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小兒龜頭炎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小兒龜頭炎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它主要是由紅根、地膚子、紫草、荊芥、大蒜、仙鶴草、馬齒莧、皂角刺、苦參、牛膝等藥物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備而成,本發(fā)明藥物具有清熱解毒,散血消腫,拔毒排膿的功能,用于治療小兒龜頭炎見效快,療效好,無毒副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小兒龜頭炎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小兒龜頭炎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中藥領(lǐng)域。
技術(shù)背景
[0002]小兒龜頭炎是指小兒龜頭部由外傷、刺激或感染等因素引起的黏膜的炎癥。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如局部的各種物理因素刺激、包皮過長、包莖、包皮垢刺激、各種感染等。由于西藥無法有效治療小兒龜頭炎,因此人們對快速有效治療小兒龜頭炎的中藥藥物存在極大的需求,至今為止,還沒有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本發(fā)明的有關(guān)報道。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人依據(jù)中醫(yī)理論的研究和臨床試驗的反復(fù)驗證,終于找到了有效治療小兒龜頭炎的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fā)明。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更有效的治療小兒龜頭炎的中藥組合藥物。
[0005]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了該中藥組合藥物的制備方法。
[0006]本發(fā)明藥物是選擇紅根、地膚子、紫草、荊芥、大蒜、仙鶴草、馬齒莧、皂角刺、苦參、牛膝、白僵蠶、芫花、蚤休、珍珠粉、蜂蜜藥物進(jìn)行組合制備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小兒龜頭炎的復(fù)發(fā)。選用紅根是因為其性味辛麻,有清熱消炎,拔膿的功能,治疔瘡,無名腫毒,腮腺炎,乳癰。選用地膚子是因為其性味甘苦,寒,入腎、膀胱經(jīng),有利小便,清濕熱的功能,治小便不利,淋病,`帶下,疝氣,風(fēng)疹,瘡毒,疥癬,陰部濕癢。選用紫草是因為其性味苦苦,寒,入心包絡(luò)、肝經(jīng),有涼血,活血,清熱解毒的功能,治溫?zé)岚哒睿瑵駸狳S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濁,血痢,熱結(jié)便秘,燒傷,濕疹,丹毒,癰瘍。選用荊芥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肺、肝經(jīng),有發(fā)表,祛風(fēng),理血的功能,炒炭止血,治感冒發(fā)熱,頭痛,咽喉腫痛,中風(fēng)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產(chǎn)后血暈,癰腫,瘡疥,瘰疬。選用大蒜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脾、胃、肺經(jīng),有行滯氣,暖脾胃,消癥積,解毒,殺蟲的功能,治飲食積滯,脘腹冷痛,水腫脹滿,泄瀉,痢疾,瘧疾,百日咳,癰癰腫毒,白禿癬瘡,蛇蟲咬傷。選用仙鶴草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平,入肺、肝、脾經(jīng),有止血,健胃的功能,治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赤白痢疾,崩漏帶下,勞傷脫力,癰腫,跌打、創(chuàng)傷出血。選用馬齒莧是因為其性味酸,寒,入大腸、肝、脾經(jīng),有清熱解毒,散血消腫的功能,治熱痢膿血,熱淋,血淋,帶下,癰腫惡瘡,丹毒,瘰疬。選用皂角刺是因為其性味辛,溫,有搜風(fēng),拔毒,消腫,排膿的功能,治癰腫,瘡毒,癘風(fēng),癬瘡,胎衣不下。