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牙痛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牙痛的藥物,屬于中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牙痛,是口腔科牙齒疾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其表現為牙齦紅腫、遇冷熱刺激痛、面頰部腫脹等。牙痛大多由牙齦炎、牙周炎、蛀牙或折裂牙而導致牙髓(牙神經)感染所引起的。牙痛屬于牙齒毛病的外在反應,有可能是頻齒、牙髓或犬齒周圍的牙銀被感染,前臼齒出現裂痕也會引起牙痛,有時候僅是菜屑卡在牙縫而引起不適。另外,牙痛也可能是由鼻竇炎引發。牙疼首先應考慮藥物治療。很多人常用甲硝唑、芬必得西藥等止疼,這類西藥治標不治本,而且長期使用有副作用,對藥物會產生依賴。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治療牙痛的藥物。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生地15g,麥冬15g,知母IOg,石膏30g,元參18g,花粉15g,牛膝IOg,大萸9g,荊芥10g,防風6g,甘草6g。以下是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稱取以上重量份 的藥材,藥材洗凈后放入水中浸泡半小時,然后放入砂鍋中,加入一定劑量的水煎煮,第一次水沸后再煎20-30分鐘,濾取藥液(約150ml)藥渣再加水進行第二次煎煮,煮沸后再煎15-20分鐘,濾取藥液(約150ml)即可。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本發明以傳統中藥材為原料,具有能夠清胃瀉火,通腑潤腸,疏風解毒的作用,不會產生依賴性,達到標本兼治,副作用小,有很好的使用和推廣價值。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一步的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選取生地15g,麥冬15g,知母10g,石膏30g,元參18g,花粉15g,牛膝10g,大萸9g,荊芥10g,防風6g,甘草6g。稱取以上重量份的藥材,藥材洗凈后放入水中浸泡半小時,然后放入砂鍋中,加入一定劑量的水煎煮,第一次水沸后再煎20-30分鐘,濾取藥液(約150ml)藥渣再加水進行第二次煎煮,煮沸后再煎15-20分鐘,濾取藥液(約150ml)即可。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為表明本發明的療效,用本發明的藥物對50例牙痛患者進行治療,其中10例牙周炎患者、10例牙髓炎患者、10例牙腫患者、10例風火牙痛患者,持續治療I個療程(I周),其中35例完全治愈,癥狀消失;15例癥狀明顯緩解,總體有效率達100%,治愈率達70%。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牙痛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由下述中藥原料按重量份制成 生地15g,麥冬15g,知母10g,石膏30g,元參18g,花粉15g,牛膝IOg,大萸9g,荊芥IOg,防風6g,甘草6g。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牙痛的藥物,其特征在于稱取以上重量份的藥材,藥材洗凈后放入水中浸泡半小時,然后放入砂鍋中,加入一定劑量的水煎煮,第一次水沸后再煎20-30分鐘,濾取藥液(約150ml)藥渣再加水進行第二次煎煮,煮沸后再煎15-20分鐘,濾取藥液(約150ml)即可。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牙痛的藥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生地15g,麥冬15g,知母10g,石膏30g,元參18g,花粉15g,牛膝10g,大萸9g,荊芥10g,防風6g,甘草6g。本發明以傳統中藥材為原料,具有能夠清胃瀉火,通腑潤腸,疏風解毒的作用,不會產生依賴性,達到標本兼治,副作用小,有很好的使用和推廣價值。
文檔編號A61K36/8968GK103041155SQ20121059651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5日
發明者李明偉 申請人:濰坊圣仁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