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傳統草藥的未確定結構的醫藥配制品,尤其是一種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冠心病、心紋痛,中醫稱之為“胸痹”、“心痛”。其臨床主要表現為胸部悶痛、心悸氣短、甚則胸痛徹骨等,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如治療不及時,常可繼發心肌梗死乃至碎死。據統計,全世界每年因冠心病、心絞痛死亡的人數在千萬以上,它嚴重地危害了人類特別是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及生命。目前治療冠心病、心紋痛的西藥主要是硝酸酯類化合物、β受體阻滯劑及鈣拮抗劑等,這些藥物只能緩解癥狀,難以治本,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中醫目前臨床實踐中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所用的中成藥如復方丹參片、丹七片等也大多存在著用藥不全面、療效低、起效慢的缺陷,且往往還需要與多種藥物合并用藥。中藥雖然單一靶點的作用強度低于西藥,但其多途徑、多靶點、動態整體治療、毒副作用小的特性則遠非西藥所能及,療效確切的中成藥的綜合治療效應要超過西藥。但常規的中藥治療時間長,很難從根本上治愈冠心病。中醫認為,冠心病心絞痛屬中醫學“胸痹”、“心痛”等范疇。屬本虛標實之證,多因氣血陰陽虧虛,瘀血、痰飲阻滯所致。因此,臨床治療當以益氣養陰扶其本,活血化瘀通脈治其標,再投以舒肝解郁,寬胸理氣,氣行則血行,血行則脈通,脈通則心痛自愈。根據中醫理論,針對冠心病心絞痛的發病機理,進行辯證配伍組方,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配制簡便、成本低、療效顯著、無副作用的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柴胡5-20份、香附5-20份、郁金5-20份、甘草5-20份、麥冬10-30份、元參10-30份、白芍50-40份、炒棗仁10-50份、沉香3-10份、丹參10-30份、檀香5-20份、砂仁3_10份、蒲黃5_20份、五靈脂5_20份、瓜萎10-40份、薤白5-25份、半夏5-25份。本發明的優選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柴胡12份、香附12份、郁金12份、甘草12份、麥冬20份、元參20份、白茍30份、炒率仁40份、沉香6份、丹參20份、檀香10份、砂仁5份、蒲黃10份、五靈脂12份、瓜萎30份、薤白15份、半夏15份。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是在傳統中醫理論和臨床經驗指導下,精選藥物組方。本發明中藥組合物中柴胡具有疏散退熱、升陽舒肝的功效;香附具有理氣解郁、調經止痛的功效;郁金具有行氣化瘀,清心解郁、利膽退黃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調和諸藥的功效;麥冬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功效;元參具有養陰涼血、清熱瀉火、除煩止渴、解毒散結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的功效;炒棗仁具有養肝斂汗、寧心安神的功效;沉香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的功效;丹參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的功效;檀香具有行氣溫中、開胃止痛的功效;砂仁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的功效;蒲黃具有止血、化瘀、通淋的功效;五靈脂具有疏通血脈、散瘀止痛的功效;瓜萎具有清熱滌痰、寬胸散結、潤燥滑腸的功效;薤白具有溫中通陽、下氣散結的功效;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本發明精選藥物組方,其藥物組分經辯證配伍,在作用上相輔相成,具有協同作用,共奏舒肝解郁、寬胸理氣、活血通絡、散瘀止痛的功效,對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達到標本兼治。本發明組合物的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藥原料,其配制簡便、藥源廣、成本低。本發明遵循中醫的處方用藥原則,各種組分藥物采用水煎服用。經臨床應用驗證,其療效顯著可靠,藥性平和,未出現毒副作用,有效率達92%,治愈率68%。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
一種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柴胡12g、香附12g、郁金12g、甘草12g、麥冬20g、元參20g、白芍30g、炒棗仁40g、沉香6g、丹參20g、檀香10g、砂仁5g、蒲黃10g、五靈脂12g、瓜萎30g、薤白15g、半夏15g。實施例2
