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丹毒的中藥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丹毒的中藥配方,它主要由下列原料藥制成:野菊花28~31份、土茯苓25~29份、忍冬藤13~16份、當歸11~14份、馬齒莧6~9份、蒲公英12~17份、川芎7~10份、赤芍8~11份、蟬衣5~8份、透骨草13~15份、雙花20~30份。同時,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治療丹毒的中藥配方的制備方法。本發明配方針對患者疾病采取調節人體失調平衡治療疾病,通過涂抹的方式能快速且根治丹毒,從根本上解決患者痛苦。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丹毒的中藥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配方,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治療丹毒的中藥配方 。
【背景技術】
[0002]丹毒是現代醫學認為的一種名鏈球菌侵入皮膚或黏膜內的網狀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疾病。其特征是:皮膚突然發紅,其顏色如丹涂脂染。目前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多因內有血熱,外感毒熱,內外合邪而發病。在治療上以清熱解毒,涼血散瘀為治。
【發明內容】
[0003]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丹毒的中藥配方,針對丹毒原因進行合理調節,從根本上治愈丹毒。
[0004]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治療丹毒的中藥的制備方法。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治療丹毒的中藥配方,它主要由下列原料藥制成:野菊花28~31份、土茯苓25~29份、忍冬藤13~16份、當歸1T14份、馬齒莧6~9、蒲公英12~17、川芎7~10份、赤芍8~11份、蟬衣5~8份、透骨草13~15份、雙花2(T30份。
[0006]進一步地,它主要由下列原料藥制成:野菊花31份、土茯苓29份、忍冬藤16份、當歸14份、馬齒莧9、蒲公英17、川芎10份、赤芍11份、蟬衣8份、透骨草15份、雙花30份。
[0007]進一步地,它主要由下列原料藥制成:野菊花28份、土茯苓25份、忍冬藤13份、當歸11份、馬齒莧6、蒲公英12、川芎7份、赤芍8~11份,蟬衣5~8份、透骨草13~15份、雙花20份。
[0008]本發明提供的另一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丹毒的中藥的制備方法,該方法為: 首先按照各原料藥的用量稱取各原料藥;然后將所有原料藥加水溫浸40飛0分鐘,再
煎煮二次,每次35~40分鐘,第一次加8~10倍量水,第二次加6、倍量水,合并煎煮液過濾,濾液減壓濃縮,直至60°C時的相對密度為1.1~1.2時停止濃縮,得浸膏,即為所述治療丹毒的中藥。
[0009]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治療丹毒的中藥配方及其制備方法,使用的草藥易取,配方及制備方法簡單,且配方針對患者疾病采取調節人體失調平衡治療疾病,通過涂抹的方式能快速且根治丹毒,從根本上解決患者痛苦。
【具體實施方式】
[0010]為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具體的闡述,但不可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上述
【發明內容】
所作的一些非本質的改進與調整,也視為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0011]實施例1
本實施例的一種治療丹毒的中藥配方,其各組分成分及重量:野菊花31份、土獲茶29份、忍冬藤16份、當歸14份、馬齒覓9、蒲公英17、川彎10份、赤芍11份、蟬衣8份、透骨草15份、雙花30份。[0012]上述治療丹毒的中藥的制備方法,該方法為:
首先按照各原料藥的用量稱取各原料藥;然后將所有原料藥加水溫浸40飛0分鐘,再煎煮二次,每次35~40分鐘,第一次加8~10倍量水,第二次加6、倍量水,合并煎煮液過濾,濾液減壓濃縮,直至60°C時的相對密度為1.1~1.2時停止濃縮,得浸膏,即為所述治療丹毒的中藥。
[0013]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一種治療丹毒的中藥配方,其各組分成分及重量:
