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睡姿調整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病床。
背景技術:
當今為了防止長期臥床的病人和術后的病人發生壓瘡,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勤翻身。給病人翻身一般需要2-4個人,比較浪費人力。因此需要一種具有自動翻身功能的床來解決病人翻身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動睡姿調整床,可實現自動調整病人·睡姿,解決病人翻身問題。本實用新型自動睡姿調整床,包括床體和床墊,還包括翻身裝置,所述翻身裝置包括底座、設置于底座上的驅動缸I和設置于驅動缸I活塞桿上的托墊,所述驅動缸I為兩個、并分別布置于床墊上半段的左右兩半中部下方,所述托墊為長度方向和床墊長度方向平行的條形墊,床體和床墊上設置有與托墊適配的條形通孔,所述托墊以可上下移動的方式設置于條形通孔中。進一步,還包括平移裝置,所述平移裝置包括位于床墊中部下方、并連接于底座上的驅動缸II和驅動缸III,床墊和床體的縱向中部設置有沿其厚度方向貫穿的條形通槽,驅動缸II的活塞桿豎直向上穿出條形通槽、且活塞桿端部設置有托板I,驅動缸III的活塞桿傾斜穿出條形通槽、且活塞桿頭部指向床頭上方,驅動缸III的活塞桿端部設置有托板II,托板I和托板II平行于床墊寬度方向;所述平移裝置至少為兩組并沿床墊長度方向并列布置;進一步,所述驅動缸為氣缸或液壓缸。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自動睡姿調整床,通過翻身裝置的驅動缸驅動托墊上下移動,即可自動對病人進行翻身,翻身簡便,不浪費人力;通過平移裝置可調節病人在床墊長度方向上的位置,調整方便;且本自動睡姿調整床整體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圖I為本實用新型自動睡姿調整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自動睡姿調整床的俯視圖;圖3為圖2沿A-A的剖視圖;圖4為圖2沿B-B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圖I為本實用新型自動睡姿調整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自動睡姿調整床的俯視圖;圖3為圖2沿A-A的剖視圖;圖4為圖2沿B-B的剖視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自動睡姿調整床,包括床體I和床墊2,還包括翻身裝置,所述翻身裝置包括底座3、設置于底座3上的驅動缸I 4和設置于驅動缸I活塞桿上的托墊5,所述驅動缸I 4為兩個、并分別布置于床墊上半段的左右兩半中部下方(床墊上半段是指床墊靠近床頭的半段),所述托墊5為長度方向和床墊長度方向平行的條形墊,床體I和床墊2上設置有與托墊5適配的條形通孔,所述托墊5以可上下移動的方式設置于條形通孔中。本實施例中,驅動缸為氣缸,當然在不同實施方式中,驅動 缸還可選擇液壓缸。本自動睡姿調整床,通過翻身裝置的氣缸驅動托墊上下移動,即可自動對病人進行翻身,翻身簡便,不浪費人力,托墊起推動和支撐病人的作用,其可采用海綿等材料制作,可使病人感覺舒適。作為對本實施方案的改進,本自動睡姿調整床還包括平移裝置,所述平移裝置包括位于床墊中部下方、并連接于底座上的驅動缸II 6和驅動缸III 7,床墊2和床體I的縱向中部設置有沿其厚度方向貫穿的條形通槽8,驅動缸II 6的活塞桿豎直向上穿出條形通槽8、且活塞桿端部設置有托板I 9,驅動缸III 7的活塞桿傾斜穿出條形通槽8、且活塞桿頭部指向床頭上方,驅動缸III 7的活塞桿端部設置有托板II 9,托板I 8和托板II 9平行于床墊寬度方向;所述平移裝置為兩組并沿床墊長度方向并列布置。本實施例中,驅動缸II 6和驅動缸III 7均為氣缸;當然在不同實施方式中,驅動缸II 6和驅動缸III 7還可為液壓缸。當病人身體滑向床尾時,可通過本平移裝置將病人移向床頭方向,其具體操作方式為先啟動驅動缸1117,驅動缸III7的活塞桿伸出,托板II 9將病人推向床頭方向;再啟動驅動缸II 6,活塞桿伸出使托板I 8將病人托住;然后停止驅動缸III 7,使托板II 9返回原位;最后停止動驅動缸II 6,將病人放在床墊上。平移裝置的數量可以根據需要調整,在兩組以上均可,且平移裝置數量越多,平移病人越平穩。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睡姿調整床,包括床體和床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翻身裝置,所述翻身裝置包括底座、設置于底座上的驅動缸I和設置于驅動缸I活塞桿上的托墊,所述驅動缸I為兩個、并分別布置于床墊上半段的左右兩半中部下方,所述托墊為長度方向和床墊長度方向平行的條形墊,床體和床墊上設置有與托墊適配的條形通孔,所述托墊以可上下移動的方式設置于條形通孔中。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睡姿調整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平移裝置,所述平移裝置包括位于床墊中部下方、并連接于底座上的驅動缸II和驅動缸III,床墊和床體的縱向中部設置有沿其厚度方向貫穿的條形通槽,驅動缸II的活塞桿豎直向上穿出條形通槽、且活塞桿端部設置有托板I,驅動缸III的活塞桿傾斜穿出條形通槽、且活塞桿頭部指向床頭上方,驅動缸III的活塞桿端部設置有托板II,托板I和托板II平行于床墊寬度方向;所述平移裝置至少為兩組并沿床墊長度方向并列布置。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動睡姿調整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缸為氣缸或液壓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睡姿調整床,包括床體和床墊,還包括翻身裝置,所述翻身裝置包括底座、設置于底座上的驅動缸Ⅰ和設置于驅動缸Ⅰ活塞桿上的托墊,所述驅動缸Ⅰ為兩個、并分別布置于床墊上半段的左右兩半中部下方,所述托墊為長度方向和床墊長度方向平行的條形墊,床體和床墊上設置有與托墊適配的條形通孔,所述托墊以可上下移動的方式設置于條形通孔中。本實用新型自動睡姿調整床,通過翻身裝置的驅動缸驅動托墊上下移動,即可自動對病人進行翻身,翻身簡便,不浪費人力;通過平移裝置可調節病人在床墊長度方向上的位置,調整方便;且本自動睡姿調整床整體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
文檔編號A61G7/057GK202505637SQ20122013642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31日
發明者劉曉華, 劉潔, 吳英, 周宇, 周雪嬌, 徐輝葵, 楊艷霞, 舒體蘭, 蔣弟, 趙記紅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