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移動機架的供給單元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成像裝置(1),該成像裝置具有能沿底部(5)移動的機架(2),該機架還包括供給單元(20)。供給單元(20)包括用于在位置固定的供給源(21)與可移動機架(2)之間傳輸能量和/或數(shù)據(jù)和/或冷卻劑的器件。按本發(fā)明,供給單元(20)布置在底部(5)的區(qū)域內。
【專利說明】用于可移動機架的供給單元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可移動機架,尤其是醫(yī)學成像裝置的可移動機架的供給單元。該供給單元在此用于在可移動機架與位置固定的連接點(下面統(tǒng)一稱作供給源)之間進行能量輸送和/或數(shù)據(jù)輸送和/或冷卻劑輸送。
【背景技術】
[0002]下面將可移動機架(英文“滑動機架”)理解為結構單元,該結構單元包括至少一個尤其被隧道穿過的,例如環(huán)形(機架)外殼,以及容納在外殼中的能夠實現(xiàn)圖像拍攝的部件。在此,整個機架外殼,可尤其在裝入底部內的軌道上移動。為了圖像拍攝的目的,機架這樣地在為機架對應配設的患者檢查床上移動,使得它伸入隧道。
[0003]這種可移 動機架目前主要使用在(X射線)計算機核磁成像系統(tǒng)(CT系統(tǒng))中。在此,在外殼的內部支承有又基本上環(huán)形的緊固裝置(也稱作轉動環(huán)),在所述緊固裝置上安設了X射線源以及徑向對置的X射線探測器。該緊固裝置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圍繞隧道旋轉以便記錄躺在檢查床上的患者的層析圖像(X射線斷層照片)。
[0004]在此,以一般的圖像拍攝方法通過機架沿隧道軸線連續(xù)的進給逐層地拍攝待描繪對象,也就是躺在檢查床上的患者的投影圖像并且將之作為圖像數(shù)據(jù)電子存儲。最后,通過已記錄的投影圖像數(shù)字化的反投影,在為機架對應配設的控制分析計算器上計算出待描繪物體的層析圖像或三位體積數(shù)據(jù)組。拍攝一系列的投影圖像下列也稱作“掃描”。
[0005]若要在手術期間進行圖像拍攝,通常就可以與患者的手術有關地使用這種可移動機架,并且可以不米用專用CT臺。
[0006]為了運行CT系統(tǒng),需要給可移動機架供給能量以及數(shù)據(jù)并且在機架和控制分析計算器之間傳輸能量以及數(shù)據(jù),尤其在掃描時傳輸拍攝到的圖像數(shù)據(jù)以及控制信號。此外,對于液體冷卻的CT系統(tǒng)來說,還必須給機架輸送流體的冷卻劑并且將之排出。
[0007]在傳統(tǒng)的結構形式中在此規(guī)定,所有的(用于電流、數(shù)據(jù)和/或冷卻劑的)管線都從機架通過電纜柱導入到所謂的頂蓋部件中。頂蓋部件是布置在天花板上、例如手術室的天花板上的(細長形的)外殼,該外殼大致平行于機架的移動路徑布置。在外殼的內部容納有下面稱作“能量引導鏈”的設備。
[0008]這種本身已知的能量引導鏈是柔性的部件,該部件導引并且保護容納在其中的管線,其中,能量引導鏈建立在位置固定的供給源和在位置變化的機架上的連接點之間的連接。
【發(fā)明內容】
[0009]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數(shù)據(jù)和能量或冷卻劑供給方面改進帶有可移動機架的成像裝置。
[0010]該技術問題按本發(fā)明通過一種成像裝置解決。按本發(fā)明的,尤其是醫(yī)學的成像裝置包括可沿底部移動的機架以及供給單元。供給單元包括用于在位置固定的供給源與可移動機架之間傳輸能量和/或數(shù)據(jù)和/或冷卻劑的器件。在此,供給單元按本發(fā)明布置在底部的區(qū)域內(在適宜的實施方案中尤其在機架的行駛區(qū)域附近)。
[0011 ] “在底部的區(qū)域內”在此意思是,供給單元集成在底部上,但優(yōu)選-完全或至少部分地-集成到底部中。為了避免絆腳檻,在此供給單元特別優(yōu)選這樣地沉入底部,使得它與地面相平地地以底部封閉。
