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病毒滅活去白細胞血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一次性使用醫用耗材,具體地說是一種新型病毒滅活去白細胞血袋。
背景技術:
我們知道,輸血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臨床治療措施。但是和其他臨床治療方法一樣,輸血(包括血液成分)也可能引起不良反應、并發癥和輸血相關的傳染病。隨著成分輸血技術的不斷進步,血液的安全性愈來愈受到關注。而血漿是病毒含量較多的血液成分之一,未經病毒滅活處理的血漿常傳播病毒影響輸血安全。據統計,血漿輸注的危險程度為10000單位可發生7. 5次不良反應,每1000名接受輸血的病人,有3. 7起不良反應發生。盡管目前加強了對供血者的選擇和血液樣品的檢測,但是,輸血傳播病毒性疾病的危險仍然存在。所以要為臨床提供安全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必須將加強篩查與病毒滅活結合起來,才能達到輸血安全的目的。亞甲藍光化學法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血液成分滅活方法。我國和德國、瑞士等歐洲國家已分別對亞甲藍血漿病毒滅活的方法、效果及安全性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已經用于單袋血漿病毒滅活。我國大約有1/3的采供血機構已經開展了血漿病毒滅活業務,臨床實踐證明,經亞甲藍光化學法進行血漿病毒滅活后制備的血漿在臨床應用以來,沒有發現不良反應的報告。目前市場使用的病毒滅活產品由穿刺器、止流夾、亞甲藍釋放器、吸附濾器、光照袋和貯血袋經導管連接組成。在使用時,將穿刺器與制備好的血漿袋的輸血插口連接,由于此種連接方式連接,穿刺器在穿刺的過程是個開放的過程,所以此過程需要在無菌操作間操作。目前申請人生產的一次性使用帶病毒滅活裝置去白細胞塑料血袋,去白塑料血袋和病毒滅活產品結合到一起。血漿袋內的血漿在重力作用下,流經亞甲藍釋放器進入轉移光照袋內,光照袋放入血液照射柜按照規定的時間照射,照射完畢后,再將經照射的光照袋內的血漿流經吸附濾器,在重力作用下吸附濾器可以吸附過濾血漿中添加的亞甲藍,最后將經過病毒滅活處理的血漿收集到貯血袋內保存。整個血液制備的過程均是一個在密閉的環境下進行,可減少血站到無菌間操作的過程,降低了細菌污染的機會,能有效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此產品需要將亞甲藍釋放器和血袋一起離心。現有的亞甲藍釋放器市購件,一般由帶接管的上蓋和帶接管的下蓋組成,上蓋中裝有吸附物或固體滅病毒藥物制劑,上下蓋由粘合劑粘合或通過超聲波熱合成型。整套血袋離心時,容易在上下殼的接口處斷裂,并且在裝血袋時,一旦散落部件進入到離心桶,還很容易引起血袋離心破袋。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構造合理,操作、使用方便,可以對采集的血液進行病毒滅活和去白細胞過濾,亞甲藍釋放穩定可靠,離心分離安全,避免血袋離心破袋的新型病毒滅活去白細胞血袋。[0006]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病毒滅活去白細胞血袋,包括封閉式采血針、抗凝全血袋,抗凝全血袋下部通過導管依次串連有過濾滴斗、去白細胞過濾器、濾后轉移袋,濾后轉移袋通過導管依次串連有血漿轉移袋、血漿轉移光照袋和貯血袋,所述血漿轉移袋和血漿轉移光照袋之間的導管上連接一亞甲藍釋放器,血漿轉移光照袋和貯血袋之間的導管上連接一吸附濾器,所述去白細胞過濾器和吸附濾器分別通過三通并聯一帶開關卡子的導管,其特征是所述亞甲藍釋放器設有一管狀殼體,其內裝有含有亞甲藍溶液的藥物載體。本實用新型所述藥物載體為圓柱形,由聚酯纖維或多孔聚丙烯材料制作,過盈配合安裝在管狀殼體內。本實用新型去白細胞過濾和病毒滅活結合到一起,整個血液采集、去白細胞、分離、亞甲藍添加和亞甲藍濾除,均是在一個密閉的環境下進行,可減少到無菌間操作的過程,降低了細菌污染的機會,能有效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對照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構造合理,操作、使用方便,特別是亞甲藍釋放器結構簡單,所用材料成本低,亞甲藍釋放穩定 可靠,解決了現有亞甲藍釋放器上下殼的接口處易破裂的問題,離心分離安全,避免了血袋離心破袋。本實用新型適用于一次性采血、血液成分分離、病毒滅活、輸血使用。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組成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亞甲藍釋放器的組成結構示意圖。圖中I.采血針,2.導管,3.過濾滴斗,4.開關卡子,5.濾后轉移袋,6.抗凝全血袋,7.流量調節器,8.去白細胞過濾器,9.夾片卡子,10.血漿轉移袋,11.亞甲藍釋放器,12.血漿轉移光照袋,13.吸附濾器,14.貯血袋,111.管狀殼體,112.藥物載體。
