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脊柱旁正中鎖孔入路工作管道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一種脊柱旁正中鎖孔入路工作管道系統。
背景技術:
在脊柱手術時,為了避免刀口處記住兩側的肌肉、血管、氣管、食管、甲狀腺等組織影響手術操作,需要將刀口處脊柱兩側的組織玻璃并撐開,目前常用一種鉗式撐開器,該撐開器使用時需要分別放置于記住手術部位的左右兩側或上下兩端的切入口內,依靠手術的操作使組織向兩側分開,露出椎體以便于手術,由于撐開的葉片強度不高。葉片遠端有內聚的趨勢,撐開方法單一,由于需要至少兩個撐開器才能起到作用,手術刀口需較長,不但增加患者痛苦,而且術后不易愈合,術區撐開效果欠佳,影響視野,手術操作復雜,增加手術風險,不符合脊柱外科微創手術理念。另外在臨床上使用國內外類似工作通道直徑普遍較大,使用后對椎旁肌肉,特別是多裂肌等損傷較大,而且價格昂貴,增加患者手術成本。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方便,穩定性好、術區定位后視野良好的脊柱旁正中鎖孔入路工作管道系統。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包括固定裝置、帶固定卡槽的手術通道管、穿刺定位針,一套直徑依次增大的擴張管,手術通道管通過固定卡槽固定在固定裝置上,擴張管的規格為上一級擴張管的管內側壁直徑等于下一級擴張管外側壁直徑,最大一級的擴張管外徑等于手術通道管的內徑。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1、操作簡單,手術時間大幅度縮短,通過穿刺定位針進行定位,之后不斷的插入擴張管最后插入手術通道管并將手術通道管進行對位即可,比傳統手術時間縮短了 I小時。2、手術創傷小,減少手術中骨骼、肌肉的損傷,有助于術后康復,減少并發癥。3.該工作通道外徑限制為1.42cm,避免了現有大口徑工作通道(外徑均大于2cm以上)損傷多裂肌,根據成人年關節突內側面到棘突之間距離,前者可以更好保護多裂肌及神經。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第一鎖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仰視圖;圖4為圖2的俯視圖;圖5為夾塊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的右視圖;圖7為圖5的仰視圖;圖8為抱夾的結構示意圖;[0014]圖9為圖8A-A面的剖視圖;圖10為卡槽固定件的結構示意圖;圖11為手術通道管的結構示意圖;圖12為圖11的俯視圖;圖13為不同規格擴張管的結構示意圖;圖14為穿刺定位針的結構示意圖;圖15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圖;標號說明I手術通道管、2穿刺定位針,3擴張管,11固定卡槽、12圓形開口、13U型缺口、4第一鎖定裝置、41固定桿、5第二鎖定裝置、6蛇皮管固定件、7蛇皮管、8蛇皮管鎖定裝置,9卡槽固定件、42夾塊、43活動件、44螺孔、46手柄、47限位塊、48導向槽、51抱夾、52調節螺桿,53第二手柄、54第一限位抱管、55第二限位抱管、56第一限位齒、57第二限位齒、58螺孔A、59螺孔B,71外管、81調節手柄、91固定件、92調節螺母、93墊片;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11 15所示:它包括固定裝置、帶固定卡槽的手術通道管1、穿刺定位針2,一套直徑依次增大的擴張管3,手術通道管通過固定卡槽11固定在固定裝置上,擴張管的規格為上一級擴張管的管內側壁直徑等于下一級擴張管外側壁直徑,最大一級的擴張管外徑等于手術通道管的內徑。