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鍍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滾桶自動開蓋裝置。
背景技術:
在電鍍生產線中,電鍍鈍化后需要對滾桶進行開蓋以倒料,或電鍍前關蓋以準備對滾桶內物料進行電鍍鈍化,目前行業內普遍采用的是手動方式開關滾桶蓋板,但現有的滾桶蓋大多需人工開啟、關閉,其效率低下,啟閉動作耗時長,因而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一種滾桶自動開蓋裝置,以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滾桶自動開蓋裝置,用于開啟滾桶開口上的蓋體,該自動開蓋裝置包括推移氣缸、旋轉氣缸、夾緊氣缸以及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分別與所述推移氣缸、旋轉氣缸和夾緊氣缸電連接,所述推移氣缸的伸縮桿固定連接連接板,所述旋轉氣缸的缸體與所述連接板活動連接,所述旋轉氣缸的伸縮桿與所述夾緊氣缸活動連接,所述夾緊氣缸在所述旋轉氣缸的推動下作旋轉運動,所述夾緊氣缸固定連接用于夾緊所述蓋體的夾緊件。
優選的,所述旋轉氣缸的缸體與所述第一軸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板上固設有與第一軸承配合的第一軸承座。
進一步的,所述旋轉氣缸的伸縮桿連接魚眼軸承,所述連接板上固設有第二軸承座,所述第二軸承座內配合有第二軸承,所述魚眼軸承通過連接桿與所述第二軸承的外周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軸承的一端與所述夾緊氣缸的缸體固定連接。
更進一步的,所述夾緊件包括L型板,所述L型板上設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與所述蓋體上的定位孔相匹配。
優選的,該滾桶自動開蓋裝置還包括導向機構,所述導向機構包括固設所述連接板上的導向套和插設于所述導向套內的導向柱和彈簧,所述彈簧位于所述導向柱的上方,所述導向柱的底端部連接有定位套,所述蓋體上設置有定位針,所述定位套與所述定位針相匹配。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至少在于: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在工作時,推移氣缸推移旋轉氣缸和夾緊氣缸直至設定位置,之后夾緊氣缸在設定位置夾緊蓋體,接著旋轉氣缸在設定位置推動夾緊氣缸,從而使得夾緊氣缸轉動,進而帶動蓋體旋轉直至蓋體脫離滾桶開口。本實用新型實現了自動開蓋的目的,省時省力。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或現有技術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滾桶自動開蓋裝置與滾桶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滾桶自動開蓋裝置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滾桶自動開蓋裝置的側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滾桶自動開蓋裝置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參見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滾桶自動開蓋裝置,用于開啟滾桶K開口上的蓋體K1,該自動開蓋裝置包括推移氣缸11、旋轉氣缸12、夾緊氣缸13以及控制單元,控制單元分別與推移氣缸11、旋轉氣缸12和夾緊氣缸13電連接,推移氣缸11的伸縮桿固定連接連接板14,旋轉氣缸12的缸體與連接板14活動連接,旋轉氣缸12的伸縮桿與夾緊氣缸13活動連接,夾緊氣缸13在旋轉氣缸12的推動下作旋轉運動,夾緊氣缸13固定連接用于夾緊蓋體的夾緊件。
具體的,旋轉氣缸12的缸體與第一軸承15固定連接,連接板14上固設有與第一軸承 15配合的第一軸承座16。
旋轉氣缸12的伸縮桿連接魚眼軸承17,連接板14上固設有第二軸承座20,第二軸承座 20內配合有第二軸承19,魚眼軸承17通過連接桿21與第二軸承19的外周固定連接,第二軸承19的一端與夾緊氣缸13的缸體固定連接。
夾緊件包括L型板22,L型板22上設置有定位柱23,定位柱23與蓋體K1上的定位孔相匹配。
該滾桶自動開蓋裝置還包括導向機構,導向機構包括固設連接板14上的導向套24和插設于導向套24內的導向柱25和彈簧26,彈簧26位于導向柱25的上方,導向柱25的底端部連接有定位套27,蓋體上設置有定位針K2,定位套27與定位針K2相匹配。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推移氣缸11推移旋轉氣缸12和夾緊氣缸13直至設定位置,推移氣缸11同時帶動導向機構移動到設定位置;
導向機構與蓋體實現初定位,具體的,定位套27套于蓋體上的定位針,定位套27與定位針實現導向定位,從而保證該滾桶自動開蓋裝置與蓋體的初定位;
之后夾緊氣缸13在設定位置夾緊蓋體,具體的,夾緊氣缸13帶動夾緊件與蓋體實現定位,即L型板22上的定位柱23插入蓋體上的定位孔,從而實現蓋體的再定位;
旋轉氣缸12推動夾緊氣缸13使之進行旋轉運動,具體的,旋轉氣缸12的伸縮桿向前推動,從而通過魚眼軸承17以及連接桿21帶動第二軸承19在第二軸承座20中轉動,進而帶動夾緊氣缸13轉動,夾緊氣缸13轉動進一步帶動蓋體旋轉直至蓋體脫離滾桶開口。在夾緊氣缸13旋轉的過程中,旋轉氣缸12通過第一軸承15在第一軸承座16中作一定幅度的轉動。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