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交叉韌帶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微創手術器械領域,更具體的說是一種使用更加方便、安全性高且有利于提高手術效率的新型交叉韌帶定位器。
背景技術:
膝關節前、后交叉韌帶損傷是最常見且十分嚴重的運動創傷之一,前、后交叉韌帶撕裂引起膝關節不穩,治療不當將引起膝關節功能嚴重障礙,因此前、后交叉韌帶損傷的修復重建一直是骨科和運動創傷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內窺鏡下膝關節前、后交叉韌帶重建微創手術是一項新興的微創骨科手術,這種方法難度較大且操作精細,需要用到專門的器械。但相對于傳統開放式手術,在韌帶重建時能保持膝關節囊的完整性,具有創傷小、恢復快、術后疼痛輕、并發癥發生率低和住院時間短等優點。上述手術中用到的一種專用手術器械便是交叉韌帶定位器,現有常用的交叉認定定位器包括有一個末端帶有倒鉤或定位針的定位部和一個具有導向作用的導向部構成,導向部正對所述倒鉤或定位針。在手術過程中,通過內窺鏡的輔助,將定位部的倒鉤或定位針在脛骨的內側進行定位,然后導向部引導鉆頭在脛骨上鉆出脛骨隧道,最后穿過鋼絲進行固定。上述手術過程中,通過定位部在脛骨內側進行定位的過程是十分考究醫生的技術能力,脛骨和股骨連接的位置有 大量的神經和血管,特別是在后側。由于定位部本身就并不是直線型,加上在末端還有突出的倒鉤或定位針,而且脛骨和股骨的連接部位為圓形,因此定位部在穿入的過程中需要小心避讓這些神經和血管,防止尖銳的倒鉤或定位針劃破神經或血管,給手術的操作帶來極大的困難。由此帶來的手術的復雜性,給操作手術的醫生帶來極大的不變,大大加長了手術的時間,一旦神經或血管被劃破,不僅會導致手術的失敗,更甚的是患者可能會被予以截肢,手術風險極大,大大限制了前、后交叉韌帶重建微創手術的推廣?,F有的交叉韌帶定位器如中國專利201120115189.0,201020578325.5、200920042411.1,200720114351.0等技術所示,但這些技術均未解決上述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所述的至少一種缺陷,在現有的交叉韌帶定位器作進一步的改良,提高手術操作靈活性,降低手術風險,從而使得前、后交叉韌帶重建微創手術得以推廣。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新型交叉韌帶定位器,包括定位部和導向部,所述定位部末端設置定位針,所述定位針相對于所述定位部呈折疊結構,所述定位部包括相對滑動的固定部和滑動部,所述定位針轉動連接在固定部上,所述滑動部推動定位針折疊或展開。本實用新型主要是針對交叉韌帶定位器的定位部進行結構的改進,而導向部方面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通用的結構,如現有技術中采用弧形支架來連接導向管的結構,導向管可以支撐鉆頭在骨骼上定位鉆孔,所述弧形支架與所述定位部之間采用活動的可調節連接結構,可以在使用的過程中,根據鉆孔的角度進行靈活調節定位部和導向部之間的夾角。本實用新型的定位針采用折疊的結構,可以將定位針折疊起來,這樣在定位部的前端就不會形成尖銳的凸出,在穿入的過程中,醫生可以靈活的在肌肉和骨骼之間插入定位部,而不用擔心定位部會損傷血管或神經組織。通過內窺鏡,當定位部插入的位置達到預定位置之后,才展開所述定位針,在在脛骨的內側進行定位,然后導向部引導鉆頭在脛骨上鉆出脛骨隧道,最后穿過鋼絲進行固定。這種新型的手術器具不僅大大降低了手術的風險,而且提高了手術的靈活性,降低了手術操作的難度,縮短了手術時間,具有更高的效率。從另一個側面也提高傷者術后的康復能力,使得前、后交叉韌帶重建微創手術這種復雜的手術能夠得以推廣、應用。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固定部和滑動部的相對運動來控制定位針的展開和折疊,所述定位針上部側面設有轉軸與所述固定部轉動連接,中部側面設有滑動軸與滑動部前端設置的滑槽滑動配合。這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符合醫療器械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的要求。上述的定位針的折疊方式可以折疊在定位部的內部,也可以折疊在定位部的側面。