選用苦參是因為其性味苦,寒,入肝、腎、大腸、小腸經(jīng),有清熱,燥濕,殺蟲的功能,治熱毒血痢,腸風(fēng)下血,黃疸,赤白帶下,小兒肺炎,疳積,急性扁桃體炎,痔漏,脫肛,皮膚瘙癢,陰瘡濕癢,瘰疬,燙傷。選用牛膝是因為其性味甘苦酸,平,入肝、腎經(jīng),生用散瘀血,消癰腫,治淋病,尿血,經(jīng)閉,癥瘕,難產(chǎn),胞衣不下,產(chǎn)后瘀血腹痛,喉痹,癰腫,跌打損傷,熟用補肝腎,強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肥拘攣,痿痹。選用白僵蠶是因為其性味辛咸,平,入肝、肺、胃經(jīng),有祛風(fēng)解痙,化痰散結(jié)的功能,治中風(fēng)失音,驚癎,頭風(fēng),喉風(fēng),喉痹,瘰疬結(jié)核,風(fēng)瘡癮疹,丹毒,乳腺炎。選用芫花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溫,有毒,有逐水,滌痰的功能,治咳喘,水腫,脅痛,癰腫。選用蚤休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寒,有毒,入心、肝經(jīng),有清熱解毒,平喘止咳,熄風(fēng)定驚的功能,治癰腫,疔瘡,瘰疬,喉痹,慢性氣管炎,小兒驚風(fēng)抽搐,蛇蟲咬傷。選用珍珠母是因為其性味咸,涼,入心、肝兩經(jīng),有平肝,潛陽,定驚,止血的功能,治頭眩,耳鳴,心悸,失眠,癲狂,驚癎,吐血,衄血,婦女血崩。選用蜂蜜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肺、脾、大腸經(jīng),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功能,治肺燥咳嗽,腸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淵,口瘡,湯火燙傷,解烏頭毒。
[0007]【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組分的藥物用量也是發(fā)明人經(jīng)過大量摸索總結(jié)得出的,各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圍內(nèi)都具有較好的療效
紅根 2-6克地膚子 5-10克紫草 8-15克 荊芥 8-15克大蒜 6-12克仙鶴草 6-15克 馬齒莧 8-16克皂角刺 2-8克苦參 2-6克 牛膝 5-10克白僵蠶 1-4克芫花 4-10克 蚤休 5-10克珍珠粉 5-12克蜂蜜 40-100克 優(yōu)選為
紅根 4克地膚子 6克紫草 10克
荊芥 10克大蒜 8克仙鶴草 8克
馬齒莧 10克皂角刺 4克苦參 4克 牛膝 6克白僵蠶 2克芫花 5克
蚤休 6克珍珠粉 8克蜂蜜 50克
本發(fā)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一、備料
1、紅根: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2、地膚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篩去碎屑;
3、紫草:洗凈,潤透,切片,曬干;
4、荊芥:揀凈雜質(zhì),用水略泡,撈出切段,曬干;
5、大蒜:取新鮮大蒜,撥去外皮;
6、仙鶴草:除去雜質(zhì)殘根,洗凈,潤透,切斷,曬干;
7、馬齒莧:揀凈雜質(zhì),除去殘根,以水稍潤,切段曬干;
8、皂角刺:揀去雜質(zhì),用水浸泡,潤透后切片,曬干;
9、苦參:揀凈雜質(zhì),除去殘莖,洗凈泥土,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10、牛膝:揀去雜質(zhì),洗凈,潤軟,去蘆,切段,曬干;
11、白僵蠶:揀去絲毛,洗凈灰土,曬干;
12、芫花:揀凈雜質(zhì),篩去泥土;
13、蚤休: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干燥;
14、珍珠母:揀去雜質(zhì),敲成碎塊,篩去灰屑;
15、蜂蜜:取純凈的蜂蜜,用文火熬煉,過濾去沫。
[0008]二、制備
1、將所述數(shù)量的紅根、地膚子、紫草、荊芥、大蒜、仙鶴草、馬齒莧、皂角刺、苦參、牛膝、白僵蠶、芫花、蚤休、珍珠母分別碾碎,共搗為泥狀。
[0009]2、在搗好的上述藥泥中加入所述重量的蜂蜜調(diào)勻成稀膏狀即得。
[0010]本發(fā)明藥物具有清熱解毒、散血消腫、拔毒排膿的功能,用于治療小兒龜頭炎見效快、療效好、不復(fù)發(fā)。
