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安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劑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安胎,治療胎動不安和滑胎的藥物組合,該藥物由杜 仲炭、續斷、山藥、當歸、熟地黃、酒白芍、川穹、甘草等中藥材配制而成, 根據不同的診治癥候,此組方或有加減。本發明還涉及該藥物組合制劑的制備 方法。屬中醫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滑胎,即現代醫學之"習慣性流產"。是指墜胎或小產后,下次受孕仍如 期而墜,或屢孕屢墜,達三次以上者。本病臨床比較常見,針對本病,西醫尚 無特殊有效的藥物治療,而中醫對該病的治療,具有獨特優勢。
滑胎主要因先天不足、房勞過度、孕后縱欲損傷腎氣,胎失所系;或素體 氣血不足,大病久病失血耗氣,胎失所養;或素體陰虛內熱,胞絡不固等引起-常見證型有①腎氣虧虛型滑胎。屢孕屢墮,腰膝酸軟,眩暈耳鳴,神疲乏力, 面有黯斑,夜尿多,舌淡,有齒痕,脈沉弱。治宜補腎固胎。②氣血虛弱型滑 胎。屢孕屢墮,神疲乏力,心悸氣短,舌淡,脈細弱無力,治宣益氣養血。③ 陰虛內熱型滑胎。屢孕屢墮,兩顴潮紅,手足心熱,煩躁不寧,口干,形體消 瘦,舌紅,脈細數。治宜養陰清熱。
此癥主要機理是沖任損傷,胎元不固,或胚胎缺陷,不能成形,故而屢孕 屢墮。常見分型有腎氣虧損和氣血兩虛等。
一、 腎氣虧損
先天稟賦不足,腎氣未充,或因孕后房事不節,縱欲所傷,以致腎氣虧虛, 沖任不固,胎失所系,而致屢孕屢墮遂為滑胎。
二、 氣血兩虛
素體虛弱,氣血不足,或飲食、勞倦傷脾,氣血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 耗氣傷血,都可導致氣血兩虛,沖任不足,不能載胎養胎,故使屢孕屢墮而為 滑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滑胎、胎動不安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劑的 制備方法。該藥物組合基本上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杜仲炭200 300續斷150 2S0 山藥100 200 當歸75~175 熟地黃75~175酒白芍50 100 川芎25^75 甘草25 75
方解滑胎一證,源于肝腎虧虛,沖任不固。腎止精主生殖發育,腎虛則 任脈不固。肝止血沖脈為血海,肝血不足,胎失所養。故補肝腎即為固任沖。 養肝血即為益胎無。經曰"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二脈相滋故能有子"。故 本方以杜仲為君,取其性溫甘,歸肝腎、具有補肝腎,安胎之功用。續斷、山 藥為臣。續斷性苦溫,歸肝腎,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止血安胎之效用。山藥性 甘平,入脾腎具有補腎固精之作用。三藥相合,藥力充沛,針對主證,其力尤 強。佐藥及以四物湯(當歸、熟地黃、酒白芍、川芎)為主,此理血之本。保 胎必理其血,血旺則益胎元。甘草調和諸藥以之為使合之共奏固腎安胎之效。
根據滑胎病癥的證侯不同,本組合物可適當加減
1、 血熱者加黃芩25 "重量份
2、 體胖有濕痰者加白術25 75重量份
3、 氣郁不舒者加蘇梗、大腹皮、陳皮、砂仁各25 75重量份
4、 傷胎下血者加阿膠25~75重量份、艾葉炭50~100重量份、地榆炭50 100 重量份、柏葉炭50 100重量份、棕櫚炭50~100重量份、荊芥穗炭50~100重量 份。