為了進一步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所述定位部末端、在所述定位針折疊的一側上設有容納定位針的凹位,折疊狀態下,定位針折疊于定位部的內部、位于所述凹位內,展開狀態下,所述定位針轉出所述凹位。這樣定位針有了凹位的包裹式保護,在穿設的過程中能夠最大程度的避免其尖銳的末端劃傷內部組織。為了防止固定部和滑動部 在相對滑動的過程中錯開,提高手術器械使用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所述固定部和滑動部設有相互配合的滑槽和肋條,肋條在滑槽內滑動。所述肋條和滑槽可以采用T形結構,這樣具有更高的穩定性。為了方便手術中操作,提高手術的效率,本實用新型在所述固定部前端設有推拉構件,推拉構件連接所述滑動部,用于帶動滑動部相對固定部來回滑動。這樣在手術過程中,當將定位器穿插到合適的位置上后,醫生可以通過一手把持定位器,另一手操作推拉構件,使定位針展開。這個操作過程一人便可以完成,并且操作靈活,大大提高了手術的效率和安全性。具體來說,所述推拉構件為與固定件轉動配合的旋鈕,旋鈕中部為螺桿與固定部前端的螺紋孔轉動配合,末端設有連接件與滑動部前端的連接部轉動連接。這樣,通過轉動旋鈕可以逐步推動滑動部向前或向后,由此可以控制定位針的展開或折疊,另外螺紋孔和螺桿的配合具有微距定位的作用,采用這種結構便可以調節并固定定位針展開的角度的大小。為了操作手術的方便,以及適用不同類型,不同位置的手術,本實用新型所述導向部可以相對于定位部滑動調節,導向部在滑動過程中末端始終指向定位針。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手術器械的適用領域,和手術的靈活性。現有的定位部和導向部之間的定位配合主要通過齒條的方式進行調整,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齒條調整的方式十分繁瑣,因此本實用新型在所述定位部前端設有一弧形滑板,導向部上設有一弧形滑槽與弧形滑板滑動配合。通過弧形滑板和弧形槽配合的滑動方式,具有更高的調節靈活性,醫生甚至一只手就可以完成調節的過程。[0018]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設有定位機構鎖定弧形滑板與弧形滑槽的滑動,定位部和導向部調整到合適的角度,通過定位機構鎖定,使其在接下來的手術操作過程中不會相對移位。根據手術的實踐,定位部和導向部之間無需進行十分細致的調節,可以通過在所述弧形滑槽內設有多個定位孔,弧形板上設有定位柱與所述定位孔配合。這種調節方式相對于于傳統的齒條來說,簡單方便且十分快捷,有利于提高手術的效率。基于定位針的可折疊結構,本專利對其做各種方式的改良,使其進一步具備其他手術工具的功能,減少了手術過程中再次穿入其他手術工具所帶來的痛苦,也有利于提高手術效率。比如所述定位部末端、在所述定位針折疊的一側設有第一刀口結構,所述定位針折疊內側設有第二刀口結構,與所述第一刀口結構形成剪刀結構。這樣定位針的折疊與展開,使得定位部的末端形成一個小型手術剪,可以在穿入過程中,通過內窺鏡的觀察,對一些損傷的組織進行修剪。這樣在手術過程中就無需再次穿入手術剪,而且可以及時的對觀察到的損失組織進行手術,無需再次定位觀察等步驟,大大提高手術靈活性。或者是所述定位部末端、在所述定位針折疊的一側設有第一鉗口結構,所述定位針折疊內側設有第二鉗口結構,與所述第一刀口結構形成鉗夾結構。這樣定位針的折疊與展開,使得定位部的末端形成一個小型手術鉗,可以輔助手術的其他操作,特別是在交叉韌帶重建微創手術中,最后鉆孔完成后,通過導向部導入鋼絲,鋼絲從孔的另一側(即定位針定位的一側)穿出時,可以通過這個定位部末端的手術鉗夾住,然后拉出鋼絲,將原來兩個手術步驟縮短成一個步驟,大大提高了手術的效率。或者是所述定位部末端、在所述定位針折疊的一側設有第一籃兜結構,所述定位針折疊內側設有第二籃兜結構,與所述第一刀口結構形成籃鉗結構。膝蓋損傷的手術有多數伴隨著骨骼破裂,所產生的骨骼碎片在手術過程中也需要取出。這種結構的定位針的折疊與展開,使得定位部的末端形成一個手術籃鉗,可以用于取出一些細小的碎塊。這種結構也可以是在所述定位針折疊內側設有內凹腔體,與所述定位部末端形成取物鉗結構,形成單面取物鉗的結構,可以適用于一些細小異物的取出。本專利設計了可以折疊的定位針結構和可以伸縮的擋板結構,使得定位部在穿入的過程中更加靈活,醫生無需擔心在定位部上突出的部件會損傷人體的內部組織,降低了手術操作的難度。