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楊酸酰胺衍生物的結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水楊酸酰胺衍生物的結晶。具體地說,本發明公開了以下式1化合物:其使用Cu‐Kα輻射,在以2θ角度表示的粉末X‐射線衍射圖譜中,在約9.4°處有衍射峰。本發明還公開了該式1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包含它們的藥物組合物,以及該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合物、酯、前藥、異構體在制備用于治療或預防癌癥、炎癥、自身免疫疾病、糖尿病和糖尿病并發癥、感染、心血管疾病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藥物中的用途。本發明式1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藥物性質。
【專利說明】水楊酸酰胺衍生物的結晶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式I所示水楊酸酰胺衍生物的結晶,以及其制備方法。該水楊酸酰胺衍生物結晶可供治療癌癥、炎癥、自身免疫疾病、糖尿病和糖尿病并發癥、感染、心血管疾病和缺陷再灌注損傷。
【背景技術】
[0002]核因子kB(NF_kB, Nuclear factor-kappa B)活化參與各種疾病,包括癌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病毒復制、膿毒性休克、神經變性疾病、運動失調性毛細血管擴張癥(AT)、關節炎、哮喘、炎性腸病和其它炎性病癥。例如,革蘭氏陰性細菌脂多糖(LPS)活化NF-K B可產生膿毒性休克,因為NF-κ B過度激活許多細胞因子和修飾酶的轉錄,它們的表達延長可不利地影響關鍵器官,例如心臟和肝臟的功能(Arcaroli等.,2006 ;Niu 等.,2008)。
[0003]類似地,自身免疫疾病,例如全身性紅斑狼瘡也可能涉及NF-K B的活化。NF-κ B轉錄因子對于適當的樹突細胞成熟至關重要,其喪失是全身性紅斑狼瘡的標志(Kalergis等.,2008 ;Kurylowicz和Nauman, 2008),此外,在慢性阿爾茨海默病中,淀粉樣蛋白β肽導致反應活性氧中間體的產生,通過NF-kB位點間接活化基因表達(Giri等.,2005)。
[0004]骨的破壞性侵蝕或骨質溶解是炎性病癥,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RA)、牙周病和假體周圍骨質溶解的主要并發癥。RA是影響約1.0%美國成年人的自身免疫疾病,女性和男性之比是2.5到I (Lawrenc e等.,1998)。其標志是導致主要病態的漸進性關節破壞。牙周病非常普遍,影響全球高達90%的人口。眾所周知其是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Pihlstrom等.,2005)。盡管很普遍,但牙周骨侵蝕的發生機制仍不清楚,雖然看來是宿主對口腔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的反應觸發該過程。外源性植入物器件周圍的慢性骨再吸收作用導致假體周圍骨質溶解,直至喪失固定作用(Harris,1995),據信其是針對磨損碎片顆粒的先天免疫反應所致,獲得性免疫系統影響不大(Goldring等.,1986)。
[0005]雖然這些病癥由不同原因引發,通過各種途徑而進展,但這些病癥的病理性過程中的重要共同因素是發炎組織中NF-κ B途徑的組成型活化驅動的促炎性細胞因子過度產生。與全身性、激素調控的骨病理狀況,例如骨質疏松癥不同,這些病癥中發現的骨侵蝕大多定位于發炎的組織。在許多這些疾病中發現,這些發炎組織還產生促炎細胞因子,即,TNF-α、IL-1和IL-6,這些促炎細胞因子進而參與破骨細胞分化信號傳導和骨再吸收活性。因此,炎性骨質溶解是發炎組織中NF- K B驅動促炎細胞因子推動的破骨細胞募集和活化增強所致。
[0006]炎性腸病(IBD)包括涉及胃腸道的許多慢性復發性炎性疾病。IBD的兩種最常見的形式是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二者的區別在于獨特的組織病理學特性和免疫應答(Atreya等.,2008 ;Bouma和Strober,2003)。目前的治療療效有限,還可能有副作用使得患者和醫生渴望能控制這些疾病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質的新療法。
