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上下樓梯的輪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殘疾人所使用的輪椅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可以自行控制上下樓梯的輪椅。
背景技術:
輪椅一般僅適用于平地推行,不能解決自行上下樓梯的問題,給行動不便的乘坐者帶來諸多不便。目前市場上也有針對此問題研發的爬樓梯輪椅,但都是改變輪椅的轉輪結構,或者設置履帶的方式,對樓梯的仰角及階高有一定要求,并且結構復雜、成本高、安全系數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適用范圍廣的 可自行控制上下樓梯的輪椅。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上下樓梯的輪椅,包括輪椅主體I、支撐架裝置2、動力裝置3及控制裝置31,支撐架裝置2設有可伸縮的橫向支桿7、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橫向支桿7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的端部通過萬向節8連接,橫向支桿7設有由電動機制動的滑輪72,滑輪72連接輪椅主體I椅座的下部的固定器11,橫向支桿7向兩端伸長,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向下伸長,滑輪72帶動輪椅主體I沿橫向支桿7軸向位移,動力裝置3設置在輪椅主體I椅座的下部,為支撐架裝置2的各支桿的伸縮及橫向支桿7上的滑輪72提供動力,控制裝置31與動力裝置3電聯接。優選的是,所述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的近地面一端內置三腳固定架51。優選的是,所述支撐架裝置2的伸縮桿為液壓伸縮、彈力卷曲伸縮或天線拉桿式伸縮。優選的是,所述橫向支桿7與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的連接處的萬向節8設有角度固定片。優選的是,所述支撐架裝置2設有可伸縮的中間支桿4,中間支桿4的頂端與橫向支桿7上的滑輪72連接,中間支桿4的下端部固定在輪椅主體I的兩側,滑輪72帶動中間支桿4及輪椅主體I沿橫向支桿7軸向位移。優選的是,所述支撐架裝置2的中間支桿4的下端部固定在輪椅主體的后側,配備一套支撐架裝置2。優選的是,所述支撐架裝置2設有并列設置的橫向支桿7A及橫向支桿7B,橫向支桿7A及橫向支桿7B內分別設有滑輪72A及滑輪72B,該兩個滑輪固定連接再與輪椅主體I椅座的下部的固定器11連接,橫向支桿7A及橫向支桿7B各自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的端部通過萬向節8連接,橫向支桿7A及橫向支桿7B交替向前移動,帶動輪椅主體I沿橫向支桿的軸向一段一段地位移。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支撐架裝置,使輪椅沿支撐架裝置2的橫向支桿均速滑動的方式,達到輪椅自由上下樓梯的目的,輪椅的乘坐者可自行完成,大大改善了輪椅乘坐者上下樓梯的不便。并且通過支撐架裝置的固定,可平穩運行,安全可靠。結構簡單,成本低。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可上下樓梯的輪椅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可上下樓梯的輪椅運行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可上下樓梯的輪椅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可上下樓梯的輪椅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可上下樓梯的輪椅運行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可上下樓梯的輪椅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可上下樓梯的輪椅運行示意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作進一步說明。一種可上下樓梯的輪椅,包括輪椅主體I、支撐架裝置2、動力裝置3及控制裝置31。支撐架裝置2為字母E型,如圖所示,設有中間支桿4、第一支桿5、第二支桿6及橫向支桿7,橫向支桿7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的端部通過萬向節8連接,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的近地面一端內置三腳固定架51。橫向支桿7沿軸向設有滑槽71,橫向支桿7內設置與滑槽71配合的由電動機制動的滑輪72,滑輪72與中間支桿4的頂端連接。支撐架裝置2的中間支桿4的下端部固定在輪椅主體I的兩側,此時需要相互平行的兩套支撐架裝置2。支撐架裝置2各支桿為可伸縮桿,可以是液壓伸縮、彈力卷曲伸縮或天線拉桿式伸縮。動力裝置3設置在輪椅主體I椅座的下部,這樣不會影響輪椅外觀,動力裝置3為支撐架裝置2的各支桿的伸縮及橫向支桿7上的滑輪72提供動力,控制裝置31與動力裝置3電聯接,可設置在輪椅扶手處。輪椅水平運動時,支撐架裝置2為收縮狀態,遇到樓梯需下樓時,通過控制裝置31打開升降開關,中間支桿4向上升起,升至預定高度后停止上升并鎖定,根據樓梯的俯角調整橫向支桿7的垂直方向,使橫向支桿7與樓梯接近平行,然后打開伸長開關,橫向支桿7向兩端伸長,向下伸長的長度大于向上伸長的長度,伸長至寬于樓梯的適當長度后停止伸長并鎖定;再次打開升降開關,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分別向下伸長,伸長至預定長度后停止并鎖定,內置三腳固定架51伸出,支撐到地面。