白術可祛疾濕。黃芩則清血熱。砂仁能行氣開郁,亦為佐藥。 該藥物組合優選由如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杜仲炭220~280 續斷170~230 山藥120~180 當歸80~160 熟地黃80~160酒白芍60~90 川穹35~65甘草35^65 根據滑胎病癥的證侯不同,本組合物可適當加減-
1、 血熱者加黃苳3545重量份
2、 體胖有濕痰者加白術35^5重量份
3、 氣郁不舒者加蘇梗、大腹皮、陳皮、砂仁各3"5重量份
4、 傷胎下血者加阿膠35~65重量份、艾葉炭6M0重量份、地榆炭60^90 重量份、柏葉炭60~90重量份、棕櫚炭60 90重量份、荊芥穗炭60 90重量份。該藥物組合最好是由如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杜仲炭250 續斷200 山藥150 當歸125 熟地黃125 酒白芍75
川芎50 甘草50
根據滑胎病癥的證侯不同,本組合物可適當加減
1、 血熱者加黃芩50重量份
2、 體胖有濕痰者加白術50重量份
3、 氣郁不舒者加蘇梗、大腹皮、陳皮、砂仁各50重量份
4、 傷胎下血者加阿膠50重量份、艾葉炭75重量份、地榆炭75重量份、 柏葉炭75重量份、棕櫚炭7S重量份、荊芥穗炭7S重量份。
服用方法
滑胎一癥,易發生于妊娠第三、五、七月,因此必須提前服藥,以固保之a 即;于妊娠兩個半月開始,連續服藥一個月,至三個半月止,休息一個月。再 于四個半月開始服藥一個月,至五個半月止。休息一個月。再于六個半月開始, 服藥一個月,至七個半月止。即停止服藥。如妊娠第三、五、七月不發生流產, 即可保按期正常生產。
本發明所采用的中藥材均為中國藥典收載的品種,并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 現的
將組方中所述重量份的藥材粉碎成細粉,按制劑學方法制成丸劑,膠囊劑, 散劑等口服制劑。
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制劑中不添加任何輔料。 實驗例l將該組方制備成丸劑
按配方和重量份稱取凈藥材,用粉碎機粉碎成細粉,過抑 1柳目篩網,細 粉用純化水攪拌均勻,制成丸柁,上制丸機,制成適當大小的水丸。包裝后即 得。
實驗例2將該組方制備成散劑
按配方和重量份稱取凈藥材,用粉碎機粉碎成細粉,過80 100目篩網,細 粉裝袋。包裝后即得。 實驗例3將該組方制備成膠囊劑按配方和重量份稱取凈藥材,用粉碎機粉碎成細粉,過柳 100目篩網,細
粉按規格裝膠囊。包裝后即得。
實驗例4本組方臨床治療研究
為總結本方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治療的近百例病人進行了臨床觀察總結, 有效率達94%。有數例已下血二日余,用此方加止血藥,止血而胎亦安,亦收 滿意效果。有一例為中絕癥,即受孕后無故即胎死腹中而流產,S流產兩胎。 用此方治之,亦收顯效,產下健康胎兒。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l丸劑的制備
按照下列配方稱取組方的凈藥材
杜仲炭250 續斷200 山藥150
當歸125 熟地黃125 酒白芍75
川萼50 甘草SO
根據滑胎病癥的證侯不同,本組合物可適當加減
1、 血熱者加黃芩50重量份
2、 體胖有濕痰者加白術50重量份
3、 氣郁不舒者加蘇梗、大腹皮、陳皮、砂仁各50重量份
4、 傷胎下血者加阿膠50重量份、艾葉炭75重量份、地榆炭75重量份、 柏葉炭75重量份、棕櫚炭75重量份、荊芥穗炭75重量份。
將上述藥材均勻混合后,用粉碎機粉碎成細粉,過80 100目篩網,細粉用 純化水攪拌均勻,制成丸坨,上制丸機,制成適當每10丸重2g的水丸。包裝 后即得。
實施例2散劑的制備
按照下列配方稱取組方的凈藥材 杜仲炭250 續斷200 山藥l鄰 當歸125 熟地黃125酒白芍75
川芎50 甘草50
根據滑胎病癥的證侯不同,本組合物可適當加減 1、血熱者加黃芩50重量份2、 體胖有濕痰者加白術50重量份
3、 氣郁不舒者加蘇梗、大腹皮、陳皮、砂仁各50重量份
