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孕婦妊娠初期安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孕婦妊娠初期安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該中藥包括當歸、白芍、茯苓、川芎、白術、黨參、黃芪、雞蛋殼、生姜等中藥成分,本藥物通過合理的配伍,君臣佐使,使藥物達到較好的療效,療效顯著,尤其適用于習慣性流產(chǎn)的患者;制備方法簡單方便易行,成本低。
【專利說明】一種孕婦妊娠初期安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中藥【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孕婦妊娠初期安胎中藥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
[0002]流產(chǎn)是指妊娠在28周前終止,胎兒體重在1000g以下者流產(chǎn)發(fā)生在妊娠12周以前稱早期流產(chǎn),一般多與遺傳因素,母內(nèi)分泌失調(diào)及免疫學因素等有關;發(fā)生在12-28周的為晚期流產(chǎn),多與子宮畸形、宮頸發(fā)育不良、血型不合及母患疾病等因素有關。根據(jù)患者就診時的情況,可分為先兆流產(chǎn)、難免流產(chǎn)、不全流產(chǎn)、完全流產(chǎn)、過期流產(chǎn)、習慣性流產(chǎn)及感染性流產(chǎn)。
[0003]習慣性流產(chǎn)是指連續(xù)發(fā)生3次以上者,其臨床癥狀以陰道出血,陣發(fā)性腹痛為主,習慣性流產(chǎn),由于病因不清,無有效分類方法,臨床醫(yī)生多在先兆流產(chǎn)階段盲目的給予孕激素或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予以所謂的安胎治療,對孕婦及胎兒的副用作大,效果不理想。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是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孕婦妊娠初期安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該中藥在妊娠初期服用,具有安胎、保胎、抗墮的療效,可有效防止孕婦的流產(chǎn)。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孕婦妊娠初期安胎的中藥,該中藥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備而成:當歸25份、白芍15份、茯苓15份、川芎25份、澤瀉15份、白術25份、紫河車25份、黨參25份、黃芪25份、麥冬30份、甘草10份、紫蘇35份、菟絲子35份、土木香25份、苧麻根25份、仙靈脾12份、大率25份、枸杞子5份、大風草8份、花生殼5份、西洋參10份;雞蛋殼5份;生姜15份。
[0007]—種孕婦妊娠初期安胎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8]1)、取上述重量份的土木香、大棗、枸杞子、當歸、西洋參、白芍、菟絲子、麥冬、川芎、茯苓、甘草、白術、仙靈脾、黨參、黃芪清洗后加總原料藥重量10倍水煎煮,加熱沸騰后煎煮30分鐘,濾出得藥汁A、再加入總原料藥重量5倍水煎煮,加熱沸騰后煎煮20分鐘,濾出得藥汁B,再加入總原料藥重量5倍水煎煮,加熱沸騰后煎煮10分鐘,濾出得藥汁C:
[0009]2)、將上述質(zhì)量份的雞蛋殼燒至碳狀,研磨得細粉D,將上述質(zhì)量份的花生殼燒至碳狀,研磨得細粉E ;
[0010]3)、將上述重量份的生姜搗爛,得姜汁和姜渣;
[0011]4)、合并藥汁A、藥汁B、藥汁C,在合并液中加入細粉D、細粉E、姜汁和姜渣,然后加熱至沸騰,即得藥物。
[0012]當歸: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燥滑腸。
[0013]白芍:補血柔肝、平肝止痛、益氣,白芍中的芍藥甙有抗菌、解熱、抗炎、增加冠狀動脈流量、改善心肌營養(yǎng)血流、擴張血管、對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鎮(zhèn)靜、鎮(zhèn)痛、解痙、抗?jié)儭⒄{(diào)節(jié)血糖的作用,白芍煎劑能抑制痢疾桿菌、肺炎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等
[0014]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化痰,寧心安神,敗毒抗癌,藥性平和,利濕而不傷正氣,為安胎首選。
[0015]川芎:行氣活血,鎮(zhèn)靜安神,抗菌消炎,益氣補血。
[0016]白術: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燥濕利水,化痰,止汗,安胎,增食欲;白術含有揮發(fā)油、蒼術醇、蒼木酮以及對身體有補益作用的維生素A。
[0017]黨參: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nèi)熱消渴等
[0018]黃芪:益氣固表、斂汗固脫、利水消腫。[0019]麥冬: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
