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人工血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從留置在體內的人工血管中導出液體或者向人工血管中導入液體的接入端口。
背景技術:
在將血液透析、血液凈化療法等患者的血液暫時取出體外、再次返回體內的血液體外循環療法中,需要高密度地穿刺血管。若對血管進行高密度穿刺,則會出現形成血管瘤、產生狹窄的情況。已有人提議使用了能減少對血管的穿刺次數的體內留置型裝置的血管通路(血管到達法)。下述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一血管通道,通過套管與導管相連的血液室具有隔膜,將針插入該隔膜,通過該針進行將血液等導入血管、從血管中導出血液等。由于受到反復穿刺的是隔膜,因而血管損傷得以減輕。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表平9-510885號公報
發明內容
進行穿刺時,若針的方向偏移,則會出現液體難以流通的狀態。現在,多數穿刺是在醫療機構中由熟練的醫護人員進行實施的。但是,對于實施家庭透析法等的患者而言,重點關心的是正確、安全且簡便地進行穿刺。此外,即使是在醫療機構等中也期待能正確、安全且簡便地進行穿刺的技術。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可正確、安全且簡便地實施穿刺的接入端口。
通過本發明,提供一種設置在人工血管的分支部分的接入端口。該接入端口呈柱狀,將針插到該接入端口上,從體內排出液體或將液體導入體內。該接入端口具有插針用的實心的中心部和包圍該中心部周圍的管狀的周邊部,周邊部較中心部硬。周邊部的管狀的內壁面可沿插針方向形成尖端漸細的錐狀,也可在周邊部的至少部分外周面上形成凹凸部,周邊部的外周也可用人工血管用材料覆蓋。此外,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形式,提供具有上述接入端口的人工血管。周邊部比接入端口的中心部硬,因而防止針斜著插入。
圖1是顯示具有接入端口的人工血管的一個例子的立體圖。
圖2是顯示強化部件的細節的圖。
圖3是人工血管的分支部分的截面圖。
圖4是人工血管的分支部分的截面圖。
圖5是顯示針插入人工血管的狀態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顯示具有接入端口的人工血管10的一個例子的立體圖。該人工血管10用于將血液透析、血液凈化療法等將血液導出體外進行預定的處理后再次導入體內的血液體外循環治療。人工血管10的兩端分別連接在血管,尤其是靜脈上,包括為該靜脈搭橋的干部12和由干部分12支出的支部14、16、18。兩個支部14、16是和用于將血液到出體外及將血液等液體導入體內的體外血液回路的連接點,另一支部18則是連接在動脈上的分流。將前者的兩個支部14、16記作接入用支部14、16,將后者的支部18記作分流用支部18。干部12及分流用支部18留置于體內,接入用支部14、16的一部分暴露于體外。人工血管10可由ePTFE (膨體聚四氟乙烯)、PTFE (聚四氟乙烯)等常規的人工血管用材料形成。此外,距干部12的兩端20mm左右的部分復合(包覆)了 SHAp (燒結羥基磷灰石高分散性納米粒子),因此可使生物血管和人工血管的接合面平滑,能在提高通暢率的同時防止初期吻合部的滲血。接入用支部14、16內配置有接入端口 20。接入端口 20整體為實心的柱狀,圓柱狀為佳,具有與支部14、16同等的長度,充滿支部14、16的內部。也就是說,由于接入端口 20,支部14、16處于上栓的狀態。接入端口 20包括沿柱狀的軸線延伸的中心部22和包圍中心部周圍的管狀的周邊部24。在圖1中分別顯示出中心部22和周邊部24。中心部22正好嵌在周邊部24的管狀的內部,通過這樣,接入端口 20整體形成實心的柱狀。管狀的周邊部24的管內壁在前端,即在朝向頂端,即干部12的方向能形成逐漸變細的錐狀。與此相應,中心部22也做成頂端細的錐狀。