另外通過對定位針結構的改良,可以賦予定位部前端更多的功能,能夠具備手術剪、手術鉗或者籃鉗等功能,手術過程中無需再次穿入上述手術器械,提高了手術效率,降低患者的痛楚。特別是手術鉗結構,能夠同步完成交叉韌帶重建微創手術中鋼絲穿設的步驟,將兩個手術步驟簡化為一個步驟,大大縮短手術時間,簡化手術過程。綜上所述,相對現有技術,本專利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定位部的剖視圖。圖 3為圖1中A部分的放大圖。圖4為圖1中B部分的放大圖。[0029]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末端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舉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做進一步的說明,附圖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為了更好說明以下實施例,附圖某些部件會有省略、放大或縮小,并不代表實際產品的尺寸;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附圖中某些公知結構及其說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實施例1如圖1所示的一種新型交叉韌帶定位器,包括定位部100和導向部130,所述定位部100末端設置定位針140,所述定位針140相對于所述定位部100呈折疊結構,如圖中箭頭所示。所述定位部100包括相對滑動的固定部110和滑動部120,所述定位針140轉動連接在固定部110上,所述滑動部120推動定位針110折疊或展開。所述固定部110前端設有旋鈕150,旋鈕150穿過固定部110連接所述滑動部120的前端,用于帶動滑動部120相對固定部110來回滑動。定位部100前端設有一弧形滑板101,導向部130上設有一弧形滑槽301與弧形滑板101滑動配合。所述導向部130包括弧形滑槽301和設置在弧形滑槽301下端的骨鉆302,導向部130在滑動過程中骨鉆302始終指向定位針140。所述弧形滑槽301內設有多個定位孔311,弧形板101上設有定位柱111與所述定位孔311配合,所述弧形滑板101與弧形滑槽301之間設有定位機構160用于鎖定兩者的相對位置。從圖2的剖視圖可以看出,所述固定部110和滑動部120設有相互配合的滑槽和肋條,所述滑槽和肋條呈T形結構,當轉動旋鈕150時,肋條在滑槽內滑動。此時結合圖3所示,所述定位針140上部側面設有轉軸401與所述固定部110轉動連接,中部側面設有滑動軸402與滑動部120前端設置的滑槽滑201動配合。定位部100末端、在所述定位針140折疊的一側上設有容納定位針140的凹位(圖中虛線所示),折疊狀態下,定位針140位于所述凹位內(圖中虛線所示), 展開狀態下,所述定位針140轉出所述凹位。旋鈕150如圖4所示,旋鈕150中部為螺桿501與固定部110前端的螺紋孔轉動配合,穿過固定部110,末端設有連接件502與滑動部120前端的連接部202轉動連接,連接部202側面呈U形結構。手術過程中,首先通過內窺鏡觀察,將交叉韌帶定位器穿插到預定位置,此過程中所述定位針140處于折疊狀態,及折疊于定位部100末端的凹位內,所以才穿插過程中,醫生無需擔心定位針是否會刺傷或割傷人體組織。達到預定位置后,醫生通過轉動旋鈕150,推動所述滑動部120相對固定部110向前滑動,結合圖3,可以發現,在此過程中,所述定位針140可以相對于定位部100逐步展開至預定角度。然后將定位針140定位在脛骨內側,接著才進行鉆孔。鉆孔完畢后,醫生再次逆向轉動旋鈕150,折疊起所述定位針140,最后抽出交叉韌帶定位器,完成手術的鉆孔步驟。上述操作簡單方便,一位醫生便可以單獨完成,大大提高手術的效率。實施例2本實施例是在上述實施例的結構上做進一步的改進,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在滑動部120末端的凹位內,即與定位針140相對的部位上設置有與定位針140相互配合的固定刃口 203,在定位針140的相對一側也設有一邊活動刃口 403。這樣在定位針140展開與折疊的過程中,固定刃口 20與活動刃口 403便可以形成一把小型的手術剪,方便了醫生對定位部位的組織進行修整,無需再次穿插手術剪,大大提高手術效率和降低患者的痛苦。