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內窺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新型內窺鏡。
背景技術:
內窺鏡是診療過程中最常用的工具,使用時需要充足的光源,現有的內窺鏡多為鏡頭前端設置光源,光源不是特別充足,使用完成后消毒,多采用滅菌液浸泡、滅菌劑熏蒸等方法,費時長、消耗大,在病人多的情況下不易周轉。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新型內窺鏡,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包括鏡頭、光導纖維環、防護套、硅膠管、光導纖維管、發光二極管、紐扣電池、開關按鈕、凸透鏡,其特征在于鏡頭外部設置有光導纖維環,鏡頭上連接有硅膠管,硅膠管由透明硅膠材質制成,鏡頭與硅膠管連接為內窺鏡體,內窺鏡體外部設置有防護套,防護套由透明橡膠材質制成,硅膠管內部設置有光導纖維管,光導纖維管一端連接有光導纖維環,光導纖維管另一端通過凸透鏡與發光二極管銜接,光導纖維管和發光二極管之間設置有凸透鏡,發光二極管上連接有紐扣電池,紐扣電池上連接有開關按鈕。使用方法使用時將防護套套在內窺鏡體上,手持硅膠管將鏡頭探入病灶中,通過控制硅膠管一端的開關按鈕控制光源,光源通過凸透鏡穿過光導纖維管提高亮度,來完成對病灶的檢查,使用完畢后將防護套取下換上新的防護套進行下一例檢查即可,提高了檢查效率,避免了交叉感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光導纖維管和發光二極管之間設置有凸透鏡,加大了使用過程中光源的亮度,內窺鏡外部設置了防護套,避免了使用過程中的交叉感染。
圖I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中鏡頭I、光導纖維環2、防護套3、硅膠管4、光導纖維管5、發光二極管6、紐扣電池7、開關按鈕8、凸透鏡9。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說明對本實用新型作以下具體的詳細說明。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包括鏡頭I、光導纖維環2、防護套3、硅膠管4、光導纖維管5、發光二極管6、紐扣電池
7、開關按鈕8、凸透鏡9,其特征在于鏡頭I外部設置有光導纖維環2,鏡頭I上連接有硅膠管4,鏡頭I與娃膠管4連接為內窺鏡體,內窺鏡體外部設置有防護套3,娃膠管4內部設置有光導纖維管5,光導纖維管5 —端連接有光導纖維環2,光導纖維管5另一端通過凸透鏡9與發光二極管6銜接,光導纖維管5和發光二極管6之間設置有凸透鏡9,發光二極管6上連接有紐扣電池7,紐扣電池7上連接有開關按鈕8。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中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 圍,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
權利要求1. 一種新型內窺鏡,包括鏡頭(I)、光導纖維環(2)、防護套(3)、硅膠管(4)、光導纖維管(5)、發光二極管(6)、紐扣電池(7)、開關按鈕(8)、凸透鏡(9),其特征在于鏡頭(I)外部設置有光導纖維環(2),鏡頭(I)上連接有硅膠管(4),鏡頭(I)與硅膠管(4)連接為內窺鏡體,內窺鏡體外部設置有防護套(3),硅膠管(4)內部設置有光導纖維管(5),光導纖維管(5)一端連接有光導纖維環(2),光導纖維管(5)另一端通過凸透鏡(9)與發光二極管(6)銜接,光導纖維管(5)和發光二極管(6)之間設置有凸透鏡(9),發光二極管(6)上連接有紐扣電池(7),紐扣電池(7)上連接有開關按鈕(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內窺鏡,其特征在于鏡頭外部設置有光導纖維環,鏡頭上連接有硅膠管,硅膠管由透明硅膠材質制成,鏡頭與硅膠管連接為內窺鏡體,內窺鏡體外部設置有防護套,防護套由透明橡膠材質制成,硅膠管內部設置有光導纖維管,光導纖維管一端連接有光導纖維環,光導纖維管另一端通過凸透鏡與發光二極管銜接,光導纖維管和發光二極管之間設置有凸透鏡,發光二極管上連接有紐扣電池,紐扣電池上連接有開關按鈕。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光導纖維管和發光二極管之間設置有凸透鏡,加大了使用過程中光源的亮度,內窺鏡外部設置了防護套,避免了使用過程中的交叉感染。
文檔編號A61B1/00GK202497119SQ20122012130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5日
發明者李俊玲 申請人:李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