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克氏針導向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克氏針導向裝置。
背景技術:
克氏針是一種骨科及手外科常用的內固定材料,其規格一般固定在長度為二十公分左右,直徑在O. 5 2毫米之間,主要用于固定短小骨折或撕脫骨折等應力不大的骨折固定,也常被用在骨科手術中臨時骨折塊的固定中。例如,臨床上往往對于手指骨折固定及指間關節固定采用克氏針固定,但準確穿入克氏針較難把握,特別是從指尖往近側穿入,需多次打入,無形中加重了副損傷,延長了手術時間。雖然隨著技術的發展,也出現了一些克氏針導向裝置,例如,于2011年12月21日公開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專利申請號為201120119087. 6,公開了一種多功能克氏針定位·導向器,包括兩端分別連接手柄和固定卡塊的固定臂,伸縮式滑動臂連接在固定卡塊上并可相對固定臂橫向滑動,伸縮式滑動臂的另一端固定有定位卡塊,可調式定位滑動臂豎直插裝在定位卡塊中并且可上下滑動,可調式定位滑動臂的下端固定連接導向靶套管,手柄上橫向插裝固定套管。但是這種克氏針導向裝置不但結構復雜、占用空間大,而且操作時不易把握。因此,急需一種操作簡便的、能輔助克氏針準確地一次打入的導向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操作簡便的、能引導克氏針一次打入的導向裝置。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克氏針導向裝置,包括中空環狀固定圈、至少兩個對稱地軸向貫穿設置于所述固定圈內的壓板,所述固定圈和所述壓板之間通過加壓螺母連接,所述壓板與所述固定圈之間的距離通過所述加壓螺母調節,所述壓板端部設置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為開設有與所述壓板端部截面相配合的卡槽的板狀物,所述固定器及壓板上開設有與克氏針導向器的螺紋相配合的螺孔。優選地,所述壓板的數量為四個,均勻環繞于所述固定圈內。優選地,所述加壓螺母的頂端穿過所述固定圈并與所述固定圈螺紋連接,所述加壓螺母的尾端與所述壓板固定連接。優選地,所述加壓螺母的頂端穿過所述固定圈并與所述固定圈螺紋連接,所述加壓螺母的尾端與所述壓板之間設置有壓力控制裝置,所述壓力控制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壓板上、靠近所述加壓螺母一面的凸塊,所述凸塊內設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內設置有彈簧,所述加壓螺母的尾端伸入所述空腔并與所述彈簧的一個自由端相連,所述彈簧的另一個自由端與所述壓板相連。優選地,所述凸塊上沿著所述彈簧的伸長方向開設有用于觀測彈簧的壓縮程度的通槽,所述凸塊的外壁上標注有彈簧起始線與壓力警戒線。[0011]優選地,所述凸塊的至少一部分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用于觀測彈簧的壓縮程度,所述凸塊的外壁上標注有彈簧起始線與壓力警戒線。優選地,所述固定器的截面呈“十”字形,沿著所述固定器所在平面延伸出四個延伸面,所述卡槽設置于所述延伸面上靠近自由端處。優選地,所述固定器呈圓盤形,所述卡槽環繞設置于所述固定器的邊緣處。優選地,所述固定圈采用碳纖維 材料或高強度塑料制成的固定圈。優選地,所述壓板采用碳纖維材料或高強度塑料制成的壓板,或塑料壓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克氏針導向裝置,使用時,可先根據多種實際需要預先將患者肢體固定于特殊體位,并將克氏針導向器穩固地固定于待打入克氏針的患者肢體進針處,隨后將克氏針沿著克氏針導向器打入進針點,直至克氏針的頂端到達出針點即可,結構簡單易操作,不但可迅速、準確打入克氏針,避免二次損傷,而且節約了手術時間。
圖I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克氏針導向裝置的縱向剖視圖;圖2是圖I的A-A剖視圖;圖3是圖I的B-B剖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壓力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固定器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當克氏針交叉固定時壓板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當克氏針交叉固定時壓板與克氏針導向器的裝配結構示意圖;圖8是進行指伸肌腱止點修復時壓板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進行遠側指間關節屈曲位固定時壓板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進行近、中節指骨骨折固定時壓板的結構示意圖;圖11是進行近側指間關節伸直位固定時壓板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固定圈;2、壓板;21、凸塊;22、空腔;3、彈簧;4、加壓螺母;6、固定器;61、卡槽;62、螺孔;63、延伸面;7、克氏針導向器;8、克氏針。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地描述。如圖I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克氏針導向裝置,該克氏針導向裝置包括中空環狀固定圈1,固定圈I用于套住待打入克氏針的肢體,比如手指(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選擇手指為克氏針打入對象為例,當然也可以為人體其它待打入克氏針的部位,如足趾、掌骨骨折時的手掌、足跖骨骨折時的足掌)。