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眼部急救眼藥組合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用品,特別涉及眼部創傷急救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眼部急救眼藥組合裝置,該裝置可以作為醫療急救箱中的標準配置,供大、中、小城市的醫院、村鎮衛生所、軍隊醫療單位以及各種醫療部門或個人居家使用。
背景技術:
據調查,軍人在戰時、抗震救災、軍事訓練等特殊環境下作業時,眼部受傷的概率為14.18%,各種建筑工地、化工廠、水泥廠、油田、礦山等高危場所,眼部受傷的情況近年來也逐步增多,眼部受傷已經成為直接影響軍事訓練質量和人們生活質量的因素之一。眼部損傷中,多數是受到外界刺激造成的,如交通事故中汽車玻璃破碎傷及眼睛,工、礦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鐵屑、煤灰、粉塵、砂粒等異物不慎入眼引起的角結膜灼傷,接觸了酸、堿等化學腐蝕性、揮發性的異物(如油漆、氨水、蘇打水等)造成的灼傷,電焊、光學武器等產生的強光造成的灼傷,因運動、打架、戰爭造成的眼睛挫傷。眼部損傷情況較為復雜,但都需要在第一時間進行緊急處理,因為損傷發生的最初幾分種內就可能對眼睛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以建筑工地、水泥廠常見的生石灰為例,若不慎入眼,不僅會嚴重刺激眼瞼、角膜、結膜,引起發炎,而且會燒灼眼球組織,使組織蛋白發生變性,組織功能永久退變,5-10分鐘就可使視力嚴重下降甚至失明,而且這種改變是不可逆的,難以恢復的,給傷者造成終生殘疾。所以很多眼傷都耽誤不得,要求醫護人員必需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急救處理,由于眼部創傷的種類很多,包括眼球穿通傷、眼球化學傷、結膜異物、眼球挫傷、角膜異物等等,所以急救的藥物種類也很多,常用的可以分為六大類:第一類是抗生素類滴眼液,第二類是表面麻醉類滴眼液,第三類是角膜保護類滴眼液,第四類是散瞳類滴眼液,第五類是降眼壓類滴眼液,第六類是激素類滴眼液,盛裝這些滴眼液的眼藥瓶都是分散放置,其外形和大小又都差不多,不容易辨認,每找到一種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而且,對一種眼傷的應急搶救,可能要用好幾種類型的滴眼液,并采用不同的組合順序,將滴眼液滴入患者眼中,如果醫護人員把寶貴的時間都用于尋找各種滴眼液,則可能貽誤最佳救治時機。
實用新型內容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眼部急救眼藥組合裝置,它體積小,易于攜帶,眼藥類型標識清楚,直觀、醒目,使用靈活,可以單手操作,能有效的在第一時間為眼部創傷患者進行應急搶救。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眼部急救眼藥組合裝置,其特征是:該裝置由三個彈性的套管組成,這三個套管通過加強筋連接在一起,三個套管的高度相同,每個套管為圓筒形狀,兩端設置有開口,中部設置有隔板,隔板將套管的內腔分成上腔和下腔,上腔和下腔分別用于插裝不同種類的眼藥瓶。[0008]所述套管外壁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套管外壁上設置有指示標。本實用新型有以下優點:本產品可以作為醫療急救箱中的標準配置,它體積小,易于攜帶,而且備齊了各種眼傷所需的不同類型的滴眼液,眼藥類型標識清楚,一目了然,拿取方便,快捷、準確,在搶救時,能立即找到所需類型的滴眼液,節約了保貴的搶救時間,并且使用靈活,可以單手操作,能在第一時間為眼部創傷患者進行應急搶救,避免因找不到滴眼液或湊不齊滴眼液而錯過最佳救治時機,為二期治療創造有利條件,降低致盲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局部剖視圖。圖3是圖1翻轉180度后的示意圖。圖4是圖1所示實施例與眼藥瓶組裝在一起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翻轉180度后的示意圖。圖6是圖4的分解圖。圖7是圖5的分解圖。圖8是圖4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9是圖5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11是圖10翻轉180度后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中標號I抗生素類眼藥瓶 2表面麻醉類眼藥瓶 3角膜保護類眼藥瓶4散瞳類眼藥瓶5降眼壓類眼藥瓶 6激素類眼藥瓶7凹槽8凹陷部分9指示標10套管11開口12開口13隔板20套管21開口22開口23隔板30套管31開口32開口33隔板40加強筋50加強筋請參照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圖9,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眼部急救眼藥組合裝置,該裝置由三個彈性的套管10、20、30組成,套管10、20通過加強筋40連接在一起,套管20、30通過加強筋50連接在一起,三個套管10、20、30的高度相同,每個套管為圓筒形狀,套管10的兩端分別設置有開口 11、12,套管10中部設置有隔板13,隔板13將套管10的內腔分成上腔和下腔,上腔用于插裝抗生素類眼藥瓶1,下腔用于插裝激素類眼藥瓶6。