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內鏡鉗道器械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多功能內鏡鉗道器械,特別是涉及一種內鏡鉗道的雙通道閥門結構。
背景技術:
內鏡技術已經在全世界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在食管、胃腸、膽胰管、氣管疾病的診療中,可曲式內鏡診療非常重要。基于可曲式內鏡本身的應用,各種用于診療的輔助器械層出不窮,不斷推進內鏡診斷和胃腸治療的發展。幾乎所有的內鏡操作,都涉及內鏡的其中一個核心的部件,即鉗道閥,也稱為活檢帽。鉗道閥是內鏡鉗道的入口部件,在不同的操作過程中,實現不同的功能。內鏡操作過程中,通常涉及:孔道密閉,以滿足內鏡所處腔道內的充氣時充盈和維持一定的腔內壓;鉗道在活檢鉗等操作器械插入條件下,器械進入,通道開放但又同時密閉器械與周圍的間隙,滿足內鏡所處腔道的充盈狀態;沿鉗道內注入水和藥物溶液等液體而不外溢;拔出鉗道內的器械時,鉗道內的閥門,即彈性塑料孔能及時自動關閉,有效地防止鉗道內壓力過高而致鉗道內的體液向外噴濺。然而,最常用的內鏡是單鉗道內鏡,內鏡廠家提供的單鉗道內鏡的鉗道閥只有一個內外相同的孔道,不能同時滿足兩項或者兩項以上的器械操作。試劑內鏡操作過程中,常有現有單孔鉗道閥不能滿足較高的臨床需要。比如,普通活檢、熱活檢鉗電凝、異物鉗獲取異物等操作過程中,可能被粘液、血液、食糜、糞便等物質影響視野,需要注水及時沖洗;或者內鏡操作過程中,需要導絲引導等。這些在鉗道內同時注入液體、導絲輔助等操作,在常規單鉗道操作條件下不可能完成。因此,設計一種滿足以上需求的輔助器械,具有重要的臨床用途。美國公開專利US20050267417A1涉及一種單通道、單閥結構的活檢閥,美國公開專利US7967744B2 、US2007282168A1涉及一種雙通道、單閥結構的活檢閥,其均難以滿足實際手術過程中的同時實現多種操作的需要。中國公開專利201110248078.1涉及一種單閥內窺鏡活檢帽,其單向閥開口位于側壁,在活檢鉗等器械插入鉗道過程中,難以滿足完全封堵鉗道內的氣體和液體的實際需要。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提供一種多功能內鏡鉗道器械,其具有2個分支通道,各分支通道均為單向閥門結構。它在滿足常規功能基礎上,增加了同時可注射液體、插入導絲、引流液體等操作的孔道。本裝置經各通道操作,均能有效防止通道內的氣體和液體逆行向鉗道閥門外噴濺。該多功能鉗道器械具有便于內鏡診療操作、促進利用普通內鏡完成疑難操作技術的重要作用。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達到:一種多功能內鏡鉗道器械,其由主通道、次通道和總通道構成,所述主通道和次通道的下端相交匯于總通道的上端,使主通道、次通道和總通道共同構成Y型結構;所述主通道上端開口處活動連接一個能密閉主通道口的蓋帽,該蓋帽內設有至少一個通向主通道內的單向閥門結構;所述次通道的上端開口處設有至少一個通向次通道內的單向閥門結構;所述總通道的外壁上設有一個以上可針刺穿通的薄弱區。本多功能內鏡鉗道器械具有主、次兩個分支通道,這兩個分支通道匯總之后形成總通道并連接內鏡鉗道開口處,主、次和總通道共同構成Y型結構,各通道最終均與內鏡鉗道相通。這實現這一目的,總通道下端的外壁或內壁可以為用以連接內鏡鉗道口的各種形狀或各種結構,優選采用最簡單的圓形外壁或內壁以使總通道與內鏡鉗道相連通。