[0012]由于供給單元在底部或至少靠近底部的布置,相比傳統(tǒng)的成像裝置有利地省去開頭描述的用于頂蓋部件的電纜導引裝置以及頂蓋部件本身。因此,按本發(fā)明的成像裝置有利的特征是其在室內可見的組件特別緊湊的結構形式。此外,成像裝置的機架由于電纜柱的取消有利地與不可移動的機架相似,這樣的優(yōu)點是讓患者信任。因為按本發(fā)明可以去掉頂蓋部件,所以有利地排除了與其他可能安裝在頂部區(qū)域內的部件,例如通風系統(tǒng)、燈、監(jiān)視器等的沖突問題。
[0013]按本發(fā)明,至少用于供給能量和/或數(shù)據(jù)的供給單元可以包括用于無線傳輸?shù)钠骷5莾?yōu)選進行有線連接地供給,其中,尤其設置電導體和/或數(shù)據(jù)導體和/或冷卻劑導管作為管線。
[0014]概念“管線”在此包括電導線或電纜(電導體)和(尤其是軟管形式的)流體管道。
[0015]在優(yōu)選的實施形式中,用于有線連接地給機架供給的供給單元包括優(yōu)選由穩(wěn)定的塑料制成的能量引導鏈。
[0016]能量引導鏈基本上通過·柔性的、細長形的用于容納至少一個管線的空心體形成。在此包圍自由空間的基本上軟管形的物體稱作空心體,其壁要么可以設計成封閉的,其壁也可以設計成中斷的。空心體的壁可選擇地尤其可以在縱邊上(為插入管線而)開口或本來是敞開的。
[0017]在安裝狀態(tài)下,能量引導鏈的第一縱向端部為供給源對應配設,而能量引導鏈的第二縱向端部為機架對應配設。換句話說,由能量引導鏈容納的管線以第一端部與供給源(導電地或流體技術地)連接,而第二端部與機架的連接部位(導電地或流體技術地)連接。
[0018]在優(yōu)選的實施形式中,在能量引導鏈中容納多條尤其是相互大致平行或相互絞合的管線。
[0019]在維修技術上優(yōu)選的實施形式中,供給單元包括用于容納能量引導鏈的導引通道,該導引通道優(yōu)選以可取下的覆蓋件覆蓋。覆蓋件在此尤其與周圍的底部齊平地封閉。作為補充或備選,導引通道至少部分地以覆蓋裝置(在導引通道的上側)封閉,該覆蓋裝置的面積尺寸根據(jù)機架的移動運動而改變。
[0020]在一種特別緊湊的實施形式中,供給單元集成到在底部中導引的用于機架移動的軌道中。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下面根據(jù)附圖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其中,唯一一個附圖以粗略示意地示出用作醫(yī)學成像裝置的計算機斷層成像系統(tǒng)I (CT系統(tǒng))。CT系統(tǒng)I用于拍攝此處未示出的患者的層析圖像。【具體實施方式】
[0022]CT系統(tǒng)I包括基本上由機架2形成的計算機斷層成像設備。
[0023]機架2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包括外殼3,該外殼包圍旋轉(或可旋轉的)部件并且由隧道孔4穿過。[0024]布置在機架2的內部的(在此未示出的)部件包括環(huán)形的緊固裝置(也稱作轉動環(huán)),在該緊固裝置的一側上安設有X射線源,在另一側上安設有用于探測來自X射線源的扇形射束的探測器。
[0025]機架2是可移動的(“滑動的”)機架2。為此,機架2在位置固定地固定于底部5的軌道6上沿箭頭7的方向以可逆移動的方式導引。
[0026]此外,CT系統(tǒng)I還包括用于支承患者的檢查臺10。檢查臺10包括位置固定地固定于底部5的支腳11,在該支腳上可移動地支承有檢查床12。檢查臺10在此相對機架2這樣地定位,使得當機架2在軌道6上按圖示向前,也就是說朝檢查臺10的方向移動時檢查床12為了成像的目的伸入隧道孔4中。
[0027]CT系統(tǒng)I還包括供給單元20,借助該供給單元20,可移動機架2有線連接地與位置固定的(僅適宜表示的)供給源21連接。
[0028]供給單元20包括細長形的導引通道22,該導引通道大致平行于機架2的移動方向裝入底部5。