4、 傷胎下血者加阿膠鄰重量份、艾葉炭75重量份、地榆炭75重量份、 柏葉炭75重量份、棕櫚炭75重量份、荊芥穗炭75重量份。
將上述藥材均勻混合后,用粉碎機粉碎成細粉,過80 100目篩網,細粉按 每袋6g的規格裝袋。包裝后即得。 實施例3膠囊劑的制備
按照下列配方稱取組方的凈藥材-
杜仲炭250 續斷200 山藥150
當歸12S 熟地黃125 酒白芍75
川芎50 甘草50
根據滑胎病癥的證侯不同,本組合物可適當加減
1、 血熱者加黃芩50重量份
2、 體胖有濕痰者加白術50重量份
3、 氣郁不舒者加蘇梗、大腹皮、陳皮、砂仁各50重量份
4、 傷胎下血者加阿膠50重量份、艾葉炭75重量份、地榆炭75重量份、 柏葉炭75重量份、棕櫚炭75重量份、荊芥穗炭75重量份。
將上述藥材均勻混合后,用粉碎機粉碎成細粉,過80 100目篩網,細粉按 每粒裝2g的規格插囊。包裝后即得。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安胎功效,用于治療滑胎、胎動不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組分組成的杜仲炭 200~300續斷 150~250 山藥 100~200當歸 75~175 熟地黃 75~175 酒白芍 50~100川芎 25~75 甘草 25~75根據滑胎病癥的證侯不同,本組合物可適當加減①血熱者加黃芩25~75重量份②體胖有濕痰者加白術25~75重量份③氣郁不舒者加蘇梗、大腹皮、陳皮、砂仁各25~75重量份④傷胎下血者加阿膠25~75重量份、艾葉炭50~100重量份、地榆炭50~100重量份、柏葉炭50~100重量份、棕櫚炭50~100重量份、荊芥穗炭50~100重量份。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中各組分的重量份優選 杜仲炭220-280續斷170~230 山藥120~180當歸80-160 熟地黃80-160酒白芍60 90 川芎3"5 甘草35^6S 根據滑胎病癥的證侯不同,本組合物可適當加減;① 血熱者加黃芩35^65重量份② 體胖有濕痰者加白術35^65重量份③ 氣郁不舒者加蘇梗、大腹皮、陳皮、砂仁各35^65重量份④ 傷胎下血者加阿膠35~65重量份、艾葉炭仰~90重量份、地榆炭60~90 重量份、柏葉炭60^0重量份、棕櫚炭6(K90重量份、荊芥穗炭60 卯重量份。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合物,最好是由如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杜仲炭250 續斷200 山藥150當歸125 熟地黃125酒白芍75川穹50 甘草鄰根據滑胎病癥的證侯不同,本組合物可適當加減① 血熱者加黃芩50重量份② 體胖有濕痰者加白術50重量份③ 氣郁不舒者加蘇梗、大腹皮、陳皮、砂仁各50重量份④ 傷胎下血者加阿膠50重量份、艾葉炭75重量份、地榆炭75重量份、柏 葉炭75重量份、棕櫚炭75重量份、荊芥穗炭75重量份。
4、糧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可按照藥劑學方法將其制成丸劑、 散劑、膠囊劑等固體口服制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滑胎(習慣性流產)的中藥,它由杜仲炭、續斷、山藥、當歸、熟地黃、酒白芍、川芎、甘草等中草藥配制而成,并且根據不同的癥候或有加減。本發明同時公開了該制劑的制備方法。屬中醫藥技術領域。
文檔編號A61K36/88GK101411801SQ20071005616
公開日2009年4月22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07年10月15日
發明者李蓉杰, 王天驕 申請人:李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