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pet-ct功能的聯合診斷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融合PET-CT功能的聯合診斷系統,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其中,該融合PET-CT功能的聯合診斷系統包括:機架;同心同層面、固定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多個PET-CT掃描裝置;與所述PET-CT掃描裝置連接的計算裝置,用于將所述PET-CT掃描裝置掃描得到的PET圖像和CT圖像進行融合處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能夠將PET檢測圖像與CT檢測圖像融合,可以同時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變化和形態結構,有效提高診斷結果的準確性,并能夠縮短患者的檢查時間。
【專利說明】融合PET-CT功能的聯合診斷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指一種融合PET-CT功能的聯合診斷系統。
【背景技術】
[0002]PET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儀)是利用正電子發射體標記的葡萄糖、氨基酸、膽堿、胸腺嘧啶、受體的配體及血流顯像劑等藥物為示蹤劑,以解剖圖像方式、從分子水平顯示機體及病灶組織細胞的代謝、功能、血流、細胞增殖或受體分布狀況,為臨床提供更多生理和病理方面的診斷信息。
[0003]CT (X線計算機斷層掃描儀)是根據人體不同組織對X線的吸收與透過率的不同,應用靈敏度極高的儀器對人體進行測量,然后將測量所獲取的數據輸入電子計算機,電子計算機對數據進行處理后,就可攝下人體被檢查部位的斷面或立體的圖像,發現體內任何部位的細小病變。
[0004]目前,我國的醫療機構普遍采用獨立的PET和CT,當需要獲取PET/CT圖像融合聯合診斷的結果時,需要先分別進行PET檢測和CT檢測,然后將PET檢測圖像和CT檢測圖像進行融合處理,檢測方式較為繁瑣,也影響了診斷結果的準確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融合PET-CT功能的聯合診斷系統,能夠將PET檢測圖像與CT檢測圖像融合,可以同時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變化和形態結構,有效提高診斷結果的準確性,并能夠縮短患者的檢查時間。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技術方案如下:
[0007]—方面,提供一種融合PET-CT功能的聯合診斷系統,包括:
[0008]機架;
[0009]同心同層面、固定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多個PET-CT掃描裝置;
[0010]與所述PET-CT掃描裝置連接的計算裝置,用于將所述PET-CT掃描裝置掃描得到的PET圖像和CT圖像進行融合處理。
[0011]進一步地,所述機架為管狀機架,所述多個PET-CT掃描裝置均勻分布在所述管狀機架上。
[0012]進一步地,所述系統還包括:
[0013]用于使患者在所述機架內移動的運送裝置。
[0014]具體地,所述PET-CT掃描裝置包括:一 PET掃描模塊、一 CT探測器和一 X線管。
[0015]進一步地,所述PET掃描模塊位于所述CT探測器和X線管之間。
[0016]進一步地,所述機架上設置有32個PET-CT掃描裝置。
[0017]進一步地,所述機架的厚度為I米。
[0018]進一步地,所述機架通過減震墊設置在地面上。
[0019]進一步地,所述機架通過地腳螺栓穿過所述減震墊連接地面。
[0020]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上述方案中,聯合診斷系統將CT與PET融為一體,在一次測量中既可以獲取形態結構上的CT數據,又可以測定PET數據。由CT數據提供病灶的精確解剖定位,而PET數據提供病灶詳盡的功能與代謝等分子信息,具有靈敏、準確、特異及定位精確等特點,一次顯像可獲得全身各方位的斷層圖像,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體狀況,達到早期發現病灶和診斷疾病的目的。另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CT探測器和X線管是固定設置在機架上,而非常規的滑環CT,X線管不需要旋轉,結構簡單,降低了聯合診斷系統的成本,也縮短了患者的檢查時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融合PET-CT功能的聯合診斷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融合PET-CT功能的聯合診斷系統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0024]附圖標記
[0025]ICT-X線管 2PET掃描模塊 3CT探測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為使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002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融合PET-CT功能的聯合診斷系統,包括:
[0028]機架;
[0029]同心同層面、固定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多個PET-CT掃描裝置;
[0030]與所述PET-CT掃描裝置連接的計算裝置,用于將所述PET-CT掃描裝置掃描得到的PET圖像和CT圖像進行融合處理。