[0007]雖然導致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的確切病因尚未知,但通常認為是粘膜免疫系統對正常腸菌群的不當和正進行的活化導致(Tilg等.,2008)。因此,駐留型巨噬細胞、樹突細胞和T細胞活化并開始主要分泌NF- K B-依賴性趨化因子和細胞因子。NF- K B介導關鍵促炎介質的過度產生導致人IBD和結腸炎動物模型的啟動和進展(Neurath等.,1998 ;Wirtz和Neurath,2007)。具體地說,IBD患者的巨噬細胞表現出高水平的NF- k B DNA結合活性并伴有白介素(IL) 1、IL6和腫瘤壞死因子TNFa的產生增加(Neurath等.,1998)。此外,NF-K B在活化T輔助細胞I(Thl)和T輔助細胞2(Th2)細胞因子中起到關鍵作用,二者是促進和維持炙癥所需(Barnes,1997)。由于NF- k B在IBD中起到的核心作用,人們付出大量努力試圖開發靶向該途徑的療法。
[0008]NF-KB顯示在來自乳腺、卵巢、結腸、胰腺、甲狀腺、前列腺、肺、頭頸、膀胱和皮膚腫瘤的許多癌癥衍生細胞系中組成型表達(Calzado等.,2007)。B-細胞性淋巴瘤、霍奇金病、T-細胞性淋巴瘤、成人T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中也觀察到。NF-k B作為防御性應答的一部分是正常炎癥的關鍵介質;然而,慢性炎癥可導致癌癥、糖尿病和許多上述其它疾病。已鑒定了幾種促炎基因產物在致癌過程、血管發生、侵襲和腫瘤細胞轉移中介導關鍵作用。這些基因產物有 TNF- a 及其超家族的成員,IL-1 a、IL-1D、IL-6、IL-8、IL-18、趨化因子、MMP-9、VEGF,C0X-2和5-L0X。所有這些基因的表達主要由轉錄因子NF- k B調控,其在大多數腫瘤中有組成型活性并由致癌物(例如香煙的煙)、腫瘤促進劑、致癌性病毒蛋白(HIV-tat、KHSV,EBV-LMPl、HTLVl-tax、HPV、HCV 和 HBV)、化療劑和 y 射線誘導(Aggarwal 等?,2006)。這些觀察結果暗示抑制NF-k B的抗炎劑應該可能用于預防和治療癌癥。
[0009]流感病毒蛋白血凝素還活化NF- K B,該活化可導致細胞因子的病毒誘導和一些流感相關癥狀(Flory 等?,2000 ;Pahl 和 BaeueR1e, 1995)。
[0010]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脂質活化NF-K B,然后活化其它基因,例如炎性細胞因子(Liao等.,1994)。此外,動脈粥樣硬化易感小鼠在喂食致動脈粥樣硬化飲食時顯示NF- K B活化,因為它們對脂質過氧化產物累積、炎性基因誘導和NF- K B轉錄因子活化相關的動脈粥樣硬化病損形成敏感(Liao等.,1994)。動脈粥樣硬化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凝血酶,其通過NF- K B活化而刺激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Maruyama等.,1997)。I k B阻遏蛋白的截短形式(IkBci)顯示是電離輻射超敏性的原因,在組成型水平NF-k B-活化的運動失調性毛細血管擴張癥(AT)細胞中其對DNA合成調控有缺陷(Jung等.,1995)。AT細胞的I K Ba中的該突變顯示導致NF-k B途徑組成型活化的阻遏蛋白滅活。鑒于所有這些發覡,NF-kB的異常活化或表達明顯與各種病理學狀況相關。
[0011]人單核細胞中,HIV-1的感染和生命周期與NF-k B途徑緊密相連。病毒感染導致NF- K B活化,從而產生AIDS標志性的T細胞過度刺激和最終耗盡(綜述見(Argyropoulos和Mouzaki,2006)。例如,NF-k B調節作為HIV-1關鍵受體的CCR5的表達(Liu等.,1998)。CCR-5啟動子的缺失分析證明3’ -遠端NF-k B/AP-1位點的喪失使得轉錄降低>95%(Liu等.,1998)。這些研究提示NF-K B的組成型表達導致CCR-5受體信息急劇降低。由于靶T-細胞表面上CCR5的表達水平影響HIV-1進入動力學特性(Ketas等?,2007 ;Platt等?,1998 ;Reeves等.,2002),下調CCR5可約束大量產生病毒庫的感染細胞群擴散。還有報道說NF- K B影響CXCR4表達(Helbig等?,2003),提示NF- k B抑制劑可能同樣有效抗感染后期期間出現的X4-向性分離物。整合的DNA-前-病毒的轉錄需要NF-k B(Baba,2006 ;1rdanskiy 等.,2002 ;Mukerjee 等.,2006 ;Palmieri 等.,2004 ;Rizzi 等.,2004 ;Sui等.,2006 ;ffilliams等.,2007)。事實上,缺乏NF-κ B活化導致具有潛伏病毒的細胞群產生,這是消除受感染患者的病毒的主要障礙(Williams等.,2006)。
