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燒傷用功能性敷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用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體表組織燒傷的功能性敷貼。
背景技術:
目前的燒傷用敷貼大都具有消炎的功能,但一般不具備鎮痛的功能,更不具備利用生物光素復合醫用材料或遠紅外材料對創口及周邊肌體組織進行輻射改善血液循環、減輕疼痛、促進傷口愈合的功能。由于敷貼會受到創口溢出液的污染,因此,需要及時更換。但目前的敷貼需要更換時,由于創口面積普遍較大,敷貼直接與創口接觸的一面吸附了創口溢液,與創口粘合在一起,揭除時比較困難,需要花費醫護人員較長時間進行處理,并容易撕扯到創口導致疼痛,·甚至將新長出的組織拉傷。由于創口面積較大,發炎時從外面觀察不到,常出現撕掉敷貼時才發現傷口已經感染發炎的情況,這時再特別處理傷口,治愈時間相應變長,且創口痊愈后留下的疤痕更加明顯。因此,需要尋找一種能夠有效防止創口與包扎物粘連,并具有消炎、鎮痛、加速傷口愈合的功能,還具有提示創口是否發炎及發炎位置功能的燒傷用敷貼。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技術現狀,提供一種能夠有效防止創口與包扎物粘連,并具有消炎、鎮痛、加速傷口愈合的功能,還具有提示創口是否發炎及發炎位置功能的燒傷用功能性敷料。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燒傷用功能性敷料,主要包括保護層I、功能層2和營養層4,在功能層2和營養層4之間設有防粘層3 ;所述的營養層4選用纖維狀或凝膠狀的營養材料;所述的功能層2中摻雜具有遠紅外能或磁電能或生物能的材料,并含有隨酸堿度變化變色的變色劑,當創口發炎時變色劑變色;所述的保護層選用透明的薄膜。所述的營養材料為干性的可溶性纖維狀殼聚糖。所述的營養材料為濕性的可溶性纖維狀殼聚糖或凝膠狀殼聚糖。所述的營養材料為干性的藻酸鹽。所述的保護層I上預留觀察孔11,除觀察孔外的部份覆蓋金屬反射膜。所述的功能層2選用摻雜抗菌材料和/或遠紅外材料和/或生物光素復合醫用材料的粘膠棉墊、甲殼素材料棉墊、納米材料墊、滌綸墊、丙綸墊、聚丙烯墊、棉墊。所述的遠紅外材料選用生物炭或電氣石或遠紅外陶瓷或礦物質鹽或鍺石或二氧化鋯。所述的生物光素復合醫用材料包括以下較佳的組份及含量(重量)為原料玉石40 58%,珍珠粉5 9%,甲殼素3 4%,二氧化硅40 48%。[0015]所述的防粘層3選用PE防粘連膜或功能膜。保護層選用PE或復合金屬膜。有益效果、在功能層與營養層之間設有防粘層,能有效防止因營養層溶解后,創口會接觸到功能層而引起的不適。2、營養層選用柔軟的干性纖維狀殼聚糖,便于儲存運輸;在使用時,能夠快速吸附創口溢液,并逐漸溶解,在創口表面形成一層濕潤的保護膜,為傷口營造一個利于組織生長的環境。3、在功能層摻雜抗菌材料和/或遠紅外材料和/或生物光素復合醫用材料,對創 口及周邊肌體組織起到消炎、鎮痛、加速傷口愈合及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4、在功能層中添加了變色劑,如果創口發炎,創口溢液的酸堿度改變,從而導致變色劑變色,根據顏色變化就能夠準確判斷哪些部位發炎從而及時做出相應的處理。
圖I是本實用新型側視結構排列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燒傷用功能性敷料,主要包括保護層I、功能層2和營養層4,在功能層2和營養層4之間設有防粘層3,能有效防止因營養層溶解后,創口會接觸到功能層而引起的不適。如果直接在營養層上方設置功能層,中間不設防粘層,創口的部份溢液會透過營養層直接滲透到結構疏松的功能層纖維組織里,就會在功能層與創口組織之間產生粘連。所述的功能層2中摻雜具有遠紅外能或磁電能或生物能的材料,并含有隨酸堿度變化變色的變色劑,當創口發炎時變色劑變色。通常情況下,健康的皮膚或已愈合的傷口均略帶酸性PH值,PH值為五或六,如果PH值在六點五至八點五的范圍內,變色劑就會變成紫色,保護層選用透明的薄膜,病人或醫生能夠通過保護層看到功能層顏色的變化,就能夠根據顏色的變化知道傷口感染或康復的程度,再決定是否需要更換。所述的營養材料為干性的可溶性纖維狀殼聚糖。所述的營養材料為濕性的可溶性纖維狀殼聚糖或凝膠狀殼聚糖。所述的營養材料為干性的藻酸鹽。