具體實施方式
從圖I中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病毒滅活去白細胞血袋,設有封閉式采血針I、抗凝全血袋6。封閉式采血針I用來采血時使用,折斷其上的護帽就可進行常規的穿刺采血。抗凝全血袋6用來收集全血。抗凝全血袋6下部通過導管2依次串連有過濾滴斗3、流量調節器7、去白細胞過濾器8、濾后轉移袋5,濾后轉移袋5通過導管依次串連有血漿轉移袋10、血漿轉移光照袋12和貯血袋14。過濾滴斗3用來濾除血液中的凝塊和雜質。流量調節器7用來調節、控制過濾血液的流量。濾后轉移袋5用來收集濾后去白細胞血液,并用來配血、輸血時使用。去白細胞過濾器8對全血或血液成分進行去白細胞過濾。去白細胞過濾器8通過三通并聯一帶開關卡子4的導管。濾除血液中的白細胞操作時,關閉開關卡子4,抗凝全血袋6中的血液經過過濾滴斗3、白細胞過濾器8進入濾后轉移袋5中。過濾完畢后打開開關卡子4,排除濾后轉移袋5中的氣體,氣體排除后,再關閉開關卡子4。熱合封閉濾后轉移袋5供配血、輸血使用。本實用新型抗凝全血袋6、濾后轉移袋5可以按照規定加入符合藥典規定的抗凝劑和紅細胞保存液,并且同時附有與血袋配套的易折式導通件和插口。紅細胞保存液開始存儲在貯血袋14中,因此,貯血袋14也是紅細胞保存液袋。[0015]本實用新型血漿轉移袋10、血漿轉移光照袋12用于離心分離及濾后血漿儲備、轉移、光照病毒滅活。濾后轉移袋5和血漿轉移袋10之間的導管上,血漿轉移袋10和血漿轉移光照袋12之間的導管上,血漿轉移光照袋12和貯血袋14之間的導管上分別安裝有夾片卡子9,用來按操作流程要求,控制相應液體成分的流通。本實用新型所述血漿轉移袋10和血漿轉移光照袋12之間的導管上連接一亞甲藍釋放器11。血漿轉移光照袋12和貯血袋14之間的導管上連接一吸附濾器13,所述吸附濾器13也通過三通并聯一帶開關卡子的導管,以便過濾完畢后,排除貯血袋14中的氣體。本實用新型所述亞甲藍釋放器11設有一管狀殼體111,其內裝有含有亞甲藍溶液的藥物載體112。如圖2所示。藥物載體112上添加吸附有一定劑量的亞甲藍溶液。所述藥物載體112為圓柱形,由聚酯纖維或多孔聚丙烯材料制作,過盈配合安裝在管狀殼體111內。所述管狀殼體111兩端接頭分別與導管連接,連接簡單可靠。管狀殼體111本身可以為普通導管的一截。這樣的亞甲藍釋放器11結構簡單,所用材料成本低,避免了由于亞甲 藍釋放器上下殼的接口處出現破裂,導致血袋離心破袋的現象,提高了離心分離的安全性。亞甲藍釋放也更加穩定可靠。本實用新型的使用過程是用封閉式采血針I將全血采集到抗凝全血袋6中。將血液溫度降低至4°C,將抗凝全血袋6倒掛,重力作用使全血流經過濾滴斗3、去白細胞過濾器8開始過濾白細胞,濾白后的血液成分進入到濾后轉移袋5內,熱合,去除濾白裝置和抗凝全血袋6。濾后轉移袋5內的血液成分立即進行離心分離,血漿轉移到血漿轉移袋10中。而后血漿轉移袋10中的血漿再離心,上清液流經亞甲藍釋放器11進入血漿轉移光照袋12中,此時,血漿轉移光照袋12的血漿中添加了亞甲藍。而后將血漿轉移光照袋12放入滅毒柜,按照規定的時間進行光照病毒滅活。光照后,血漿轉移光照袋12內的血漿在重力作用下,流經吸附濾器13,吸附過濾器13吸附過濾血漿中添加的亞甲藍,去除血漿中添加的亞甲藍和血漿中的白細胞,最后,將經過病毒滅活處理的血漿收集到貯血袋14內保存。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病毒滅活去白細胞血袋,包括封閉式采血針、抗凝全血袋,抗凝全血袋下部通過導管依次串連有過濾滴斗、去白細胞過濾器、濾后轉移袋,濾后轉移袋通過導管依次串連有血漿轉移袋、血漿轉移光照袋和貯血袋,所述血漿轉移袋和血漿轉移光照袋之間的導管上連接一亞甲藍釋放器,血漿轉移光照袋和貯血袋之間的導管上連接一吸附濾器,所述去白細胞過濾器和吸附濾器分別通過三通并聯一帶開關卡子的導管,其特征是所述亞甲藍釋放器設有一管狀殼體,其內裝有含有亞甲藍溶液的藥物載體。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病毒滅活去白細胞血袋,其特征是所述藥物載體為圓柱形,由聚酯纖維或多孔聚丙烯材料制作,過盈配合安裝在管狀殼體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病毒滅活去白細胞血袋,包括封閉式采血針、抗凝全血袋,抗凝全血袋下部通過導管依次串連有過濾滴斗、去白細胞過濾器、濾后轉移袋,濾后轉移袋通過導管依次串連有血漿轉移袋、血漿轉移光照袋和貯血袋,所述血漿轉移袋和血漿轉移光照袋之間的導管上連接一亞甲藍釋放器,血漿轉移光照袋和貯血袋之間的導管上連接一吸附濾器,所述去白細胞過濾器和吸附濾器分別通過三通并聯一帶開關卡子的導管,所述亞甲藍釋放器設有一管狀殼體,其內裝有含有亞甲藍溶液的藥物載體。本實用新型構造合理,操作、使用方便,亞甲藍釋放穩定可靠,離心分離安全,避免了血袋離心破袋,適用于一次性采血、血液成分分離、病毒滅活、輸血使用。
文檔編號A61M1/02GK202490227SQ20122011054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2日
發明者于振濤, 張娥, 張彤, 王建衛, 譚學禮 申請人:山東威高集團醫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