中間支桿4向上提拉輪椅主體1,使輪椅主體I與地面的高度大于一級臺階的高度。也可以是中間支桿不動,繼續伸長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使橫向支桿7升高,同時帶動輪椅主體I升高,至輪椅主體I與地面的高度大于一級臺階的高度,以上伸長或升高的長度可預先設定,也可以由控制裝置來自行控制。打開位移開關,由動力裝置3中的電動機(可以是減速機,以平衡向下的勢能)控制滑輪72勻速向下滑動,由滑輪72帶動中間支桿4及輪椅主體I沿橫向支桿7軸向位移,移動至地面上空停止,中間支桿4下放輪椅主體I至地面,穩定后打開收縮開關,依次收回三腳固定架、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橫向支桿7及中間支桿4。遇到需要上樓時,則根據樓梯的仰角調整橫向支桿7的垂直方向,并且橫向支桿7向上伸長的長度大于向下伸長的長度,其他工作方式與下樓時相同。中間支桿4的另一端部還可以固定在輪椅主體的后側,此時僅需要一套支撐架裝置2。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二 —種可上下樓梯的輪椅,包括輪椅主體I、支撐架裝置2、動力裝置3及控制裝置31。如圖所示,支撐架裝置2設有橫向支桿7、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橫向支桿7的 兩端分別與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的端部通過萬向節8連接,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的近地面一端內置三腳固定架51。橫向支桿7沿軸向設有滑槽71,橫向支桿7內設置由電動機制動的滑輪72,滑輪72連接輪椅主體I椅座的下部的固定器11。支撐架裝置2可以是一套,也可以是相互平行的兩套,兩套支撐架裝置2會使運行更穩固。支撐架裝置2各支桿為可伸縮桿,可以是液壓伸縮、彈力卷曲伸縮或天線拉桿式伸縮。動力裝置3設置在輪椅主體I椅座的下部,動力裝置3為支撐架裝置2的各支桿的伸縮及橫向支桿7上的滑輪72提供動力,控制裝置31與動力裝置3電聯接,可設置在輪椅扶手處。輪椅水平運動時,支撐架裝置2為收縮狀態,遇到樓梯需下樓時,根據樓梯的俯角調整橫向支桿7的垂直方向,使橫向支桿7與樓梯接近平行,通過控制裝置31打開伸長開關,橫向支桿7向兩端伸長,向下伸長的長度大于向上伸長的長度,伸長至寬于樓梯的適當長度后停止伸長并鎖定;打開升降開關,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分別向下伸長,伸長至預定長度后停止并鎖定,內置三腳固定架伸出,支撐到地面。繼續伸長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使橫向支桿7升高,同時帶動輪椅主體I升高,至輪椅主體I與地面的高度大于一級臺階的高度。以上伸長或升高的長度可預先設定,也可以由控制裝置來自行控制。打開位移開關,由動力裝置3中的電動機(可以是減速機,以平衡向下的勢能)控制滑輪72勻速向下滑動,由滑輪72帶動中間支桿4及輪椅主體I沿橫向支桿7軸向位移,移動至地面上空停止,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下放輪椅主體I至地面,穩定后打開收縮開關,依次收回三腳固定架、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及橫向支桿7。遇到需要上樓時,則根據樓梯的仰角調整橫向支桿7的垂直方向,并且橫向支桿7向上伸長的長度大于向下伸長的長度,其他工作方式與下樓時相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三一種可上下樓梯的輪椅,包括輪椅主體I、支撐架裝置2、動力裝置3及控制裝置31。如圖所示,支撐架裝置2設有第一支桿5、第二支桿6及并列設置的橫向支桿7A及橫向支桿7B,橫向支桿7A及橫向支桿7B內分別設有滑輪72A及滑輪72B,該兩個滑輪固定連接再與輪椅主體I椅座的下部的固定器1111連接,橫向支桿7A及橫向支桿7B各自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的端部通過萬向節8連接,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的近地面一端內置三腳固定架51。[0036]支撐架裝置2各支桿為可伸縮桿,可以是液壓伸縮、彈力卷曲伸縮或天線拉桿式伸縮。動力裝置3設置在輪椅主體I椅座的下部,動力裝置3為支撐架裝置2的各支桿的伸縮及橫向支桿7上的滑輪72提供動力,控制裝置31與動力裝置3電聯接,可設置在輪椅扶手處。輪椅水平運動時,支撐架裝置2為收縮狀態,遇到樓梯需下樓時,根據樓梯的俯角調整橫向支桿7A及橫向支桿7B的垂直方向,使橫向支桿7A及橫向支桿7B與樓梯接近平行,通過控制裝置31打開伸長開關,橫向支桿7A及橫向支桿7B向兩端伸長,向下伸長的長度大于向上伸長的長度,伸長至適當長度后停止伸長并鎖定;打開升降開關,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分別向下伸長,伸長至預定長度后停止并鎖定,內置三腳固定架51伸出,支撐到地面。繼續伸長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使橫向支桿7A及橫向支桿7B升高,同時帶動輪椅主體I升高,至輪椅主體I與地面的高度大于一級臺階的高度。以上伸長或升高的長度可預先設定,也可以由控制裝置來自行控制。打開位移開關,由動力裝置3中的電動機(可以是減速機,以平衡向下的勢能)控制滑輪72A及滑輪72B勻速向下滑動,由滑輪72A及滑輪72B帶動輪椅主體I沿橫向支桿軸向位移,移動至橫向支桿的前端停止,此時收起橫向支 桿7A兩端的連接的三腳固定架51,然后向前移動橫向支桿7A,橫向支桿7B、滑輪72A及滑輪72B不動,至橫向支桿7A的尾端靠近滑輪72A時停止,下放兩端三腳固定架51。