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療血管狹窄的球囊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的一種用于治療血管狹窄的球囊結構,包括一導管(4)以及兩個獨立設置在導管(4)上的球囊曩體A、B,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囊囊體A和球囊囊體B相隔一定間距地分設在所述的導管(4)上,并經各自曩體腔部位的導管上設置的導氣孔(6)構成充、放氣通道;同時在所述兩球囊囊體及連接兩囊體的間距空間包裹狀設有一能隨兩球囊囊體同步擴張、收縮的網狀包裹圈(2)。不僅具有傳統擴張球囊所具有的擴張血管的功能,而且能夠通過兩球囊囊體之間設置的網狀包裹圈的轉動,實現對擴張段血管內壁上沉積的含膽固醇、類脂肪等的黃色物質進行適當的清除。既實現對血管的擴張,同時又能減少血管內壁有害物沉積。
【專利說明】用于治療血管狹窄的球囊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是一種用于治療血管狹窄的球囊結構。
【背景技術】
[0002]血管狹窄除了部分人群因先天的體質原因外,其余大部分人群均是由于后天的原因所造成。在后天形成的血管狹窄病癥中,由于血管中的血脂過高而導致的血粘度過高,以至在大、中動脈內膜出現含膽固醇、類脂肪等的黃色物質增多,多由脂肪代謝紊亂、神經血管功能失調引起血栓形成,從而出現供血障礙等。上述眾多原因引起的血管狹窄癥狀,如果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者,若管徑狹窄達75%以上,則可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腦動脈硬化可引起腦缺血、腦萎縮,或造成腦血管破裂出血,腎動脈粥樣硬化常引起夜尿、頑固性高血壓、嚴重者可有腎功能不全。腸系膜動脈粥樣硬化可表現為飽餐后腹痛便血等癥狀。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血管腔嚴重狹窄者可出現間歇性跛行、足背動脈搏動消失,嚴重者甚至可發生壞疽。目前針對血管狹窄所引起的上述癥狀,主要治療方法是通過服飲化學藥劑緩解血粘度、減緩動脈內膜上含膽固醇、類脂肪等的黃色物質積沾。
[0003]一般治療血管狹窄的方法為在狹窄處放置支架,然后使用球囊進行擴張進而將狹窄的血管通路打通,該種方式只是通過支架將血管簡單的擴充,在遇到狹窄比較嚴重的部位,使用支架進行血管擴充時,因為該處的血脂較厚,這樣對血管擴張時,血管壁被擴張的較嚴重,可能會導致血管壁因此失去彈性或者血管壁彈性減弱,在血壓升高時可能有血管破裂的風險;
[0004]此外,還有比較先進的技術手段,利用循環裝置,對全身的血液進行體外清洗、過濾,達到降低人體血液中的有害物質。但是這種方法費用昂貴,無法普遍推廣使用。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用于治療血管狹窄的球囊結構;治療血管狹窄,尤其是高血脂引起的血管狹窄,在擴張血管的同時能夠清除部分血脂,進而使血管擴張更加有效。
[0006]這種用于治療血管狹窄的球囊結構,包括一導管4以及兩個獨立設置在導管4上的球囊囊體A、B,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囊囊體A和球囊囊體B相隔一定間距地分設在所述的導管4上,并經各自囊體腔部位的導管上設置的導氣孔6構成充、放氣通道;同時在所述兩球囊囊體及連接兩囊體的間距空間包裹狀設有一能隨兩球囊囊體同步擴張、收縮的網狀包裹圈2。
[0007]所述網狀包裹圈的左端與球囊囊體A左端的囊體及導管固接,所述網狀包裹圈的右端與球囊囊體B右端的囊體及導管固接。
[0008]所述的導管與球囊囊體A左端的結合部位的管體上設有顯影標記5,所述的導管與球囊囊體B右端的結合部位的管體上設有顯影標記5。
[0009]撐開后球囊囊體的直徑為兩個囊體間的距離從40mm-150mm分布;[0010]根據以上技術方案提出的這種用于治療血管狹窄的球囊結構,不僅具有傳統擴張球囊所具有的擴張血管的功能,而且能夠通過兩球囊囊體之間設置的網狀包裹圈的轉動,實現對擴張段血管內壁上沉積的含膽固醇、類脂肪等的黃色物質進行適當的清除。既實現對血管的擴張,同時又能減少血管內壁有害物沉積。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發明的主體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發明使用前的狀態示意圖。
