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式一次性醫用濕化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體式一次性醫用濕化器,該濕化器包括由用于裝醫用無菌水的瓶體、噴頭組,其還包括密封蓋,所述噴頭組通過防拆卸機構安置在瓶體的瓶口上,所述密封蓋安裝在濕化器的進氣端和出氣端。本實用新型一次性醫用濕化器為一體式整體設計,可簡化使用前的操作過程,防止器械污染;一次性醫用濕化器為無菌一次性使用,采用防拆卸設計,可防止被重復利用,降低醫用風險,其中低流量濕化器設有壓力報警機構,防止堵塞或壓力過大,提高產品使用之安全性;高流量濕化器設有氧氣濃度調節機構,可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專利說明】一體式一次性醫用濕化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一次性醫用濕化器或無菌水裝置。【背景技術】
[0002]濕化治療是用濕化的裝置將液體打散成細小的微粒,使之懸浮在氣體中,形成有一定濕度的氣體,并進入呼吸道及肺內,達到輔助濕化治療的目的。
[0003]常規的濕化裝置,是由兩部分單獨包裝組成,即瓶體和噴頭組,使用前需將兩部分包裝打開并組裝后方可使用,組裝過程中如操作不當或環境不符合標準,有可能會造成對器械的污染,影響產品使用安全性。
[0004]再者,常規的濕化裝置拆卸后可重新組裝,故不具有防止被重復使用之功能。
[0005]還有,常規的濕化裝置中也無壓力肆放閥,如壓力過大時,如無無壓力肆放閥,將壓力肆放,會產生壓力過大造成順應性不穩定或爆裂的風險。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針對傳統濕化裝置所存在的問題,而提供一種一體式一次性醫用濕化器機構,該濕滑器機構能夠統一解決傳統濕化裝置所存在的問題。
[0007]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8]一體式一次性醫用濕化器,所述濕化器包括由用于裝醫用無菌水的瓶體、噴頭組,所述濕化器還包括密封蓋,所述噴頭組通過防拆卸機構安置在瓶體的瓶口上,所述密封蓋安裝在濕化器的進氣端和出氣端。
[0009]在本實用新型一優選方案中,所述噴頭組由鎖緊帽、噴嘴、導管、噴頭、壓力報警機構及墊圈組成;
[0010]所述鎖緊帽的一端用于連接流量計,另一端與噴嘴配合;
[0011 ] 所述噴嘴通過防拆卸機構安置在瓶體的瓶口上,其包括三個端口,第一端口與鎖緊帽配合,作為濕化器的進氣端,第二端口在噴嘴與瓶體相接時,與瓶口對應,面向瓶體內部,并與導管連接,用于氣體循環;第三端口作為濕化器中濕化氣體出氣端;
[0012]所述壓力報警機構設置在作為噴嘴進氣端的第一端口上;
[0013]所述導管一端與噴嘴的第二端口連接,另一端置于瓶體中,并與噴頭連接;
[0014]所述噴頭的底部設有用于氣體發泡和過濾的環形小孔,其與導管連接;
[0015]所述墊圈設置于噴嘴與瓶體之間的連接配合處。
[0016]進一步的,所述壓力報警機構包括套環以及開設在作為進氣端的第一端口上的壓力釋放口,所述套環安裝于噴嘴壓力釋放口上,形成壓力報警機構。
[0017]進一步的,所述防拆卸機構由設置在噴嘴上的防逆轉卡扣和設置在瓶體上的卡扣配合形成,所述噴嘴上的防逆轉卡扣通過旋轉與瓶體上的卡扣配合并鎖死,形成防拆卸機構。
[0018]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優選方案中,所述噴頭組由鎖緊帽、噴嘴、導管、噴頭、氧氣濃度調節機構及墊圈組成;
[0019]所述鎖緊帽的一端用于連接流量計,另一端與噴嘴配合;
[0020]所述噴嘴通過防拆卸機構安置在瓶體的瓶口上,其包括三個端口,第一端口與鎖緊帽配合,作為濕化器的進氣端,第二端口在噴嘴與瓶體相接時,與瓶口對應,面向瓶體內部,并與噴頭連接,用于濕化產生;第三端口作為濕化器中濕化氣體出氣端;
[0021]所述氧氣濃度調節機構設置在作為濕化器的進氣端的第一端口上;
