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腕骨三腳融合器定位及鉆孔輔助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進一步屬于骨科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骨折融合固定過程中,尤其是腕骨骨折融合固定過程中,為安裝融合器而進行骨折復位,固定且輔助鉆孔的腕骨三腳融合器定位及鉆孔輔助裝置。
背景技術:
骨折是人體遭受傷害時常發生的情況,骨折復位固定是最常用的醫學手段。手腕是人類最靈活的功能部件,腕骨是由多塊不同結構的骨塊結合而成,可謂結構復雜。一旦受到傷害,其復位固定要比其他部位的骨折復位難度要多。現有技術的復位一般采用克氏針、固定鋼板等復位固定腕骨骨折部位,由于這些器械固定對腕骨間關節部位沒有加壓作用,術后需要較長時間的外固定,給患者的功能恢復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即能夠恢復慢。而且鋼 板螺釘固定需要在較小的腕骨上打孔,操作復雜,增加手術創傷,影響關節功能,且術后可能出現疼痛和感染等并發癥,對腕關節的恢復極為不利。為此,本實用新型人曾開發多種腕骨融合器并取得了國家專利,該技術的應用替代傳統的固定鋼板,達到了很好的骨折復位融合的目的和治療效果。但是,這種融合器在安裝前需要定位和鉆孔,由于腕骨骨塊小,鉆孔時易傷及周圍軟組織,骨塊配合的多維性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用傳統的器械實現骨折復位后固定孔的精確定位與鉆孔依然很困難,影響了腕骨融合器的使用效果。因此,開發一種與融合器配套的融合固定定位裝置是非常必要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缺陷的最好方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有助于骨折復位,定位精確,鉆孔與融合器配合準確的腕骨三腳融合器定位及鉆孔輔助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這樣實現的,包括鉆套座、鉆套和延長桿,所述的鉆套座連接延長桿,所述的鉆套座上均布設置三只鉆套,鉆套前端設有防滑刺。本實用新型采用鏤空結構,既便于定位,又便于觀察鉆孔。本實用新型作為具備相同固定腳的融合器配套工具,無需測量即可滿足精確定位并鉆取融合器的安裝孔的需要。保證了腕骨融合器準確安裝到位,有利于患者骨折的復位、固定和功能恢復,是一種非常實用的骨科治療醫療器械。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關系示意圖;圖2為圖I之左視圖;圖3為圖I之右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方式結構關系示意圖。圖中I-鉆套座,11-觀察孔,2-鉆套,21-防滑刺,22-導鉆孔,3_延長桿,4_手柄。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實用新型教導所作的任何變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如圖f 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鉆套座I、鉆套2和延長桿3,所述的鉆套座I連接延長桿3,所述的鉆套座I上均布設置三只鉆套2,鉆套2前端設有防滑刺21。所述的鉆套座I后端設置延長桿3,所述的延長桿3前端軸向與其主體部分呈1(Γ30°角。以便調整手柄4與鉆套座I工作平面之間的角度。以適應固定與鉆孔過程中的操作要求。所述的鉆套座I呈鏤空的“Λ”形結構,各角部分別設置鉆套2,其中心部位設置觀察孔11,方便使用過程中的觀察,有助于準確定位。所述的鉆套座I與鉆套2采用緊配合結 構,可采取過盈配合結構或采用后端部焊接方式均可實現本實用新型之目的。所述的鉆套2縱向設置通孔結構的導鉆孔22。所述的防滑刺21為“V”結構,開口角為45 75°,優化方式為50 60°。所述的防滑刺21為沿鉆套2前端圓周均布的鋸齒形結構。所述的鉆套2長度為10 30 mm,優化方式為12 16 mm。所述的鉆套2之間的相鄰距離為8 25mm,優化方式為l(Tl8mm。所述的延長桿3通過螺紋連接方式與鉆套座I連接,延長桿3后端設置手柄4。延長桿3與鉆套座I還可以通過卡接或固定方式連接,不影響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所述的延長桿3為可伸縮結構,以延長或縮短延長桿長度,多節或套管式結構均可實現本實用新型之目的。