前述錐狀的角度深受血管走向和引出端口的位置影響。因此,錐狀角度并不局限于前述范圍,而是根據所謂的吻合位置和到表皮的距離按需進行的設計變更。接入端口 20的材質可以是具有彈性的樹脂材料,例如高壓縮硅膠,中心部22為允許針插入的的硬度,周邊部可以使用與中心部22相比硬度更高的硅膠。雖然這些硅膠的硬度約為10 80左右,但并不局限于該范圍。周邊部24的干部側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個環狀的溝槽26,通過這樣,外周面在軸線方向上形成了具有凹凸形狀的凹凸部28。由于該凹凸部28,接入用支部14、16的表面上也出現凹凸,這使得與生物體的適應良好。在干部12的支部14、16分支的位置及其鄰接部分上內置有維持干部12的管狀用的強化部件30。強化部件30被夾在該部分形成兩層的人工血管壁間,不暴露在人工血管壁的外部。因此,強化部件30不直接接觸血液,因而沒有狹窄的風險。在圖1中,強化部件獨立顯示,而在圖2中則進行擴大顯示。強化部件30近似筒狀,具有網狀結構。網如圖示那樣,是由偏菱形組合成的形狀。通過設成網狀結構,網狀的凹凸與構成人工血管壁的樹脂材料咬合,彼此良好適應。在長度方向上的接近中央的側面上設有與支部14、16相對應的開口 32。強化部件30的材質可以使用不銹鋼、鎳鈦諾(鎳-鈦合金)等金屬。圖3是表示人工血管10的干部12和支部14、16分支的位置及與該部位鄰接部分的截面的圖。下面將與該分支位置鄰接的部分記作分支部分。如前述那樣,在分支部分,干部12由兩層的人工血管壁構成。將內側的血管壁記作內側壁34,外側的血管壁記作外側壁36。這些內側壁34和外側壁36間夾著前述強化部件30。在干部12的軸線方向上,夕卜側壁36較強化部件30略長,在兩 端與內側壁34全周緊貼,其結果,強化部件30不會外露。此外,在強化部件30的開口 32的邊緣,內側壁34被卷入強化部件的外側面,相反地,外側壁36被卷入強化部件的內側面,即使在該部分,強化部件30也不會外露。也就是說,強化部件30被內側壁34和外側壁36完全覆蓋。支部14、16的血管壁38在其外側表面上形成有凹凸,反映形成在接入端口 20的外周面上的凹凸部28的凹凸。隨著該血管壁38的表面積的增加,與細胞的粘合面積擴大,生物相容性良好,進而,支部14、16的長度方向受到應力時,組織與裝置發生剝離的風險降低,也會減輕對結合部的負荷。此外,圖3中還顯示了接入端口 20的截面。如圖示那樣,中心部22具有尖端細的錐狀,周邊部24的內壁為尖端細的錐狀。如圖3所示,接入用支部14、16相對于干部12以角度Θ傾斜配置,對應這種傾斜配置,接入端口 20的頂端部相對于接入端口 20的軸線傾斜形成,以使其與干部12的內壁面成平面。使與內壁面成平面,不會形成高低差。另外,前述傾斜配置的角度Θ在大約40 60左右為理想的角度,但深受血管走向和引出端口位置影響。因此,傾斜配置的角度Θ并不局限于前述數值范圍,而可根據人工血管的吻合位置和到表皮的距離按需做適當設計變更。在對強化部件30的開口 32進行界定的環狀的環部分40上,縫合孔42排列在其周方向上。縫合線44穿過該縫合孔42,將干部12的血管壁即內側壁34、外側壁36與支部的血管壁38縫合。支部的血管壁38被縫合在干部的血管壁的內側。如前述那樣,內側壁34被卷向外側面,外側壁36被卷向內側面,因此,分別被縫合在環部分40的外與內。圖4是表示支部的血管壁38被縫合于干部的血管壁外側的例子。如圖5所示,針如圖5的實線26所示那樣,從上方向左下方,即沿支部14、16的軸線25從支部14、16向干部12刺入。中心部22具有針能刺穿程度的硬度。如圖5的虛線28所示的那樣,若針相對于軸線25斜著刺入,則針的前端碰到周邊部24。由于周邊部24硬,因此,針不會進一步刺入,或者操作者會因感受到阻力而終止插入針。此外,如圖5的點劃線所示的那樣,在針以相對于周邊部24的內壁面以較小的角度刺入的情況下,當針的前端碰到周邊部24的內壁面后,沿周邊部24的內壁面向干部12前進,最終的針前端的位置不會出現大的偏離。尤其是由于周邊部24的內壁面為向尖端漸細的錐形,在插入針的一端(體外側的一端)的能插入針的區域的面積較大,而在血管側的針突出的區域的面積較窄。
此外,在針穿刺時,施加將支部14、16向里壓的力,該力起到在分支部分從橫向壓癟干部12的管狀的作用。但是,在該人工血管10中,分支部分受到強化部件30的強化,因此強化部件30受到橫向的力,防止了干部12的變形和堵塞的發生。也就是說,強化部件30具有這樣的剛性,使得干部12在受到來自橫向的力時不發生堵塞。此外,取決于預計從橫向作用的力的值,可按需變更強化部件30的材質、厚度、網狀結構的開口率等。若針從接入端口 20拔出,則由于中心部22的彈性,針扎開的孔關閉,回復到密封的狀態。此外,也可在支部14、16的周圍配置用例如SHAp (燒結羥基磷灰石高分散性納米粒子)等具有生物親和性的材料植絨加工而成的套。通過該套與皮下的成纖維細胞的牢固的組織粘合降低支部與皮膚的邊界處的感染風險。接入端口 20不局限于柔軟的中心部和硬的周邊部的兩層構造,硬度也可以是從中心向外多階段或連續地增加。上述人工血管10對應血液被暫時導出到體外,在執行預定的處理后返回到體內的療法。在向血管內注入藥液時,可通過形成一個接入端口來支持。即,其對應于具有注入藥液用的接入端口的人工血管,其使用圖1中包含支部14的左半部分。