[0012]NF-κΒ促進超過150種靶基因對炎性刺激物起反應而表達。這些基因包括白介素-1、-2、-6和腫瘤壞死因子受體(TNF-R)(這些受體介導凋亡并起到炎癥調節劑的作用)以及編碼免疫受體、絀胞粘附分子和酶,例如環加氧酶-1I和誘生型-氧化氮核酶(iNOS)的基因(Karin,2006 ;Tergaonkar,2006)。其還在病毒感染,例如HCV和HIV-1相關疾病的進展中起關鍵作用。
[0013]NF-κ B 家族的成員包括 RelA/p65、RelB, c_Rel、p50/pl05 (NF_ κ BI)和 ρ52/plOO (NF- κ B2) (Hayden 和 Ghosh, 2004 ;Hayden 等.,2006a ;Hayden 等.,2006b)。Rel 家族成員作為同源二聚體或異源二聚體起作用,對位于NF-κ B-調芐基因的啟動子結構域內的順式結合兀件的特異性不同(Bosisio等.,2006 ;Natoli等.,2005 ;Saccani等.,2004)。經典NF- κ B-由RelAlp65和p50異源二聚體構成,是NF- κ B研究得最清楚的形式(Burstein和Duckett,2003 ;Hayden和Ghosh,2004)和其中的參考文獻)。細胞刺激前,經典NF-κ B駐留在細胞質中作為與I κ Ba抑制蛋白結合的無活性復合物。NF-κΒ的誘導劑,例如細菌脂多糖、炎性細胞因子或HIV-1Vpr蛋白通過活仳磷酸化I κ Ba的I κ B-激酶復合物(IKK)而從細胞質復合物釋放活性 NF-κ B (Greten 和 Karin, 2004 ;Hacker 和 Karin, 2006 ; Israel,2000 ;Karin, 1999 ;Scheidereit, 2006)。I κ B的磷酸為隨后的泛素化和通過26S蛋白酶體降解提供了標記。游離NF-κ B 二聚體移位進入核,在核中刺激它們的靶基因轉錄。
[0014]外消旋脫羥基甲基環氧醌霉素(DHMEQ)的分子設計是依據從擬無枝菌酸菌(Amycolatopsis)分離的抗生素環氧醌霉素C(Chaicharoenpong等.2002)。DHMEQ是采用五步驟從2,5-二甲氧基苯胺合成的外消旋物。利用手性柱分離對映體產生(+)和(_)對映體。(_)-對映體顯示抑制NF- κ B強于(+)-對映體(Umezawa等.2004)。DHMEQ經鑒定為特異性抑制NF-κ B移位 入 核(Ariga等.2002)。具體地說,其以1:1的化學計量比共價修飾ρ65和其它Rel同源蛋白中的特定半胱氨酸殘基(Yammamoto等.2008)。作為NF-κ B抑制劑,在各種疾病的動物模型中廣泛測試了 DHMEQ,證明包括洽療實體瘤、血液惡性腫瘤、關節炎、腸缺血和動脈粥樣硬化在內的廣譜效力(Watanabe等.2006)。因此,DHMEQ可用作癌癥和炎癥的治療(Takeuchi等.2003)。CN1368954A(中國專利申請號00811487.0)公開了 DHMEQ (即其中的DHM2EQ,DHM2EQ和DHMEQ 二者在本文中具有相同的含義,可互換使用,在本發明中亦可稱為式I化合物或式I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中在最終步驟中,將溶解有DHMEQ的乙酸乙酯溶液減壓濃縮,使所得淡茶色固體懸浮于甲醇中,攪拌洗滌,得到終產物DHMEQ,已經發現,該結晶性產物具有較差的化學穩定性。
[0015]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仍然期待有一種以具有良好工藝特征的新方法來制備DHMEQ,特別是期待獲得一種具有優良性質例如具有優良穩定性的產物。
【發明內容】
[0016]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為臨床提供一種新穎的DHMEQ結晶,期待該結晶具有良好的性能例如穩定性,例如晶型本身穩定。本發明人發現通過特定工藝獲得的DHMEQ結晶具有良好的性能例如穩定性。本發明基于此發現而得以完成。[0017]為此,本發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下式I化合物:
[0018]
【權利要求】
1.式I化合物:
2.根據權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使用Cu-Ka輻射, 在以2 Θ角度表示的粉末X-射線衍射圖譜中,在約9.4°、和約18.9°處有衍射峰;或者 在以2 Θ角度表示的粉末X-射線衍射圖譜中,在約9.4°、約14.4°、和約18.9°處有衍射峰;或者 在以2Θ角度表示的粉末X-射線衍射圖譜中,在約9.4°、約14.4°、約18.9°、約23.9°、約26.8°、和約31.7°處有衍射峰;或者 在以2Θ角度表示的粉末X-射線衍射圖譜中,在約9.4°、約14.4°、約18.9°、約19.7°、約 20.1°、約 22.9°、約 23.9°、約 24.6°、約 26.0°、約 26.8°、約 27.4°、約28.5°、約 31.7。、約 32.3。、約 33.5。、約 34.0。、約 35.4。、約 36.2。、和約 38.2。處有衍射峰。