[0022]所述噴頭一端與導管連接,另一端與噴嘴的第二端口連接,中部設有濕化產生機構,用于氣體濕化;
[0023]所述導管一端與噴頭連接,另一端置于瓶體中;
[0024]所述墊圈設置于噴嘴與瓶體之間的連接配合處。
[0025]進一步的,所述氧氣濃度調節機構包括套環以及開設在作為進氣端的第一端口上的氧氣濃度調節口,所述套環安置于氧氣濃度調節口上,形成氧氣濃度調節機構。
[0026]進一步的,所述防拆卸機構由設置在噴嘴上的防逆轉卡扣和設置在瓶體上的卡扣配合形成,所述噴嘴上的防逆轉卡扣通過旋轉與瓶體上的卡扣配合并鎖死,形成防拆卸機構。
[002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體式一次性醫用濕化器機構,該機構為一體式整體設計,可簡化使用前的操作過程,防止器械污染;一次性醫用濕化器為無菌一次性使用,采用防拆卸設計,可防止被重復利用,降低醫用風險。
[0028]該機構具體分為低流量和高流量兩種機構,其中低流量濕化器設有壓力報警機構,防止堵塞或壓力過大,提高產品使用之安全性;高流量濕化器設有氧氣濃度調節機構,可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9]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0030]圖1為實例I中一體式一次性醫用濕化器低流量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2為實例I中一體式一次性醫用濕化器防拆卸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3為實例I中一體式一次性醫用濕化器壓力報警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4為實例2中一體式一次性醫用濕化器高流量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5為實例2中一體式一次性醫用濕化器氧氣濃度調節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5]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36]實例I
[0037]參見圖1,其所示為一體式一次性醫用濕化器低流量機構的結構示意圖。由圖可知,一體式一次性醫用濕化器低流量機構100主要包括密封蓋101、瓶體102、鎖緊帽103、套環104、噴嘴105、墊圈106、導管107、噴頭108。
[0038]密封蓋101,其兩個端部分別設有密封凸臺結構,分別安裝在噴嘴105的進氣端和出氣端,用于濕化器的密封和防護。[0039]瓶體102,呈方型,內部裝有醫用無菌水,口部設置有螺紋結構與噴嘴105配合。
[0040]鎖緊帽103,用于連接流量計和噴嘴。具體的該鎖緊帽103呈圓柱形,其內孔為與流量計連接使用的螺紋結構,外部設有四個筋,便于手動旋轉組裝,另一端與噴嘴配合。
[0041]噴嘴105包括噴嘴體105g,該噴嘴體105g上設置有連接蓋105f以及三個端口105a-105c。該連接蓋105f設置有與瓶體102 口部的螺紋結構相配合的內螺紋結構,由此實現噴嘴105與瓶體102的螺紋相接。
[0042]同時,噴嘴105與瓶體102之間設置有防拆卸機構,通過此防拆卸機構可防止噴嘴105與瓶體102拆卸后重新裝入醫用無菌水,而反復利用,降低醫用風險。
[0043]參見圖2,該防拆卸機構由噴嘴105和瓶體102配合組成,具體的,在噴嘴連接蓋105f上與瓶體102螺紋末端配合處設有防逆轉卡扣105e,同時在瓶體102螺紋末端設置有與防逆轉卡扣105e配合的卡扣102a,這樣噴嘴105與瓶體102螺接時,防逆轉卡扣105e與卡扣102a通過旋轉配合并鎖死,形成防拆卸機構,將噴嘴105和瓶體102鎖死,有效的防止在使用后被再次拆卸并注水使用,杜絕再次利用所帶來的不安全隱患。