一種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柴胡15g、香附10g、郁金5g、甘草20g、麥冬15g、元參30g、白芍10g、炒棗仁30g、沉香10g、丹參15g、檀香20g、砂仁3g、蒲黃15g、五靈脂10g、瓜萎20g、薤白10g、半夏20g。實施例3
一種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柴胡5g、香附20g、郁金15g、甘草10g、麥冬25g、元參25g、白芍20g、炒棗仁50g、沉香5g、丹參25g、檀香5g、砂仁6g、蒲黃20g、五靈脂5g、瓜萎40g、薤白20g、半夏10g。實施例4
一種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柴胡20g、香附5g、郁金10g、甘草15g、麥冬30g、元參10g、白芍25g、炒棗仁20g、沉香8g、丹參10g、檀香12g、砂仁8g、蒲黃12g、五靈脂20g、瓜萎10g、薤白25g、半夏5g。 實施例5
一種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柴胡10g、香附15g、郁金20g、甘草5g、麥冬10g、元參15g、白茍40g、炒率仁10g、沉香3g、丹參30g、檀香15g、砂仁10g、蒲黃5g、五靈脂15g、瓜萎25g、薤白5g、半夏25g。本發明實施例中的中藥組合物按常規的水煎法制取藥劑。具體方法如下將組方的中藥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過藥面,浸泡15 2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面約5厘米,進行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 30分鐘;第二煎煮,加水沒過藥面約4厘米,水沸后煎煮15 20分鐘。兩次煎煮取汁,合并。
一種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中藥組合物,臨床療效總結
一、一般性資料本中藥組合物應用于臨床觀察病例50例,年齡35 75歲。二、用法用量臨床應用時,組合物中的組分用量根據患者的體重和年齡酌情增減。一日一劑,水煎兩遍取汁約300ml,分早、晚兩次服用。七天為一療程。二、療效標準
(1)瘡愈癥狀消失,心電圖及有關實驗室檢查恢復正常;
(2)有效癥狀減輕,發作次數減少,間歇期延長,實驗室檢查有改善;
(3)無效主要癥狀及心電圖無改變。四、治療效果該臨床觀察病例中,服藥1-5個療程,痊愈34例,有效12例,無效4例。治療期間未發生毒副作用。五、典型病例
病例1: 伯某,男,48歲。心前區疼痛已有半年,伴隨胸悶、氣短,體力活動時疼痛加重。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制備的藥劑2個療程后,疼痛明顯減輕,心絞痛、胸悶、睡覺憋醒,只發作一次;繼續鞏固服2個療程,癥狀完全消失,隨訪無復發。病例2
姚某,女,57歲。自述左胸刺痛,有時痛引背部,近半年來疼痛加重且發作頻繁,每日發作3 6次,每次均持續2 3分鐘,多發生在夜間,一般口含硝酸甘油片。近期病情加重為持續性疼痛,尤以夜間為甚,伴隨胸悶、出汗、心慌,無法平臥。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制備的藥劑2個療程,癥狀得到緩解,繼續服用2個療程,癥狀消失,痊愈。隨訪I年未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柴胡5-20份、香附5-20份、郁金5-20份、甘草5_20份、麥冬10-30份、元參10-30份、白芍50-40份、炒棗仁10-50份、沉香3-10份、丹參10-30份、檀香5_20份、砂仁3_10份、蒲黃5-20份、五靈脂5-20份、瓜萎10-40份、薤白5_25份、半夏5_2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柴胡12份、香附12份、郁金12份、甘草12份、麥冬20份、元參20份、白芍30份、炒棗仁40份、沉香6份、丹參20份、檀香10份、砂仁5份、蒲黃10份、五靈脂12份、瓜萎30份、薤白15份、半夏15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柴胡5-20份、香附5-20份、郁金5-20份、甘草5-20份、麥冬10-30份、元參10-30份、白芍50-40份、炒棗仁10-50份、沉香3-10份、丹參10-30份、檀香5-20份、砂仁3-10份、蒲黃5-20份、五靈脂5-20份、瓜蔞10-40份、薤白5-25份、半夏5-25份。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具有舒肝解郁、寬胸理氣、活血通絡、散瘀止痛的功效,其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顯著,作用可靠。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組分藥源廣、配制簡便、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P9/10GK103028088SQ20121056201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3日
發明者丁常燕 申請人:丁常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