本器械中的主、次兩個分支通道內均為單向閥門結構,其中主通道內的單向閥門結構在蓋帽內,即蓋帽內設有多個沿主通道軸向通向主通道內的單向閥門結構,蓋帽內優選采用兩個單向閥門結構。蓋帽內有兩個以上單向閥門結構時相鄰兩個閥門結構的間距控制在1.0mm以內。次通道不具有蓋,其單向閥門結構設于次通道的上端開口處,次通道內的單向閥門結構有一個以上,優選I 2個,最優選兩個;次通道內有兩個以上單向閥門結構時相鄰兩個閥門結構的間距控制在1.0mm以內。在本實用新型中,蓋帽內和次通道內的單向閥門結構優選為弧形結構(即弧形閥),其中弧形結構的頂部朝向各通道內部方向。在每個弧形結構的頂部中心或偏心位置設有I條縫隙,該縫隙不使用時為密閉狀態,使用時便于插入或穿透。相鄰兩個單向閥門的縫隙中點連線與各通道的中軸線重疊、平行或交叉,優選與各通道的中軸線重疊。相鄰兩個單向閥門的縫隙線沿其通道中軸線方向重疊、平行或交叉分布,優選交叉分布,最優選呈直角交叉分布。進一步的,在總通道的外壁上可設有彈性環,其鑲嵌于總通道的外周壁上,在該彈性環上固定連接有蓋帽帶的一端,所述蓋帽帶的另一端與所述蓋帽固定連接。如果蓋帽因為反復使用而損壞,可更換彈性環以滿足蓋帽更換。蓋帽帶的存在可以保證當主通道不需要蓋帽時不使蓋帽丟失。
本實用新型優選在總通道的外壁上設有一處以上可針刺穿通的薄弱區,該薄弱區為向總通道內凹陷的結構。該區域可插入塑料或金屬注射針,方便注射,或者方便沿針刺套管內插入導絲,其強度滿足鈍頭塑料穿刺物即可輕易刺破。前述針刺套管優選為塑料材料,用于穿刺的尖部為錐形、鈍頭,尾部為可以接滿足同時接注射器插入式、螺旋式等接頭,既可以滿足介入注射器,具有注射器接頭的金屬管、塑料管,還可滿足套入塑膠管。中空的穿刺套管可以滿足插入導絲、液體流通等需求。本實用新型還可以總通道下端的內壁上設有與鉗道螺紋相匹配的吻合口,以利于本器械與鉗道口的連接。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產品,可用塑料制成,加工成本和難度不高。可為一次性使用,也在嚴格消毒后重復使用。本實用新型的器械實現兩個通道良好封閉效果,兩個分支通道均滿足操作常規鉗道操作器械、鉗道內注液體等所有功能,還能滿足同時注水、插入導絲等輔助操作的用途,其加工簡單,便于提高內鏡手術質量和速度。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內鏡鉗道器械的剖面結構示意圖;[0017]圖2是內鏡手柄及鉗道器械裝配示意圖。圖中,1-主通道,2-次通道,3-蓋帽,4-蓋帽帶,5-薄弱區,6_次通道弧形閥,7_蓋帽弧形閥,8-彈性環,9-吻合口,10-總通道,11-弧形閥縫隙,12-內鏡手柄,13-內鏡鉗道器械,14-內鏡鉗道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一種Y型多功能內鏡鉗道器械,如圖1所示,其設有主、次兩個分支通道,這兩個分支通道匯總之后形成總通道并連接內鏡鉗道開口處。這兩個分支通道在器械內部與總通道形成Y型結構。主通道活動連接有蓋帽,該蓋帽在安裝到主通道上口時能密閉主通道,在蓋帽內有2個通向主通道內的弧形單向閥門結構。次通道沒有蓋帽,次通道內也有2個弧形單向閥門結構。上述每一個通道內的2個單向閥門結構相距0.5mm。每一個通道內的2個弧形單向閥門結構都有位于正中的縫隙,縫隙長2.5_,相鄰2條縫隙中點連線與通道中軸線重疊,但是2條縫隙線交叉呈直角。在位于總通道外壁體部設I處圓形薄弱區,直徑3.0mm,呈弧形凹陷,弧形頂部垂直朝向總通道的正中軸線,該區薄弱,可插入塑料或金屬注射針,弧形凹陷的頂部最適合穿刺,用于液體注入或者方便沿針刺套管內插入導絲、注射液體。輔助一塑料針刺套管,可以滿足插入導絲、液體流通等需求。其設計是尖部為錐形、鈍頭,尾部為可以接滿足同時接注射器插入式、螺旋式接頭設計,既可以滿足接入注射器、具有注射器接頭的金屬管,或者套入塑膠管。在外觀上,為方便操作者識別,可將此區域涂有顏色或者在該區域外周涂顏色標記。
