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非等距聚焦放射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非等距聚焦放射裝置,包括放射源及準直裝置,所述放射源用于產生放射線,所述放射線聚焦于一點,形成放射焦點;準直裝置,用于與放射源相連,所述放射源發(fā)出的放射線通過準直裝置到達放射焦點。所述準直裝置的底部為平面,且準直裝置底部到放射焦點的距離不等。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非等距聚焦放射裝置,用以解決雜散輻射及屏蔽效果不佳的問題。
【專利說明】一種非等距聚焦放射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伽瑪?shù)对O備中非等距聚焦放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的伽瑪射線立體定向治療系統(tǒng)(也稱伽瑪?shù)?是一種精確放射治療設備,其輻射單元均是采用幾何聚焦原理,其目的是利用多束安全劑量的伽瑪射線聚焦后對病灶靶點產生大劑量輻照,而對靶點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害減到最少,即提高放射治療時的治療增益比。為達到這一目的,現(xiàn)有的伽瑪?shù)毒捎靡粋€回轉幾何體(也叫載源體)如球面上分布著多個鈷60放射源,每個放射源通過準直器通道將射線對準一個公共焦點,從而在焦點處形成一個高劑量區(qū)。
[0003]然而,需要說明的是,目前采用球面結構的準直器均為等距準直器,即每個準直器出口到焦點的距離均是相等的,其準直器屬于半球凹面結構,受結構的限制,其準直器長度、屏蔽厚度有限,對影響焦點品質的雜散輻射及屏蔽效果并不理想。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非等距聚焦放射裝置,用以加強對放射線準直過程中散射的屏蔽,提高焦點品質,同時增強對非治療射線的屏蔽效果。
[0005]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非等距聚焦放射裝置,包括:放射源,所述放射源用于產生放射線,所述放射射線聚焦于一點,形成放射焦點;準直裝置,用于與放射源相連,所述放射源發(fā)出的放射線通過準直裝置到達放射焦點;所述準直裝置的底部為平面,且準直裝置底部到放射焦點的距離不等。
[0006]較優(yōu)的,所述放射源個數(shù)為15-30個。
[0007]較優(yōu)的,所述放射源分布的范圍為緯度16-30度,經度0-360度。
[0008]較優(yōu)的,所述準直裝置產生的射野尺寸范圍為4-30毫米。
[0009]較優(yōu)的,所述準直裝置產生的射野尺寸為3-5組。
[0010]較優(yōu)的,所述放射裝置包括預準直器及準直器,所述預準直器與放射源相連,所述準直器與預準直器相連。
[0011]較優(yōu)的,所述放射源為鈷-60。
[0012]采用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非等距聚焦放射裝置,準直器長度更長,射線經過準直器后,其雜散輻射更小,多束射線聚焦形成的焦點半影小,焦點品質更優(yōu);另外,由于準直器底部是平面結構,和半球凹面比,平面增加了厚度,其對射線的屏蔽效果更好,對病人更為安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非等距聚焦放射裝置縱切面剖視圖;
[0014]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非等距聚焦放射裝置局部放大圖;
[0015]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放射源分布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0017]為了更好得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 申請人:通過圖1及圖2的【具體實施方式】來說明該發(fā)明實施例的非等距聚焦放射裝置。如圖1所示,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非等距聚焦放射裝置縱切面剖視圖,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非等距聚焦放射裝置局部放大圖。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從圖中可知,伽瑪?shù)对O備包括射源體(圖中未標號),所述射源體大致呈梯形結構,上部為圓弧型,而底部為平面。所述射源體內設置了多個非等距聚焦放射裝置,每個放射裝置從上到下依次包括三個部分,放射源1,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可以是鈷60,預準直器2,準直器3。所述放射源I發(fā)出的射線經過預準直器2及準直器3的射線通道而徑向到達放射焦點。需要說明的是,所述放射源I到放射焦點的距離相等,而由于準直器底部為平面,則準直器到放射焦點的距離則不等。
[0018]從圖1及圖2可知,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中采用半球凹面且等距的放射裝置而言,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述準直器到放射焦點的距離均不相等,且所述準直器底部為平面。這樣一來,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準直器相較現(xiàn)有技術中的半球凹面的準直器而言,準直器長度更長,射線經過準直器后,其雜散輻射更小,多束射線聚焦形成的焦點半影??;另外,由于準直器底部是平面,和半球凹面比,平面增加了厚度,其對射線的屏蔽效果更好,對病人更為安全。
[0019]另外,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述準直器可以為3-5組,且準直器產生的射野尺寸范圍為4-30mm,具體的可以是:4mm, 8mm, 14mm, 18mm, 25mm以及30mm等不同規(guī)格。
[0020]此外,還需要說明的是,考慮到伽瑪?shù)都瓤赡苁穷^部伽瑪?shù)兑嘤锌赡苁求w部伽瑪?shù)叮派湓吹膭┝?、回轉半徑、運行軌跡等等要求,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放射源的個數(shù)為15-30個,圖3是放射源的分布示意圖,以24個放射源為例,所述放射源分為4組,分布范圍為緯度16-30度,經度0-360度。且每組放射源中相鄰兩放射源緯度和經度分布呈等差數(shù)列排布。
[0021]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非等距聚焦放射裝置,包括: 放射源,所述放射源用于產生放射線,所述放射線聚焦于一點,形成放射焦點; 準直裝置,用于與放射源相連,所述放射源發(fā)出的放射線通過準直裝置到達放射焦占.其特征在于:所述準直裝置的底部為平面,且準直裝置底部到放射焦點的距離不等。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等距聚焦放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源個數(shù)為15-30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非等距聚焦放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源分布的范圍為緯度16-30度,經度0-360度。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等距聚焦放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準直裝置產生的射野尺寸范圍為4-30毫米。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非等距聚焦放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準直裝置產生的射野尺寸為3-5組。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等距聚焦放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裝置包括預準直器及準直器,所述預準直器與放射源相連,所述準直器與預準直器相連。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等距聚焦放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源為鈷-60。
【文檔編號】A61N5/10GK203436706SQ201320456769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7月17日
【發(fā)明者】官愛平, 鄭曉天 申請人:官愛平, 鄭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