[0031]進一步地,如圖f 2所示,機架為管狀機架,多個PET-CT掃描裝置均勻分布在管狀機架上。具體地,每個PET-CT掃描裝置包括:PET掃描模塊2、CT探測器3和X線管I。其中,PET掃描模塊2可以位于CT探測器3和X線管I之間。
[003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機架上可以設置有32個PET-CT掃描裝置。如圖1和圖2所示,在機架上,將PET設備的32個掃描模塊與CT設備的32個探測器、X線管同心同層面且相鄰放置,即排列為一個CT-X線管、一個PET掃描模塊、一個CT探測器,一個CT-X線管、一個PET掃描模塊、一個CT探測器…
[0033]現有常規的滑環CT設備中,X線管在旋轉一圈后必須回到原點,然后再開始下一圈的掃描,掃描速度較慢,使得患者的檢查時間比較長,并且CT設備的結構比較復雜。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CT探測器和X線管是固定設置在機架上,而非常規的滑環CT,X線管不需要旋轉,使得聯合診斷系統的結構比較簡單,能夠降低聯合診斷系統的成本,同時也縮短了患者的檢查時間。另外本實用新型的聯合診斷系統的厚度與現有技術使用的PET/CT聯合診斷設備相比,減少了一個CT的厚度即1.5米左右,使PET/CT聯合診斷設備的厚度由原來的2米多減少到聯合診斷系統的1.0米左右,體積大為減少,消除了病人的幽閉恐懼癥。
[0034]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融合PET-CT功能的聯合診斷系統還包括:用于使患者在所述機架內移動的運送裝置。該運送裝置可以是自動運送裝置也可以是手動運送裝置。在該運送裝置為自動運送裝置時,該運送裝置可以為機器人移動床也可以為機械手。
[0035]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由于CT探測器和X線管運轉時會產生震動,因此機架可通過減震墊設置在地面上。具體地,機架可以通過地腳螺栓穿過減震墊連接地面。
[0036]本實用新型的聯合診斷系統將CT與PET融為一體,在一次測量中既可以獲取形態結構上的CT數據,又可以測定PET數據。由CT數據提供病灶的精確解剖定位,而PET數據提供病灶詳盡的功能與代謝等分子信息,具有靈敏、準確、特異及定位精確等特點,一次顯像可獲得全身各方位的斷層圖像,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體狀況,達到早期發現病灶和診斷疾病的目的。
[0037]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融合PET-CT功能的聯合診斷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機架; 同心同層面、固定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多個PET-CT掃描裝置; 與所述PET-CT掃描裝置連接、用于將所述PET-CT掃描裝置掃描得到的PET圖像和CT圖像進行融合處理的計算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PET-CT功能的聯合診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為管狀機架,所述多個PET-CT掃描裝置均勻分布在所述管狀機架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PET-CT功能的聯合診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 用于使患者在所述機架內移動的運送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PET-CT功能的聯合診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PET-CT掃描裝置包括:一 PET掃描模塊、一 CT探測器和一 X線管。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融合PET-CT功能的聯合診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PET掃描模塊位于所述CT探測器和X線管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PET-CT功能的聯合診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上設置有32個PET-CT掃描裝置。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PET-CT功能的聯合診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的厚度為I米。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PET-CT功能的聯合診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通過減震墊設置在地面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融合PET-CT功能的聯合診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通過地腳螺栓穿過所述減震墊連接地面。
【文檔編號】A61B6/03GK204033362SQ201320057564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31日
【發明者】張圈世, 孫珂珂 申請人:北京大基康明醫療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