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尿毒癥的中藥湯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一種治療尿毒癥的中藥湯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制成的:人參10-15g,炙黃芪20-30g,白術10-15g,茯苓10-15g,當歸10-15g,川芎10-15g,丹參10-15g,白芍10-15g,熟地黃15-20g,阿膠10-15g,鹿角膠10-15g,補骨脂10-15g,肉桂5-10g,枸杞子20-30g,山藥15-20g,山茱萸10-15g,黃精10-15g,制首烏10-15g,白茅根15-20g,淡竹葉10-15g,薏苡仁20-30g,葶藶子20-30g,黃連5-10g,陳皮10-15g,姜半夏5-10g,枳殼10-15g,熟大黃10-20g,炙甘草5-10g。本發明配伍合理,易制備,費用低,服用方便,無毒副作用,療效好,療程短,不易復發,對治療尿毒癥有顯著的功效,有效率100%。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尿毒癥的中藥湯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尿毒癥的中藥湯。
【背景技術】
[0002]現代醫學認為,尿液在腎中生成,新陳代謝產生的絕大部分廢物隨尿排出。同時,腎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腎單位,還分泌腎素一血管緊張素,促紅細胞生成因子,前列腺素,活性維生素D等,維持和調節生命活動正常進行。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盂腎炎,腎小球動脈硬化癥,腎結核,泌尿道結石,結締組織病,糖尿病,痛風,多發性骨髓瘤,先天性多囊腎等均可造成一大部分腎單位毀壞。健存腎單位通過增加負荷,即腎小球增大,腎小管擴張延長,使腎功能仍可得到代償。若原發病變繼續發展,那么健存的腎單位會越來越少,當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下,尿比重下降,腎的貯備功能耗竭,腎功能失代償而病情則進入氮質血癥期,尿毒癥期。
[0003]尿毒癥是多種腎臟疾患的后期表現。其病程較長,臨床表現多數有乏力、納呆、泛惡、嘔吐、頭暈、頭痛、腰部疼痛、浮腫、鼻衄,小便一般并不減少,但后期明顯減少,大便干或溏薄,面色萎黃或灰滯,舌質多淡胖或有齒痕,或淡黯,脈象弦數或細數,或沉細,或遲。尿毒癥患者的臨床改變包括:代謝產物潴留;代謝性酸中毒;水電解質平衡失調;內分泌功能障礙等。上述改變嚴重影響機體各系統器官、細胞和酶的正常活動,出現消化,神經,造血,呼吸系統和皮膚組織的病理變化以及繼發細菌感染。如不及時治療,常可引起死亡。 [0004]目前,國內外對尿毒癥的治療通常采用“腎透析”或者“腎移植”的西醫療法。腎透析治標不治本,施治時病人不但痛苦還易感染,費用也高,只能短期維持患者的生命;腎移植要取健康人的一個腎實施移植,而且還有一系列異體排斥反應,費用更加昂貴,普通民眾患者在經濟上無力承受。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一種治療尿毒癥的中藥,具有療效好,療程短,不易復發,服用方便,費用低,無毒副作用的特點。
[0006]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尿毒癥的中藥湯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制成的:人參10-15g,炙黃芪20-30g,白術10-15g,茯苓10-15g,當歸10_15g,川芎 10-15g,丹參 10-15g,白芍 10-15g,熟地 15-20g,阿膠 10_15g,鹿角膠 10_15g,補骨脂10-15g,肉桂5-10g,枸杞子20-30g,山藥15-20g,山茱萸10_15g,黃精10_15g,制首烏10-15g,白茅根15-20g,淡竹葉10-15g,薏苡仁20-30g,葶藶子20_30g,黃連5_10g,陳皮10-15g,姜半夏5-10g,積殼10-15g,熟大黃10-20g,炎甘草5-10g。
[0007]藥理分析:本發明中藥中的人參:甘、微苦,平。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能。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贏,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炙黃芪:甘,溫。歸肺、脾經。具有益氣補中的功能。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白術:苦、甘,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能。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茯苓:甘、淡,平,歸心經、肺經、脾經、腎經。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逆,惡阻,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等癥。當歸:甘、辛、苦,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的功能。用于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能。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丹參:苦,微寒。人心,肝經。具有活血通絡,涼血消腫,除煩清心的功能。用于痛經,經閉,腹部腫塊,瘀血作痛癰腫瘡毒,煩熱不安。白芍:苦、酸,涼;歸肝、脾經;具有通順血脈、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的功能。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盜汗,頭痛、眩暈等病癥。熟地:甘;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血滋潤,益精填髓功能。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崩漏不止;肝腎陰虧;潮熱盜汗;遺精陽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軟;耳鳴耳聾;頭目昏花;須發早白;消渴;便秘;腎虛喘促。