[0011]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jìn)一步闡述本發(fā)明藥物的有益效果,這些試驗包括本發(fā)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和臨床療效觀察試驗。
[0012][試驗例I]本發(fā)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
取西德兔30只,雌雄兼用,體重2.0-2.5kg,先將家兔腹部毛發(fā)去除裸露出皮膚,然后將調(diào)好的藥物外敷在家兔腹部裸露皮膚處,然后用紗布纏縛,每天敷藥一次,連續(xù)外敷5天,每天觀察給藥反應(yīng),結(jié)果表明家兔活動、飲食正常,藥物無不良毒副作用。
[0013][試驗例2]本發(fā)明藥物的臨床療效觀察
1、一般資料
收治門診患者共50例。
[0014]2 、診斷標(biāo)準(zhǔn)
小兒龜頭炎起病初期輕者,僅陰莖頭和包皮內(nèi)板潮紅,并伴有瘙癢感。重者可出現(xiàn)疼痛和觸痛;后期包皮內(nèi)可發(fā)生表淺潰瘍,有黃色或乳酪樣分泌物,常伴有臭味;局部紅腫,可影響排尿和有排尿痛。
[0015]3、治療方法
選用上述藥劑,給患者涂于患處,每日敷藥兩次,15天為一個療程,連續(xù)敷藥兩個療程。
[0016]4、療效評定標(biāo)準(zhǔn)
顯效:小兒龜頭炎癥狀痊愈,恢復(fù)正常;
好轉(zhuǎn):小兒龜頭炎癥狀減輕,病情逐步好轉(zhuǎn);
無效:達(dá)不到好轉(zhuǎn)標(biāo)準(zhǔn)者。
[0017]5、治療結(jié)果(見下表):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小兒龜頭炎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范圍內(nèi)的原料藥制成: 紅根2-6克地膚子5-10克紫草8-15克 荊芥8-15克大蒜6-12克仙鶴草6-15克 馬齒莧8-16克皂角刺2-8克苦參2-6克 牛膝5-10克白僵蠶1-4克芫花4-10克 蚤休5-10克珍珠粉5-12克蜂蜜40-100克。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中各原料藥的用量為: 紅根4克地膚子6克紫草10克 荊芥10克大蒜8克仙鶴草8克 馬齒莧10克皂角刺4克苦參4克 牛膝6克白僵蠶2克芫花5克 蚤休6克珍珠粉8克蜂蜜 50克。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驟: (一)備料 (1)紅根: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2)地膚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篩去碎屑; (3)紫草:洗凈,潤透,切片,曬干; (4)荊芥:揀凈雜質(zhì),用水略泡,撈出切段,曬干; (5)大蒜:取新鮮大蒜,撥去外皮; (6)仙鶴草:除去雜質(zhì)殘根,洗凈,潤透,切斷,曬干; (7)馬齒莧:揀凈雜質(zhì),除去殘根,以水稍潤,切段曬干; (8)皂角刺:揀去雜質(zhì),用水浸泡,潤透后切片,曬干; (9)苦參:揀凈雜質(zhì),除去殘莖,洗凈泥土,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10)牛膝:揀去雜質(zhì),洗凈,潤軟,去蘆,切段,曬干; (11)白僵蠶:揀去絲毛,洗凈灰土,曬干; (12)芫花:揀凈雜質(zhì),篩去泥土; (13)蚤休: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干燥; (14)珍珠母:揀去雜質(zhì),敲成碎塊,篩去灰屑; (15)蜂蜜:取純凈的蜂蜜,用文火熬煉,過濾去沫; (二)制備 (1)將所述數(shù)量的紅根、地膚子、紫草、荊芥、大蒜、仙鶴草、馬齒莧、皂角刺、苦參、牛膝、白僵蠶、芫花、蚤休、珍珠母分別碾碎,共搗為泥狀; (2)在搗好的上述藥泥中加入所述重量的蜂蜜調(diào)勻成稀膏狀即得。
【文檔編號】A61P15/00GK103638274SQ201310673030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12月12日
【發(fā)明者】蘇振華 申請人:蘇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