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靴形頭骨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骨鑿,屬于脊柱外科工具。
背景技術:
在腰椎后路減壓手術中,當椎體后緣增生骨贅或鈣化椎間盤組織位置靠近椎管前正中時,若將之去除,需將硬膜囊向側方牽拉,再用骨鑿、髓核鉗等器械將之去除。但由于牽拉距離較大,顯著增加硬膜囊、神經根及馬尾神經損傷的風險。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骨鑿,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不足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它由鑿柄、鑿頭和鑿刃三個部分組成,其鑿頭為靴形,靴形頭尾部與鑿柄相連,鑿柄與常用骨鑿相似,靴形頭底部為鑿刃,鑿刃兩端平滑。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在使用時,在不牽拉硬膜囊及神經根的情況下,可將靴形鑿頭經硬膜囊深層與纖維環的間隙送入椎管前中部,然后用骨錘敲擊骨鑿柄底部,即能鑿斷并取出椎體后緣中央部增生骨贅或鈣化椎間盤組織;由于避免了硬膜囊及神經組織的牽拉,可顯著減少術中損傷硬膜囊及神經組織的風險。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以上圖中各部位標號1、鑿柄;2、靴形鑿頭;3、鑿刃。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鑿頭2為靴形,靴形頭尾部與鑿柄I相連,靴形頭底部為鑿刃3,鑿刃
兩端平滑。鑿頭2為靴形,可在不牽拉硬膜囊及神經組織的情況下將鑿頭送入椎管前中部。鑿刃兩端平滑,可避免刺破硬膜及神經組織。在使用時,術者可將靴形鑿頭經硬膜囊深層與纖維環的間隙送入椎體后緣中央部,骨錘敲擊骨鑿柄底部,即能有效去除椎體后緣中央部增生骨贅或鈣化椎間盤;由于避免了硬膜囊及神經組織的牽拉,可顯著減少術中損傷硬膜囊及神經組織的風險。本實用新型設計簡單,使用安全方便,易于掌握。
權利要求1. 一種專用于骨科手術的骨鑿,其特征在于它由鑿柄、鑿頭和鑿刃三個部分組成,其鑿頭為靴形,靴形頭尾部與鑿柄相連,靴形頭底部為鑿刃,鑿刃兩端平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靴形頭骨鑿,由鑿柄(1)、鑿頭(2)和鑿刃(3)三個部分組成,其鑿頭(2)為靴形,靴形頭尾部與鑿柄相連,鑿柄(1)與常用骨鑿相似,靴形頭底部為鑿刃(3),鑿刃兩端平滑。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靴形鑿頭可經硬膜囊深層與纖維環的間隙伸入椎管前中部,能有效去除椎體后緣中央部增生骨贅或鈣化椎間盤,減少術中損傷硬膜囊及神經組織的風險,適用于在腰椎后路減壓手術中去除椎體后緣中央部增生骨贅或鈣化椎間盤組織。
文檔編號A61B17/32GK202699234SQ201220231718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2日
發明者于鳳賓, 陳德玉 申請人:于鳳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