阿膠:甘,性平。歸肺、心、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功能。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心煩不眠,肺燥咳嗽。鹿角膠:具有溫補肝腎,益精養血的功能。用于陽痿滑精,腰膝酸冷,虛勞贏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陰疽腫痛。補骨脂:辛、苦,溫;歸腎、脾經。具有溫腎助陽,納氣,止瀉的功能。用于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外用治白癜風,斑禿等癥。肉桂:辛、甘,大熱,歸腎、脾、心、肝經。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之功效。用于陽痿,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陽虛眩暈,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虛寒吐瀉,寒疝,奔豚,經閉,痛經等 癥。枸杞子:甘,平。歸肝經;腎經;肺經。具有養肝;滋腎;潤肺的功能。用于肝腎虧虛;頭暈目眩;目視不清;腰膝酸軟;陽痿遺精;虛勞咳嗽;消渴引飲。山藥:甘,平。歸脾、肺、腎經。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功能。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山茱萸:酸、潘,微溫。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收斂固澀,固精縮尿,止帶止崩,止汗,生津止渴。用于腰膝酸痛,頭暈耳鳴,健忘,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月經不調,大汗虛脫,內熱消渴。黃精:甘,平。歸肺,脾,腎經。具有滋腎潤肺,補脾益氣的功能。用于治療脾胃虛弱,體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虛燥咳,精血不足,內熱消渴等癥。制首烏:苦、甘、澀,微溫。歸肝、心、腎經。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強筋骨,化濁降脂的功能。用于血虛萎黃,眩暈耳嗚,須發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崩漏帶下,高脂血癥。白茅根:甘,寒;歸心、肺、胃、膀胱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生津,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淡竹葉:甘淡,寒,無毒。歸心經、腎經。具有甘淡滲利,性寒清降,善導心與小腸之火下行而利尿通淋的功能。用于胸中疾熱、咳逆上氣、吐血、熱毒風、止消渴、壓丹石毒、消痰、治熱狂煩悶、中風失音不語、痛頭風、止驚悸、瘟疫迷悶、殺小蟲、除熱緩脾。薏苡仁:甘、淡,涼。歸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的功能。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腳氣,肺癰,腸癰,風濕痹痛,筋脈攣急及濕溫病。葶藶子:辛,苦;寒。歸肺經、心經、肝經、胃經、膀胱經。具有瀉肺降氣;祛痰平喘;利水消腫;泄逐邪的功能。用于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癰;水腫;胸腹積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之喘腫;瘰疬結核。黃連:苦,寒,無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能。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陳皮:辛、苦,溫。歸脾經、胃經、肺經。具有理氣健脾,調中,燥濕,化痰的功能。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姜半夏: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能。用于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枳殼:苦;酸;微寒。歸肺;脾;肝;胃;大腸經。具有破氣,行痰,消積的功能。用于胸膈痰滯,胸痞,脅脹,食積,噫氣,嘔逆,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熟大黃: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具有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的功能。用于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炙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和胃,益氣復脈的功能。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動悸,脈結代,可解附子毒。
[0008]制備及服用方法:將上述中草藥按照重量配比放入砂鍋中,加入涼水浸泡I小時,先用武火煮沸,再改文火煎30-40分鐘,取藥汁150ml ;再加入熱水,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30分鐘,取藥汁150ml,將兩遍煎得藥液混合后分兩次,早、晚飯后各用溫服150ml湯藥;每曰I劑。
[0009]本發明中藥治則:益氣養陰,溫陽補腎。人參、黃芪為君藥,著重補氣益氣作用;白術、獲茶、當歸、川;、丹參、白芍為臣藥,補氣養血活血;補骨脂、肉桂溫補腎陽;熟地、阿膠、鹿角膠、枸杞子、山藥、山茱萸、黃精、制首烏滋陰補腎;白茅根、淡竹葉、薏苡仁、葶藶子淡滲利濕為佐藥;黃連、陳皮、半夏、枳殼和胃理氣降逆止嘔,熟大黃清熱瀉火通便解毒;炙甘草調和諸藥為使。本發明配伍合理,易制備,費用低,服用方便,無毒副作用,療效好,療程短,不易復發,對治療尿毒癥有顯著的功效,有效率100%。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實施例1:一種治療尿毒癥的中藥湯劑,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制成的:人參10-15g,炙黃芪20-30g,白術10-15g,茯苓10-15g,當歸10_15g,川芎10_15g,丹參10-15g,白芍10-15g,熟地15-20g,阿膠10-15g,鹿角膠10_15g,補骨脂10_15g,肉桂5-10g,枸杞子20-30g,山藥15-20g,山茱萸10_15g,黃精10_15g,制首烏10_15g,白茅根15-20g,淡竹葉10-15g,薏苡仁20-30g,葶藶子20_30g,黃連5-10g,陳皮10_15g,姜半夏5-10g,積殼 10-15g,熟大黃 10-20g,炎甘草 5-10go