在總通道連接的體部具有可活動和可更換的連接主通道閥門蓋的彈性環,其呈環形嵌于外周壁,發揮固定作用,用以連接蓋帽的蓋帽帶一端固定連接蓋帽,另一端連接彈性環。在總通道下端的內壁上設有與鉗道螺紋相匹配的吻合口,用以本器械與鉗道口連接。本設計為一次性使用,不可重復使用,因為及時總通道的潛在穿刺備用區使用之后及穿通,2個單向閥門結構不適合消毒和滅菌。該多功能內鏡鉗道器械與內鏡手柄的裝配如圖2所示,通過總通道的吻合口將本裝置連接在內鏡鉗道口處,連接后使總通道與內鏡鉗道相密閉連接。操作方法:經只有一個鉗道超聲內鏡實現導絲植入、活檢和沖洗。首先對于已經植入的導絲計劃保留導絲于穿刺的原位,導絲插入孔道是次通道;然后進行活檢,活檢鉗經過主通道進入。在活檢的時候,如果遇到火箭部位反復出血、視野不清,可以在不需要拔出活檢鉗之后再噴灑去甲腎上腺素溶液,而是直接將去甲腎上腺素溶液沿著總通道外壁體部設I處圓形薄弱區,用連接針的注射器向鉗道內注射。最終,導絲、活檢鉗和噴灑止血溶液在同一個通道同時進行。實施例2:一種Y型多功能內鏡鉗道器械。設有主、次2個分支通道,2個分支通道匯總之后形成總通道并連接內鏡鉗道開口處。2個分支通道與總通道形成Y型結構。主通道活動連接有蓋帽,該蓋帽在安裝到主通道上口時能密閉主通道,蓋帽內有2個弧形單向閥門結構,2個單向閥門結構相距0.5mmο主通道內的2個閥門結構的都有位于正中的縫隙,長2.5mm,2條縫隙中點連線與通道中軸線重疊,但是2條縫隙線交叉呈45°。次通道沒有蓋帽,次通道內有I個弧形單向閥門結構。在位于總通道體部設I處圓形薄弱區,直徑3.0mm,呈弧形凹陷,弧形頂部垂直朝向總通道的正中軸線,該區薄弱,可插入塑料或金屬注射針,弧形凹陷的頂部最適合穿刺,用于注入液體或者方便沿針刺套管內插入導絲、注射液體,其效果滿足鈍頭塑料穿刺物即可輕易刺破。在外觀上,為方便操作者識別,可將此區域涂外周涂藍色環。總通道連接的體部具有可活動和可更換的連接主通道閥門蓋的彈性裝置,呈環形嵌于外周壁。本設計為既可以一次性使用,可重復使用,但是,一旦總通道的潛在穿刺備用區已經刺破,則不宜重復使用。操作方法:經只有一個鉗道超聲內鏡實現導絲植入、活檢和沖洗。首先對于已經植入的導絲計劃保留導絲于穿刺的原位,導絲插入孔道是次通道;然后進行活檢,活檢鉗經過主通道進入。在活檢的時候,如果遇到火箭部位反復出血、視野不清,可以在不需要拔出活檢鉗之后再噴灑去甲腎上腺素溶液,而是直接將去甲腎上腺素溶液沿著總通道外壁體部設I處圓形薄弱區,用連接針的注射器向鉗道內注射。最終,導絲、活檢鉗和噴灑止血溶液在同一個通道同時進行。雖然在這里通過某個或某些特殊配置描述和闡明本實用新型,然而其目的并不在于限制所述細節,因為可能在專利要求范圍內有各種修改和結構變更,并不偏離實用新型精神。