手術過程中,線采用穿刺定位針定位并穿刺到達術區,后面通過定位針引導擴張管套入,擴張管的套入方式為先選定最小直徑的擴張管,沿穿刺定位針的方向向內插入,確認擴張管到達指定位置時,抽出穿刺定位針,在套上更大一號的擴張管,當更大一號的擴張管到達指定位置時,抽出前一號的擴張管,依次類推,直到最大好的擴張管插入并到達指定位置后,插入手術通道管,當手術通道管到達指定位置后,即可抽出擴張管,最后將手術通道管道進行固定即可,如果不進行固定,手術器械在穿過手術通道管的時候,對手術通道管的擠壓、碰撞會導致手術通道管的位置偏移。所述的固定卡槽為條狀金屬片,條狀金屬片的一端設有一個圓形開口 12,圓形開口的內徑與手術通道管的外徑相等,圓形開口的外徑大于手術通道管的外徑,圓形開口套設在手術通道管的上端并與手術通道管固定連接;條狀金屬片的另一端設有一個U型缺口13,條狀金屬片中部帶有彎折,手術通道管下管口朝下時,U型缺口所在的水平面高于圓形開口所在的水平面。為了便于手術通道管的拆裝,故設置了固定卡槽U型缺口。所述的固定裝置包括第一鎖定裝置4、固定桿41、第二鎖定裝置5、蛇皮管固定件
6、蛇皮管7、蛇皮管鎖定裝置8,卡槽固定件9,如圖2-7所示:第一鎖定裝置主體是橫截面為“凹”的夾塊42,在夾塊缺口內設有能在缺口上下活動的活動件43,夾塊的下壁上開設有螺孔44,升降螺母穿過螺孔連接于活動件的下方,螺桿的下方設有與螺桿垂直連接的手柄46,滑塊的內側壁面上設有限位塊47,夾塊側壁的內側面開設有導向槽48,限位塊設置在導向槽內并能夠在導向槽內上下滑動;第一鎖定裝置用來對固定裝置本身進行身體固定,通過手柄轉動,帶動螺桿的上下運動,間接帶動活動件的上下運動,從而保證第一鎖定裝置能夠固定在指定物件上。所述的固定桿的下端固定在夾塊的上壁面;;固定桿是用來調整第二鎖定裝置的高低位置,間接調整手術通道管的高低位置。如圖8、9所示:第二鎖定裝置包括抱夾51、調節螺桿52,第二手柄53,第一限位抱管54,第二限位抱管55,第一限位抱管一端、管的邊沿設第一限位齒56,第二限位抱管一端、管的邊沿設有與第一限位齒對應的第二限位齒57,抱夾上設有螺孔A58和螺孔B59,螺孔B與第一限位抱管的另一端連接為一體,在第一限位抱管內設有內螺紋,調節螺桿依次穿過螺孔A,螺孔B,第一限位抱管,第二限位抱管,并與第二限位抱管連接,位于第一限位抱管內的一段調節螺桿外側壁設有與內螺紋對應配合的外螺紋;這樣可以保證第二鎖定裝置能夠在固定桿上調節松緊,第二鎖定裝置調松時,第二鎖定裝置能夠在固定桿上上下滑動,反之,則第二鎖定裝置固定在固定桿的指定位置。蛇皮管固定件為一個內部中空的塊狀體,所述的蛇皮管固定件側面連接第二限位抱管的另一端頭;所述的蛇皮管的一端頭連接在蛇皮管固定件上;所述的蛇皮管鎖定裝置8設置在蛇皮管固定件上并與蛇皮管連接;通過蛇皮管鎖定裝置調節蛇皮管的松緊;卡槽固定件包括帶有螺孔的固定件91、調節螺母92、墊片93,所述的固定件固定連接在蛇皮管的另一端頭上,調節螺母設置在螺孔上,墊片套設于調節螺母側壁外圍。調松蛇皮管的時候,蛇皮管可以根據手術通道管的位置任意彎折,一旦手術通道管的位置確定,可以通過蛇皮管鎖定裝置對蛇皮管進行鎖定,這樣也可以同時鎖定手術通道管,避免手術過程中,手術通道管發生偏移。如圖10所示:卡槽固定件包括帶有螺孔的固定件91、調節螺母92、墊片93,所述的固定件固定連接在蛇皮管的端頭上,調節螺母設置在螺孔上,墊片設于調節螺母外周,U型缺口可以簽在固定件與墊片之間,通過旋緊調節螺母,對手術通道管進行固定。一般來說,擴張管的數量為2 4個,如果擴張管的數量太多,那么在手術過程中,會有部分時間浪費在擴張管交替拔、插過程,所以一般擴張管的數量在2 4個。擴張管的前端為尖端,這樣能夠使得擴張管容易插入。手術通道道管的管壁較薄,在保證手術能夠順利進行的前提下,為了滿足微創手術的理念,手術通道管的內徑不大于14.2mm ;而穿刺定位針的直徑也一般設定在I 2_。
權利要求1.一種脊柱旁正中鎖孔入路工作管道系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裝置、帶固定卡槽的手術通道管(I )、穿刺定位針(2),一套直徑依次增大的擴張管(3),手術通道管通過固定卡槽(11)固定在固定裝置上,擴張管的規格為上一級擴張管的管內側壁直徑等于下一級擴張管外側壁直徑,最大一級的擴張管外徑等于手術通道管的內徑,最小級的擴張管內徑等于穿刺定位針的外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旁正中鎖孔入路工作管道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卡槽為條狀金屬片,條狀金屬片的一端設有一個圓形開口( 