[0011]制備及服用方法:將上述中草藥按照重量配比放入砂鍋中,加入涼水浸泡I小時,先用武火煮沸,再改文火煎30-40分鐘,取藥汁150ml ;再加入熱水,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30分鐘,取藥汁150ml,將兩遍煎得藥液混合后分兩次,早、晚飯后各用溫服150ml湯藥;每曰I劑。
[0012]實施例2:—種治療尿毒癥的中藥湯劑,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制成的:人參10g,炙黃苗20g,白術IOg,獲茶IOg,當歸10g,川彎10g,丹參IOg,白茍IOg,熟地15g,阿膠IOg,鹿角膠IOg,補骨脂IOg,肉桂5g,枸杞子20g,山藥20g,山茱萸15g,黃精15g,制首烏15g,白茅根20g,淡竹葉15g,薏苡仁30g,葶藶子30g,黃連IOg,陳皮15g,姜半夏IOg,積殼15g,熟大黃20g,炎甘草10g。
[0013]實施例3:—種治療尿毒癥的中藥湯劑,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制成的:人參15g,炙黃芪30g,白術15g,茯苓15g,當歸15g,川芎15g,丹參15g,白芍15g,熟地20g,阿膠15g,鹿角膠15g,補骨脂15g,肉桂IOg,枸杞子30g,山藥15g,山茱萸10g,黃精IOg,制首烏IOg,白茅根15g,淡竹葉IOg,薏該仁20g,葶藶子20g,黃連5g,陳皮IOg,姜半夏5g,積殼10g,熟大黃10g,炎甘草5g。
[0014]一種治療尿毒癥的中藥湯劑臨床療效總結:
[0015]1、臨床資料
[0016]本發明在臨床上應用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最小年齡16歲,最大年齡60歲。最長病程20年,最短6個月。
[0017]原發病,慢性腎小球腎炎13例,高血壓腎損傷5例,腎盂腎炎9例,狼瘡腎病2例,多囊腎I例。 [0018]2、診斷標準:
[0019]關于慢性腎功能衰竭(CRF)尿毒癥診斷標準:(I)內生肌酐清除率(CCr)〈25% ;
(2)血肌酐(Cr)>451umol/L ; (3)血尿素氮(BUN) >17.9mmol/L ;⑷明顯貧血,消化道癥狀;
(5)代謝性酸中毒。
[0020]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中醫辨證為腎陽衰竭,濁氣上逆,面浮肢腫,納差腹脹,舌紫暗苔白滑,脈結代。
[0021]3、治療方法
[0022]給予本發明中藥湯劑服用,每日I劑,早、晚飯后各用溫服150ml湯藥。60天為I療程,連續治療2療程。
[0023]觀察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BUN (血尿素氮)、Cr (血肌酐)、HGB (血紅蛋白)、ALB (血清白蛋白)變化情況。
[0024]4、療效評定標準
[0025]臨床痊愈:癥狀完全消失,觀察項目大部分在正常范圍,隨訪半年無復發;
[0026]顯效:BUN下降≥30%,Cr下降≥30%,癥狀減輕或消失;
[0027]有效:BUN,Cr均下降≥20%,癥狀改善;
[0028]穩定BUN,Cr無惡化或略有下降,癥狀有改善;
[0029]治療前后癥狀或體征不減輕或加重,BUN, Cr無明顯改善或較治療前升高。
[0030]5、治療結果
[0031]服用本發明中藥湯劑30例患者,痊愈25例,顯效數3例,有效數2例,穩定數0例,無效數0例,總有效率100%。
[0032]6、典型病例
[0033]1、徐某,女,56歲患者。患者于5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頭暈、頭痛,當時無浮腫及胸悶,未予重視及診治,半年前感冒、發熱后出現周身乏力、雙下肢浮腫,胸悶、氣短,時有惡心、嘔吐,時常尿急、尿頻,遂至當地醫院就診,診斷: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期,腎性高血壓。給予腎毒清、倍他樂克片、波依定片等治療,癥狀未見緩解,有進一步惡化趨勢,經人介紹服用本發明藥物2個療程后,尿頻、尿急等癥狀明顯減輕,服藥4個療程后,癥狀完全消失,身體恢復健康。
[0034]2、方某,男,29歲,患有尿毒癥I年多時間,他是在一次重感冒之后,出現了困乏、浮腫、腹脹厭食等現象,長時間如此,后來發展至嘔吐嚴重,不能進食。到醫院檢查為腎病晚期尿毒癥,醫生告知需進行血液透析來維持,于是I年期間進行了多次的血液透析,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后經人介紹開始服用本發明藥物,服藥2個療程后,血肌酐明顯降下來,癥狀也明顯減輕,透析次數越來越少,服藥4個療程后,基本不需要進行血液透析,身體狀況明顯好轉,繼續服藥2個療程后,后經醫院`檢查,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半年后隨訪無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尿毒癥的中藥湯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制成的:人參10-15g,炙黃芪20-30g,白術10-15g,茯苓10-15g,當歸10_15g,川芎10_15g,丹參10_15g,白芍10-15g,熟地黃15-20g,阿膠10-15g,鹿角膠10_15g,補骨脂10_15g,肉桂5-10g,枸杞子20-30g,山藥15-20g,山茱萸10_15g,黃精10_15g,制首烏10_15g,白茅根15-20g,淡竹葉10-15g,薏苡仁20-30g,葶藶子20_30g,黃連5-10g,陳皮10_15g,姜半夏5-10g,積殼 10-15g,熟大黃 10-20g,炎`甘草 5-10go
【文檔編號】A61K36/8994GK103611004SQ201310606593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2日
【發明者】劉曉云, 王芳, 李媛春 申請人:劉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