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能爬樓梯的電動坐、臥多用輪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能爬樓梯的電動坐臥、多用輪椅,屬機械類(以下仍簡稱輪椅)。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輪椅是在傳統椅子的基礎上,在后支架(腿)下部安裝輪子;并在輪子外側安有手搖輪,在前支架下端安裝轉向輪而成。近幾年有些可爬樓梯的輪椅設計,但有的價格昂貴,不為普通百姓所接受;有的效果不理想,使用起來不方便,不適用。所以坐在輪椅上的患者,想上下樓仍是一個大困難。另外,這些人坐到輪椅上后,想改變姿勢休息一下也是很困難的,因此會很疲勞。發明內容:為了解決上面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爬樓梯的電動坐、臥多用輪椅。患者使用該輪椅,在護理人員協助下可方便地上下樓或通過有臺階的地方,而且可獨立地改變輪椅結構前后方向的角度,完成從座椅到躺椅的變化。由于改用電力驅動,患者也可自己獨立在平整路面上做較遠出行,而不受體力限制。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變常見的輪椅主體結構前后向的固定聯結方式,改為從側面看為可變形的、可轉動的軸聯結方式,使前臉、座位和靠背三個平面框架以及扶手支架形成的四邊形在一定范圍內可變形。在主輪軸(位于坐位下邊)和座位前框之間用直流電機帶動的螺桿伸縮器可轉動聯結;在輪椅后部,增加一組兩個軸心共線并平行于主輪軸的輔輪,使同側主、輔輪共面,輔輪通過框架和主輪軸可轉動聯結。輔輪架下部和主輪軸聯結,中部與座位后框用電動螺桿伸縮器可轉動聯結。在同側主、輔輪間安裝專用履帶,履帶內面為平面,部分嵌入主輪外胎上的凹槽中,外面縱斷面為波浪形,用以增加與臺階邊緣的咬合。每對主、輔輪間下部履帶的上面,安滾輪組,用以承受重量。每組滾輪由兩排位置交錯的滾輪組成,以減少滾輪間前后距離。滾輪組用框架和輔輪框架聯結。輪椅主輪軸設差速器,并且用直流電機帶動。兩個螺桿伸縮器也由各自的直流電機通過齒輪減速帶動。操作按鈕設在輪椅把上。輪椅前面的前臉,設可開合的輪椅把軸架,某一邊用合頁與一個前臉豎框可轉動聯結,另一邊與另一豎框可開合并鎖死。把軸可轉動并設擺柄,這一擺柄通過連桿和不可開合豎框內的、前輪架軸上端的擺柄相聯。這樣,通過兩個連桿,可把輪椅把的轉動等角度傳遞給兩個前輪架來調整輪椅前進方向。用該輪椅爬樓梯前,后面靠近并對正臺階,通過按鈕調整,使履帶下部角度和臺階坡度一致,再調整輪椅姿態,盡量使重心降低成為躺椅;使患者盡量接近平臥狀態。啟動主輪電機,即可開始爬樓梯。這些,都可由患者本人進行,陪同者只要在樓梯拐彎處協助即可;下樓梯時,只要控制好剎車把手即可平穩下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輪椅在平時,把輔輪架調整到斜上方,和其他電動輪椅并無區別,成為慢速電動車。當需要爬樓梯時,通過操控按鈕,可方便地調整輔輪架的角度和座椅與躺椅之間的變換,這樣,患者上樓時就是躺在與樓梯距離很近的躺椅上用電機帶動上樓,患者感覺很安全,實際也很安全。履帶外面設計成波浪形,會提高與臺階的吻合度,防止下滑的發生。主輪外胎設凹槽,把履帶嵌入一小部分,以避免履帶從輪胎上滑脫。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直觀圖。圖中不涉及改進的踏板、椅背扶手、剎車把手等以及和左邊相同的右邊履帶、滾輪、滾輪架等沒有畫出。圖2是輪椅前臉結構圖,主要反映方向操控系統。圖3是輪椅爬樓梯時的姿態示意圖。圖4是調整到躺椅時的姿態示意圖。圖5是電動螺桿伸縮器示意圖圖6是一段履帶的直觀圖。圖7是滾輪架和滾輪組結構的俯視圖。圖8是滾輪架和滾輪組結構的側視圖。圖9是輪椅主輪外胎軸斷面圖。