此外,即使對于不含支部的簡單管的人工血管,通過配置筒狀的強化部件,在適用于容易被施加橫向力量的腕部或腳部的情況下也能抑制血管的變形。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在接入端口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凹凸部28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在更廣的范圍上形成凹凸部28,例如可形成在整個外周面上。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將接入端口 20做成近似圓筒狀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做成外徑向體表部增大,能更容易接入的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還以干部12和支部14、16通過縫合而連接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干部和支部通過粘合進行連接。此外,以將配置有強化部件的部分的血管壁做成兩層構造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將整個干部12做成兩層構造。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說明的實施方式,還包括權利要求范圍中規定的本發明的技術范圍乃至不脫離其本質的所有的變更及修正。
符號說明: 10人工血管、12干部、14、16接入用支部、18分流用支部、20接入端口、22中心部、24周邊部、30強化部件。
權利要求
1.一種人工血管,包括: 作為血管的一部分的干部;和 配置有插入從體內導出液體或將液體導入體內的針的接入端口的從前述干部分支出的支部, 其中所述干部包括配置在所述支部分支的位置及其鄰接部分與所述人工血管的血管壁成為一體的筒狀的強化部件,具有防止在受到從橫向施加的力時所述人工血管出現堵塞的剛性; 其中配置有所述強化部件的所述血管壁部分具有內側壁和外側壁兩層,所述強化部件夾在所述內側壁和所述外側壁之間,所述強化部件不露在外部,在所述強化部件的開口邊,所述干部及所述支部的血管壁折疊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其中,所述強化部件的桶壁為網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其中,所述強化部件在所述支部分支的位置上具有開口,所述干部和所述支部在該開口位置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血管,其中,所述強化部件在所述支部分支的位置上具有開口,所述干部和所述支部在該開口位置出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血管,其中,所述干部和所述支部在所述開口位置通過縫合而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血管,其中,在界定所述開口的環狀部分上沿周方向排列有多個縫合孔,將縫合線穿過所述縫合孔縫合所述干部和所述支部。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血管,其中,在界定所述開口的環狀部分上沿周方向排列有多個縫合孔,將縫合線穿過所述縫合孔縫合所述干部和所述支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人工血管10,包括兩端上連接血管的干部12、由干部分支出的接入用支部14、16和分流用支部18。接入用支部14、16上配置有實心圓柱形的接入端口20,塞住這些支部。接入端口20包括實心的中心部22和以包圍中心部22的方式配置的管狀的周邊部24。周邊部24較中心部22硬,以便防止針從中心部22內偏離。通過這樣,可在以高頻率對血管進行穿刺的療法中更容易地進行穿刺。
文檔編號A61F2/04GK103211662SQ20131011607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3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2日
發明者淺野拓司, 橫山大輔, 木下良彥 申請人:日機裝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