[0044]對于噴嘴105上的三個端口 105a_105c的設置,其中第一端口 105a垂直向上設置在噴嘴體105g上,其與鎖緊帽103配合,作為噴嘴上的進氣端;第二端口 105b垂直向下設置在噴嘴體105g上,并位于連接蓋105f中,該端口在噴嘴與瓶體相接時,與瓶口對應,面向瓶體內部,并與導管107連接,用于氣體循環;第三端口 105c水平垂直設置在噴嘴體105g上,作為濕化氣體出氣端。
[0045]墊圈106,呈圓環形,用于噴嘴105與瓶體102連接處密封使用。
[0046]導管107,其管子一端與噴嘴的第二端口 105b連接,另一端位于伸入瓶體內與噴頭108連接,用于氣體循環。
[0047]噴頭108,其口部與導管107的伸入瓶體內的另一端連接,底部設有環形小孔,用于氣體發泡和過濾。
[0048]在此基礎上,本實例在作為噴嘴進氣端的第一端口 105a上設置有壓力報警機構,該機構能夠在堵塞或壓力過高時的壓力釋放和報警,提高使用安全性。
[0049]參見圖3,其所示為本實例中壓力報警機構的結構示意圖。由圖可知,本壓力報警機構由套環104和噴嘴105配合組成,其中在作為噴嘴105進氣端的第一端口 105a上開設有壓力釋放口 105d,套環104,呈圓環形,安裝于噴嘴壓力釋放口 105d上,用于堵塞或壓力過大時的壓力釋放和報警;當壓力在一定范圍內時,壓力釋放口為密封狀態,當堵塞或壓力超出一定范圍時,通過壓力釋放口處卸壓并會產生蜂鳴警告,提醒醫護人員及時排除故障。
[0050]實例2
[0051]參見圖4,其所示為一體式一次性醫用濕化器高流量機構的結構示意圖。由圖可知,該高流量機構200主要包括密封蓋201、瓶體202、鎖緊帽203、套環204、噴嘴205、墊圈206、導管207、噴頭208。
[0052]密封蓋201,其兩個端部分別設有密封凸臺結構,分別安裝在噴嘴205的進氣端和出氣端,用于濕化器的密封和防護。
[0053]瓶體202,呈圓柱形,內部裝有醫用無菌水,其口部設有螺紋結構與噴嘴205連接配合使用
[0054]鎖緊帽203,用于連接流量計和噴嘴。具體的該鎖緊帽203呈圓柱形,其內孔為與流量計連接使用的螺紋結構,外部設有四個筋,便于手動旋轉組裝,另一端與噴嘴配合。
[0055]噴嘴205,包括噴嘴體205e,該噴嘴體205e上設置有連接蓋205f以及三個端口205a-205c。該連接蓋205f設置有與瓶體202 口部的螺紋結構相配合的內螺紋結構,由此實現噴嘴205與瓶體202的螺紋相接。
[0056]同時,噴嘴205與瓶體202之間設置有防拆卸機構,通過此防拆卸機構可防止噴嘴205與瓶體202拆卸后重新裝入醫用無菌水,而反復利用,降低醫用風險。該防拆卸機構如實例I中所述,此處不加以贅述。
[0057]對于噴嘴205上的三個端口 205a_205c的設置,其中第一端口 205a垂直向上設置在噴嘴體205e上,其與鎖緊帽203配合,作為噴嘴上的進氣端;第二端口 205b垂直向下設置在噴嘴體205e上,并位于連接蓋205f中,該端口在噴嘴與瓶體相接時,與瓶口對應,面向瓶體內部,并與與噴頭208連接,用于濕化產生;第三端口 205c水平垂直設置在噴嘴體205e上,作為濕化氣體出氣端。
[0058]墊圈206,呈圓環形,用于噴嘴205與瓶體202連接處密封使用;
[0059]導管207,其管子一端與噴頭208連接,另一端置于瓶體中,用于水的循環。
[0060]噴頭208,其一端與導管207連接,另一端與噴嘴第二端口 205b連接,用于濕化產生。
[0061]在此基礎上,本實例在作為噴嘴進氣端的第一端口 205a上設置有氧氣濃度調節機構,通過該機構實現氧氣濃度高低的調節,以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0062]參見圖5,其所示為本實例中氧氣濃度調節機構的結構示意圖。由圖可知,該氧氣濃度調節機構主要由套環204和噴嘴105配合組成,其中在作為噴嘴進氣端的第一端口205a上開設有氧氣濃度調節口 205d,并在其上套設套環204。該套環204呈圓環形,安裝在氧氣濃度調節口 205d,與其配合實現氧氣濃度的調節。