圖1中(I)、⑵為靠背豎框,(其上端的扶手圖中略去);(3)、(7)為輪椅兩個扶手支架,(5)、(8)為輪椅操控把手,右把手用于控制運行速度和方向,左把手上分別設輪椅姿態起落、輔輪框架起落和綜合起落調整按鈕各兩個,(4)為電池箱,(6)為輪椅把;(9)矩形座位框架;(10)前臉框架左豎框(詳情見圖2) ; (11)左前輪架;(12)左前輪,(13)為座位框前框與電動螺桿伸縮器聯結支架;(14)輔輪框架與主輪軸可轉動聯結。(15)螺桿伸縮器電機,它與螺桿用齒輪減速咬合。(16)主輪軸套。(17)左主輪,(18)主輪軸差速器及直流電機;(19)輔輪框架,(20)滾輪,(21)履帶,(22)滾輪架與輔輪框架聯結支架,(23)滾輪架(24)輔輪圖2中,(25)右前輪架軸;(26)擺柄(27)連桿(28)輪椅操控把;(29)可轉動把軸(30)左邊扶手可開合的把軸架(31)把軸擺柄(32)右前輪架轉動軸(33)前臉板;(34)、
(39)前輪架擺柄;(35)連桿,(36) (40)前輪架;(37)前臉左框(38)左前輪框轉動軸.[0024]圖5中,(41)、(46)聯接孔,(42)螺桿尾座,(43)直流電機,(44)螺桿,(45)螺桿套管,(47)電機齒輪,(48)螺桿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是該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姿態,也是最基本的姿態(為方便繪圖,輔輪架基本落下.這種姿態下,該架應在輪椅后方與地面夾角成80°左右的位置),這時,通過輪椅右把手(5),可進行前進、后退,加、減速的操作。圖3是在基本姿態下,輪椅后面靠近并對正樓梯臺階,通過左把手上的輔輪框架調整按鈕,把輔輪架落下,使履帶下部落在臺階上,再用綜合起落按鈕,把輪椅盡量放平成躺椅,按下倒退按鈕,啟動主輪電機,即可自動平穩上臺階(注:到樓梯拐角處需護理人員協助)。下樓是在相同的姿態下,用剎車把手控制好速度即可(剎車把手位于右把手處,圖中略去)圖4是在基本姿態下,用爬樓梯時的相同方法,把履帶下方調整到地面上,再把輪椅調整成躺椅的姿態,使靠背到所需角度,即可讓患者躺下休息。這時主輔輪成為躺椅的支撐。 以上這三種姿態互相間的調整,患者在了解了使用方法后可自行操作,不需別人照顧。
權利要求1.一種能爬樓梯的電動坐、臥多用輪椅,其特征是:輪椅主要由前臉、坐位和靠背三個平面框架及兩個扶手支架可轉動聯結而成的、從側面看是可變形的四邊形結構組成的;主輪軸位于坐位以下的靠背下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爬樓梯的電動坐、臥多用輪椅,其特征是:輪椅后面增設兩個軸心共線的輔輪,且同側主、輔輪共面并安裝履帶;履帶外面縱向斷面為波浪形;主輪胎著地面設凹槽,能使部分履帶嵌入其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爬樓梯的電動坐、臥多用輪椅,其特征是:坐位前框與主輪軸之間、坐位后框與輔輪架中部之間分別用電動螺桿伸縮器可轉動聯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爬樓梯的電動坐、臥多用輪椅,其特征是:兩側履帶下部內側分別安裝滾輪組,并且每組中兩排滾輪的位置相互交錯。
專利摘要一種能爬樓梯的電動坐、臥多用輪椅屬機械類。主要是由前臉、坐位、靠背三個平面框架及兩個扶手支架可轉動連接形成、側面是四邊形結構組成。坐位前框與主輪軸(在坐位下)用螺桿伸縮器可轉動連接。輪椅后設兩個輔輪,其軸共線與主輪軸半行。同側主、輔輪共面并安履帶,履帶里面是平面,外面縱向為波浪形;主輪外胎著地面設縱向凹槽;履帶下部內側安滾輪組,每組滾輪由兩排位置交錯的滾輪組成,用滾輪架固定于輔輪框架。輔輪框架下端與主軸可轉動連接、中部與坐位后框用螺桿伸縮器可轉動連接。前臉設可開合的輪椅把架,把架上安可轉動把軸,把軸上設擺柄并由連桿與一前輪架軸上的擺柄連接;兩前輪架上各設一擺柄,并由另一連桿連接。輪椅的操控開關等設在把上。
文檔編號A61G5/06GK203029503SQ20122052642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6日
發明者路楊, 路明磊 申請人:路楊, 路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