為了保證固定圈I的牢固度,固定圈I的壁厚選擇在Imm以上。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克氏針導向裝置,還包括至少兩個對稱地軸向貫穿設置于固定圈I內的壓板2,壓板2用于對手指施加一定的壓力,以防止手指隨意亂動而影響固定效果。固定圈I和壓板2之間通過加壓螺母4連接,壓板2與固定圈I之間的距離通過加壓螺母4調節,從而可根據患者手指粗細情況調節壓板2與手指間合適的距離,以容納不同粗細的肢體,便于操作。壓板2端部設置有固定器6,如圖5所示,固定器6為開設有與壓板2端部截面相配合的卡槽61的板狀物,固定器6用于固定壓板2之間的距離。此外,固定器6上開設有與克氏針導向器7的螺紋相配合的螺孔62,螺孔62應稍偏背側以利于準確沿末節指骨縱軸穿入克氏針。使用時,只需將固定器6的卡槽61對準壓板2的端部并卡入,將壓板2之間的距離固定好后,將克氏針導向器7的螺紋端插入固定器6的螺孔62并旋入,最后將克氏針8沿著克氏針導向器7打入待固定部位。此處的克氏針導向器7為一端帶外螺紋的中空管狀物,在骨科手術中經常用來引導細長的克氏針。在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壓板2的數量為四個,且均勻環繞于固定圈I內,如此設置,不但可有效地固定受傷肢體,而且可節約材料、降低成本。當然,也可適當增加或減少壓板2的數量,以適應特殊情況,如手指一側有異物無法放置壓板時,可對稱地只放置2塊壓板,又如掌骨骨折時放置上下2塊壓板。·具體地,固定圈I、壓板2和加壓螺母4之間的連接方式可以為加壓螺母4的頂端穿過固定圈I并與固定圈I螺紋連接,加壓螺母4的尾端與壓板2固定連接。如此設置,通過旋轉加壓螺母4,可以輕松地調節壓板2與固定圈I之間的距離,以容納不同粗細的肢體,便于操作。壓板2施加于患者肢體的壓力應恰到好處,既要防止患者肢體(特別是手指)隨意亂動而影響固定效果,又要防止壓力過大而造成軟組織損傷,因此,在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在加壓螺母4與壓板2之間設置有壓力控制裝置,通過該壓力控制裝置可以定量地控制壓力。具體地,加壓螺母4的頂端穿過固定圈I并與固定圈I螺紋連接,加壓螺母4的尾端與壓板2之間設置有壓力控制裝置。請結合圖4,壓力控制裝置包括設置于壓板2上、靠近加壓螺母4 一面的凸塊21,凸塊21內設置有空腔22,空腔22內設置有彈簧3,加壓螺母4的尾端伸入空腔22并與彈簧3的一個自由端相連,彈簧3的另一個自由端與壓板2相連。為了防止使用時壓板2對患者肢體所施加的壓力過大產生軟組織損傷,凸塊21上沿著彈簧3的伸長方向開設有用于觀測彈簧3的壓縮程度的通槽(圖未示),凸塊21的外壁上標注有彈簧起始線與壓力警戒線?;蛘?,凸塊21上也可不設置用于觀測彈簧3的壓縮程度的通槽,而是采取另一種替代方法凸塊21的至少一部分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可非常直觀地觀測彈簧3的壓縮程度,凸塊21的外壁上標注有彈簧起始線與壓力警戒線,通過選用合適彈性的彈簧,根據壓縮程度便可計算壓力大小。在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沿著固定器6所在平面延伸出四個延伸面63,使固定器6的截面呈“十”字形,卡槽61設置于延伸面上靠近自由端處。當然,固定器6也可設置為呈圓盤形,卡槽61環繞設置于固定器6的邊緣處。為了適應粗細不同的手指,固定器6有多種規格,使用時,先測量手指與上下、左右夾板間的距離,以選擇合適的固定器6的規格,以使克氏針導向器7與指骨縱軸成一直線。為了防止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固定圈I對患者受傷肢體部位產生遮擋,從而影響X光檢查,固定圈I采用碳纖維材料制成。碳纖維是一種力學性能優異的新材料,不但X射線透過性好,而且它的比重不到鋼的1/4,碳纖維樹脂復合材料抗拉強度一般都在3500Mpa以上,是鋼的7、倍。當然,除了碳纖維材料外,固定圈I也可采用不易變形的高強度塑料制成。同理,壓板2也可采用碳纖維材料或高強度塑料制成,以滿足高強度且不遮擋X線的要求。 由于該裝置用于手術中,所以該裝置所有部件所采用的材料均應滿足可以進行滅菌處理條件,常規采用高壓蒸汽滅菌,滅菌條件要求蒸汽壓力205. 8kPa(2. lkg/cm2),溫度達132°C以上并維持10分鐘。使用時,只需將固定圈I小心地套入患者受傷肢體,調整好待固定部位的體位,擰入各個加壓螺母4,使壓板2對受傷肢體進行均勻加壓,所施加的壓力控制在以不損傷患者軟組織為限,然后選擇合適規格的固定器6套入壓板2的頂端,套入時注意使固定器6上的卡槽61對準壓板2的頂端,最后將克氏針導向器7尾端的螺紋對準固定器6上的螺孔62并旋入,將克氏針沿著克氏針導向器7打入肢體上待固定部位即可。此外,對于需要用克氏針交叉固定的情況,可在壓板2上設計三個帶螺紋的螺孔,如圖6所示,這三個螺孔相對于壓板2所在水平面的傾斜角度分別是90°、45°、15°,只要在各螺孔擰入克氏針導向器7即可沿克氏針導向器7打入克氏針,如圖7所示。當然,此處壓板2上的螺孔設計位置及角度可以多樣化,以滿足多種固定需求,螺孔的位置應避開手指側方神經血管束。另一方面,當進行伸肌腱止點修復時,則需將遠側指間關節固定于伸直位,如圖8所示;當進行遠側指間關節融合或指深屈肌腱止點重建時,需將遠側指間關節固定于屈45°,如圖9所示;當進行近、中節指骨骨折復位、固定時,需將該節指骨骨折復位并平直固定,如圖10所示;當進行近側指間關節伸直位固定時,需將近側指間關節伸直位固定,如圖11所示。實際使用中,可根據不同需要設計不同形狀的壓板,以便對手指預先進行固定后再進行穿針固定。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克氏針導向裝置,可先根據多種實際需要預先將手指固定于特殊體位,并將克氏針導向器穩固地固定于待打入克氏針的患者手指進針處,固定器與壓板上的螺孔具有多個特定角度、方向,臨床使用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螺孔擰入克氏針導向器。