3.根據權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使用Cu-Ka輻射,在以2Θ角度表示的粉末X-射線衍射圖譜中,在9.4°處的±0.2°或±0.1°的范圍有衍射峰;例如,在9.4° ±0.2°處有衍射峰。
4.根據權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使用Cu-Ka輻射,在以2Θ角度表示的粉末X-射線衍射圖譜中,在9.4°和18.9°處的±0.2°或±0.1°的范圍有衍射峰;例如,在9.4° ±0.2° 和 18.9。±0.2° 處有衍射峰。
5.根據權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使用Cu-Ka輻射, 在以2 Θ角度表示的粉末X-射線衍射圖譜中,在9.4°、14.4°和18.9°處的±0.2°或±0.1°的范圍有衍射峰;例如,在9.4° ±0.2°、14.4° ±0.2°和18.9° ±0.2°處有衍射峰;或者 在以2Θ角度表示的粉末X-射線衍射圖譜中,在9.4°、14.4°、18.9°、23.9°、·26.8°和31.7°處的±0.2°或±0.1 °的范圍有衍射峰;例如,在9.4 ° ±0.2°、·14.4° ±0.2。,18.9° ±0.2。,23.9° ±0.2。,26.8° ±0.2。和 31.7。±0.2。處有衍射峰;或者 在以2Θ角度表示的粉末X-射線衍射圖譜中,在9.4°、14.4°、18.9°、19.7°、·20.1 °、22.9 °、23.9 °、24.6 °、26.0 °、26.8 °、27.4 °、28.5 °、31.7 °、32.3 °、·33.5°、34.0°、35.4。,36.2° 和 38.2。處的 ±0.2° 或 ±0.1。的范圍有衍射峰;例如,在 9.4。 ±0.2°、14.4° ±0.2°、18.9° ±0.2°、19.7° ±0.2°、20.I ° ±0.2°、·22.9° ±0.2°、23.9° ±0.2°、24.6 ° ±0.2°、26.0 ° ±0.2°、26.8 ° ±0.2°、,27.4° ±0.2°、28.5° ±0.2°、31.7 ° ±0.2°、32.3 ° ±0.2°、33.5 ° ±0.2°、,34.0° ±0.2。,35.4° ±0.2。,36.2° ±0.2。和 38.2° ±0.2。處有衍射峰。
6.根據權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使用Cu-Ka輻射,具有基本上如圖1所示的粉末X-射線衍射圖譜。
7.根據權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使用Cu-Ka輻射,在以20角度表示的粉末X-射線衍射圖譜中,在約9.4°處有衍射峰,并且該衍射峰的I/1值以100計,2 0約18.9°處的衍射峰的I/1值大于50,優選大于60,例如在60~90之間,例如在60~80之間。
8.制備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化合物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在加熱條件下(例如在40~80°C下)將式I化合物溶解于DMF中(例如每I重量份的式I化合物溶解于2~5重量份的DMF中),向該溶液中加入無水乙醇(例如其體積是DMF的4~8倍),冷卻析晶,濾出沉淀,用無水乙醇洗滌,真空干燥,即得;進一步地,其中在加入所述無水乙醇的同時,還添加有冰乙酸。在一個實施方案中,所述添加的冰乙酸的重量是所述式I化合物的0.1 ~0.5 倍。
9.一種藥物組合物,其中包含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化合物和藥學可接受的載體。
10.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合物、酯、前藥、異構體在制備用于治療或預防癌癥、炎癥、自身免疫疾病、糖尿病和糖尿病并發癥、感染、心血管疾病和缺血-再灌注損傷 的藥物中的用途。
【文檔編號】A61K31/625GK103588732SQ201310634829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日
【發明者】馬俊, 余衛麟 申請人:深圳萬和制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