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卡裝結構的縫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外科手術用縫合器,特別是涉及ー種新型卡裝結構的縫合器。
背景技術:
在目前市場上現有的縫合器中,組件夾板前后側面上設有平行于釘倉表面的卡凸,并在釘倉上相應部位開設卡槽,從而實現釘倉的安裝固定。但是,在實際使用中發現,現有的縫合器釘倉卡裝結構存在缺陷,由于釘倉的安裝方向與組件夾板的夾緊方向垂直,因此對組件夾板的夾緊カ要求較為嚴格,夾持過緊則不好更換,過松則容易在手術過程中脫落。此外,現有由于釘倉被夾持于組件夾板內部,因此不能直觀的判斷出釘倉是否安裝到位,在使用上也存在一定不便。 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釘倉安裝結構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歩改進。如何能創設ー種采用卡接方式安裝釘倉,從而可降低縫合器尤其是組件夾板的加工及組裝エ藝要求,且安裝完后能夠通過視覺、聽覺和手感直觀的判斷釘倉是否已安裝到位的采用新型卡裝結構的縫合器,亦成為當前業界極需改進的目標。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ー種新型卡裝結構的縫合器,使其采用卡接方式安裝釘倉,從而可降低縫合器尤其是組件夾板的加工及組裝エ藝要求,且安裝完后能夠通過視覺、聽覺和手感直觀的判斷釘倉是否已安裝到位,從而克服現有的釘倉安裝結構的不足。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ー種新型卡裝結構的縫合器,包括釘倉和位于釘倉前后側的組件夾板,所述的釘倉在靠近上端面處固定有卡凸結構;所述的組件夾板上沿設有與釘倉的卡凸結構匹配的卡槽。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的卡凸結構為兩個,對稱設置在釘倉的前后側面上。所述的釘倉前后側面設有與釘倉的釘槽方向平行的定位導向槽,所述的組件夾板內側設有與釘倉定位導向槽匹配的凸條。所述的卡凸結構自右向左劃分為圓形部分、矩形部分和弧形凸出,其中圓形部分與釘倉固定連接;矩形部分內壁薄于圓形部分,并懸空于釘倉側面;組件夾板的卡槽與釘倉卡凸結構的左邊、下邊形狀完全匹配。所述的卡凸結構采用彈性一體式結構。所述的矩形部分設有與釘槽方向平行的通槽。 所述的定位導向槽末端設有倒角。采用這樣的結構后,本實用新型采用卡接方式安裝釘倉,降低了縫合器尤其是組件夾板的加工及組裝エ藝要求,且安裝完后能夠通過視覺、聽覺和手感直觀的判斷釘倉是否已安裝到位,因此更適于推廣使用。
上述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的詳細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縫合器的釘倉與組件夾板組合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ー種新型卡裝結構的縫合器的釘倉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卡凸結構的放大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組件夾板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4所示,縫合器通常都包括釘倉I和位于釘倉前后側的組件夾板2,本實用新型ー種新型卡裝結構的縫合器的釘倉I在靠近上端面處固定有卡凸結構13,而組件夾板2則在上沿設有與該卡凸結構13相匹配的卡槽22。卡凸結構13宜采用弾性材料一體制成,優選為兩個,對稱設置在釘倉I的前后側面上。卡凸結構13自右向左依次劃分為圓形部分131、矩形部分132和弧形凸出133。其中,圓形部分131與釘倉I的表面固定連接。矩形部分132的內壁134略薄于圓形部分131,使矩形部分132懸空于釘倉I側面,此種結構使得矩形部分132和弧形凸出133可以與釘倉外表面垂直、平行的方向上弾性移動。此外,卡凸結構13還可在矩形部分132上設有與釘槽方向平行的通槽135,以加強卡凸結構13的弾性效果。組件夾板2的卡槽22與釘倉I的卡凸結構13的左邊、下邊形狀完全匹配,在弧形凸出133的對應位置也具有相應的弧形凹陷221。進ー步的,本實用新型還在釘倉I的前后側面上還設置有與釘倉的釘槽方向平行的定位導向槽12,卡凸結構13即位于定位導向槽12的近端ー側,并在組件夾板2的內側則設有與該定位導向槽12相匹配的凸條21。此外,還可在定位導向槽12的末端設置倒角,以增加釘倉I與組件夾板2的安裝阻力,利于釘倉I的拔出。組裝時,將釘倉I自上向下插入前后組件夾板2之間,釘倉I上的定位導向槽12沿著組件夾板2的凸條21行進。即將安裝到位時,釘倉I卡凸結構13的弧形凸出133與前后組件夾板2的卡槽22上沿相抵。進ー步推進釘倉1,卡凸結構13在壓力作用下弾性形變,產生一定的安裝阻力,當弧形凸出133落入弧形凹陷221,卡槽22與卡凸結構13完全配合時,作用于弧形凸出133的擠壓カ被釋放,操作者手上產生落空感,并可聽到聲音提示,表明釘倉I已安裝到位,并牢固卡住。更換釘倉I時,可用拇指及食指分別捏住釘倉前后兩側的卡凸結構13,同時向上撥起釘倉I即可。由于釘倉I上弧形凸出133與組件夾板2上沿結構的擠壓產生一定的阻力,此阻カ可使安裝好的釘倉順利拔下。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卡裝上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利用上述掲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簡單修改、等同變化或修飾,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卡裝結構的縫合器,包括釘倉和位于釘倉前后側的組件夾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釘倉在靠近上端面處固定有卡凸結構; 所述的組件夾板上沿設有與釘倉的卡凸結構匹配的卡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卡裝結構的縫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凸結構為兩個,對稱設置在釘倉的前后側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卡裝結構的縫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釘倉前后側面設有與釘倉的釘槽方向平行的定位導向槽,所述的組件夾板內側設有與釘倉定位導向槽匹配的凸條。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卡裝結構的縫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凸結構自右向左劃分為圓形部分、矩形部分和弧形凸出,其中 圓形部分與釘倉固定連接; 矩形部分內壁薄于圓形部分,并懸空于釘倉側面; 組件夾板的卡槽與釘倉卡凸結構的左邊、下邊形狀完全匹配。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卡裝結構的縫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凸結構采用彈性一體式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卡裝結構的縫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部分設有與釘槽方向平行的通槽。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卡裝結構的縫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導向槽末端設有倒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新型卡裝結構的縫合器,包括釘倉和位于釘倉前后側的組件夾板,所述的釘倉在靠近上端面處固定有卡凸結構;所述的組件夾板上沿設有與釘倉的卡凸結構匹配的卡槽。本實用新型采用卡接方式安裝釘倉,降低了縫合器尤其是組件夾板的加工及組裝工藝要求,且安裝完后能夠通過視覺、聽覺和手感直觀的判斷釘倉是否已安裝到位,因此更適于推廣使用。
文檔編號A61B17/072GK202619750SQ20122024394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8日
發明者李學軍, 劉青 申請人:北京中法派爾特醫療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