使用時,只需將克氏針沿著克氏針導向器打入進針點,直至克氏針的頂端到達出針點即可,結構簡單易操作,可迅速、準確地將克氏針打入,避免二次損傷,特別地適用于靈活多動的手指;另一方面,通過使用該克氏針導向裝置,不但節約了手術時間,而且不影響患者肢體進行X光線檢查。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克氏針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環狀固定圈(I)、至少兩個對稱地軸向貫穿設置于所述固定圈(I)內的壓板(2),所述固定圈(I)和所述壓板(2)之間通過加壓螺母(4)連接,所述壓板(2)與所述固定圈(I)之間的距離通過所述加壓螺母(4)調節,所述壓板(2)端部設置有固定器(6),所述固定器(6)為開設有與所述壓板(2)端部截面相配合的卡槽(61)的板狀物,所述固定器(6)及壓板(2)上開設有與克氏針導向器(7)的螺紋相配合的螺孔。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克氏針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板(2)的數量為四個,均勻環繞于所述固定圈(I)內。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克氏針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壓螺母(4)的頂端穿過所述固定圈(I)并與所述固定圈(I)螺紋連接,所述加壓螺母(4)的尾端與所述壓板(2)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克氏針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壓螺母(4)的頂端穿過所述固定圈(I)并與所述固定圈(I)螺紋連接,所述加壓螺母(4)的尾端與所述壓板(2)之間設置有壓力控制裝置,所述壓力控制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壓板(2)上、靠近所述加壓螺母(4)一面的凸塊(21),所述凸塊(21)內設置有空腔(22),所述空腔(22)內設置有彈簧(3),所述加壓螺母(4)的尾端伸入所述空腔(22)并與所述彈簧(3)的一個自由端相連,所述彈簧(3)的另一個自由端與所述壓板(2)相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克氏針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塊(21)上沿著所述彈簧(3)的伸長方向開設有用于觀測彈簧(3)的壓縮程度的通槽,所述凸塊(21)的外壁上標注有彈簧起始線與壓力警戒線。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克氏針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塊(21)的至少一部分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用于觀測彈簧(3)的壓縮程度,所述凸塊(21)的外壁上標注有彈簧起始線與壓力警戒線。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克氏針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6)的截面呈“十”字形,沿著所述固定器(6)所在平面延伸出四個延伸面,所述卡槽(61)設置于所述延伸面上靠近自由端處。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克氏針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6)呈圓盤形,所述卡槽(61)環繞設置于所述固定器(6)的邊緣處。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克氏針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I)采用碳纖維材料或高強度塑料制成的固定圈。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克氏針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板(2)采用碳纖維材料或高強度塑料制成的壓板。
專利摘要一種克氏針導向裝置,包括中空環狀固定圈、至少兩個對稱地軸向貫穿設置于所述固定圈內的壓板,所述固定圈和所述壓板之間通過加壓螺母連接,所述壓板與所述固定圈之間的距離通過所述加壓螺母調節,所述壓板端部設置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為開設有與所述壓板端部截面相配合的卡槽的板狀物,所述固定器上開設有與克氏針導向器的螺紋相配合的螺孔。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克氏針導向裝置,可將克氏針導向器穩固地固定于待打入克氏針的患者肢體進針處,使用時,只需將克氏針沿著克氏針導向器打入進針點,直至克氏針的頂端到達出針點即可,結構簡單易操作,可迅速、準確打入,避免二次損傷,節約手術時間。
文檔編號A61B17/90GK202761430SQ20122045791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0日
發明者丁文全 申請人:蘇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