當營養層為干性纖維時,便于儲存運輸,并且,營養層覆蓋在創口上,營養層吸附創口溢液后逐漸溶解,在創口表面形成一層濕潤的保護膜,為傷口營造一個利于組織生長的環境微酸、無氧或低氧,適度濕潤的創口環境能夠提高細胞的再生能力和細胞活性,促進傷口愈合。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是在保護層I上預留觀察孔11,除觀察孔外的部份覆蓋金屬反射膜。金屬反射膜能夠將功能層產生的向外的能量反射向創口,提高了功能墊的能效。觀察孔用于觀察顏色的變化,從而能夠根據顏色的變化知道傷口感染或康復的程度。所述的功能層2選用摻雜抗菌材料和/或遠紅外材料和/或生物光素復合醫用材料的粘膠棉墊、甲殼素材料棉墊、納米材料墊、滌綸墊、丙綸墊、聚丙烯墊、棉墊。所述的遠紅外材料選用生物炭或電氣石或遠紅外陶瓷或礦物質鹽或鍺石或二氧化鋯。所述的生物光素復合醫用材料包括以下較佳的組份及含量(重量)為原料玉石40 58%,珍珠粉5 9%,甲殼素3 4%,二氧化硅40 48%。所述的防粘層3選用PE防粘連膜或功能膜。保護層選用PE或復合金屬膜。上述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用途,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化或替代,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疇。
權利要求1.燒傷用功能性敷料,主要包括保護層(I)、功能層(2)和營養層(4),其特征在于在功能層(2)和營養層(4)之間設有防粘層(3);所述的營養層(4)選用纖維狀或凝膠狀的營養材料;所述的功能層(2)中含有隨酸堿度變化變色的變色劑,當創口發炎時變色劑變色;所述的保護層選用透明的薄膜。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燒傷用功能性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營養材料為干性的可溶性纖維狀殼聚糖。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燒傷用功能性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營養材料為濕性的可溶性纖維狀殼聚糖或凝膠狀殼聚糖。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燒傷用功能性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營養材料為干性的藻酸鹽。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燒傷用功能性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護層(I)上預留觀察孔(11),除觀察孔外的部份覆蓋金屬反射膜。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燒傷用功能性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能層(2)選用粘膠棉墊、甲殼素材料棉墊、納米材料墊、滌綸墊、丙綸墊、聚丙烯墊、棉墊。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燒傷用功能性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粘層(3)選用PE防粘連膜或功能I3U膜。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燒傷用功能性敷料,其特征在于保護層(I)選用PE或復合金屬膜。
專利摘要燒傷用功能性敷料,主要包括保護層1、功能層2和營養層4,在功能層2和營養層4之間設有防粘層3,能有效防止因營養層溶解后,創口會接觸到功能層而引起的不適;營養層選用柔軟的干性纖維狀殼聚糖,便于儲存運輸;在使用時,能夠快速吸附創口溢液,并逐漸溶解,在創口表面形成一層濕潤的保護膜,為傷口營造一個利于組織生長的環境。
文檔編號A61F13/53GK202761549SQ201220298829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6日
發明者張君華, 李耀強 申請人:陜西遠光高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