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水腫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水腫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燈心草4-6、茵陳2-4、白術5-7、芍藥花3-5、葶藶子2-4、升麻6-8、紫蘇3-5、赤小豆10-15、牽牛花3-5、路路通2-4、萊菔子4-6、浮萍2-4、蓮蓬殼1-3、落花生葉5-7、玉米須3-5、貫眾2-4、水蠟燭根5-7、倒觸傘2-4、水菖蒲5-7、百節藕3-5、水八角1-3、一支箭2-4和天青地白草1-3;本發明組合物中的藥物組分經辯證配伍,在作用上相輔相成,具有協同作用,共奏利水滲濕、泄熱通淋、理氣健脾、活血消腫之功效,對水腫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水腫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水腫的中藥組合物,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水腫是指體內水液潴留,泛溢肌腠,引起肢體浮腫的疾病,浮腫多見于顏面四肢,嚴重者可波及全身,甚則產生胸水和腹水,水腫是全身氣化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與肺、脾、腎、三焦各臟腑密切相關,中醫認為,水腫因感受外邪,飲食失調,或勞倦過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調,脾失健運,腎失開合,膀胱氣化失常,導致的體內水液運行障礙,水濕停留,泛溢肌膚,引起頭面部、四肢、甚至全身浮腫。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水腫的中藥組合物。
[0004]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治療水腫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燈心草4-6、茵陳2-4、白術5-7、芍藥花3-5、葶藶子2-4、升麻6-8、紫蘇3-5、赤小豆10-15、牽牛花3_5、路路通2_4、萊菔子4_6、浮萍2-4、蓮蓬殼1-3、落花生葉5-7、玉米須3-5、貫眾2_4、水蠟燭根5_7、倒觸傘2_4、水菖蒲5-7、百節藕3-5、水八角1-3、一支箭2-4和天青地白草1-3。
[0005]治療水腫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燈心草5、茵陳3、白術6、芍藥花 4、葶藶子3、升麻7、紫蘇4、赤小豆12、牽牛花4、路路通3、萊菔子5、浮萍3、蓮蓬殼2、落花生葉6、玉米須4、貫眾3、水蠟燭根6、倒觸傘3、水菖蒲6、百節藕4、水八角2、一支箭3和天青地白草2。
[0006]用量和用法:服用本發明的湯劑,每日一劑,10天為一療程。
[000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組合物中的藥物組分經辯證配伍,在作用上相輔相成,具有協同作用,共奏利水滲濕、泄熱通淋、理氣健脾、活血消腫之功效,對水腫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實施例1:治療水腫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g)為:燈心草5、茵陳3、白術6、芍藥花4、葶藶子3、升麻7、紫蘇4、赤小豆12、牽牛花4、路路通3、萊菔子5、浮萍3、蓮蓬殼2、落花生葉6、玉米須4、貫眾3、水蠟燭根6、倒觸傘3、水菖蒲6、百節藕4、水八角2、一支箭3和天青地白草2。
[0009]用量和用法:服用本發明的湯劑,每日一劑,10天為一療程。
[0010]典型病例:
病例1:章某,男,42歲,全身乏力,肌肉酸痛,下肢浮腫,伴有失眠,心悸,頭昏和大便不暢等癥狀,舌淡紅,苔水滑,脈弦細,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一個療程,浮腫癥狀減少,無頭昏心悸感覺,繼續服用兩個療程,水腫癥狀完全消失,痊愈。[0011]病例2:舒某,男,64歲;全身皆腫,腹大脹滿,氣喘不能平臥,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一個療程后,浮腫癥狀減少,腹部腫脹減小,繼續服用兩個療程,水腫癥狀完全消失。
[0012]病例3:洪某,男,72歲;全身浮腫,雙下肢按之如泥,不能行走,并伴有心慌頭暈等癥狀,家人甚為擔心,服用本發明的中藥兩周,浮腫癥狀減少,繼續服用一個療程,水腫癥狀完全消失,痊愈。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水腫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燈心草4-6、茵陳2-4、白術5-7、芍藥花3-5、葶藶子2-4、升麻6_8、紫蘇3_5、赤小豆10-15、牽牛花3_5、路路通2-4、萊菔子4-6、浮萍2-4、蓮蓬殼1-3、落花生葉5_7、玉米須3_5、貫眾2_4、水蠟燭根5-7、倒觸傘2-4、水菖蒲5-7、百節藕3-5、水八角1_3、一支箭2_4和天青地白草1_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水腫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燈心草5、茵陳3、白術6、芍藥花4、葶藶子3、升麻7、紫蘇4、赤小豆12、牽牛花4、路路通3、萊菔子5、浮萍3、蓮蓬殼2、落花生葉6、玉米須4、貫眾3、水蠟燭根6、倒觸傘3、水菖蒲6、百節藕4、水八角2、 一支 箭3和天青地白草2。
【文檔編號】A61K36/899GK103520523SQ201310405904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9日
【發明者】吳承菊 申請人:吳承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