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痔瘡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備方便、效果明顯的治療痔瘡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制成:生地黃20-24克,野菊花10-14克,丹皮6-8克,赤芍6-8克,黃芩6-9克,知母6-9克,生石膏20-25克,桑白皮6-9克,枇杷葉6-9克,生甘草4-6克。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痔瘡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一種中藥,是涉及一種治療痔瘡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人體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稱為痔,又名痔瘡、痔核、痔病、痔疾等。醫學所指痔瘡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粘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疾病。
[0003]中醫治療本病,以扶正益氣養血、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止痛為治則,臨床根據不同癥型辨證施治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備方便、效果明顯的治療痔瘡的中藥。
[0005]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痔瘡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制成:生地黃20-24克,野菊花10-14克,丹皮6-8克,赤芍6_8克,黃芩6_9克,知母6_9克,生石膏20-25克,桑白皮6-9克,枇杷葉6-9克,生甘草4_6克。
[0006]優選地,所述的治療痔瘡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下述重要配比的物質制成:生地黃22克,野菊花12克,丹皮7克,赤芍7克,黃芩8克,知母7克,生石膏23克,桑白皮8克,枇杷葉8克,生甘草5克。
[0007]發明中各原料本藥的藥性如下:
生地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于熱病傷陰,舌絳煩渴,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于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發斑發疹。
[0008]野菊花:功能清熱解毒,消腫。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鏈球菌、綠膿桿菌、蒺疾桿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0009]丹皮:清熱;活血散瘀。主溫熱病熱入血分,發斑,吐衄,熱淚盈眶病菌后期熱伏陰分發熱,陰虛骨蒸潮熱,血滯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風濕熱痹。
[0010]赤芍:瘀,止痛,涼血,消腫。治瘀滯經閉,疝瘕積聚,腹痛,脅痛,衄血,血痢,腸風下血,目赤,癰腫。
[0011]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川楝子: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用于胸脅、脘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
[0012]知母:滋陰降火,潤燥滑腸。
[0013]生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收斂生肌(用煅石膏).桑白皮:味甘性緩,長于瀉肺中伏火,故多用治肺熱咳喘痰黃者。
[0014]枇杷葉:清肺和胃,降氣化痰。
[0015] 甘草:生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0016]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應該理解的是,本發明的實施是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根據本發明的實質對本發明進行的簡單改進都屬于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實施病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
[0018]實施例1、一種治療痔瘡的中藥:生地黃20-24克,野菊花10-14克,丹皮6-8克,赤芍6-8克,黃芩6-9克,知母6-9克,生石膏20-25克,桑白皮6_9克,枇杷葉6_9克,生甘草4-6克。
[0019]實施例2、一種治療痔瘡的中藥:生地黃22克,野菊花12克,丹皮7克,赤芍7克,黃芩8克,知母7克,生石膏23克,桑白皮8克,枇杷葉8克,生甘草5克。
[0020]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痔瘡的中藥,所述配方是按以下重量組成:生地黃20-24克,野菊花10-14克,丹皮6-8克,赤芍6-8克,黃芩6-9克,知母6_9克,生石膏20-25克,桑白皮6-9克,枇杷葉6-9克,生甘草4-6克。
[0021]臨床療效總結 一般資料
本發明的中藥,多年來臨床上應用,治療病人上百例,本發明清熱解毒藥物較多。
[0022]診斷標準:
1、直腸癌臨床上常將下端直腸癌誤診為痔,延誤治療。誤診的主要原因是僅憑癥狀診斷,未進行直腸指診及肛門鏡檢查,因此在痔診斷中一定要做以上兩種檢查。直腸癌在直腸指診下可捫到高低不平硬快,表面有潰瘍,腸腔常狹窄,指套上常染有血跡。特別要注意的是內痔和環狀痔可與直腸癌同時并存,絕不能看到有內痔或環狀痔,就滿足于痔的診斷而進行痔的治療,直至病人癥狀加重才進行直腸指診或其他檢查而明確診斷,這種誤診、誤治的慘痛經驗教訓,在臨床上并非少見,值得重視。
[0023]2、直腸息肉低位帶蒂的直腸息肉,若脫出肛門外有時誤診為痔脫垂,但息肉多見于兒童,為圓形、實質性、有蒂、可活動。
[0024]3、肛管直腸脫垂有時誤診為環狀痔,但直腸脫垂粘膜呈環形,表面平滑,直腸指診時括約肌松弛;環狀痔的粘膜呈梅花瓣狀,括約肌不松弛。
[0025]服藥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每副藥煎2遍,每遍煎30分鐘,過濾,取出濾液,兩次共煎出200ml,早晚各服100ml。
[0026]治愈:便血,疼痛,癥狀明顯改善。
[0027]好轉:墜脹不適,流膿,有分泌物,便秘,便頻,有異物感癥狀消失。
[0028]治療效果:輕癥服藥10-15天為一個療程,重癥患者2-3個療程,輕癥1_2個療程癥狀消失,重癥者 一般一個月內癥狀消失。禁忌:月經期婦女及孕婦忌用。
[0029]結果:100例患者的治療效果均為痊愈。
[0030]不良反應
對于100例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進行跟蹤觀察,未發現明顯的不良反應。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痔瘡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制成:生地黃20-24克,野菊花10-14克,丹皮6-8克,赤芍6-8克,黃芩6-9克,知母6_9克,生石膏20-25克,桑白皮6_9克,枇杷葉6-9克,生甘草4-6克。
2.優選地,所述的治 療痔瘡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下述重要配比的物質制成:生地黃22克,野菊花12克,丹皮7克,赤芍7克,黃芩8克,知母7克,生石膏23克,桑白皮8克,枇杷葉8克,生甘草5克。
【文檔編號】A61K36/8964GK103893500SQ201210584620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0日
【發明者】戴紹波 申請人:戴紹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