12),圓形開口的內徑與手術通道管的外徑相等,圓形開口的外徑大于手術通道管的外徑,圓形開口套設在手術通道管的上端并與手術通道管固定連接;條狀金屬片的另一端設有一個U型缺口( 13),條狀金屬片中部帶有彎折,手術通道管下管口朝下時,U型缺口所在的水平面高于圓形開口所在的水平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旁正中鎖孔入路工作管道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裝置包括第一鎖定裝置(4)、固定桿(41)、第二鎖定裝置(5)、蛇皮管固定件(6)、蛇皮管(7)、蛇皮管鎖定裝置(8),卡槽固定件(9),第一鎖定裝置主體是橫截面為“凹”的夾塊(4 2 ),在夾塊缺口內設有能在缺口上下活動的活動件(4 3 ),夾塊的下壁上開設有螺孔(44),升降螺母穿過螺孔連接于活動件的下方,螺桿的下方設有與螺桿垂直連接的手柄(46 ),滑塊的內側壁面上設有限位塊(47 ),夾塊側壁的內側面開設有導向槽(48 ),限位塊設置在導向槽內并能夠在導向槽內上下滑動; 所述的固定桿的下端固定在夾塊的上壁面; 第二鎖定裝置包括抱夾(51)、調節螺桿(52),第二手柄(53),第一限位抱管(54),第二限位抱管(55),第一限位抱管一端、管的邊沿設第一限位齒(56),第二限位抱管一端、管的邊沿設有與第一限位齒對應的第二限位齒(57),抱夾上設有螺孔A (58)和螺孔B (59),螺孔B與第一限位抱管的另一端連接為一體,在第一限位抱管內設有內螺紋,調節螺桿依次穿過螺孔A,螺孔B,第一限位抱管,第二限位抱管,并與第二限位抱管連接,位于第一限位抱管內的一段調節螺桿外側壁設有與內螺紋對應配合的外螺紋; 蛇皮管固定件為一個內部中空的塊狀體,所述的蛇皮管固定件側面連接第二限位抱管的另一端頭; 所述的蛇皮管的一端頭連接在蛇皮管固定件上; 所述的蛇皮管鎖定裝置(8)設置在蛇皮管固定件上并與蛇皮管連接; 卡槽固定件包括帶有螺孔的固定件(91)、調節螺母(92)、墊片(93),所述的固定件固定連接在蛇皮管的另一端頭上,調節螺母設置在螺孔上,墊片套設于調節螺母側壁外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旁正中鎖孔入路工作管道系統,其特征在于:擴張管的數量為2 4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旁正中鎖孔入路工作管道系統,其特征在于:擴張管的 為尖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旁正中鎖孔入路工作管道系統,其特征在于:手術通道管的內徑不大于14.2mm ;穿刺定位針的直徑在I 2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涉及一種操作方便,穩定性好、術區定位后視野良好的脊柱旁正中鎖孔入路工作管道系統。它包括固定裝置、帶固定卡槽的手術通道管、穿刺定位針,一套直徑依次增大的擴張管,手術通道管通過固定卡槽固定在固定裝置上,擴張管的規格為上一級擴張管的管內側壁直徑等于下一級擴張管外側壁直徑,最大一級的擴張管外徑等于手術通道管的內徑。本實用新型操作簡單,手術時間大幅度縮短,通過穿刺定位針進行定位,之后不斷的插入擴張管最后插入手術通道管并將手術通道管進行對位即可,比傳統手術時間縮短了1小時;手術創傷小,減少手術中骨骼、肌肉的損傷,有助于術后康復,減少并發癥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B17/02GK203042330SQ201220747528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1日
發明者陳春美, 陳權, 王春華, 韋浩, 王銳, 石松生, 楊衛忠 申請人:陳春美, 陳權, 王春華, 韋浩, 王銳, 石松生, 楊衛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