野菊花28份、土茯苓25份、忍冬藤13份、當歸11份、馬齒莧6、蒲公英12、川芎7份、赤芍8份,蟬衣5份、透骨草13份、雙花20份。
[0014]上述治療丹毒的中藥的制備方法,該方法為:
首先按照各原料藥的用量稱取各原料藥;然后將所有原料藥加水溫浸40飛0分鐘,再煎煮二次,每次35~40分鐘,第一次加8~10倍量水,第二次加6、倍量水,合并煎煮液過濾,濾液減壓濃縮,直至60°C時的相對密度為1.1~1.2時停止濃縮,得浸膏,即為所述治療丹毒的中藥。
[0015]實施例3
本實施例的一種治療丹毒的中藥配方,其各組分成分及重量:
野菊花30份、土茯苓28份、忍冬藤15份、當歸12份、馬齒莧7、蒲公英15、川芎9份、赤芍10份、蟬衣7份、透骨草14份。
[0016]上述治療丹毒的中藥的制備方法,該方法為:
首先按照各原料藥的用量稱取各原料藥;然后將所有原料藥加水溫浸40飛0分鐘,再煎煮二次,每次35~40分鐘,第一次加8~10倍量水,第二次加6、倍量水,合并煎煮液過濾,濾液減壓濃縮,直至60°C時的相對密度為1.1~1.2時停止濃縮,得浸膏,即為所述治療丹毒的中藥。
[0017]實施例4
1、臨床資料:臨床選取35例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6例。年齡25~45歲20例,46~60歲10例,60歲以上者5例,發于頭面者8例,發于下肢者27例,發于下肢單側者30例,雙側者3例。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及中性白細胞明顯增高。首次發病21例,復發者14例。
[0018]2、治療方法:用實施例1至實施例3所制的中藥浸膏涂抹患處,每日早晚各涂抹一次,3天為I療程。觀察時間為4個療程。
[0019]3、療效標準:
臨床治愈:擦藥3~IOd內全身及局部癥狀消退;
好轉;擦藥3~IOd內全身癥狀消退,患肢腫脹未消;
無效:擦藥l(Tl5d內癥狀未改善。
[0020]4、治療結果:臨床治愈21例,好轉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0.91%。
[0021]實施例5
張某,男,55歲,工人。于2008年7月16日初診。雙下肢小腿部紅腫疼痛兩天,行走受限,右側較左側痛甚,伴惡寒,發熱,納差。查:兩小腿中下段皮膚色紅,按壓時紅色稍退。放手后恢復原狀,觸之疼痛。血自細胞計數9.0X 109/L,中性0.85,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診斷為丹毒,治以實施例2浸膏涂抹患處。3d后,發熱,惡寒消失,雙下肢紅腫疼痛減輕,繼用6d,雙下肢紅腫疼痛消 失。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丹毒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藥制成:野菊花28~31份、土茯苓25~29份、忍冬藤13、份、當歸If 14份、馬齒覓6、份、蒲公英12~17份、川芎7~10份、赤芍8~11份、蟬衣5~8份、透骨草13~15份、雙花20~3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丹毒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下列原料藥制成:野菊花31份、土茯苓29份、忍冬藤16份、當歸14份、馬齒莧9份、蒲公英17份、川芎10份、赤芍11份、蟬衣8份、透骨草15份、雙花30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丹毒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下列原料藥制成:野菊花28份、土茯苓25份、忍冬藤13份、當歸11份、馬齒莧6份、蒲公英12份、川芎7份、赤芍8份,蟬衣5份、透骨草13份、雙花20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丹毒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按照各原料藥的用量稱取各原料藥;然后將所有原料藥加水溫浸40飛0分鐘,再煎煮二次,每次35~40分鐘,第一次加8~10倍量水,第二次加6、倍量水,合并煎煮液過濾,濾液減壓濃縮,直至60°C時 的相對密度為1.1~1.2時停止濃縮,得浸膏,即為所述治療丹毒的中藥。
【文檔編號】A61K36/90GK103520599SQ201310513287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8日
【發明者】卞佳林 申請人:卞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