穩定后收起橫向支桿7B兩端的連接的三腳固定架51,然后向前移動橫向支桿7B,橫向支桿7A、滑輪72A及滑輪72B不動,至橫向支桿7B的尾端靠近滑輪72B時停止,下放兩端三腳固定架51。再次打開位移開關,由控制裝置31控制滑輪72A及滑輪72B勻速向下滑動,移動至橫向支桿的前端停止,以此類推,一段一段地向下位移直至地面,穩定后打開收縮開關,依次收回三腳固定架、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及橫向支桿7A、橫向支桿7B。本實施例中,采用交替移動橫向支桿7A及橫向支桿7B達到向前移動的方式,使支撐架裝置2的橫向支桿長度減小,可提高支撐架裝置2的承重力,使本實用新型更穩固。遇到需要上樓時,僅方向相反,其他工作方式與下樓時相同。在上述三種實施例中,橫向支桿7與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的連接處的萬向節8是使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與橫向支桿7有靈活的角度,以便在上、下樓梯時根據樓梯的俯、仰角度來調整,但為了穩固性考慮,萬向節8還設有角度固定片,在確認橫向支桿7的傾斜角度后,固定萬向節8的角度。支撐架裝置2為鋼質材料,優選采用高碳鋼,各支桿的承重為至少100公斤。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應用在汽車或其它交通工具領域,將輪椅替換為汽車即可,可幫助汽車跨越河流,或者其它障礙物。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但凡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所做的等效變化及修飾,皆應認為落入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可上下樓梯的輪椅,包括輪椅主體(I)、支撐架裝置(2)、動力裝置(3)及控制裝置(31),其特征是,支撐架裝置(2)設有可伸縮的橫向支桿(7)、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橫向支桿(7)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的端部通過萬向節(8)連接,橫向支桿(7)設有由電動機制動的滑輪(72),滑輪(72)連接輪椅主體(I)椅座的下部的固定器(11),橫向支桿(X)向兩端伸長,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向下伸長,滑輪(72)帶動輪椅主體I沿橫向支桿(7)軸向位移,動力裝置(3)設置在輪椅主體(I)椅座的下部,為支撐架裝置⑵的各支桿的伸縮及橫向支桿⑵上的滑輪(72)提供動力,控制裝置(31)與動力裝置(3)電聯接。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上下樓梯的輪椅,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的近地面一端內置三腳固定架(51)。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上下樓梯的輪椅,其特征是所述支撐架裝置(2)的伸縮桿為 液壓伸縮、彈力卷曲伸縮或天線拉桿式伸縮。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上下樓梯的輪椅,其特征是所述橫向支桿(7)與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的連接處的萬向節(8)設有角度固定片。
5.如權利要求I 4任意所述的可上下樓梯的輪椅,其特征是所述支撐架裝置(2)設有可伸縮的中間支桿⑷,中間支桿⑷的頂端與橫向支桿⑵上的滑輪(72)連接,中間支桿(4)的下端部固定在輪椅主體(I)的兩側,滑輪(72)帶動中間支桿(4)及輪椅主體(I)沿橫向支桿⑵軸向位移。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上下樓梯的輪椅,其特征是所述支撐架裝置(2)的中間支桿(4)的下端部固定在輪椅主體的后側,配備一套支撐架裝置(2)。
7.如權利要求I 4任意所述的可上下樓梯的輪椅,其特征是所述支撐架裝置(2)設有并列設置的橫向支桿(7A)及橫向支桿(7B),橫向支桿(7A)及橫向支桿(7B)內分別設有滑輪(72A)及滑輪(72B),該兩個滑輪固定連接再與輪椅主體(I)椅座的下部的固定器(11)連接,橫向支桿(7A)及橫向支桿(7B)各自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的端部通過萬向節(8)連接,橫向支桿(Jk)及橫向支桿(7B)交替向前移動,使輪椅主體(I)沿橫向支桿的軸向一段一段地位移。
專利摘要一種可上下樓梯的輪椅,包括輪椅主體(1)、支撐架裝置(2)、動力裝置(3)及控制裝置(31),支撐架裝置(2)設有可伸縮的橫向支桿(7)、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橫向支桿(7)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的端部通過萬向節(8)連接,橫向支桿(7)設有由電動機制動的滑輪(72),滑輪(72)連接輪椅主體(1)椅座的下部的固定器11,橫向支桿(7)向兩端伸長,第一支桿(5)及第二支桿(6)向下伸長,滑輪(72)帶動輪椅主體1沿橫向支桿(7)軸向位移。輪椅沿支撐架裝置(2)的橫向支桿均速滑動的方式,達到輪椅自由上下樓梯的目的,輪椅的乘坐者可自行完成,改善了輪椅乘坐者上下樓梯的不便。
文檔編號A61G5/06GK202637315SQ20122014990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0日
發明者陳司明 申請人:陳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