[0020]甘草: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解毒,久服輕身延年。生用瀉火熱,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熱,緩正氣,養(yǎng)陰血,補脾胃,潤肺。
[0021]菟絲子:氣和性緩,能浮能沉,具有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健脾固胎。
[0022]土木香:健脾和胃,調(diào)氣解郁,止痛安胎。
[0023]仙靈脾: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
[0024]大棗: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
[0025]枸杞子:養(yǎng)肝、滋腎、潤肺、補氣養(yǎng)血。
[0026]花生殼:斂肺止咳。
[0027]西洋參:補氣養(yǎng)陰,清熱生津,用于氣虛陰虧,內(nèi)熱,西洋參有抗疲勞、抗氧化、抗應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凝固性的作用。
[0028]生姜:和中止嘔,發(fā)汗解表,溫和血脈。
[0029]當歸、白芍、川芎、白術、仙靈脾、大棗、枸杞子、菟絲子、黨參、黃芪和西洋參具有補中益氣,活血除煩渴的作用,麥冬、紫蘇具有潤肺清心,甘草調(diào)和諸藥,土木香止血止痛,生姜溫和血脈,花生殼、雞蛋殼為藥引,不使用花生殼、雞蛋殼見效較慢,但也能起到作用,使用花生殼、雞蛋殼后藥效顯著。
[0030]本藥物通過合理的配伍,君臣佐使,使藥物達到較好的療效,療效顯著,尤其適用于習慣性流產(chǎn)的患者。
[0031]將所得藥物的煎劑均分成三份,早中晚各服一次,服藥期間,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海鮮,5天為一療程,一般服用5個療程即可,相鄰兩療程之間停藥三天。
【具體實施方式】
[0032]實施例1,一種孕婦妊娠初期安胎的中藥,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土木香25份、大棗25份、枸杞子5份、當歸25份、西洋參10份、白芍15份、菟絲子35份、茯苓15份、生姜15份、麥冬30份、川芎25份、甘草10份、白術25份、仙靈脾12份、黨參25份、黃芪25份、花生殼5份、雞蛋殼5份。
[0033]其中,重量份的單位是克,每份即每克。
[0034]上述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35]I)、取上述重量份土木香、大棗、枸杞子、當歸、西洋參、白芍、菟絲子、麥冬、川芎、茯苓、甘草、白術、仙靈脾、黨參、黃芪清洗后加總原料藥重量10倍水煎煮,加熱沸騰后煎煮30分鐘,濾出得藥汁A、再加入總原料藥重量5倍水煎煮,加熱沸騰后煎煮20分鐘,濾出得藥汁B,再加入總原料藥重量5倍水煎煮,加熱沸騰后煎煮10分鐘,濾出得藥汁C:
[0036]2)、將上述質(zhì)量的雞蛋殼燒至碳狀,研磨得細粉D,將上述質(zhì)量份的花生殼燒至碳狀,研磨得細粉E ;
[0037]3)、將上述重量份的生姜搗爛,得姜汁和姜渣;
[0038]4)、合并藥汁A、藥汁B、藥汁C,在合并液中加入細粉D、細粉E、姜汁和姜渣,然后加熱至沸騰,即得藥物。
[0039]我們選90例具有流產(chǎn)病癥的患者,其中,她們每個患者最少有過一次流產(chǎn)的經(jīng)歷,也有多次流產(chǎn)的經(jīng)歷,90例患者中有56例選用本發(fā)明所述藥物(治療組),有34例患者選擇醫(yī)院治療(對照組),即進行保胎、安胎治療,還有10例患者選擇不吃藥、不住院的保守治療(空白組)。
[0040]療效標準:
[0041]治愈:胎兒各項體征正常,順利進入預產(chǎn)期,孕婦身體無不良反應。
[0042]顯效:胎兒各項體征正常,生產(chǎn)時間比預產(chǎn)期提前3-4周,孕婦身體無不良反應。
[0043]有效:胎兒各項體征正常,時間超過28周。
[0044]無效:胎兒不足20周便出生。
[0045]表一
[0046]
【權利要求】
1.一種孕婦妊娠初期安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備而成:土木香25份、大棗25份、枸杞子5份、當歸25份、西洋參10份、白芍15份、菟絲子35份、茯苓15份、生姜15份、麥冬30份、川芎25份、甘草10份、白術25份、仙靈脾12份、黨參25份、黃芪25份、花生殼5份、雞蛋殼5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孕婦妊娠初期安胎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取上述重量份的土木香、大棗、枸杞子、當歸、西洋參、白芍、菟絲子、麥冬、川芎、茯苓、甘草、白術、仙靈脾、黨參、黃芪清洗后加總原料藥重量10倍水煎煮,加熱沸騰后煎煮30分鐘,濾出得藥汁A、再加入總原料藥重量5倍水煎煮,加熱沸騰后煎煮20分鐘,濾出得藥汁B,再加入總原料藥重量5倍水煎煮,加熱沸騰后煎煮10分鐘,濾出得藥汁C: 2)、將上述質(zhì)量份的雞蛋殼燒至碳狀,研磨得細粉D,將上述質(zhì)量份的花生殼燒至碳狀,研磨得細粉E ; 3)、將上述重量份的生姜搗爛,得姜汁和姜渣; 4)、合并藥汁A、藥汁B、藥汁C,在合并液中加入細粉D、細粉E、姜汁和姜渣,然后加熱至沸騰,即得藥物。
【文檔編號】A61K35/50GK103520665SQ201310439765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11日
【發(fā)明者】成紅 申請人: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