套管20的兩端分別設置有開口 21、22,套管20中部設置有隔板23,隔板23將套管20的內腔分成上腔和下腔, 上腔用于插裝表面麻醉類眼藥瓶2,下腔用于插裝降眼壓類眼藥瓶5。套管30的兩端分別設置有開口 31、32,套管30中部設置有隔板33,隔板33將套管30的內腔分成上腔和下腔,上腔用于插裝角膜保護類眼藥瓶3,下腔用于插裝散瞳類眼藥瓶4。使用時,將抗生素類眼藥瓶I從套管10的開口 11插入套管10的上腔中,將激素類眼藥瓶6從套管10的開口 12插入套管10的下腔中。將表面麻醉類眼藥瓶2從套管20的開口 21插入套管20的上腔中,將降眼壓類眼藥瓶5從套管20的開口 22插入套管20的下腔中。將角膜保護類眼藥瓶3從套管30的開口 31插入套管30的上腔中,將散瞳類眼藥瓶4從套管30的開口 32插入套管30的下腔中,就成為六聯裝的眼藥瓶組合體,該組合體具有上、下兩排眼藥瓶,上排眼藥瓶分別是抗生素類眼藥瓶1、表面麻醉類眼藥瓶2、角膜保護類眼藥瓶3,下排眼藥瓶分別是散瞳類眼藥瓶4、降眼壓類眼藥瓶5、激素類眼藥瓶6。套管10、20、30可以由醫用塑膠材料或硅膠材料制成,具有彈性和一定的柔韌性。套管10、20、30的內徑尺寸略小于眼藥瓶的外徑尺寸,所以當抗生素類眼藥瓶I和激素類眼藥瓶6分別插入套管10的上腔和下腔中時,套管10會產生輕微的彈性形變,確保抗生素類眼藥瓶I和激素類眼藥瓶6不會輕易從套管10中脫出。當表面麻醉類眼藥瓶2和降眼壓類眼藥瓶5分別插入套管20的上腔和下腔中時,套管20會產生輕微的彈性形變,確保表面麻醉類眼藥瓶2和降眼壓類眼藥瓶5不會輕易從套管20中脫出。當角膜保護類眼藥瓶3和散瞳類眼藥瓶4分別插入套管30的上腔和下腔中時,套管30會產生輕微的彈性形變,確保角膜保護類眼藥瓶3和散瞳類眼藥瓶4不會輕易從套管30中脫出。在優選實施例中,套管10、20、30外壁上設置有凹槽7,其目的是與眼藥瓶表面的凹陷部分8形狀相匹配,套管10、20、30外壁的上、下兩端都設置有指示標9,指示標9用于指示插裝在套管中眼藥瓶的種類。指示標9可以由英文字母么、13、(]、03、?表示,A表示用于插裝第一類眼藥瓶,也就是抗生素類眼藥瓶。B表示用于插裝第二類眼藥瓶,也就是表面麻醉類眼藥瓶。C表示用于插裝第三類眼藥瓶,也就是角膜保護類眼藥瓶。D表示用于插裝第四類眼藥瓶,也就是散瞳類眼藥瓶。E表示用于插裝第五類眼藥瓶,也就是降眼壓類眼藥瓶。F表示用于插裝第六類眼藥瓶,也就是激素類眼藥瓶。請參照圖10、圖11,指示標9也可以由阿拉伯數字1、2、3、4、5、6構成,I表示用于
插裝第一類眼藥瓶,2表示用于插裝第二類眼藥瓶,3表示用于插裝第三類眼藥瓶,4表示用于插裝第四類眼藥瓶,5表示用于插裝第五類眼藥瓶,6表示用于插裝第六類眼藥瓶,指示標9還可以由六種不同顏色的圖案組成,如三角圖案、圓形圖案、多邊形圖案等。將六類眼藥瓶分別裝入套管10、20、30后,可以帶來三大好處:第一可以使六類眼藥瓶有序的組裝在一起,避免雜亂無章、分散放置帶來的弊端。第二可以對眼藥瓶外包裝上的說明書進行保護,防止說明書上的字跡變得模糊甚至破損,因為說明書上有很多重要內容,如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產品有效期等等。第三便于快速操作,需要使用某種滴眼液,只需將該滴眼液眼藥瓶的瓶蓋打開,由于套管的側壁具有彈性,所以只需擠壓套管側壁,就可以將眼藥瓶中的滴眼液擠出,正手操作可以使用下排眼藥瓶,反手操作可以使用上排眼藥瓶,從而為快速實施救治提供便利條件。為了便于檢查核對,套管10上腔的深度可以是恰好容納抗生素類眼藥瓶I瓶身的主體部分,而使瓶身外包裝的說明書頂部的藥品名外露,如某、某、某、某滴眼液,同理,套管10下腔的深度可以是恰好容納激素類眼藥瓶6瓶身的主體部分,套管20上腔的深度可以是恰好容納表面麻醉類眼藥瓶2瓶身的主體部分,套管20下腔的深度可以是恰好容納降眼壓類眼藥瓶5瓶身的主體部分,套管30上腔的深度可以是恰好容納角膜保護類眼藥瓶3瓶身的主體部分,套管30下腔的深度可以是恰好容納散瞳類眼藥瓶4瓶身的主體部分,從而使各眼藥瓶的瓶身外包裝說明書頂部的藥品名外露,如某、某、某、某滴眼液,防止插錯眼藥瓶種類。
權利要求1.一種眼部急救眼藥組合裝置,其特征是:該裝置由三個彈性的套管組成,這三個套管通過加強筋連接在一起,三個套管的高度相同,每個套管為圓筒形狀,兩端設置有開口,中部設置有隔板,隔板將套管的內腔分成上腔和下腔,上腔和下腔分別用于插裝不同種類的眼藥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眼部急救眼藥組合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套管外壁上設置有凹槽。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眼部急救眼藥組合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套管外壁上設置有指示標。
專利摘要一種眼部急救眼藥組合裝置,該裝置由三個彈性的套管組成,這三個套管通過加強筋連接在一起,三個套管的高度相同,每個套管為圓筒形狀,兩端設置有開口,中部設置有隔板,隔板將套管的內腔分成上腔和下腔,上腔和下腔分別用于插裝不同種類的眼藥瓶。本裝置體積小,易于攜帶,眼藥類型標識清楚,直觀、醒目,使用靈活,可以單手操作,能有效的在第一時間為眼部創傷患者進行應急搶救。
文檔編號A61F9/00GK203001223SQ20132001090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9日
發明者王瑛, 劉鈺鳳 申請人:王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