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良的微創手術固定連桿夾持器的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改良的微創手術固定連桿夾持器的結構,為通過可調的關節模塊,調整手柄與曲桿間的適當角度,穩固夾持剛性套筒與軟性連桿,且正確組合嵌設于骨釘間。
背景技術:
現有的連桿夾持器結構,為采用固定式角度結構設計,在操作固定連桿置入過程中,容易產生與人體背部干涉現象,進而影響手術的進行,且前端的夾持機構體積無法有效縮小,造成創傷部位面積增大,影響手術愈后。上述現有的連桿夾持器結構的最大的缺點在于I.采固定式角度設計,使用上容易產生干涉現象。2.夾持機構體積較大,無法有效縮小創傷的面積。前述所提及關于現有的連桿夾持器結構,盡管能夠達成在固定連桿夾持置入所應具備一般對脊椎骨的定位基本要求與成效,但在實際應用時的角度調整彈性、夾持機構的縮小化、夾持穩固性與術后狀態恢復等醫療手術產業應用專屬性上,皆存在諸多缺點與不足的情況下,無法發揮更具體的產業應用性。綜上所述,由于現有的連桿夾持器結構,存在上述的缺失與不足,基于產業進步的未來趨勢前提下,實在有必要提出具體的改善方案,以符合產業進步所需,更進一步為業界提供更多的技術性選擇。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是以解決現有的連桿夾持器結構設計在角度調整彈性、夾持機構的縮小化、夾持穩固性與術后狀態恢復等醫療手術產業應用專屬性等方面不足的缺點,以及在實用化技術等方面受到限制的問題,一方面在達成通過可調整角度結構,產生避免與人體背部產生干涉的具體作用,提供不同脊椎骨臨床案例的治療與矯正復健的多樣化角度適應性調整外,另一方面在有效縮小夾持器前端的夾持機構體積,以達成在固定連桿夾持置入所應具備一般對脊椎骨的定位基本要求與成效外,并使其兼具醫療手術產業應用性的實際發展與要求。本實用新型的改良的微創手術固定連桿夾持器的結構,為一種通過剛性套筒及軟性連桿結合的分段式架設固定結構,產生完全剛性牽制與部分彈性牽制的作用。為了達成上述目的及功能,一種改良的微創手術固定連桿夾持器的結構,包含一手柄;—關節模塊,具有相嵌合的第一齒盤及一第二齒盤,該第一齒盤與手柄連接;一曲桿,與關節模塊的第二齒盤連接;一套接桿,與該曲桿連接,且設有一套接孔及一穿設孔,該套接孔與穿設孔垂直貫通,該套接孔靠近曲桿的一側設有一內螺紋。[0015]一定位桿,具有一旋轉頭及一插銷,該定位桿于靠近旋轉頭的一側設有一外螺紋,該外螺紋螺設于套接孔的內螺紋。優選的,上述該手柄與曲桿分別以關節模塊的第一齒盤及一第二齒盤相互樞接。優選的,上述該定位桿的旋轉頭進一步設有一內六角承孔。本實用新型的改良的微創手術固定連桿夾持器的結構的具體特點與功效在于I.采可調角度式設計,使用上不會產生干涉現象。2.角度調整具多段微量功能,使用彈性大幅增加。3.夾持機構體積較小,可以有效縮小創傷的面積。4.夾持機構穩固夾持固定連桿,不易松脫或變形。
本實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
以下結合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圖I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連桿夾持器結構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連桿夾持器組合側剖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連桿夾持器組合橫剖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固定連桿夾持示意圖(一)。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固定連桿夾持示意圖(二)。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固定連桿夾持示意圖(三)。主要組件符號說明(I)手柄(2)關節t旲塊(21)第一齒盤 (22)第二齒盤(3)曲桿(4)套接桿(41)套接孔 (411)內螺紋(42)穿設孔(5)定位桿(51)旋轉頭 (511)內六角承孔(52)插銷(53)外螺紋(6)剛性套筒(61)容置空間 (62)開槽(63)穿孔(7)軟性連桿(8)本體(81)承座(811)側壁(82)樞座[0050](9)鎖釘(10)脊椎骨(101)肌肉組織(102)皮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請參閱圖I至3,分別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連桿夾持器結構分解示意圖、組合側剖示意圖及組合橫剖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為ー改良的微創手術固定連桿夾持器的結構,包含一手柄I ;ー關節模塊2,具有相嵌合的第一齒盤21及一第二齒盤22,該第一齒盤21與手柄I連接;一曲桿3,與關節模塊2的第二齒盤22連接;一套接桿4,與該曲桿3連接,且設有ー套接孔41及一穿設孔42,該套接孔41與穿設孔42垂直貫通,該套接孔41靠近曲桿3的一側設有一內螺紋411 ;一定位桿5,具有一旋轉頭51及ー插銷52,該定位桿5于靠近旋轉頭51的一側設有一外螺紋53,該外螺紋53螺設于套接孔41的內螺紋411,該定位桿5的旋轉頭51進ー步設有ー內六角承孔511。