[0013]圖中:1_球囊囊體A2-網狀包裹圈3-球囊囊體B4-導管5-顯影標記6-導氣孔7-導管頂端。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如圖1、2所示的用于治療血管狹窄的球囊結構,包括一導管4以及兩個獨立設置在導管4上的球囊囊體A、B,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囊囊體A和球囊囊體B相隔一定間距地分設在所述的導管4上,并經各自囊體腔部位的導管上設置的導氣孔6構成充、放氣通道;同時在所述兩球囊囊體及連接兩囊體的間距空間包裹狀設有一能隨兩球囊囊體同步擴張、收縮的網狀包裹圈2。
[0015]所述網狀包裹圈的左端與球囊囊體A左端的囊體及導管固接,所述網狀包裹圈的右端與球囊囊體B右端的囊體及導管固接。
[0016]所述的導管與球囊囊體A左端的結合部位的管體上設有顯影標記5,所述的導管與球囊囊體B右端的結合部位的管體上設有顯影標記5。
[0017]所述球囊囊體撐開后的直徑為3`mm-10mm分布,兩個囊體間的距離為40mm-150mm分布;
[0018]本專利的特點:在使用支架前所述的導管整體呈圖2所示的狀態,將該球囊通過微創手術深入到血管的病變部位,隨后通過導管4對兩球囊囊體進行充壓,兩球囊囊體A、B在壓力的作用下擴張,帶動兩個球囊囊體間的網狀包裹圈2結構同步擴張,達到預定的直徑后,網狀結構繃緊,該網狀包裹圈會在擴張力的作用下嵌入到造成狹窄的血脂類沉積物形成的栓塞中。嵌入后在尾部輕輕旋轉導管,帶動網狀包裹圈旋轉,網狀包裹圈結構在旋轉過程中會對栓塞進行一定的切割或刮削,進而使栓塞部位有一定的物理清除,減少了支架擴張血管時血管的形變量。同時由于網狀結構有一定的彈力,在球囊收縮后,網眼變小,栓塞會積留在網狀包裹圈中,在導管撤出時,栓塞中的一些沉積物跟隨導管一起撤出。
[0019]本技術方案是使用兩個相同直徑的球囊,兩個球囊囊體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兩個球囊外圍(包括球囊之間的部分)使用有一定彈力的網狀結構包裹,在未工作時,球囊和網狀結構處于壓握狀態(如圖2所示),在手術過程中,球囊在壓力的情況下擴張進而使網狀結構繃緊,隨后又通過收縮從而起到物理清除作用;
[0020]在產品實際制作中,球囊囊體使用尼龍材料制作、在它和高分子管材之間的連接方式使用激光或者加熱焊接,在將兩個球囊囊體和高分子管子焊接完成后將導管前段的球囊使用硬度較小的材料制作成軟頭,使其易于穿越血管,軟頭和球囊囊體之間也采用機關焊接的方式完成,完成該焊接后將網狀結構使用加熱焊接的方式焊接在兩個球囊的外側。[0021]根據人體血管的特點,撐開后球囊的直徑以3mm-10mm為宜,兩個囊體間的距離以40mm-150mm為宜;圖2為壓縮后的圖式,其中球囊囊體采用壓握的方式使其直徑減小。
[0022]上述球囊結構的壓縮方式為業內普遍做法,利用設置在兩球囊囊體左右外側部位導管上的顯影標記確定整個囊 體在血管中的位置。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血管狹窄的球囊結構,包括一導管(4)以及兩個獨立設置在導管(4)上的球囊囊體A、B,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囊囊體A和球囊囊體B相隔一定間距地分設在所述的導管(4)上,并經各自囊體腔部位的導管上設置的導氣孔(6)構成充、放氣通道;同時在所述兩球囊囊體及連接兩囊體的間距空間包裹狀設有一能隨兩球囊囊體同步擴張、收縮的網狀包裹圈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血管狹窄的球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網狀包裹圈(2)的左端與球囊囊體A (I)左端的囊體及導管固接,所述網狀包裹圈(2)的右端與球囊囊體B (3)右端的囊體及導管固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血管狹窄的球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管與球囊囊體A左端的結合部位的管體上設有顯影標記(5),所述的導管與球囊囊體B右端的結合部位的管體上設有顯影標記(5)。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血管狹窄的球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囊體撐開后的直徑為兩個囊體間的距離為40`mm-150mm。
【文檔編號】A61M25/10GK103495255SQ201310475686
【公開日】2014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2日
【發明者】李長亮, 霍紅亞 申請人:上海凱利泰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