本實用新型涉 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內鏡鉗道器械,其特征在于其由主通道、次通道和總通道構成,所述主通道和次通道的下端相交匯于總通道的上端,使主通道、次通道和總通道共同構成Y型結構;所述主通道上端開口處活動連接一個能密閉主通道口的蓋帽,該蓋帽內設有至少一個通向主通道內的單向閥門結構;所述次通道的上端開口處設有至少一個通向次通道內的單向閥門結構;所述總通道的外壁上設有一個以上可針刺穿通的薄弱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內鏡鉗道器械,其特征在于總通道下端的外壁或內壁為用以連接內鏡鉗道的圓形,使總通道與內鏡鉗道相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內鏡鉗道器械,其特征在于在總通道的外壁上設有彈性環,其鑲嵌于總通道的外周壁上,在該彈性環上固定連接有蓋帽帶的一端,所述蓋帽帶的另一端與所述蓋帽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內鏡鉗道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蓋帽內設有兩個沿主通道軸向通向主通道內的單向閥門結構,這兩個單向閥門結構的間距在1.0mm以內;所述單向閥門結構為弧形,弧形結構的頂部朝向總通道內部方向;每個所述弧形結構的頂部中心或偏心位置設有I條縫隙;蓋帽內兩個單向閥門的縫隙中點連線與主通道中軸線重疊、平行或交叉。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內鏡鉗道器械,其特征在于蓋帽內兩個單向閥門的縫隙中點連線與主通道中軸線重疊,且2條縫隙線沿主通道中軸線方向交叉呈直角。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內鏡鉗道器械,其特征在于次通道的上端開口處設有I 2個通向次通道內的單向閥門結構,所述單向閥門結構為弧形,弧形結構的頂部朝向次通道內部方向;每個弧形結構的頂部中心或偏心位置設有I條縫隙。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內鏡鉗道器械,其特征在于次通道的上端開口處設有兩個通向次通道內的單向閥門結構,這兩個單向閥門結構的間距在1.0mm以內;這兩個單向閥門的縫隙中點連線與次通道中軸線重疊,且2條縫隙線沿次'通道中軸線方向交叉呈直角。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內鏡鉗道器械,其特征在于在總通道的外壁上設有I處以上可針刺穿通的薄弱區,該薄弱區為向總通道內凹陷的結構。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內鏡鉗道器械,其特征在于在總通道下端的內壁上設有與鉗道螺紋相匹配的吻合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功能內鏡鉗道器械,其由主通道、次通道和總通道構成,所述主通道和次通道的下端相交匯于總通道的上端,使主通道、次通道和總通道共同構成Y型結構;所述主通道上端開口處活動連接一能密閉主通道口的蓋帽,該蓋帽內設有至少一個通向主通道內的單向閥門結構;所述次通道的上端開口處設有至少一個通向次通道內的單向閥門結構;所述總通道的外壁上設有一個以上可針刺穿通的薄弱區。本器械實現兩個通道良好封閉效果,兩個分支通道均滿足操作常規鉗道操作器械、鉗道內注液體等所有功能,還能滿足同時注水、插入導絲等輔助操作的用途,其加工簡單,便于提高內鏡手術質量和速度。
文檔編號A61B1/012GK203122348SQ20132013981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5日
發明者張發明, 王國本 申請人:常州德天醫療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