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外用快速消炎止痛藥的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外用快速消炎止痛藥的配方及其制備方法,配方組成和質量百分比為:山梨坦橄欖油酸脂3.5%,鯨臘硬脂醇3%,角鯊烷2%,棕櫚酸異辛脂2%,辛酸葵酸甘油三脂2%,黃原膠0.5%,甘油4%,壬二酸0.5%,蘆薈2%,金銀花提取物1%,菊花提取物1%,清涼劑(薄荷醇)0.05%,羥基苯甲酸甲酯0.1%,羥基苯甲酸丙脂0.1%,咪唑烷基脲0.15%和水79.1%加工制成。本發明取材草本植物,毒副作用小;可以直接外抹于皮膚表層,通過皮膚迅速吸收,靶向到達所需部位,消炎殺菌效果好,見效快。
【專利說明】一種外用快速消炎止痛藥的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藥物配方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外用快速消炎止痛藥的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在日常生活中,人類健康常常受到各種疾病的威脅,在這些繁多的疾病中,最常見的就是各種類型的炎癥,炎癥是因為各種細菌感染造成的。在人們的頭腦中凡有炎癥病必用抗生素,這些藥物的毒副作用大。我國是世界上濫用抗生素的國家之一,濫用抗生素帶來了抗藥性,病原性,后遺癥,細菌及病毒的變異性。當代每年在全世界,大約有50%的抗生素被濫用,而中國在這一方面的比例接近80%。正是因為抗生素的濫用,使病菌迅速適應了抗生素的環境,各種超級病菌相繼誕生。由于耐藥的細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無法控制,最終導致病人死亡。在上世紀60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數約700萬,而這一數字到了本世紀初上升到2000萬,死于敗血癥的人數上升了 80%,大部分人死于超細菌帶來的用藥困難。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毒副作用小,可以直接外抹于皮膚表層,通過皮膚迅速吸收,靶向到達所需部位的一種外用快速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藥。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4]一種外用快速消炎止痛藥的配方及其制備方法,配方組成和質量百分比為:山梨坦橄欖油酸脂3.5%,鯨臘硬脂醇3%,角鯊烷2%,棕櫚酸異辛脂2%,辛酸葵酸甘油三脂2%,黃原膠0.5%,甘油4%,壬二酸0.5%,蘆薈2%,金銀花提取物1%,菊花提取物1%,清涼劑(薄荷醇)
0.05%,羥基苯甲酸甲酯0.1%,羥基苯甲酸丙脂0.1%,咪唑烷基脲0.15%和水79.1%加工制成;
[0005]它的制備方法為:(按質量百分比)
[0006]步驟1:取水79.1%、甘油4%、黃原膠0.5% (預先溶解后)混合加熱至80度,滅菌;
[0007]步驟2:取山梨坦橄欖油酸脂3.5%,鯨臘硬脂醇3%,角鯊烷2%,棕櫚酸異辛脂2%,辛酸葵酸甘油三脂2%,混合加熱至80度,滅菌;
[0008]步驟3:將步驟I所得溶液與步驟2所得溶液混合恒溫至80度勻質30-35分鐘;
[0009]步驟4:將步驟3所得溶液降溫至60度,加熱0.5%的壬二酸,攪拌繼續降溫,降溫至50度以下;
[0010]步驟5:取步驟4所得溶液,加入蘆薈2%,金銀花提取物1%,菊花提取物1%,清涼劑(薄荷醇)0.05%,羥基苯甲酸甲酯0.1%,羥基苯甲酸丙脂0.1%和咪唑烷基脲0.15%,繼續攪拌,降溫至38度停止攪拌;
[0011]步驟6:將步驟5所得溶液靜置,檢驗,灌裝,即得成品。
[0012]各味藥的功效及作用:[0013]角鯊烷:從深海鯊魚肝臟中提取的角鯊烯烴氫化制得一種性能優異的烴類油脂,故又名深海鯊魚肝油。科學研究發現,角鯊烷是少有的化學穩定性高,使用感極佳的動物油月旨,對皮膚有較好的親和性,不會引起過敏和刺激,并能加速配方中其他活性成分向皮膚中滲透;具有較低的極性和中等的鋪展性,且純凈、無色、無異味;還可抑制霉菌的生長。
[0014]蘆薈:主熱結便秘;肝火頭痛;目赤驚風;蟲積腹痛;疥癬;痔瘺;解巴豆毒。用于便秘,小兒疳積,驚風;外治濕癬。
[0015]金銀花提取物:主要有效成分為綠原酸和木樨草苷,可以用來消炎,抗菌。
[0016]菊花提取物: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用于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
[0017]薄荷醇:具有止癢、止痛、防腐、刺激、麻醉、清涼和抗炎作用,可治頭痛、神經痛、瘙癢及呼吸道炎癥、萎縮性鼻炎、聲啞等。
