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快速簡易胸腔閉式引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胸腔引流器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快速簡易胸腔閉式引流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胸腔引流裝置,是由引流接管直接連接引流上管和引流下管,因此,在膿胸、血胸及胸部手術后的引流過程中,經常出現膿塊及血塊堵塞引流口,使引流管失去引流作用。因胸腔為負壓(-5 -10cmH20),且無菌程度要求嚴格,不能像腹腔引流管那樣沖洗,只能靠擠壓引流管解除堵塞物。但胸腔引流管的管壁相對較硬,擠壓壓力小,效果欠佳,難以將堵塞物排除.因而引流不暢,達不到引流治療的目的。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快速簡易胸腔閉式引流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胸腔引流管堵塞的問題。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快速簡易胸腔閉式引流裝置,包括導管、穿刺針、引流管和引流袋,所述導管與穿刺針相配,所述導管穿刺入人體的一端最靠近體表處有球囊,所述導管管壁有與球囊連通的充氣管,所述導管刺入端端部有導氣管,所述導管另一端連接引流管,所述引流管連接引流袋,所述導管留在人體外的管體上有固定夾,所述固定夾收緊后夾在導管上與穿入人體內的球囊將導管固定在人體上。所述導氣管和充氣管都被埋在導管的管壁中。所述導管、球囊、引流管、固定夾、導 氣管和充氣管由醫用塑料制成。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能夠可靠地把胸腔堵塞物排除,保持引流管路的暢通,從而到達治療的目的;保持引流裝置和人體的相對位置,保證引流部位的準確。
圖1為實用新型導管裝上穿刺針后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2為實用新型導管連接引流管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快速簡易胸腔閉式引流裝置,包括導管1、穿刺針2、引流管6和引流袋7,所述導管I與穿刺針2相配,所述導管I穿刺入人體的一端最靠近體表處有球囊3,所述導管I管壁有與球囊3連通的充氣管5,所述導管I刺入端端部有導氣管4,所述導管I另一端連接引流管6,所述引流管6連接引流袋7,所述導管I留在人體外的管體上有固定夾8,所述固定夾8收緊后夾在導管I上與穿入人體內的球囊3將導管I固定在人體上。所述導氣管4和充氣管5都被埋在導管I的管壁中。所述導管1、球囊3 、引流管6、固定夾8、導氣管4和充氣管5由醫用塑料制成。
權利要求1.一種快速簡易胸腔閉式引流裝置,包括導管(I)、穿刺針(2)、引流管(6)和引流袋(7),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I)與穿刺針(2)相配,所述導管(I)與穿刺針(2)刺入胸腔的一端靠近胸壁處有球囊(3),所述導管(I)管壁有與球囊(3)連通的充氣管(5),所述導管(I)刺入端頭部有導氣管(4),所述導管(I)尾端連接引流管(6),所述引流管(6)連接引流袋(7),所述導管(I)留在胸壁外的管體上有固定夾(8),所述固定夾(8)收緊后夾在導管(I)上與刺入胸腔內的球囊(3)將導管(I)固定在胸壁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速簡易胸腔閉式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氣管(4)和充氣管(5)都被埋在導管(I)的管壁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速簡易胸腔閉式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I)、球囊(3)、引流管(6)、固定夾(8)、導氣管(4)和充氣管(5)由醫用塑料制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快速簡易胸腔閉式引流裝置,包括導管、穿刺針、引流管和引流袋,所述導管與穿刺針相配,所述導管穿刺入人體的一端最靠近體表處有球囊,所述導管管壁有與球囊連通的充氣管,所述導管刺入端端部有導氣管,所述導管另一端連接引流管,所述引流管連接引流袋,所述導管留在人體外的管體上有固定夾,所述固定夾收緊后夾在導管上與穿入人體內的充氣球囊將導管固定在人體的胸壁上。本實用新型能夠可靠地把胸腔堵塞物排除,保持引流管路的暢通,從而到達治療的目的;保持引流裝置和人體的相對位置,保證引流部位的準確。
文檔編號A61M25/10GK202892493SQ20122056551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30日
發明者韓慶奇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