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其約束型結構更便于使用過程中觀察鉆套前端,方便鉆套定位。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與工作過程本實用新型鉆套之間距離與三腳融合器固定腳之間的距離相當,通過鉆套可以將骨折錯位的骨塊拉攏復位并定位,通過鉆套座上的觀察孔觀察鉆套前端位置,確保定位準確,以便精確確定融合器安裝孔的位置。定位后,通過導鉆孔在骨塊上鉆孔。利用本實用新型完成了骨折融合固定定位及輔助鉆孔操作。固定孔鉆完后,取下本實用新型。用(T5°C鹽水軟化鎳鈦記憶合金融合器,將融合器上的固定腳插入安裝孔中,再用40°C熱鹽水熱敷記憶合金融合器,融合器恢復記憶原形過程中自動將骨折復位并固定。本實用新型的特點I、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廉。2、操作簡便,定位準確。3、鉆孔位置、孔向控制精確。
4、充分避免了周圍軟組織的損傷。5、尤其適合于腕骨等小塊骨骨折的復位固定及輔助鉆孔。
權利要求1.一種腕骨三腳融合器定位及鉆孔輔助裝置,包括鉆套座(I)、鉆套(2)和延長桿(3),所述的鉆套座(I)連接延長桿(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鉆套座(I)上均布設置三只鉆套(2),鉆套(2)前端設有防滑刺(21)。
2.—種權利要求I所述的腕骨三腳融合器定位及鉆孔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鉆套座(I)后端設置延長桿(3),所述的延長桿(3)前端軸向與其主體部分呈1(Γ30°角。
3.—種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腕骨三腳融合器定位及鉆孔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鉆套座(I)呈鏤空的“Λ”形結構,各角部分別設置鉆套(2),其中心部位設置觀察孔(11)。
4.一種權利要求I所述的腕骨三腳融合器定位及鉆孔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鉆套(2)縱向設置通孔結構的導鉆孔(22)。
5.一種權利要求I所述的腕骨三腳融合器定位及鉆孔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刺(21)為“V”結構,開口角為45 75°。
6.一種權利要求I或5所述的腕骨三腳融合器定位及鉆孔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刺(21)為沿鉆套(2)前端圓周均布的鋸齒形結構。
7.—種權利要求I或4所述的腕骨三腳融合器定位及鉆孔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鉆套(2)長度為10 30 mm。
8.—種權利要求I或4所述的腕骨三腳融合器定位及鉆孔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鉆套(2)之間的相鄰距離為8 25mm。
9.一種權利要求2所述的腕骨三腳融合器定位及鉆孔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長桿(3 )通過螺紋連接方式與鉆套座(I)連接,延長桿(3 )后端設置手柄(4 )。
10.一種權利要求2或9所述的腕骨三腳融合器定位及鉆孔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長桿(3)為可伸縮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腕骨三腳融合器定位及鉆孔輔助裝置,包括鉆套座(1)、鉆套(2)、延長桿(3)和手柄(4),所述的鉆套座(1)連接延長桿(3),所述的鉆套座(1)上均布設置三只鉆套(2),鉆套(2)前端設有防滑刺(21)。本實用新型采用鏤空結構,既便于定位,又便于觀察鉆孔。本實用新型作為具備相同固定腳的融合器配套工具,無需測量即可滿足精確定位并鉆取融合器的安裝孔的需要。保證了腕骨融合器準確安裝到位,避免損傷周圍組織,有利于患者骨折的復位、固定和功能恢復,是一種非常實用的骨科治療醫療器械。
文檔編號A61B17/90GK202761428SQ20122034149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6日
發明者徐永清, 李川, 朱躍良 申請人:徐永清, 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