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新型引流裝置。
背景技術:
引流是心血管內科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用于手術中或手術后引流腔內積血、積液或分泌物等,而現有的引流裝置,結構簡單,在液體較稠時,排液會很慢,且容易將引流裝置阻塞,當需要引流液體較多時,需要反復制造負壓抽取,操作繁瑣,給醫務人員增加了勞動強度,還容易造成患者積液抽吸不徹底等問題,同時引流袋滿了之后更換時需要暫停引流,更換后再繼續引流,極容易影響引流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點提供一種新型引流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新型引流裝置,包括箱體,所述箱體上設置有固定蓋板,所述固定蓋板上設置有引流管連接頭、控制器、提拉把手、壓力控制器底座和吸引管連接頭,所述壓力控制器底座上設置有壓力控制器,所述吸引管連接頭上設置有吸引管,所述吸引管連接頭底部設置有吸引管連接柱,所述箱體一端設置有透明窗口、箱體固定門和壓力表放置區,所述箱體底部設置有箱體固定底板,所述箱體固定底板底部設置有四個支撐腳。
所述箱體一側設置有引流器盒,所述引流器盒上設置有廢液排放口,所述箱體另一側設置有吸引管存放盒,所述引流管存放盒內設置有引流管。
所述引流管連接頭上設置有引流軟管,所述引流軟管上設置有防逆流瓣和橡膠隔片,所述引流軟管一端設置有吸引頭,所述吸引頭通過可拆式連接塊與引流軟管連接在一起。
所述透明窗口上設置有刻度尺,所述箱體固定門上設置有固定門把手,所述壓力表放置區內設置有壓力表。
所述箱體固定底板上設置有密封收集盒和密封水封盒,所述密封收集盒上設置有引流管連接柱和導管連接頭,所述引流管連接柱底部設置有循環管,所述導管連接頭通過導管與密封水封盒連接在一起,所述密封水封盒上設置有注水口、兩個導管連接頭和抽拉把手。
所述箱體固定底板上設置有密封測壓盒,所述密封測壓盒上設置有導管連接頭、吸引管連接柱和壓力調節頭,所述導管連接頭通過導管與密封水封盒連接在一起,所述壓力調節頭上設置有壓力調節管。
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便于拆卸消毒,且使用方便,能準確測量出廢液體積,有效的防止廢液倒流,還可控制引流的速度,利于引流的順利進行,同時減輕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難度,提高了醫療操作的效率。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箱體固定底板的結構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引流管連接頭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3對本實用新型做以下詳細說明。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箱體1,所述箱體1上設置有固定蓋板4,所述固定蓋板4上設置有引流管連接頭7、控制器6、提拉把手5、壓力控制器底座17和吸引管連接頭28,所述壓力控制器底座17上設置有壓力控制器3,所述吸引管連接頭28上設置有吸引管2,所述吸引管連接頭28底部設置有吸引管連接柱27,所述箱體1一端設置有透明窗口10、箱體固定門13和壓力表放置區15,所述箱體1底部設置有箱體固定底板12,所述箱體固定底板12底部設置有四個支撐腳9。
所述箱體1一側設置有引流器盒19,所述引流器盒19上設置有廢液排放口18,所述箱體1另一側設置有吸引管存放盒8,所述引流管存放盒8內設置有引流管36。
所述引流管連接頭7上設置有引流軟管36,所述引流軟管36上設置有防逆流瓣35和橡膠隔片34,所述引流軟管36一端設置有吸引頭33,所述吸引頭33通過可拆式連接塊37與引流軟管36連接在一起。
所述透明窗口10上設置有刻度尺11,所述箱體固定門13上設置有固定門把手14,所述壓力表放置區15內設置有壓力表16。
所述箱體固定底板12上設置有密封收集盒32和密封水封盒21,所述密封收集盒32上設置有引流管連接柱31和導管連接頭30,所述引流管連接柱31底部設置有循環管20,所述導管連接頭30通過導管29與密封水封盒21連接在一起,所述密封水封盒21上設置有注水口23、兩個導管連接頭30和抽拉把手22。
所述箱體固定底板12上設置有密封測壓盒24,所述密封測壓盒24上設置有導管連接頭30、吸引管連接柱27和壓力調節頭25,所述導管連接頭30通過導管29與密封水封盒21連接在一起,所述壓力調節頭25上設置有壓力調節管26。
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將箱體1通過提拉把手5放入患者病房或手術房內,將引流管36從引流管存放盒8內取出,將真空袋內的吸引頭33安裝在可拆式連接塊37上,然后打開控制器6,將壓力控制器底座17上設置的壓力控制器3調節好,將吸引頭33插入患者心血管引流區將積血或積液抽出,抽出時可通過透明窗口10上設置的刻度尺11測量出廢液容量,再將廢液通過密封測壓盒24上設置的吸引管2流入引流器盒19內,最后將廢液通過引流器盒19上設置的廢液排放口18排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