其中,上述手柄I與曲桿3分別以關節模塊2的第一齒盤21及一第二齒盤22相互樞接,如圖3所示。實施吋,以軟性連桿I套接于剛性套筒6的具有兩開槽62的容置空間61內,如圖I所示,該剛性套筒6設有穿孔63,此時將剛性套筒6具穿孔63的一端嵌入套接桿4的穿設孔42內,再將定位桿5插入套接桿4的套接孔41,以工具〔通常為六角扳手〕嵌入旋轉頭51的內六角承孔511且旋動整支定位桿5,利用定位桿5的外螺紋53與套接孔41的內螺紋411間的螺合作用,逐漸產生旋緊鎖固作用,且定位桿5的插銷52會對應插入剛性套筒6的穿孔(63),如圖2所示,以穩固夾持整個包含剛性套筒6與軟性連桿7的固定連桿結構,而不致產生脫落。請參閱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固定連桿夾持示意圖(一),以關節模塊2調整手柄I與曲桿3間的適當角度〔具備多段微角度調整機制〕,定位桿5被穿設于套接桿4中,且穩固夾持包含剛性套筒6與軟性連桿7的固定連桿結構,以垂直皮膚102的方向,經微創傷ロ穿過肌肉組織101,到達外側骨釘的本體8的承座81與樞座82深度處,此時骨釘的本體8前端的鎖釘9已正確鎖合于對應的各節脊椎骨10上。請參閱圖5和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固定連桿夾持示意圖(ニ)及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固定連桿夾持示意圖(三),逆時針扳動夾持器的手柄I (關節模塊2可調整手柄I與曲桿3間的適當角度,使其不與人體產生干渉),使套接桿4與定位桿5所共同夾持的包含剛性套筒6與軟性連桿7的固定連桿結構,逐漸由垂直豎立狀態于肌肉組織101內旋動成為水平狀態(過程中表層的皮膚102僅會產生些微擴張),且同時嵌入骨釘的本體8的兩側壁811間,使各骨釘的本體8間受剛性套筒6與軟性連桿7的固定連桿結構的不同拘束度控制,以連動各本體8前端的鎖釘9所鎖合的各節脊椎骨10,產生剛性(剛性套筒6區間關節段)與弾性(軟性連桿7區間關節段〕的牽制作用;由于只需要小面積的創傷開ロ即能達到手術的目的,對于術后恢復狀況與降低感染風險,均有良好且顯著的功效。綜合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改良的微創手術固定連桿夾持器的結構,特別關于ー種通過一具可調的關節模塊2,調整手柄I與曲桿3間的適當角度,配合套接桿4與定位桿5共同夾持包含剛性套筒6與軟性連桿7的固定連桿結構,以夾持器特有簡易的操作步驟,將剛性套筒6與軟性連桿7穩固夾持且組合嵌設于骨釘的本體8間,同時在手術過程中有效減小創傷的開ロ面積。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 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改良的微創手術固定連桿夾持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手柄; 一關節模塊,具有相嵌合的第一齒盤及一第二齒盤,該第一齒盤與手柄連接; 一曲桿,與關節模塊的第二齒盤連接; 一套接桿,與該曲桿連接,且設有一套接孔及一穿設孔,該套接孔與穿設孔垂直貫通,該套接孔靠近曲桿的一側設有一內螺紋; 一定位桿,具有一旋轉頭及一插銷,該定位桿于靠近旋轉頭的一側設有一外螺紋,該外螺紋螺設于套接孔的內螺紋。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改良的微創手術固定連桿夾持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手柄與曲桿分別以關節模塊的第一齒盤及一第二齒盤相互樞接。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改良的微創手術固定連桿夾持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定位桿的旋轉頭進一步設有一內六角承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改良的微創手術固定連桿夾持器的結構,特別關于一種通過一具可調的關節模塊,調整手柄與曲桿間的適當角度,配合套接桿與定位桿共同夾持包含剛性套筒與軟性連桿的固定連桿結構,以夾持器特有簡易的操作步驟,將剛性套筒與軟性連桿穩固夾持且組合嵌設于骨釘的本體間,同時在手術過程中有效減小創傷的開口面積。
文檔編號A61B17/88GK202589635SQ20122023552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3日
發明者魏志軒 申請人:魏志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