[0029]導引通道22除了縫隙23外還通過與周圍的底部5齊平封閉的覆蓋件24封閉。通過縫隙23,機架2的連接銷24從上方伸入導引通道22中。縫隙23在連接銷25的兩側通過與機架2的移動運動適配的、例如由特種鋼制成的伸縮蓋26封閉。
[0030]在導引通道22中導引有一條本身已知的柔性能量引導鏈30。能量引導鏈30基本上由多個彼此相對運動的單個塑料構件31制成,其中,各構件31基本上由橫截面為大致矩形的管段形成。在此例示出構件31。總之,能量引導鏈30由此包圍自由空間32,在自由空間32中容納有多條相互平行的管線33。
[0031]管線33在此是設計成同軸電纜、以太網(wǎng)電纜或光纖導線的數(shù)據(jù)導線,是設計成絕緣銅導線的電流導線以及是在此例如設計成用于輸送此處為液態(tài)的(也可選地為氣態(tài)的冷卻劑的)塑料軟管的冷卻劑導管。
[0032]按此圖示,能量引導鏈30的固定端40與供給源21對應配設(亦即,在該位置上,管線33與各自所屬的供給源21連接部位相連接),而能量引導鏈30的自由端42與機架2的連接銷25對應配設。換句話說,在自由端部42的區(qū)域內,管線33與各自所屬的、連接銷25的連接部位連接。
[0033]如從該圖示中得知,能量引導鏈30設計用于保護管線33,并且通過減小牽引力輸送給機架2,即,在機架2的第一終端位置中(其中,機架2大致位于導軌6的后端部45上)和機架2的第二端部位置中(在軌道6的前端部46上)。
[0034]但本發(fā)明不限于前面所描述的實施形式。而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形式可以從前面的描述中推導出。
【權利要求】
1.成像裝置(1), -具有沿底部(5)可移動機架(2),以及 -具有供給單元(20),該供給單元(20)包括用于在位置固定的供給源(21)與可移動機架(2)之間傳輸能量和/或數(shù)據(jù)和/或冷卻劑的能量引導鏈(30), 其中,所述供給單元(20)布置在所述底部(5)的區(qū)域內。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裝置(1), 其中,所述供給單元(20)的用于有線連接地給所述機架(2)供能的能量引導鏈(30)基本上由柔性的、細長形的用于容納至少一條管線(33)的空心體構成,其中,所述能量引導鏈(30)以第一縱向端部(40)與所述供給源(21)對應配設,并且以第二縱向端部(42)與所述機架(2)對應配設。
3.按權利要求2所述成像裝置(1), 其中,所述能量引導鏈(30)導引多條管線(33)。
4.按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成像裝置(I), 其中,所述供給單元(20)包括尤其下沉于所述底部(5)中的用于容納所述能量引導鏈(30)的導引通道(22)。
5.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裝置(1), 其中,所述導引通道(22)至少部分地以覆蓋件(26)覆蓋,所述覆蓋件的表面尺寸能與所述機架(2)的移動相應地變化。
6.按權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成像裝置(3), 其中,所述供給單元(20)包括電流導體(33)、數(shù)據(jù)導體(33)和/或冷卻劑管道(33)。
7.按權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成像裝置(3), 其中,所述供給單元(20)集成在導引于所述底部(5)的軌道(6)中,所述軌道(6)用于在所述移動時導引所述機架(2)。
【文檔編號】A61B6/03GK103565456SQ201310338032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6日
【發(fā)明者】U.福納, C.諾斯, M.柯伯, M.洛瑟 申請人:西門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