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正畸弓絲輔助就位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牙科使用的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正畸弓絲輔助就位器。
背景技術:
在口腔正畸臨床中,需要將正畸主弓絲固定在正畸托槽的槽溝中。常規的方法是應用持針器通過結扎絲將弓絲固定到槽溝內,現在比較流行的自鎖托槽則直接通過鎖片將弓絲鎖到托槽槽溝內;但是如果牙齒錯位明顯,由于一只手要進行結扎絲的結扎或自鎖托槽鎖片的關閉,另外的一只手單獨很難將主弓絲完全置于托槽槽溝內,從而使得主弓絲很難完全結扎就位或自鎖托槽鎖片無法關閉。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只需一支手便可使主弓絲完全就位,操作方便的正畸弓絲輔助就位器。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正畸弓絲輔助就位器,包括由兩鑷臂組成的鑷子,所述兩鑷臂的一端固定在一起,另一端相互間隔形成自由端,所述兩鑷臂的自由端分別設有第一卡槽。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兩鑷臂相對應的一側、且靠近自由端分別設有第二卡槽。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兩鑷臂相對應的兩側、且靠近自由端分別設有第二卡槽。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種優選方案,兩個鑷臂上的第一卡槽之間以及第二卡槽之間的距離為7 8_。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在兩鑷臂的自由端分別設置第一卡槽,還可在兩鑷臂相對應的一側或兩側設置第二卡槽,使用時,可將兩個第一卡槽或兩個第二卡槽同時對準弓絲,并引導主弓絲就位于托槽的槽溝內,只需一支手便可使主弓絲就位,使臨床操作更方便;同時該正畸弓絲輔助就位器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容易推廣。
圖I為正畸弓絲輔助就位器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正畸弓絲輔助就位器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地描述。如圖I所示,正畸弓絲輔助就位器,包括由兩鑷臂I組成的鑷子,兩鑷臂I的一端固定在一起,另一端相互間隔形成自由端2,兩鑷臂I的自由端2分別設有第一卡槽3。兩鑷臂I相對應的一側(圖I中為左側)、且靠近自由端2分別設有第二卡槽4。使用時,可根據需要有選擇性的用兩個自由端2上的第一卡槽3卡著弓絲并引導弓絲就位于托槽的弓絲槽溝內,或用左側的兩個第二卡槽4的卡著弓絲并引導弓絲就位于托槽的弓絲槽溝內,操作只需一支手便可使弓絲就位,使臨床操作更方便。還可在兩鑷臂I相對應的兩側(圖2的左側和右側)、且靠近自由端2分別設有第二卡槽4,在用兩鑷臂I相對應側上的第二卡槽4就位弓絲時,任何一側(即左側或右側)對應的兩個第二卡槽4都能弓I導弓絲就位于托槽的弓絲槽溝內。本實施例中,第--^槽3和第二卡槽4為半徑R = O. 6 2_的半圓,第--^槽3 和第二卡槽4也可采用“V”形結構的卡槽。兩個鑷臂I上的第一卡槽3之間以及第二卡槽4之間的距離為7 8mm,該尺寸更有利于兩個卡槽卡著弓絲并引導弓絲就位于托槽的弓絲槽溝內。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正畸弓絲輔助就位器,包括由兩鑷臂(I)組成的鑷子,所述兩鑷臂(I)的一端固定在一起,另一端相互間隔形成自由端(2);其特征在于所述兩鑷臂(I)的自由端(2)分別設有第—^槽(3)。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正畸弓絲輔助就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兩鑷臂(I)相對應的一側、且靠近自由端(2 )分別設有第二卡槽(4 )。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正畸弓絲輔助就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兩鑷臂(I)相對應的兩側、且靠近自由端(2 )分別設有第二卡槽(4 )。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正畸弓絲輔助就位器,其特征在于兩個鑷臂(I)上的第一卡槽(3)之間以及第二卡槽(4)之間的距離為7 8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正畸弓絲輔助就位器,包括由兩鑷臂組成的鑷子,兩鑷臂的一端固定在一起,另一端相互間隔形成自由端,兩鑷臂的自由端分別設有第一卡槽。本實用新型在兩鑷臂的自由端分別設置第一卡槽,還可在兩鑷臂相對應的一側或兩側分別設置第二卡槽,使用時,可將兩個第一卡槽或兩個第二卡槽同時對準弓絲,并引導弓絲就位于托槽的弓絲槽溝內,只需一支手便可使主弓絲就位托槽槽溝,使正畸臨床操作更方便;同時該正畸弓絲輔助就位器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容易推廣。
文檔編號A61C7/28GK202568499SQ201220231259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2日
發明者王勝國 申請人: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