別限定齒輪的數量等。
[0055]按摩本體2上,例如在凹部i的第二軸線Y方向的二端部,分別設置可檢測往復移動的殻套26的端部位置的開關30 (例如限位開關)。當開關30每次檢測到殻套26時,則切換第二馬達27的正轉或反轉。因此,殻套26隨著第二馬達27的正轉或反轉,而可沿著第二軸線Y往復移動。
[0056]再者,移動單元25的第二軸線Y方向的移動,其與按摩部3同樣的,也可以利用包含無端螺旋狀的軌道的軸同樣的進行。根據如此的構成,則不必切換第二馬達27的正轉或反轉,借助任何一方的旋轉, 即可使殻套26沿著第二軸線Y進行往復移動。
[0057]如以上構成的本實施形態的按摩裝置I的按摩部3,當第一馬達5如圖6a所示正轉時,則按摩部3沿著第一軸線X往復移動,且在第三軸線Z周圍旋轉。再者,當第一馬達5反轉時,按摩部3借助單向離合器14,當場在第三軸線Z周圍旋轉。再者,此種情況,即使對按摩部3作用外力,相對該外力,第一軸6的無端螺旋狀的軌道6a形成阻力,則按摩部3不會沿著第一軸線X移動。據此,按摩部3可防止使用者往意料之外的位置的移動。如此的使用形式,當使用者欲集中的對特定部位進行按摩時特別有效。
[0058]圖6b中,其揭示當第一馬達5正轉時,第二馬達27驅動的狀態的按摩裝置I。按摩部3是借助第二馬達27的驅動,與移動單元25 —起沿著第二軸線Y往復移動。再者,按摩部3是借助第一馬達5的正轉,沿著第一軸線X往復移動。因此,按摩部3是在第一軸線X及第二軸線Y的平面上,S字形的往復移動。本實施形態的按摩部3,也可以在第三軸線Z周圍旋轉。于此狀態下,使第一馬達5反轉時,按摩部3當場旋轉,沿著第二軸線Y往復移動,且在第三軸線Z周圍旋轉。
[0059]圖7揭示了本發明另一實施形態。于此實施形態中,先前已說明的齒輪列9的一部分,例如其是以無端皮帶32代替。無端皮帶32卷掛在二個皮帶輪33、34之間,該皮帶輪33裝設在第一軸6,該皮帶輪34固設在第二軸8。。
[0060]只是以上所述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及創作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按摩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按摩本體;及 抵壓使用者的按摩部,其借助相對該按摩本體沿著預定的第一軸線往復移動而對該使用者給予刺激; 其中,該按摩部由動力傳達裝置連接馬達; 該動力傳達裝置包含第一軸及滑動件,該第一軸由該馬達旋轉驅動,形成無端螺旋狀的軌道,該滑動件借助停止旋轉且導引在該第一軸的該軌道,并由該第一軸的旋轉而沿著該第一軸線進行往復移動; 該軌道相對該第一軸的軸線具有大于45°的導角; 該按摩部設于該滑動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裝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移動單元,該移動單元相對該按摩本體沿著與該第一軸線交叉方向的第二軸線往復移動;該滑動件、該動力傳達裝置及該馬達設于該移動單元。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動力傳達裝置包含與該第一軸平行配置的第二軸;該滑動件包含導引該第一軸的該軌道的第一導引部,及可任意滑動的裝設于該第二軸的第二導引部;該第二軸由該馬達旋轉驅動;該第二導引部裝設于該第二軸而可任意傳達該第二軸的旋轉力,且該第二導引部由旋轉方向變換部,而使該按摩部在與該第一軸線及第二軸線垂直的第三軸線的周圍旋轉。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裝 置,其特征在于,該按摩部包含支持臺及按摩球;該支持臺在該滑動件上,成可任意旋轉的裝設于該第三軸線的周圍;該按摩球在由該支持臺的旋轉軸偏心的位置抵壓該使用者的身體,且形成約半圓球狀。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導引部包含一體的筒狀部及齒輪部;該筒狀部可任意滑動且可一起任意旋轉的嵌插于該第二軸;該齒輪部與該筒狀部同軸;該旋轉方向變換部使該齒輪部的旋轉傳達至該支持臺的該旋轉軸的齒輪傳達裝置。
6.如權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按摩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馬達可正轉及反轉;該動力傳達裝置包含使該馬達的旋轉力傳達至該第一軸的齒輪列;該齒輪列包含最終齒輪,該最終齒輪透過只向單一方向傳達旋轉力的單向離合器裝設在該第一軸上。
【文檔編號】A61H23/02GK103565622SQ201210339573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7日
【發明者】原島徹, 橫田慎太郎 申請人:安得士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