[0018]壬二酸:為外用抗菌劑,對皮膚上的各種需氧菌和厭氧菌具有抑制和殺滅作用,局部使用20%的杜鵑花酸軟膏能顯著減少皮膚細菌和濾泡內丙酸桿菌類細菌的生長,并使皮膚表面脂質的游離脂肪酸含量下降。本品的抗菌活性和吸收,均依賴于pH,pH低時,具有較高抗菌活性,較快地進入細胞內,對各種不同病因引起的皮膚病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特點是滲透到異常細胞的藥量比正常細胞多,能可逆性地抑制主要酶的活性。與其它殺菌劑和抑菌劑作用機制一樣,抑制蛋白質的合成。本品對正常皮膚和痤瘡感染的皮膚有抗角質化作用,其作用原理是減少濾泡過度角化。本品還具有抗增生和抗細胞毒素作用,這似乎是通過破壞線粒體呼吸和細胞DNA合成,而不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紫外結構研究證明,在體外當把皮膚或脈絡膜的黑素瘤細胞或從患有惡性小痣或皮膚黑素瘤病人的皮膚活檢組織置于杜鵑花酸液lOOnmol/L)中,出現有選擇性明顯的線粒體膨脹、形成空泡以及胞漿脂質微粒聚集的現象。在降低色素沉著和減小黑斑病損傷大小方面,20%的本品與4%的對苯二酚軟膏相當,明顯優于2%對苯二酚軟膏。本品對輕中度痤瘡的病人能顯著減少粉刺、丘疹和膿皰的數目。
[0019]本發明的有益 效果是:取材草本植物,毒副作用小;可以直接外抹于皮膚表層,通過皮膚迅速吸收,靶向到達所需部位,消炎殺菌效果好,見效快。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發明的工藝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 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0022]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外用快速消炎止痛藥的配方及其制備方法,配方組成和質量百分比為:山梨坦橄欖油酸脂3.5%,鯨臘硬脂醇3%,角鯊烷2%,棕櫚酸異辛脂2%,辛酸葵酸甘油三脂2%,黃原膠0.5%,甘油4%,壬二酸0.5%,蘆薈2%,金銀花提取物1%,菊花提取物1%,清涼劑(薄荷醇)0.05%,羥基苯甲酸甲酯0.1%,羥基苯甲酸丙脂0.1%,咪唑烷基脲0.15%和水79.1%加工制成;
[0023]如圖1所示,它的制備方法為:(按質量百分比)[0024]步驟1:取水79.1%、甘油4%、黃原膠0.5% (預先溶解后)混合加熱至80度,滅菌;
[0025]步驟2:取山梨坦橄欖油酸脂3.5%,鯨臘硬脂醇3%,角鯊烷2%,棕櫚酸異辛脂2%,辛酸葵酸甘油三脂2%,混合加熱至80度,滅菌;
[0026]步驟3:將步驟I所得溶液與步驟2所得溶液混合恒溫至80度勻質30_35分鐘;
[0027]步驟4:將步驟3所得溶液降溫至60度,加熱0.5%的壬二酸,攪拌繼續降溫,降溫至50度以下;
[0028]步驟5:取步驟4所得溶液,加入蘆薈2%,金銀花提取物1%,菊花提取物1%,清涼劑(薄荷醇)0.05%,羥基苯甲酸甲酯0.1%,羥基苯甲酸丙脂0.1%和咪唑烷基脲0.15%,繼續攪拌,降溫至38度停止攪拌;
[0029]步驟6:將步驟5所得溶液靜置,檢驗,灌裝,即得成品。
[0030]綜上所述,本發明取材草本植物,毒副作用小;可以直接外抹于皮膚表層,通過皮膚迅速吸收,靶向到達所需部位,消炎殺菌效果好,見效快。
[0031]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 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外用快速消炎止痛藥的配方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配方組成和質量百分比為:山梨坦橄欖油酸脂3.5%,鯨臘硬脂醇3%,角鯊烷2%,棕櫚酸異辛脂2%,辛酸葵酸甘油三脂2%,黃原膠0.5%,甘油4%,壬二酸0.5%,蘆薈2%,金銀花提取物1%,菊花提取物1%,清涼劑(薄荷醇)0.05%,羥基苯甲酸甲酯0.1%,羥基苯甲酸丙脂0.1%,咪唑烷基脲0.15%和水.79.1%加工制成; 它的制備方法為:(按質量百分比) 步驟1:取水79.1%、甘油4%、黃原膠0.5% (預先溶解后)混合加熱至80度,滅菌; 步驟2:取山梨坦橄欖油酸脂3.5%,鯨臘硬脂醇3%,角鯊烷2%,棕櫚酸異辛脂2%,辛酸葵酸甘油三脂2%,混合加熱至80度,滅菌; 步驟3:將步驟I所得溶液與步驟2所得溶液混合恒溫至80度勻質30-35分鐘; 步驟4:將步驟3所得溶液降溫至60度,加熱0.5%的壬二酸,攪拌繼續降溫,降溫至50度以下; 步驟5:取步驟4所得溶液,加入蘆薈2%,金銀花提取物1%,菊花提取物1%,清涼劑(薄荷醇)0.05%,羥基苯甲酸甲酯0.1%,羥基苯甲酸丙脂0.1%和咪唑烷基脲0.15%,繼續攪拌,降溫至38度停止攪拌; 步驟6:將步驟5所得溶液靜置,檢驗,灌裝,即得成品。
【文檔編號】A61P31/04GK103623151SQ201310344623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8日
【發明者】馬建 申請人:馬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