調節時,通過旋轉套環可以調節氧氣濃度調節口的開口大小,從而控制氧氣濃度的高低,以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0063]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體式一次性醫用濕化器,所述濕化器包括由用于裝醫用無菌水的瓶體、噴頭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濕化器還包括密封蓋,所述噴頭組通過防拆卸機構安置在瓶體的瓶口上,所述密封蓋安裝在濕化器的進氣端和出氣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式一次性醫用濕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噴頭組由鎖緊帽、噴嘴、導管、噴頭、壓力報警機構及墊圈組成; 所述鎖緊帽的一端用于連接流量計,另一端與噴嘴配合; 所述噴嘴通過防拆卸機構安置在瓶體的瓶口上,其包括三個端口,第一端口與鎖緊帽配合,作為濕化器的進氣端,第二端口在噴嘴與瓶體相接時,與瓶口對應,面向瓶體內部,并與導管連接,用于氣體循環;第三端口作為濕化器中濕化氣體出氣端; 所述壓力報警機構設置在作為噴嘴進氣端的第一端口上; 所述導管一端與噴嘴的第二端口連接,另一端置于瓶體中,并與噴頭連接; 所述噴頭的底部設有用于氣體發泡和過濾的環形小孔,其與導管連接; 所述墊圈設置于噴嘴與瓶體之間的連接配合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體式一次性醫用濕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報警機構包括套環以及開設在作為進氣端的第一端口上的壓力釋放口,所述套環安裝于噴嘴壓力釋放口上,形成壓力報警機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體式一次性醫用濕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拆卸機構由設置在噴嘴上的防逆轉卡扣和設置在瓶體上的卡扣配合形成,所述噴嘴上的防逆轉卡扣通過旋轉與瓶體上的卡扣配合并鎖死,形成防拆卸機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式一次性醫用濕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噴頭組由鎖緊帽、噴嘴、導管、噴頭、氧氣濃度調節機構及墊圈組成; 所述鎖緊帽的一端用于連接流量計,另一端與噴嘴配合; 所述噴嘴通過防拆卸機構安置在瓶體的瓶口上,其包括三個端口,第一端口與鎖緊帽配合,作為濕化器的進氣端,第二端口在噴嘴與瓶體相接時,與瓶口對應,面向瓶體內部,并與噴頭連接,用于濕化產生;第三端口作為濕化器中濕化氣體出氣端; 所述氧氣濃度調節機構設置在作為濕化器的進氣端的第一端口上; 所述噴頭一端與導管連接,另一端與噴嘴的第二端口連接,中部設有濕化產生機構,用于氣體濕化; 所述導管一端與噴頭連接,另一端置于瓶體中; 所述墊圈設置于噴嘴與瓶體之間的連接配合處。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體式一次性醫用濕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氣濃度調節機構包括套環以及開設在作為進氣端的第一端口上的氧氣濃度調節口,所述套環安置于氧氣濃度調節口上,形成氧氣濃度調節機構。
7.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體式一次性醫用濕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拆卸機構由設置在噴嘴上的防逆轉卡扣和設置在瓶體上的卡扣配合形成,所述噴嘴上的防逆轉卡扣通過旋轉與瓶體上的卡扣配合并鎖死,形成防拆卸機構。
【文檔編號】A61M16/16GK203447611SQ201320531242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8日
【發明者】陳永政, 閆超 申請人:捷銳企業(上海)有限公司