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單側手動輪椅車方向控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推桿式手動輪椅的單手方向控制機構,這種機構可以在實現向前、向后驅動的同時,實現方向控制功能。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多地人群出現肢體功能障礙,需要使用輪椅車作為代步工具。在自主驅動的手動輪椅車中,大部分傳統輪椅只能使用雙手驅動。然而,很多肢體功能障礙者只有單側手功能正常,因此這部分人群無法使用這些傳統的手動輪椅車。特別是近年來,腦卒中患者人群數量大幅增長,這類患者大部分是偏癱患者,其中大多數又只有單側手功能正常,由于無法使用傳統的手動輪椅車,極大地影響了了這些人群的生活質量。因此,需要設計單側手驅動的手動輪椅車,然而這種輪椅車存在一根推桿同時驅動及控制方向的難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單側手驅動的手動輪椅車的驅動和控制方向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單側手動輪椅車方向控制裝置,這種輪椅車可以通過一根單側推桿實現向前、向后驅動的同時,實現方向控制功能。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單側手動輪椅車方向控制裝置,包括前輪外殼、前輪、皮帶、皮帶輪、固定架、T字桿、推桿、推桿固定外殼,其特點是:皮帶輪通過皮帶與前輪外殼傳動連接;皮帶輪通過轉軸與固定架連接,皮帶輪中心孔中固定連接T字桿,T字桿上端橫桿嵌在推桿末端凹槽中,推桿穿過推桿固定外殼,且與固定外殼轉動連接,固定外殼安裝在輪椅前主軸上,并與輪椅前主軸活動連接。T字桿與皮帶輪通過鍵固定連接;T字桿橫桿與輪椅前主軸同心。在推桿搖動的過程中,T字桿和推桿末端的凹槽接觸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手推桿在搖動實現前進或后退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轉動推桿帶動T字桿轉動,實現方向的靈活調節,使用更加安全。T字桿和帶輪連接,可實現小輪大角度轉動,在手推桿工作,病人護理時,輪椅小輪也可像其他輪椅的小輪靈活轉動,更加便捷和靈活。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總圖;圖2是推桿末端的凹槽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一步說明:[0011]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單側手動輪椅車方向控制裝置,包括前輪外殼1、前輪2、皮帶3、皮帶輪4、固定架5、T字桿6、推桿7、推桿固定外殼8。皮帶輪4通過皮帶3與前輪外殼I傳動連接;皮帶輪4通過皮帶3與前輪外殼I保持聯動;皮帶輪4通過轉軸與固定架5連接,皮帶輪4中心孔中固定連接T字桿6,T字桿6與皮帶輪4鍵連接;T字桿6上端橫桿嵌在推桿7末端凹槽中,推桿7穿過推桿固定外殼8,且與固定外殼8轉動連接,能相對旋轉。固定外殼8安裝在輪椅前主軸9上,并與輪椅前主軸9活動連接。T字桿(6)橫桿與輪椅前主軸9同心。如圖2所示,推桿末端的凹槽,可使轉向靈活。在推桿搖動的過程中,T字桿6和推桿7末端的凹槽始終保持接觸,推桿7在一定角度內轉動時,可以帶動T字桿6轉動,進而帶動前輪轉動,實現平穩靈活 轉向。
權利要求1.一種單側手動輪椅車方向控制裝置,包括前輪外殼(I)、前輪(2)、皮帶(3)、皮帶輪(4)、固定架(5)、T字桿(6)、推桿(7)、推桿固定外殼(8),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帶輪(4)通過皮帶(3)與前輪外殼(I)傳動連接;皮帶輪(4)通過轉軸與固定架(5)連接,皮帶輪(4)中心孔中固定連接T字桿(6), T字桿(6)上端橫桿嵌在推桿(7)末端凹槽中,推桿(7)穿過推桿固定外殼(8),且與固定外殼(8)轉動連接,固定外殼(8)安裝在輪椅前主軸(9)上,并與輪椅前主軸(9)活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側手動輪椅車方向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字桿(6)與皮帶輪(4)通過鍵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側手動輪椅車方向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字桿(6)橫桿與輪椅前主軸(9)同心。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側手動輪椅車方向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推桿(7)搖動的過程中,T字桿(6 )和推 桿(7 )末端的凹槽接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單側手動輪椅車方向控制裝置,包括前輪外殼、前輪、皮帶、皮帶輪、固定架、T字桿、推桿、推桿固定外殼,皮帶輪通過皮帶與前輪外殼傳動連接;皮帶輪通過轉軸與固定架連接,皮帶輪中心孔中固定連接T字桿,T字桿上端橫桿嵌在推桿末端凹槽中,推桿穿過推桿固定外殼,且與固定外殼轉動連接,固定外殼安裝在輪椅前主軸上,并與輪椅前主軸活動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手推桿在搖動實現前進或后退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轉動推桿帶動T字桿轉動,實現方向的靈活調節,使用更加安全。T字桿和帶輪連接,可實現小輪大角度轉動,在手推桿工作,病人護理時,輪椅小輪也可像其他輪椅的小輪靈活轉動,更加便捷和靈活。
文檔編號A61G5/10GK203138891SQ20132011503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4日
發明者付宏遠, 王吳東, 喻洪流, 陳爽 申請人:上海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