[0039] 上述附圖中描述位 置關系的用于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交叉韌帶定位器,包括定位部和導向部,所述定位部末端設置定位針,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針相對于所述定位部呈折疊結構,所述定位部包括相對滑動的固定部和滑動部,所述定位針轉動連接在固定部上,所述滑動部推動定位針折疊或展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交叉韌帶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針上部側面設有轉軸與所述固定部轉動連接,中部側面設有滑動軸與滑動部前端設置的滑槽滑動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交叉韌帶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末端、在所述定位針折疊的一側上設有容納定位針的凹位,折疊狀態下,定位針位于所述凹位內,展開狀態下,所述定位針轉出所述凹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交叉韌帶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和滑動部設有相互配合的滑槽和肋條,肋條在滑槽內滑動。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新型交叉韌帶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前端設有推拉構件,推拉構件連接所述滑動部,用于帶動滑動部相對固定部來回滑動。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交叉韌帶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構件為與固定件轉動配合的旋鈕,旋鈕中部為螺桿與固定部前端的螺紋孔轉動配合,末端設有連接件與滑動部前端的連接部轉動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新型交叉韌帶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部相對于定位部滑動調節,導向部在滑動過程中末端始終指向定位針。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交叉韌帶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前端設有一弧形滑板,導向部上設有一弧形滑槽與弧形滑板滑動配合。
9.根據權 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交叉韌帶定位器,其特征在于設有定位機構鎖定弧形滑板與弧形滑槽的滑動。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交叉韌帶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滑槽內設有多個定位孔,弧形板上設有定位柱與所述定位孔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微創手術器械領域,設計了一種新型交叉韌帶定位器,包括定位部和導向部,所述定位部末端設置定位針,所述定位針相對于所述定位部呈折疊結構,所述定位部包括相對滑動的固定部和滑動部,所述定位針轉動連接在固定部上,所述滑動部推動定位針折疊或展開。本實用新型主要是針對交叉韌帶定位器的定位部進行結構的改進,而導向部方面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通用的結構,如現有技術中采用弧形支架來連接導向管的結構,導向管可以支撐鉆頭在骨骼上定位鉆孔,所述弧形支架與所述定位部之間采用活動的可調節連接結構,可以在使用的過程中,根據鉆孔的角度進行靈活調節定位部和導向部之間的夾角。
文檔編號A61B17/00GK203074773SQ201320110020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2日
發明者陳為堅 申請人:陳為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